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李白之死成迷? 杜甫在诗中预测到了!

李白之死成迷? 杜甫在诗中预测到了!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1633 更新时间:2024/3/10 23:14:04

作为我国古代最伟大的诗人之一,李白在一生中为我们留下了九百多首熠熠生辉的诗作,他一生的经历十分坎坷,兼具诗人、隐士、刺客等多重身份,思想也十分复杂,儒家和黄老列庄之学在其身上都有体现。前瞻奇闻还了解到,除去这些之外,作为重大历史人物,他的死因在《旧唐书》《新唐书》中的描述竟然模糊不清,而他的至交好友杜甫在其去世之前的诗作中竟然预测到了李白之死。

一直以来,李白之死就有着诸多争议。

网络配图

第一种观点,也是学者们普遍认为的观点是李白是病死的。这一观点认为当李光弼东镇临淮时,李白不顾61岁的高龄,闻讯前往请缨杀敌,希望在垂暮之年,为挽救国家危亡尽力,因病中途返回,次年病死于当涂县令、唐代最有名的篆书家李阳冰处。李阳冰是李白族叔,他的文集《草堂集序》中也写道:“阳冰试弦歌于当涂,心非所好。公暇不弃我,乘扁舟而相顾,临当挂冠,公又疾亟,草稿万卷,手集未修,枕上授简,俾予为序。”唐代李华《故翰林学士李君墓志序》云:“姑熟东南,青山北址,有唐高士李白之墓……(李白)年六十二,不偶,赋临终歌而卒。”李白死后二十九年,刘全白在唐德宗贞元六年(791年)作《唐故翰林学士李君碣记》也说:“君名白,天宝初诏令归山,偶游至此,以疾终,因葬于此。全白幼则以诗为君所知,及此投吊,荒墓将毁,追想音容,悲不能止。”李白死后一百多年,著名的学者皮日休在《七爱诗》中也曾说过“竟遭腐胁疾,醉魄归八极”。古代文献所谓“疾亟”、“赋临终歌而卒”、“以疾终”,都明白地告诉人们,李白是病卒的。

还有一种观点是李白不是病死,而是醉酒后溺死。持这一观点的人认为,李阳冰《草堂集序》说“疾亟”,刘全白《李君碣记》说“疾终”,范传正《李公新墓碑序》说“卒于此”,都不说得的什么病;为他撰集序与撰墓碑者也从未言及,而到了一百多年后,皮日休《七爱诗》中才突然冒出个“腐胁疾”,显然这值得我们怀疑。

网络配图

由于李白一生嗜酒如命,号称“醉仙”。他的众多作品也以酒为题。如《将进酒》有“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叙赠江阳宰陆调》有“大笑同一醉,取乐平生年”。《赠刘都史》有“高谈满四座,一日倾千觞”。《训岑勋见寻就元丹邱对酒相待以诗见招》有“开颜酌美酒,乐极忽成醉”。《月下独酌四》之三有“醉后失天地,兀然就孤枕,不知有吾身,此乐最为甚”。

李白的死很可能与酒有关。五代时期王定保在《唐摭言》中记载:“(李白)著宫锦袍游采石江中,傲然自得,旁若无人,因醉入水捉月而死。”这种说法认为李白是醉酒溺死的,北宋初期梅臣《采石月下赠功甫》一诗说得最为明白:“醉中爱月江底悬,以手弄月身翻然。”说李白醉中在船上以手于江水中戏弄月影时,翻身落水溺死。宋代大文豪苏东坡也有“一朝人海寻李白,空看人间画墨仙。”之语,可见,他也认为李白是醉入水中溺死。元朝时候的学者辛文房在《唐才子传》中说:“(李)白晚节好黄老,度牛渚矶,乘酒捉月,沉水中,初悦谢家青山,今墓在焉。”

那么,李白可能不可能像这些人记载的那样是溺死呢?假若是溺死,为何时人并不加以记载?有学者认为“溺死在封建时代被认为‘横死’非‘善终’,依古礼属不祥,亲友不能吊唁,还有碍子孙前程,为了掩饰真相,往往当做病故。于是,既顾及忌讳又不甘造假的亲友提笔行文之际未免踌躇,不得已而闪烁其词。”刘全白于李白死后二十多年撰写《碣记》,当时,李白的儿子伯禽仍然在当涂,于是刘全白恐有碍伯禽及子孙前程,为他避讳而写作“疾终”。其他的人也因为这个原因闪烁其词。

网络配图

对于李白有可能溺死,杜甫在冥冥之中仿佛有预感。他在“三夜频梦”李白之际,作《梦李白二首》,反复提出自己的担心:“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杜甫深知李白嗜酒,也知李白晚年正“病起暮江滨”。但醉与病都不使他担心,唯担心有舟楫失坠的可能。这种担心不能说事出无因。起码可以说是杜甫在往年与李白交往的实践得出的体验。李白之死难道真的被杜甫的担心所言中吗?

正史中的《旧唐书》和《新唐书》在提到李白之死时,都一笔代过,并没有说明李白的死因。《旧唐书》只说李白是醉死于宣城的。那么是醉而病死的,还是醉而溺死的呢?人们不得而知。或许是人们不愿凭吊溺死之人而说李白是病死的,或许是古人不愿面对李白病死的结局,宁肯认可他入水捉月、仙游羽化也未可知。两种死因都难以排除。如今看来,解开李白死因之谜并无多大意义,倒是唐代项斯《经李白墓》里面的一句话“醉死此江边”很值得后人玩味。

标签: 李白

更多文章

  • 揭秘:李白 杜甫 高适因为什么而绝交?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李白,杜甫,高适

    中唐时期文人范传正,他非常崇拜李白,给李白重新整修墓碑,撰写《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并序》,碑文中提到:“公名白,字太白,其先陇西成纪人。约而计之,凉武昭王九代孙也。隋末多难,一房被窜于碎叶,流离散落,隐易姓名。”网络配图李阳冰主编李白诗集《草堂集》并为序。“李白,字太白,陇西成纪人,凉武昭王暠

  • 官二代杜甫:家族成员为官记录保持近三千年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杜甫

    法无定法。成功亦然,没有固定的路径,有人得来全不费功夫,有人却费尽心机皆枉然,比如杜甫的爷爷杜审言。杜审言身世显赫、才华出众、人脉发达;在机遇无数的武则天时代,朋友们纷纷得志、他不过尔尔;官场斗争中还搭上了儿子的性命;中年后放下斯文、趋炎附势,未受重用,反被罚得最重;终于盼来了升职,可生命到了尽头。

  • 杜甫诗中的"读书破万卷" 到底有多少本书?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杜甫

    当我们形容一个人读书很多、学识渊博的时候,会很自然地用“读书破万卷”这句成语,意思是,万卷书都被翻破,足见读书之多。那么古人的“万卷”究竟又该有多少书呢?网络配图“读书破万卷,笔如有神”一句,出自杜甫的《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意思是说,自己年轻时便读了很多书,文采很好,下笔如神。杜甫这样说自己不是

  • 揭秘杜甫死因:并非贪吃撑死的而是死于食物中毒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杜甫

    相反,杜甫的命运很不幸。与其文学才能相比,他的经世能力堪成反比,中年之后只能不断投靠他人来维持生计。而且他的个人性格似乎也有瑕疵,时人评价他“性褊躁,无器度,恃恩放恣”,这显然并不是什么褒义词。更糟糕的是,他生逢乱世,赶上了唐代盛衰的转折点——安史之乱……在这种种的因素下,他的一生几乎都是四处漂泊,

  • 李林甫为阻言路零录取 杜甫"被落榜"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杜甫

    科举考试是封建统治子者揽延人才一种手段。总体来看,科举考试还算比较公平,改变了魏晋以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用人体制,让更多的社会低层才俊参与到政治活动中来。当然,历史上也有几次科举考试十分荒唐,我们姑且称为零纪录的考试,至今仍然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网络配图零录取率的考试。公元746年伟大

  • 南齐最牛诗人谢宣城:连李白杜甫都是其忠实粉丝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谢宣城,李白,杜甫

    唐代诗人李白,被人称为“诗仙”,粉丝自古至今都有。然而,“诗仙”也有自己的偶像,有一名诗人让李白毫无保留地倾倒折服。这个人就是谢朓。清人王士祯《论诗绝句》有两句云:青莲才笔九州横,一生低首谢宣城。“青莲”是指青莲居士李白,“谢宣城”就是谢朓,因为他曾任宣城太守。。网络配图灵心秀口诵名句李白曾经写过一

  • 李白与杜甫有多情投意合:有被同共 有手同携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李白

    这是天宝十二年753潦倒在长安时做的,时年四十二岁。痛快淋漓,仿佛在读李白的作品。请看他对于郑虔是如何敬佩,对于“痛饮”是如何倾倒!网络配图这位郑虔,倒真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老“博士”。他能诗,能画,会写字,会弹琴,而又是星历家、医药学家、兵法家。他最有趣的是饭吃不饱偏好喝酒,没有钱便向朋友讨钱去喝。好

  • 杜甫死因真相:非贪吃撑死而是死于食物中毒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杜甫

    “杜甫”在2012年突然蹿红,忙碌的身影出现在网络的各个角落。其实,历史上的杜甫也真的很忙,只是忙的内容并没有多么高雅,而是为了生计在奔波。虽然后世一提到杜甫,都将其与李白一并视为唐诗的代表与化身,但与许多伟大的艺术家一样,在其生前并没有得到足够的认可,更没有享受到创作带给他的荣耀与富足的生活。相反

  • 杜甫轶事:为何会在京城漂泊10年之久?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杜甫

    京漂族是指那些长期在京城工作和生活但没有京城户口的流动人口。据报道,如今北京的京漂族多达360万人。这个数据仅指在北京居住了半年以上并且办理了暂住证的人数,如果算上短期的和没办暂住证的,估计不少于500万人。京漂族算不上新生事物。唐朝的时候,首都长安就有不少京漂族。如大诗人王维、杜甫、孟浩然等,都曾

  • 不解!李白 杜甫 高适因什么原因而没有了联系?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李白,高适

    中唐时期文人范传正,他非常崇拜李白,给李白重新整修墓碑,撰写《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并序》,碑文中提到:“公名白,字太白,其先陇西成纪人。约而计之,凉武昭王九代孙也。隋末多难,一房被窜于碎叶,流离散落,隐易姓名。”网络配图李阳冰主编李白诗集《草堂集》并为序。“李白,字太白,陇西成纪人,凉武昭王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