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杜甫到了37岁不被重用,悲愤写下一首诗流传至今

杜甫到了37岁不被重用,悲愤写下一首诗流传至今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胖次 访问量:655 更新时间:2023/12/20 2:18:23

杜甫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盛唐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鼎盛阶段。按照历史学家的划分,从唐高宗继位到安史之乱,都是处于盛唐期间。

当时不仅在国力、疆域、军事上处于顶峰阶段,在文化上也站在一个绝对的制高点。以至于几千年后,日本人都对盛唐时期的文化,仍然以一种仰慕的姿态去看待。

而我们《盛唐里的诗人》专栏,当然要从李白跟杜甫讲起。因为他们无疑是盛唐最璀璨的明珠。

不过,对于这两位可以在世界历史上列入伟大诗人行列的天才,我们对于他们的印象,常常大相径庭。李白给人的印象是狂放,“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杜甫在介绍李白的时候,也说他是:“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贺知章读完李白的《蜀道难》后,说他是仙人下凡。李白也常常自认有仙气,做事时,常常十分豪迈。而杜甫则不一样,常常给人一种老实巴交,苦兮兮的感觉。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而我们在一般介绍中,也认为杜甫晚年身逢乱世,一定过得十分凄苦。这种印象,多少有些刻板偏见。

对于一个人来说,他所受的影响来源于两方面。一个是所身处的时代,一个是自身的因素。杜甫早年间所处的盛唐,那是何等辉煌的时代。身为那个时代的大唐人,怎么会经常摆出一副苦兮兮的面容来。

他在唐玄宗天宝七年的时候,曾经写过一首诗,名字叫做《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诗中有这么几句话:“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

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

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

致君舜上,再使风俗淳。”

这部分是《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前面的一部分,第一句话是说,杜甫在年轻的时候,就被唐玄宗当作宾客邀请。

如果我们结合杜甫生平,就会知道,这多少有些不实在的成分。杜甫的家境确实很不错。他的家族,可以追述到汉朝时期的历史。

隋唐以后,虽然中国的那些大家族已经在科举和历次动乱中,已经受到很大冲击。但杜甫的父祖都有官职,所以,杜甫从小的生活环境,还是比较优越。可是,杜甫说他自己年轻时候就成为唐玄宗的宾客,实际是不可能的。

一方面,杜甫一辈子都没有担任过什么大官,都是幕僚小官。以至于后来安史之乱爆发的时候,安禄山跟唐玄宗两拨人都没有注意到杜甫的存在。

而且,唐玄宗邀请到身边当宾客的人,一般都是当时很有名,且有才能的人。李白当年在长安活动了好久,走了公主、大臣的路子,才在第二次被邀请到皇宫,给唐玄宗当御用文笔。

接下来这句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大才,用来说自己也没错。只是这么直白夸自己的人,实在是很少见。各位同学可能都有工作写履历的时候,不知道会不会这么夸自己。

接下来两句就很厉害了,“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李邕不仅是唐玄宗时期的大官,更是一个很了不起的文学家。李白后来被贬夜郎的时候,还专门绕到李邕故居去了一趟。李白那种眼高于顶的人,能专门去看一个人,可见是很了不起的。

而且,他比杜甫年纪大很多。这样一个人,杜甫却说愿意主动来跟自己见面,

自己还不愿意见。王翰也是唐朝一个很了不起的诗人。“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这首很有名,很了不起的诗,就是王翰写的。

王翰的出生时间比较模糊,但应该比杜甫大。就是这样两个人,杜甫说,他们想要凑过来见我,跟我当邻居。我都没理睬他们。

这种狂放,确实不愧是跟李白能够成为好朋友,还能一起去找仙人的人。后面的这句“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则是讲出了杜甫的抱负。

他想在这个社会中寻求一个出路,更想要让皇帝成为像古代尧舜那样的贤明君主,让民风重新回归淳朴。而李白也有跟他非常接近的想法。他也曾想过当官以后,可以让民风重新回归淳朴。

杜甫会在这个时候写出这样的诗,并非没有缘由。当时杜甫已经37岁,却没有得到重用。虽然住在长安,身边尽是达官贵人,但只有少数像韦济这样的高官还赏识他。所以,杜甫才会写出这样的诗句。既是自荐,也是一种倾诉。

事实上,每一首诗歌从来不是独立存在的,它跟作者当时的心态、环境有很大关系。也只有在安史之乱时,杜甫才会写出“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这样的诗句。这也是我写《盛唐里的诗人》这个专栏的目的,希望通过这些诗人,这些诗句,勾勒出那个繁华的盛世。

标签: 杜甫唐朝

更多文章

  • 历史告诉我们不要随便评价一个人!杜甫曾在此人身上栽了个跟斗!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唐朝,杜甫,哥舒翰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杜甫和哥舒翰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古人有一句谚语: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意思是说,要想全面深刻认识一个人的德行品性,是一个长期过程,必须假以时日,不可仅凭一时一事的印象,就仓促下结论,否则就会得出错误结论,其实与“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是

  • 唐朝著名诗人杜甫,他的一生为何如此坎坷?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杜甫,唐朝

    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杜甫。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与李白,白居易并齐为唐朝著名诗人。以写实主义荣获诗圣之称。官宦世家出生的杜甫早年却也享受过“官二代”的生活。先祖杜预是晋代有名的将领,曾祖父杜依艺任过县令,祖父杜审言在武则天时代做过大官,父亲杜闲也任过五品官职。母亲崔氏也是

  • 古代有哪些属鼠的名人?魏征、杜甫榜上有名!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唐朝,魏征,上官婉儿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古代有哪些属鼠的名人?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2020年鼠年马上就要到了,每一个生肖一轮中,鼠年是头一个,而在我国悠久的历史当中,鼠年出生的名人也是有非常多的,这其中就有不少还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历史名人,你知道的有谁呢?历史上属鼠的名人,今天我们就来给大家

  • 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鬼、诗佛、诗魔、诗骨、诗杰又分别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李白,唐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李白的故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唐朝是诗歌文化发展的黄金时代,诗坛人才辈出,佳作流传,各具特色,蔚为壮观。Top1诗鬼李贺他所创造的诗歌具有奇特的想象意境,拥有一种瑰丽奇幻的浪漫主义风格,是唐朝末年诗歌史上一位异军突起,独树一帜的天才诗人。他的传世名句,天若有情天

  • 《飞花令》是怎么来的?李白杜甫白居易成就飞花令!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唐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飞花令》是怎么来的?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李白、杜甫和白居易,是唐朝诗人里的绝对代表人物,李白人称“诗仙”,杜甫人称“诗圣”,白居易人称“诗魔”和“诗王”,名号都是如雷贯耳。大部分中国人都读过三位大咖的诗,而在古人行酒令时的一个文字游戏飞花令中,三人的诗句更是被频

  • 为何杜甫对泰山赞誉有加呢?其实包含了他的人生理想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唐朝,杜甫

    古代人对旅游的兴趣可不比现在人少。如果把李白、杜甫、苏轼等几位名人一生的行踪做个旅行地图,你会发现他们的足迹遍及大江南北,走过的地方多到超出我们的想像!不过古人旅游可不是为了娱乐,而是他们求知的一种方式,也就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而且他们一旦开始旅行,可不是几天、几个月就结束的,往往要花上几年的

  • 《唐诗三百首》收录的诗中为何杜甫的诗最多呢?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唐朝,杜甫

    1763年清乾隆二十八年 , 蘅塘退士无锡人孙洙和夫人徐玉兰完成了《唐诗三百首》 的编选。唐诗,一般泛指创作于唐朝诗人的诗。唐诗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据统计,唐诗约四万九千四百零三首。而《唐诗三百首》是一部流传很广的唐诗选集,其选诗范围相当广泛,收录了77家诗,共

  • 杜甫写下三吏三别,背后到底有何含义?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杜甫,唐朝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杜甫的故事,欢迎关注哦。杜甫写三吏三别,只会被老百姓点赞,绝对不会被老百姓喷。因为他是在为百姓代言,因为他说出了老百姓的心里话,因为他戳中了老百姓的泪点。他关心民间疾苦,是时代的风骨,为社会之喉舌。他写的《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这三吏,和《新

  • 历史上杜甫到底是如何死的?和传言中的一样吗?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唐朝,杜甫

    公元770年,即唐代宗大历五年四月,湖南兵马使臧玠作乱,杀潭州(今湖南长沙)刺史兼湖南都团观察使崔瓘。杜甫正客居潭州,他本因避乱入蜀,由蜀地漂泊到湖南,原想在这里“强移栖息一枝安”。不料到湖南不久,又要避臧玠之乱了。这时他的二十三舅崔伟正以湖南录事参军出摄郴州刺史,屡次有书来招他去,他便携了全家乘船

  • 全能型人才杜甫,除了诗词他还在哪些领域有贡献?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唐朝,杜甫

    759年,杜甫由陇入蜀,和妻子、儿女一道在浣花溪畔造茅屋,辟药圃,向友人觅求药苗。“药条药甲润青青,色过棕亭入草亭,苗满青山惭取誉,根据隙地却成形。”这就是当时杜甫所描绘的一派生机勃勃的药圃景象。对于怎样种好药,杜甫也深有研究。在泉州,他见太平寺的泉水特别清冽,很适合灌溉药圃,就种下了药材黄精。至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