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飞花令》是怎么来的?李白杜甫白居易成就飞花令!

《飞花令》是怎么来的?李白杜甫白居易成就飞花令!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胖次 访问量:655 更新时间:2024/1/27 2:03:26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飞花令》是怎么来的?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李白杜甫白居易,是唐朝诗人里的绝对代表人物,李白人称“诗仙”,杜甫人称“诗圣”,白居易人称“诗魔”和“诗王”,名号都是如雷贯耳。

大部分中国人都读过三位大咖的诗,而在古人行酒令时的一个文字游戏飞花令中,三人的诗句更是被频频提及,《飞花令:每天一首好诗词》就是这样一套好书,体会文人雅士诗词之趣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一股墨香神韵。

要把李白、杜甫和白居易的诗词化进飞花令,我们还得借助几位唐宋文人,一起来看看吧。

天门谣·牛渚天门险

牛渚天门险,限南北、七雄豪占。清雾敛,与闲人登览。

待月上潮平波滟滟,塞管轻吹新阿滥。风满槛,历历数、西州更点。

《天门谣·牛渚天门险》是北宋词人贺铸的一首登临怀古词,身为宋太祖赵匡胤孝惠皇后贺氏的族孙,北宋末年的颓废和灭亡气息,让他只能借六朝更替,来发出时代的兴亡之叹。

如果以贺词最后一句前三分之一句“风满槛”来行飞花令,大概可以串联起以下名人的诗词。

先是李白的《关山月》第二句前半句“长风几万里”,接着刘禹锡的《浪淘沙九首·其一》首句后半句“浪淘风簸自天涯”,再下来是白居易的《观刈麦》第二句前半句“夜来南风起”,然后是李颀的《古从军行》第二句前半句“行人刁斗风沙暗”,再有杜甫的《咏怀古迹五首·其三》第三句前半句“画图省识春风面”,最后就是南宋僧人志南的《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第二句后半句“吹面不寒杨柳风”。

可能有些不了解飞花令的朋友看不太明白,那我们把这几句合并在一起,就可以充分感受诗词的魅力了。

风满槛

长风几万里

浪淘风簸自天涯

夜来南风起

行人刁斗风沙暗

画图省识春风面

吹面不寒杨柳风

是不是感觉很有趣呢?这就是中国古人飞花令的魅力了。

最后我们把李白、杜甫和白居易的诗词摘出来,再单独重温一下经典。

关山月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关山月》是李白借乐府旧题创作的一首五古,在对唐朝强大国力的震惊之余,也对远离家乡的戍边将士的思念之情和战乱中广大民众的痛苦,给予了充分的同情,令人感叹不已。

观刈麦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观刈麦》是白居易的早期作品,写于唐朝元和初年,通过对麦收时节农忙的描述,对繁重租税提出指责,也对自己无功无德又不劳动却能丰衣足食而深感愧疚,是难得的反思。

咏怀古迹五首

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是杜甫在唐朝大历元年(766年)从夔州到江陵,游历昭君村时吟咏汉朝名女人王昭君的诗,通过对王昭君一生的回顾和同情,也寄寓了自己的悲凉之情。

标签: 唐朝

更多文章

  • 为何杜甫对泰山赞誉有加呢?其实包含了他的人生理想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唐朝,杜甫

    古代人对旅游的兴趣可不比现在人少。如果把李白、杜甫、苏轼等几位名人一生的行踪做个旅行地图,你会发现他们的足迹遍及大江南北,走过的地方多到超出我们的想像!不过古人旅游可不是为了娱乐,而是他们求知的一种方式,也就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而且他们一旦开始旅行,可不是几天、几个月就结束的,往往要花上几年的

  • 《唐诗三百首》收录的诗中为何杜甫的诗最多呢?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唐朝,杜甫

    1763年清乾隆二十八年 , 蘅塘退士无锡人孙洙和夫人徐玉兰完成了《唐诗三百首》 的编选。唐诗,一般泛指创作于唐朝诗人的诗。唐诗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据统计,唐诗约四万九千四百零三首。而《唐诗三百首》是一部流传很广的唐诗选集,其选诗范围相当广泛,收录了77家诗,共

  • 杜甫写下三吏三别,背后到底有何含义?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杜甫,唐朝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杜甫的故事,欢迎关注哦。杜甫写三吏三别,只会被老百姓点赞,绝对不会被老百姓喷。因为他是在为百姓代言,因为他说出了老百姓的心里话,因为他戳中了老百姓的泪点。他关心民间疾苦,是时代的风骨,为社会之喉舌。他写的《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这三吏,和《新

  • 历史上杜甫到底是如何死的?和传言中的一样吗?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唐朝,杜甫

    公元770年,即唐代宗大历五年四月,湖南兵马使臧玠作乱,杀潭州(今湖南长沙)刺史兼湖南都团观察使崔瓘。杜甫正客居潭州,他本因避乱入蜀,由蜀地漂泊到湖南,原想在这里“强移栖息一枝安”。不料到湖南不久,又要避臧玠之乱了。这时他的二十三舅崔伟正以湖南录事参军出摄郴州刺史,屡次有书来招他去,他便携了全家乘船

  • 全能型人才杜甫,除了诗词他还在哪些领域有贡献?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唐朝,杜甫

    759年,杜甫由陇入蜀,和妻子、儿女一道在浣花溪畔造茅屋,辟药圃,向友人觅求药苗。“药条药甲润青青,色过棕亭入草亭,苗满青山惭取誉,根据隙地却成形。”这就是当时杜甫所描绘的一派生机勃勃的药圃景象。对于怎样种好药,杜甫也深有研究。在泉州,他见太平寺的泉水特别清冽,很适合灌溉药圃,就种下了药材黄精。至于

  • 李白很受杜甫的尊崇,那李白是如何看待杜甫的?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唐朝,杜甫

    杜甫保存至今的诗歌作品中,跟李白有关的有15首,其中多数充满了对李白的真挚思念和对其诗歌艺术的热情赞美之情;而李白保存至今的诗歌作品中,跟杜甫有关的不过区区4首,思念与赞美之词更是少之又少。许多人由此认为,杜甫狂热崇拜李白,而李白则不甚看重小自己11岁的杜甫,对他的诗歌艺术也不欣赏。这种说法显然经不

  • 杜甫的诗歌成就:杜甫作品是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作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杜甫,诗歌成就

    杜甫诗“有集六十卷”,早佚。北宋宝元二年(1039年)王洙辑有1405篇,编为18卷,题为《杜工部集》。钱谦益编有《笺注杜工部集》。杨伦说:“自六朝以来,乐府题率多模拟剽窃,陈陈相因,最为可厌。子美出而独就当时所感触,上悯国难,下痛民穷,随意立题,尽脱去前人窠臼”。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

  • 历史名人对杜甫的评价:古今诗人众矣,而杜子美为首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杜甫,评价

    历史名人对杜甫的评价,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唐代韩愈:独有工部称全美,当日诗人无拟论。(《题杜工部坟》)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调张籍》)唐代白居易:(杜诗)贯穿今古,缕格律,尽工尽善。(《与元九书》)唐代元稹:杜诗浩荡津涯,处处臻到。(《叙诗寄乐天书》)杜

  • 唐朝诗人杜甫的《夏夜叹》原文、译文及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杜甫,唐朝

    杜甫《夏夜叹》。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夏夜叹》唐代:杜甫永日不可暮,炎蒸毒我肠。安得万里风,飘飖吹我裳。昊天出华月,茂林延疏光。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虚明见纤毫,羽虫亦飞扬。物情无巨细,自适固其常。念彼荷戈士,穷年守边疆。何由一洗濯,执热互相望。竟夕击刁斗,喧声连万方

  • 唐朝诗人杜甫的《望春》原文、注释及创作背景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唐朝,杜甫

    杜甫《望春》,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往下看。春望唐代: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译文及注释译文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感于战败的时局,看到花开而潸然泪下,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