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杜甫诗中的"读书破万卷" 到底有多少本书?

杜甫诗中的"读书破万卷" 到底有多少本书?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1633 更新时间:2024/2/4 11:52:46

当我们形容一个人读书很多、学识渊博的时候,会很自然地用“读书破万卷”这句成语,意思是,万卷书都被翻破,足见读书之多。那么古人的“万卷”究竟又该有多少书呢?

网络配图

“读书破万卷,笔如有神”一句,出自杜甫的《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意思是说,自己年轻时便读了很多书,采很好,下笔如神。杜甫这样说自己不是自吹自擂,他从小努力学习,刻苦读书,七岁就写过歌颂凤凰的诗,九岁就能写很好的大字,十四五岁时就能写出像样的文章,二十岁时,杜甫的学问已经很渊博了。

网络配图

“读书破万卷”中的“卷”字指书籍的册本或篇章。如果仅仅以数量而言,这个数目的确不少,而实际上万卷书并没多少内容,因为卷本指串起来的竹简。古人一卷书的篇幅,只相当于现在的一章。一个人从七岁起每天读三卷书,到不了二十岁就能读万卷书。至于读书的种类有多少,就不得而知了。大概除了四书五经等基本的书目外,可看的书的种类得视家中藏书情况了。中国古代能读过百种书以上的读书人,就算是很博学了。

网络配图

不过,这句经典名句依旧起着作用。如果要成为学问渊博、见多识广的人,而不学古人“读书破万卷”的精神,恐怕是没门吧。

标签: 杜甫

更多文章

  • 揭秘杜甫死因:并非贪吃撑死的而是死于食物中毒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杜甫

    相反,杜甫的命运很不幸。与其文学才能相比,他的经世能力堪成反比,中年之后只能不断投靠他人来维持生计。而且他的个人性格似乎也有瑕疵,时人评价他“性褊躁,无器度,恃恩放恣”,这显然并不是什么褒义词。更糟糕的是,他生逢乱世,赶上了唐代盛衰的转折点——安史之乱……在这种种的因素下,他的一生几乎都是四处漂泊,

  • 李林甫为阻言路零录取 杜甫"被落榜"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杜甫

    科举考试是封建统治子者揽延人才一种手段。总体来看,科举考试还算比较公平,改变了魏晋以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用人体制,让更多的社会低层才俊参与到政治活动中来。当然,历史上也有几次科举考试十分荒唐,我们姑且称为零纪录的考试,至今仍然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网络配图零录取率的考试。公元746年伟大

  • 南齐最牛诗人谢宣城:连李白杜甫都是其忠实粉丝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谢宣城,李白,杜甫

    唐代诗人李白,被人称为“诗仙”,粉丝自古至今都有。然而,“诗仙”也有自己的偶像,有一名诗人让李白毫无保留地倾倒折服。这个人就是谢朓。清人王士祯《论诗绝句》有两句云:青莲才笔九州横,一生低首谢宣城。“青莲”是指青莲居士李白,“谢宣城”就是谢朓,因为他曾任宣城太守。。网络配图灵心秀口诵名句李白曾经写过一

  • 李白与杜甫有多情投意合:有被同共 有手同携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李白

    这是天宝十二年753潦倒在长安时做的,时年四十二岁。痛快淋漓,仿佛在读李白的作品。请看他对于郑虔是如何敬佩,对于“痛饮”是如何倾倒!网络配图这位郑虔,倒真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老“博士”。他能诗,能画,会写字,会弹琴,而又是星历家、医药学家、兵法家。他最有趣的是饭吃不饱偏好喝酒,没有钱便向朋友讨钱去喝。好

  • 杜甫死因真相:非贪吃撑死而是死于食物中毒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杜甫

    “杜甫”在2012年突然蹿红,忙碌的身影出现在网络的各个角落。其实,历史上的杜甫也真的很忙,只是忙的内容并没有多么高雅,而是为了生计在奔波。虽然后世一提到杜甫,都将其与李白一并视为唐诗的代表与化身,但与许多伟大的艺术家一样,在其生前并没有得到足够的认可,更没有享受到创作带给他的荣耀与富足的生活。相反

  • 杜甫轶事:为何会在京城漂泊10年之久?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杜甫

    京漂族是指那些长期在京城工作和生活但没有京城户口的流动人口。据报道,如今北京的京漂族多达360万人。这个数据仅指在北京居住了半年以上并且办理了暂住证的人数,如果算上短期的和没办暂住证的,估计不少于500万人。京漂族算不上新生事物。唐朝的时候,首都长安就有不少京漂族。如大诗人王维、杜甫、孟浩然等,都曾

  • 不解!李白 杜甫 高适因什么原因而没有了联系?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李白,高适

    中唐时期文人范传正,他非常崇拜李白,给李白重新整修墓碑,撰写《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并序》,碑文中提到:“公名白,字太白,其先陇西成纪人。约而计之,凉武昭王九代孙也。隋末多难,一房被窜于碎叶,流离散落,隐易姓名。”网络配图李阳冰主编李白诗集《草堂集》并为序。“李白,字太白,陇西成纪人,凉武昭王暠

  • 杜甫死因真相:死于食物中毒并非撑死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杜甫

    导读:“杜甫”在2012年突然蹿红,忙碌的身影出现在网络的各个角落。其实,历史上的杜甫也真的很忙,只是忙的内容并没有多么高雅,而是为了生计在奔波。虽然后世一提到杜甫,都将其与李白一并视为唐诗的代表与化身,但与许多伟大的艺术家一样,在其生前并没有得到足够的认可,更没有享受到创作带给他的荣耀与富足的生活

  •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趣事:机智作诗穷开心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杜甫

    杜甫,字子美,河南巩县人,自称少陵野老,被后人尊称为诗圣,其诗被称作诗史,对我国古代诗歌的影响深远,是唐代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出生于北方的名门大士族,家族为京兆杜氏分支的襄阳杜氏,自祖父杜审言起举家自襄阳迁至巩县。杜甫小时候家境优厚,生活宽裕,年幼好学,七岁能

  • 唐代诗人杜甫的“工匠精神”是怎样炼成的?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杜甫

    唐大历三年(769)正月,杜甫离开白帝城出三峡,船行到西陵峡口下牢溪停泊夜宿,峡州长吏在津亭设宴款待。杜甫写了一首《春夜峡州田伺御长吏津亭留宴》,记述了当时的情景。从此,杜甫离开了他寓居了三年的长江三峡。这三年,是杜甫穷愁潦倒、飘泊在社会边缘的岁月,也是他诗作丰收、诗艺大进的时光。在现存的杜诗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