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诗渡荆门送别如何赏析,李白在诗中有什么隐喻?

唐诗渡荆门送别如何赏析,李白在诗中有什么隐喻?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728 更新时间:2024/1/21 16:30:57

渡荆门送别,唐代白,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这首诗是李白出蜀时所作。李白这次出蜀,由水路乘船远行,经巴渝,出三峡,直荆门山之外驶去,目的是到湖北、湖南一带楚国故地游览。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指的就是这一壮游。这时候的青年诗人,兴致勃勃,坐在船上沿途纵情观赏巫山两岸高耸云霄的峻岭,一路看来,眼前景色逐渐变化,船过荆门一带,已是平原旷野,视域顿然开阔,别是一番景色: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在这一联,短短十个字,作者描绘了四种景象:起伏的山岭,平坦的原野,奔流的长江,辽远的荒原。每一种景象都是那样的阔大,让人穷尽目光,思接千里。这句的意思是山随着低平的原野的出现而逐渐消失,江水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中奔流。描写了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色,用流动的视角写景物的变化,船由蜀地到荆门两岸的地势由山脉过度到平原,山峦从视线中一点点地消失,江水冲下山峦向着广阔的原野奔腾而去,画出了一副气势磅礴的万里长江图,写的是远景。其中“随”字将群山与原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写活了,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

把四种景象融合在同一个画面中呢?作者用一个“随”字把“山”与“野”联结在一起,用“入”字把“江”与“荒”联结在一起。“随”字描绘出山脉的走向与趋势,富有流动感和空间感,仿佛一幅图画在你面前徐展开。随着山脉的走向越来越低,最终没入大地,平原也愈加广阔,诗人的视野也更加开阔,而“尽”字则道出了山脉消失,平原呈现时,诗人眼前豁然开朗的喜悦感觉。

“入”字则带着强烈的楔入感,描绘出了长江冲击荒原的力量,也激发着作者的豪情。作者内心的激昂奋进,也随着水流奔向遥远的天际。湾的《次北固山下》中“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中的“入”字有同样的意蕴。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意思是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像天上飞下来的一面天镜,云彩升起,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这一句是长江近景的描写。“月下飞天镜”是月夜俯视所见。“云生结海楼”是白昼眺望所见。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意思是我还是怜爱故乡的水,流过万里送我远行。这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故乡水拟人化,借写故乡水有情,不远万里,依恋不舍送我远别故乡,表达了诗人离开故乡时依依不舍,思念故乡的感情。

诗人顺着长江远渡荆门,江水流过的蜀地也就是曾经养育过他的故乡,初次离别,他怎能不无限留恋,依依难舍呢?但诗人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怀着深情厚意,万里送行舟,从对面写来,越发显出自己思乡深情。诗以浓重的怀念惜别之情结尾,言有尽而情无穷。诗题中的“送别”应是告别故乡而不是送别朋友,诗中并无送别朋友的离情别绪。清沈德潜认为“诗中无送别意,二字可删”(《唐诗别裁》),这并不是没有道理的。

这首诗首尾行结,浑然一体,意境高远,风格雄健。“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写得逼真如画,有如一幅长江出峡渡荆门长轴山水图,成为脍炙人口的佳句。如果说优秀的山水画“咫尺应须论万里”,那么,这首形象壮美瑰玮的五律也可以说能以小见大,以一当十,容量丰富,包涵长江中游数万里山势与水流的景色,具有高度集中的艺术概括力。

标签: 唐诗渡荆门送别

更多文章

  • 唐诗送友人如何赏析,李白在诗中有什么隐喻?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唐诗,送友人

    送友人,唐代李白,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这是一首情意深长的送别诗,作者通过送别环境的刻画、气氛的渲染,表达出依依惜别之意。首联的“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交代出了告

  • 李白大半辈子都在旅游 李白的钱是怎么来的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唐朝,李白

    对李白的钱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那时的社会,以文为傲,有才华就可以以名气赚钱。就如现在的明星,人家在镜头前漏下脸就是钱。以前游山玩水不收门票,吃的住的很便宜,看看电影里面住店都是“老板,来间上房”。俗话说:投对了简历,可以获得一份好工作,投对了胎可以不用工作

  • 得知好友不幸,李白写下一首千古名篇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李白,唐朝

    我们都知道,古代时的读书人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进入朝廷做官,所以就算这些文人们数次参加科举都不中,也仍旧坚持到垂垂老矣,大有一种不中榜誓不罢休的架势。但实际上熟悉历史的朋友都知道,对于这些读书人来说,在朝为官并不意味着青云直上,相反,他们很有可能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遭到贬谪,这是许多诗人们都有的共同命

  • 李白与友人对酒当歌,写下一首豪迈大气的诗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李白,唐朝

    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赏析李白的诗吧!每当提到我国那辉煌灿烂的古典文化之时,唐诗绝对是最必不可少的一页篇章,在世界上都占有不可被忽视的地位。在那个人才辈出的年代,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诗人,有人在其中绽放了夺目的光芒,比如李白、杜甫、白居易,也有人只闻其诗却不知其名,却仅凭借一首诗便流芳千古,但若

  • 白居易《雪夜小饮赠梦得》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雪夜小饮赠梦得,白居易

    古诗《雪夜小饮赠梦得》年代:唐作者:白居易同为懒慢园林客,共对萧条雨雪天。小酌酒巡销永夜,大开口笑送残年。久将时背成遗老,多被人呼作散仙。呼作散仙应有以,曾看东海变桑田。作品赏析【注解】:①永夜:长夜,整夜。②残年:岁暮,一年将尽之时。【鉴赏】:这首《雪夜小饮赠梦得》作于洛阳。这是一首记叙诗。雪夜,

  • 白居易《皇甫郎中亲家翁赴任绛州宴送出城赠别》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皇甫郎中亲家翁赴任绛州宴送出城赠别,白居易

    古诗《皇甫郎中亲家翁赴任绛州宴送出城赠别》年代:唐作者:白居易慕贤入室交先定,结援通家好复成。新妇不嫌贫活计,娇孙同慰老心情。洛桥歌酒今朝散,绛路风烟几日行?欲识离群相恋意,为君扶病出都城。

  • 白居易《送李滁州》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送李滁州,白居易

    古诗《送李滁州》年代:唐作者:白居易君于觉路深留意,我亦禅门薄致功。未悟病时须去病,已知空后莫依空。白衣卧疾嵩山下,皂盖行春楚水东。谁道三年千里别,两心同在道场中。作品赏析【注解】:留意:一作留事。

  • 白居易《二月二日》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二月二日,白居易

    古诗《二月二日》年代:唐作者:白居易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轻衫细马春年少,十字津头一字行。作品赏析 【鉴赏】: 公元851年(大中五年)秋,李商隐的妻子王氏亡故。为了谋生,他不得不应东川节度使柳仲郢之辟,入幕任节度书记,于同年十月撇下幼女稚子,只身远赴梓州(州治在今四川三台 ),开始了他一

  • 白居易《菩提寺上方晚眺》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菩提寺上方晚眺》

    古诗《菩提寺上方晚眺》年代:唐作者:白居易楼阁高低树浅深,山光水色暝沉沉。嵩烟半卷青绡幕,伊浪平铺绿绮衾。飞鸟灭时宜极目,远风来处好开襟。谁知不离簪缨内,长得逍遥自在心?作品赏析【注解】:①灭:消失、隐没。这是一首写景诗,傍晚时分诗人登楼远眺的所见、所感——极目远眺飞鸟即将消失时的瞬间景象,心随鸟去

  • 白居易《和寄乐天》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和寄乐天

    古诗《和寄乐天》年代:唐作者:白居易贤愚类相交,人情之大率。然自古今来,几人号胶漆。近闻屈指数,元某与白乙。旁爱及弟兄,中欢避家室。松筠与金石,未足喻坚密。在车如轮辕,在身如肘腋。又如风云会,天使相召匹。不似势利交,有名而无实。顷我在杭岁,值君之越日。望愁来仪迟,宴惜留景疾。坐耀黄金带,酌酡赪玉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