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朱元璋传孙子也不传位给朱棣,因为他是庶出吗?

朱元璋传孙子也不传位给朱棣,因为他是庶出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晴天 访问量:900 更新时间:2023/12/14 15:25:27

对朱棣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本来朱明王朝的第二任帝王是定了的,那就是朱元璋的长子朱标。话说朱标生而聪慧,朱元璋在他小时候就对其抱有很大期望,聘请了宋濂等一批大儒作为朱标的老师。朱标也不负众望,长大后温文尔雅,甚得民心,颇有帝王之风,可惜天不假年,朱标中年早逝,朱元璋白发人送黑发人悲痛不已,可是朝廷不可无储君,大明太子之位的人选却成为了朱元璋心中的一个难题。

? ?

?选谁呢?是时太子之后有秦王,晋王,燕王,还有太子的遗孤朱允炆,这些都是太子之位的竞争者,从法理上来说,封建王朝应该有嫡立嫡,无嫡立长,但是朱元璋可不是一般的君主,储君的归属还是要看他自己的想法。所以很显然,朱允炆更得朱元璋的偏心,那么朱元璋为何不让朱棣即位呢?

其一:朱棣上面还有人。早在朱元璋分封诸王巩固疆土的时候,就有很多大臣跳出来说这样会为大明江山埋下隐患,而朱元璋力排众议,还是坚持让自己的儿子们为自己镇守河山。因为他始终认为,他的儿子们永远不会和中央离心离德。可是,在朱标死后,他又非常怀疑自己当初的那个决定。因为朱标在世的时候,一来身为嫡长子,二来性情仁厚,他的诸位兄弟没有一个不服朱标的。可是,朱标一死,诸位皇子必然就会心生想法的,很容易就造成兄弟间的不和。为了杜绝这种状况,朱元璋索性就将皇位传给了孙子,让诸位皇子心里都平衡一点,不患寡而患不均,大家都没有才公平,所以朱允炆以皇孙身份继承大统。这在后来,朱元璋的几个儿子相继去世,本来皇位可以名正言顺的传给朱棣时,朱元璋犹豫了,他觉得那时候再宣布朱棣上位会让已经形成力量的朱允炆及大臣产生不满,同时,年迈的朱元璋已经无力操心这种大事,在不久人世后,朱允炆也就顺利当上了皇帝。

其二,朱棣过于专断。朱元璋对于自己的执政看的是清楚的,说白了,朱元璋知道自己执法太过严苛,百姓有着累了,需要一位仁君当政,使得百姓休养生息,朱允炆的性格显然更能做一个如宋仁宗一样的仁君,而朱棣的性格暴躁,动不动就诛别人十族,更像是汉武帝一样的强君,但是不适合当时的明朝百姓。

? ? ?

?其三,朱棣身份特殊。有一个说法是朱棣的母亲是朝鲜人,是一位元妃生的儿子。元妃在被朱元章俘获前也许已有身孕。还有说法是吴王妃。所以朱棣身份有所怀疑。这和李世民无法立李恪为继承人有所象似。李恪的母亲是大隋公主,李恪是隋汤帝外孙,所以李恪英武,但大臣都反对他继承皇位。最后朱元章即使立其他皇子也轮不着朱棣继位。因为其他皇子觉的自己都有继承权。这样就会因争夺皇位而皇族内相互惨杀,和整个唐朝一样出现内乱,动摇根基。朱元章最大的希望是皇子们替孙子震守八方,保天下平。

其四,朱元璋有私心。在朱标死后,朱元璋也是悲痛欲绝,但是皇储问题还是比较现实的,朱元璋也就只好化悲痛为力量思考继承皇位的最佳人选,最终,将目光瞄向了自己的孙子,原太子朱标的儿子朱允炆。按理来说,在太子死后,应该在诸位皇子当中在挑一个出来担任太子的,可是朱元璋偏偏就要另辟蹊径,直接跳过了儿子这一层庞大的候选人群体,选中自己的皇孙作为皇位继承人,这在整个中国历史上也是非常罕见的。那么,朱元璋为什么执意要立朱允炆为皇位继承人呢?爱屋及乌很明显,朱元璋立朱允炆为皇位继承人必定是夹杂着很大的私心的。朱标性情仁厚,很像已故去的马皇后,所以朱元璋非常看中朱标,认为他能够成为一名仁君,于是倾尽所有为其清除将来执政的障碍,以便朱标更好的守住大明江山。可是,天违人愿,朱元璋最终还是白发人送黑发人,一番心血付之东流。在朱标故去后,朱元璋将自己对爱妻马皇后及爱子朱标的特殊情感都叠加在了朱标的儿子朱允炆身上,最终直接将整个大明江山交于给他。心怀愧疚在一定程度上来讲,朱标的死和朱元璋也有着很大的关系。因为朱元璋历来主张杀伐,在统治期间,尤其是在马皇后故去之后,大肆屠杀开国功臣,而太子朱标不忍看到父亲如此行事,便总是劝谏朱元璋,可是朱元璋哪里会听呢,该怎么办还是怎么办,因为在朱元璋看来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朱标好,但是朱标却不这麽认为。最终,朱标抑郁成疾,最终命归黄泉。朱元璋也明白爱子的死和自己不无关系,于是便愈发的愧疚,想要在孙儿朱允炆身上弥补回来,以示思念。

? ? ?

?其五,宗法制度使然。前面说朱元璋心里就认朱标这个儿子为皇帝了,所以朱允炆就确定为皇太孙,但在朱元璋死之前,马皇后生的三个儿子都死了(朱标、朱樉、朱棡),而燕王是庶子,并不在考虑之内。朱允炆是朱标的嫡子,剩下几位亲王的儿子是小宗的庶子,所以朱元璋没把皇位传给朱棣,而是给了朱允炆。皇室宗法的制度很简单,只要是大宗还有子孙在,继承人就只能从大宗里面出,所以绝对轮不到燕王这个小宗一脉。朱元璋在编族谱的时候早就明确了太子、亲王、燕王等各王子以后子嗣的名字,这样做目的就是告诉他们大宗和小宗的区别,以及让他们明白作为小宗的血脉绝不可能进入大宗,不可能有继承皇位的资格。

标签: 朱棣明朝

更多文章

  • 康熙靠火炮打败噶尔丹,为什么不大大发展呢?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康熙,清朝

    对康熙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康熙皇帝年轻的时候就显示出非凡的能力;他刚在南方平定“三藩之乱”之后又到北方“三征噶尔丹”;在这期间,朝中有一个非常聪明的汉官名叫“戴梓”,他发明了“子母炮”也称“冲天炮”,对战事起了很大帮助;康熙皇帝也十分肯定大炮的作用;可是

  • 刘子鸾:历史上最惨的皇帝,9岁就被赐死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刘子鸾,南北朝

    对刘子鸾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自古君王多薄幸,最是无情帝王家。似乎身在帝王之家,总是要于民间多有不同,例如在民间以及官宦之家,如果你兄弟姐妹众多,一家人总是能够和和睦睦、热热闹闹的,在外人看来,就是天伦之乐。可是,如果你身在帝王之间,身边的兄弟姐妹众多,则

  • 庄静皇贵妃和慈禧同时进宫,最后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庄静皇贵妃,清朝

    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庄静皇贵妃。庄静皇贵妃是他他拉氏,很多人都说她是满洲正红旗,不过这种说法一直没有被证实,但是能够被皇帝纳入后宫,这就说明她的家世应该是不错的,家里应该有在朝廷为官的人。据历史记载,在咸丰二年的时候,15岁的咸丰皇帝举行了属于他的第一次选秀,在这次选秀中,他他

  • 齐国大臣田乞,隐忍数十载篡夺王权最后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田乞,春秋

    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田乞。田乞,是春秋末期的齐国大臣。他生于公元前427年,齐景公在位时期,田乞开始步入齐国的官场。由于田乞的父亲是齐国的公卿,作为官二代的田乞,一步入官场就被任命为大夫,主管齐国的赋税征收工作。和父亲田无宇不同的是,田乞为人处世十分的狡黠,当面一套背后又一套,

  • 曹操去世后曹彰拥兵10万,他是对帝位没兴趣吗?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曹彰,三国

    你真的了解曹彰吗?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首先来说曹彰志向不在不同。对于曹彰,史书对他的评价是:“少善射御,膂力过人,手格猛兽,不避险阻”,意思是曹彰从小就善于射箭、驾车,臂力过人,徒手能与猛兽格斗,不怕危险困难,打战从来都是冲锋在前,勇往无前的。其实说白了,曹彰就是一介武夫,虽

  • 诸葛亮一生看错的三个人,也因此误了蜀国前程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诸葛亮,三国

    聪明反被聪明误,诸葛亮聪明一世,却因为这3个人让自己名声大挫,都是哪三个呢?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诸葛亮能够声名鹊起,离不开刘备的三顾茅庐,正是刘备的爱才、懂才,才造就了后来的诸葛亮。因此诸葛亮对刘备也可以说是呕心沥血,不仅在刘备生前为他力克周瑜,巩固蜀汉政权;在刘备死

  • 蜀汉的一支虎狼之师!可惜未能参加灭亡之战!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三国,霍弋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蜀汉的一支虎狼之师的文章,欢迎阅读哦~三国时期,蜀汉末年,后期的蜀汉可以说是人才凋零、国力贫弱,五虎上将全部陨落,以至于当时几乎已经无人可用。尤其是在诸葛亮死后,蜀汉可以说是在衰微的路上一去不返,甚至有了"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俗语。可其实,在蜀汉最后的

  • 朱常洵:万历皇帝最宠爱的儿子,最后被煮成肉汤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朱常洵,明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朱常洵的故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崇祯十四年(1641年)正月二十日,北方气候寒冷,但河南洛阳福王府邸里人声鼎沸,热闹非凡,院子中一口从洛阳郊外迎恩寺抬来的“千人锅”被支了起来。巨大里的铁锅里,洒满了用于炖汤用的各种辅料。铁锅外,堆满了用王府家具劈成的木柴。最让人

  • 历史上的刘墉是个怎么样的人?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正直!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清朝,刘墉

    历史上的刘墉是个怎么样的人?是很多人要的问题?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说起刘墉,或许很多读者朋友对这个名字并没有太多的印象。但如果说起他的外号,可能对于很多的读者朋友就可以说是耳熟能详了。因为,他的外号就是——刘罗锅。对,就是在《宰相刘罗锅》里面,中了状元,与和珅斗智斗勇的那个刘

  • 三国演义中的诈败之王!为什么魏延的诈败计这么容易成功?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三国,魏延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魏延的7次诈败,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何谓诈败?简单点说就是双方阵前交锋,一方假装认输引诱对手追赶而来,以寻机达到自己的战术目的;不过也有一定风险,如果武力不如对手到最后有可能就不是诈败而是真败了,所以诈败的一方很多时候并非是武力不如对手。演义小说中诈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