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元朝最后的忠臣,一代枭雄陈友定

元朝最后的忠臣,一代枭雄陈友定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812 更新时间:2023/12/6 16:04:03

元朝的疆域之广一直令人艳羡,但是相对于满清的统治能力其却相差甚远,同样是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元朝国祚仅仅持续了97年,而满清国祚却差不多持续了将近300年,二者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差别呢?不过尽管元朝统治不得人心,但是还是有不少汉人忠于它的,其中一个名为陈友定的人就始终对元室不离不弃。由于元末农民起义此起彼伏,所以福建和浙江向大都运送漕米就成为了一件困难之事,像占据浙江的张士诚方国珍等人就常常以漕运不畅的理由拒绝向大都运送粮食,而陈友定此人却另选海路向大都运送粮食,为此元顺帝还特意下旨褒奖。

因为陈友定在元末一心一意忠于朝廷,所以其在朝廷的支持下很快就掌控了福建八郡。虽然掌控一省之地很是威风,但是他很快就迎来了陈友谅的注意,要知道陈友谅可是当时长江以南第一大势力,当其占据湖北江西之后自然要顺势攻下福建,为此陈友谅特在1358年命手下三位大将南下进攻福建,其中邓克明部在初始时进攻极为顺利,但是后来却因大意惨遭陈友定奇兵袭击大败,尤其是在黄土寨的战役中,邓克明部下将领邓益更是被陈友定生俘,陈友谅见事不可为,只好名邓克明领兵后退。

陈友谅是什么人呢?从他后来与朱元璋的反复交战就可以看出其是一个性格颇为固执的人,对于此次未能攻下福建当然也是铭记于心。在1360年的时候陈友谅杀死了天完皇帝徐寿辉,随后立国号“汉”,自称皇帝。当上皇帝之后的陈友谅第一件事就是报复陈友定,1361年陈友谅再次名邓克明率军攻打福建,但是这一次依然遭到惨败,打的邓克明一路溃退到了江西境内才堪堪稳住阵势,自此陈友谅也就不再轻易攻打福建了,他知道这个和他名字一字之差的家伙确实不好惹,再加上北面和东面还有朱元璋、张士诚等威胁,所以陈友谅收回了南攻重心。

1363年自感地盘越来越小的陈友谅亲率大军及家眷共60万进攻南昌,但最终在鄱阳湖遭遇惨败,一场大战下来陈友谅中箭身亡,太子也被朱元璋俘虏,虽然陈友谅还有子嗣,但是再也难以挽回颓势了,1364陈理率众投降朱元璋,随后被朱元璋迁往高丽定居。陈友谅一系灭亡之后,想要一统天下的朱元璋自然也将目标盯向了福建,在1365年朱元璋与陈友定发生激烈战斗,期间双方互有胜负,在朱元璋俘获陈友定部将不久,陈友定也俘获了朱元璋爱将胡深并且还将其斩杀,本来朱元璋是想不惜财物将胡深换回的,可没想到陈友定却斩杀了胡深,对此朱元璋自然殊堪痛恨。

1367年朱元璋再次派出大军南攻陈友定,此次明军水陆并进围困了福州城,走投无路的陈友定在妻妾女儿后想要服药自杀,但是后来却被救下,其在朱元璋召见他的时候仍然不改忠心元朝态度,大怒之中的朱元璋将他与他儿子陈海一起处死。

姑且不论历史上的元明之区别,单就陈友定而言算是做到了一个为臣的气节,此外他还是元末官方少有的能征善战之人,接连打败过陈友谅与朱元璋也足以告慰生平了。刚开始时小编是认为陈友定和陈友谅是有特殊关系的,可是后来一查才发现二人只是同姓,不知道朱元璋在攻打陈友定时会不会想到当初的陈友谅呢?

标签: 元朝陈友定陈友谅朱元璋

更多文章

  • 同为宁死不屈的一代忠臣,为何文天祥能被世人谨记,而陈友定却无人知晓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元朝,陈友定,陈友谅,朱元璋,文天祥

    公元945年,正值五代乱世。一位名叫刘琼的将军驰援末代“闽王”——天德帝王延政,抵达将乐县时,听说王延政已在建瓯投降了南唐。一时间,国破,无主,士兵们要拥立刘将军为王,但是,“琼义不肯受,自刎死” (《十国春秋"闽七"列传》)。过了423年,已是元末明初,一个名叫陈宗海的将军从将乐赶赴南平。他听说父

  • 元末名将陈友定:服药自杀未遂,最后被朱元璋处死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陈友定,元朝

    说到陈友定,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此人的历史事迹。朱元璋率领群雄先后打败了陈友谅、张士诚和方国珍之后,再派汤和、廖永忠南下征讨福建的陈友定。陈友定,字国安,福清人,本是穷困农民,十分豪气,乡里人对他十分畏服,史书上记载:“为人沉勇,喜游侠,乡里皆畏服。”元朝末年,朝

  • 山西稷山县姚天福神道碑的来历 铁面御史”姚天福趣事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元朝,姚天福

    著名的元碑《姚天福神道碑》,由元代著名文学家虞集撰写。元统元年(1333年)元顺帝诏命为姚天福在稷山县路村庄祖茔树神道碑一通,以表彰其生前的丰功伟绩。碑中记载了姚天福任职40余年间,“摧强扶弱,理冤肃化,所劾治的皆是权奸强酷之吏”的事迹。此碑在1984年由稷山博物馆移至青龙寺。青龙寺位于稷山县西十里

  • 姚天福是哪里人?元朝“包青天”姚天福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元朝,姚天福

    姚天福(1229-1302),字君祥,南阳村人,元初名臣,出自显赫的吴兴姚氏。其父姚居实,属未出仕的读书人,因避兵乱曾到雁门寄居进士赵泰家,与其女结合生天福。天福幼读《春秋》,深通大义,长及青年时,以过人才识被怀仁县推为县吏,不久被征召为县丞。至元初年(1264),丞相塔察尔出使北国途经怀仁,代州太

  • 吴澄是一个怎样的人?在学说上的行走者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吴澄,元朝

    美国垮掉派文学的代表人物杰克·克鲁亚克有一部名作叫《在路上》。在路上,可以引申为一个文化命题。打开中国文化史,在路上的文化苦旅者屡见不鲜,最早的儒家创始人孔丘先生就是一个行走在路上的学人,他的学说、主张、见解、一路形成,一路阐述,一路讲学,一路传播。从孔子开始,为学在路上,就有历代学者挥汗如雨,奔走

  • 元代吴澄简介,人物生平介绍,与许衡齐名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元代,吴澄

    早年生活吴澄出身于一个普通知识分子家庭。据危素《吴文正公年谱》和虞集《吴公行状》记载,其祖父吴择为人宽厚,不屑细务,擅长于诗赋写作,又粗通天文星历之学。父亲吴枢性格温纯,对人诚实谦让,与世无争;平日乐善好施,热心帮助他人。有一年,其乡瘟疫流行,医生惧怕疾病传染,居然不敢为患者治病,以至于病灾日益严重

  • 元代杰出理学家、经学家、教育家吴澄有哪些成就?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吴澄,元朝

    吴澄终生治经,孜孜不倦,从年轻时校订“五经”,到中年又“采拾群言”,“以己意论断”,再“条加记叙”,并努力探索朱熹研究五经“未尽之意”,直至晚年方才修成《五经纂言》。除了《诗纂言》而外,其余《易纂言》《书纂言》《礼记纂言》《春秋纂言》四种以及《易纂言外翼》《仪礼逸经传》《孝经定本》《道德真经注》等书

  • 元朝仁德王后为何会远嫁高丽?仁德王后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元朝,仁德王后

    或许有人问?仁德王后是谁啊,怎么都没有听说过。这个仁德王后,就是元朝鲁国大长公主,名孛儿只斤·宝塔失里,汉名王佳珍,初封承懿公主。是元代的蒙古公主,嫁入高丽为恭愍王的王妃。下嫁之后,生活可是相当的一波三折,然而却是上演了一场不离不弃的感情剧。剧目一:命中注定,下嫁高缗王一般皇室公主的婚姻都是政治婚姻

  • 和高丽王相爱的仁德王后,最后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仁德王后,元朝

    仁德王后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告诉你。元朝从建立到灭亡,一共有98年的历史,98年的故事。在这98年之中,元朝和高丽的关系很不错,一共有7位公主嫁入高丽,为和亲,为联姻,为两国的友谊。在这么多嫁入高丽的公主之中,很惨,只有一位元朝公主是和高丽王真心相爱,两人之间有着爱情,而不是全

  • 王颛和仁德王后:高丽国王与蒙古公主的感人真情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王颛,仁德王后,朝鲜

    在古代世界,跨国恋就是新鲜事,即使古代很多国家之间会进行所谓的“和亲”,但这都是政治性的联姻,根本没有任何真爱可言。在大元王朝时期,很多蒙古公主会跟高丽王朝的国王联姻,但这些蒙古公主实际上是大元王朝派去监督高丽王朝的“太上国王”,高丽国王跟这些蒙古公主不可能有真爱。但是历史总是有例外的,今天中国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