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都说“推恩令”难以破解,为何政策一出中山靖王刘胜要疯狂生孩子?

都说“推恩令”难以破解,为何政策一出中山靖王刘胜要疯狂生孩子?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1103 更新时间:2024/1/22 1:45:36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中山靖王刘胜如何破推恩令?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资治通鉴》记载:“涿郡刘备,中山靖王之后也。少孤贫,与母以贩履为业”。

众所周知,刘备创业初期其实是一个卖草鞋的小人物,但是他的来头可不小,乃是“中山靖王刘胜之后”。为此,刘备每逢介绍自己的时候,都不忘加上一句:“吾乃玄德,中山靖王之后”。这显然成为刘备的一个金字招牌。

那么,为何一个皇室王族的后裔,却混到这么惨的地步?这就要从人物的“源头”——中山靖王刘胜说起了。

刘胜是历史上有名的享乐王爷,中国国家博物馆里的三件国宝都是从他的陵墓里发掘出来的。长信宫灯、错金博山炉和金缕玉衣这三样东西都是刘胜生前的平常物件,可见他的生活之奢靡。

后世的读书人,也大都瞧不起刘胜,其他刘氏宗亲也都嘲讽他。比如赵王刘彭祖骂刘胜为:“中山王但奢淫,不佐天子拊循百姓,何以称为藩臣。”

对此,刘胜毫不在乎的说道:“做王爷就应该享受人生,那些繁琐的政事交给下属的官吏去办就好了。”

刘胜真的只是一个单纯的“傻”王爷吗?其实非也,他比任何人都要高明很多。

汉武帝刘彻雄才大略,他为了抵抗匈奴曾不惜数次倾尽全国之力。如此大规模的战争自然会导致后防空虚,倘若此刻有藩王作乱,汉朝将极大可能陷入毁灭中。藩王势大一直是各个朝代统治者头疼的事情,为了保障能够全身心的对付匈奴,藩镇问题必须解决。

不过强行削藩也容易造成反弹,就比如汉景帝时期,曾采纳晁错的《削藩策》,先后下诏削夺楚、赵等诸侯国的封地。结果这一政策引起了众多刘姓诸侯王的惶恐,于是楚王、赵王刘遂、济南王等共计七位宗室诸王联合起来,以“清君侧”为名发动叛乱。史称“西汉七国之乱”。

虽然这次叛乱被平定,但是西汉为此也付出巨大代价,死伤者无数。为此,汉武帝借鉴了之前的经验,采用了刚柔并济的手段来进行削藩。

汉武帝先是借助淮南王刘安谋反一事,以强硬的手段镇压淮南反叛。然后趁热打铁,非常快速地打压了与其有关联的诸侯以及相关成员,并且以不敬之罪严惩众多有能力的诸侯,使其没有反应时间。在此期间有上万人遭到牵连,可见规模之大。众诸侯各个风声鹤唳。

之后,汉武帝为采纳朝臣主父偃的建议,实行了一个可以永久消除藩镇势大的手段——“推恩令”。

我们先来看一下“推恩令”的主要内容:令诸侯推私恩分封子弟为列侯。

原本诸侯藩王的封地,都是全部交给嫡长子继承人的,但是推恩令一下达,就是允许诸侯的所有儿子都享有继承权,诸侯的儿子每一个都能分到土地。如此一来,诸侯的领地越来越少越来越少。

在汉武帝的一系列雷霆手段之下,没有人会注意到,中山靖王刘胜除了喝酒玩乐之外,又多了一个新的“工作”——疯狂生孩子。

很多人都认为刘胜的这些行为(喝酒好色)是他的本性。事实果真如此吗?

《资治通鉴》记载了一件事很有意思。

在施行推恩令之前,汉武帝就曾经设置众多限制藩王的政策。比如说他纵容大臣们对诸侯百般挑剔,时刻监视诸侯们的一举一动,并有权利对其进行弹劾,各诸侯深受其苦,却又无处诉说。

后来有一次刘胜与其他诸侯王去朝见汉武帝,在酒席上,刘胜听到音乐突然哭了起来,汉武帝问他原因。刘胜引荐古代诸多典故,然后以此劝诫汉武帝不能太过重视朝臣们的谬言,却疏远自己的血亲。

这段话篇幅很长,因此笔者就不加入文中,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自行查阅,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闻乐对》。

总之,刘胜的这番话非常奏效,惜字如金的《资治通鉴》专门描述了一下汉武帝得知此事后的反应:“上听闻,亦哭言,曰‘然’,于是乃厚诸侯之礼,省有司所奏诸侯事,加亲亲之恩焉。”试想,一个酒肉王爷,能引用大量古代典籍,将汉武帝都说动吗?因此,刘胜的城府远非常人所见。

并且,刘胜虽然不务正业,但是他没有犯过一件伤人害命或者是奸淫掳掠的罪状,而反观文章开头那位说刘胜但奢淫,不佐天子拊循百姓,何以称为藩臣的赵王刘彭祖,人品非常值得怀疑,《资治通鉴》正好有对刘彭祖的点评:“彭祖为人巧佞,卑谄足共。”

经过《资治通鉴》的这两件事,孰是孰非,想必大家都一目了然。

刘胜的高明之处就在这里,他走的是萧何晚年的路子。当年萧何为了打消高祖刘邦的顾忌,在晚年也逐渐放浪形骸,纵情声色,表现出对权力的淡漠,这才保住了一命。

在当时鹤唳风声的氛围中,刘胜显得格外不同,他每天过得优哉游哉,从未遭受到任何打击。这不仅和他的心性有关,更重要的是他太了解自己的弟弟汉武帝了。预料到刘彻会铁腕削藩的刘胜,早就设立了自己的人设,并且从未崩塌。

之后在汉武帝实行推恩令后,刘彻更是将汉武帝的意图看得明明白白:不是想让诸侯封地越来越少吗?那么刘胜就积极配合,生更多的孩子来瓜分自己的封地,如此一来封地就会越来越少,汉武帝的对刘胜的戒心也会越来越小。

刘胜积极配合刘彻的每一步操作,削藩他就不务正业,“推恩”他就疯狂生孩子。120个儿子一生下来,小小的中山国被分得稀碎,刘彻更加不会把他放在心上。如此一来,刘胜便高枕无忧了,他可以轻轻松松地过完自己的一生。刘胜在无声无息中给足了汉武帝刘彻面子,以一种近乎自污的方式得到了保全。

而其他的诸侯,结局都不如刘胜,他们孜孜不倦地追求权力,最终死的死伤的伤,很少有像刘胜这样善终的。并且死后还能拥有极高规格的葬礼,陪葬品也都是一顶一的宝物。

以儒家的角度来看,刘胜的活法简直淫靡无比,其实身处帝王之家的刘胜有着自己的无奈。他用一种异于常人的智慧,避开了汉武帝时期所有的险境。提前预知到削藩是一点,积极配合汉武帝是一点,更重要的一点就是他有自知之明。他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地位、才华、谋略都和刘彻差着一大截,他也深深地明白枪打出头鸟的道理。心比天高的淮南王就是最好的反面教材,刘胜从来都不敢有非分之想。

有人说刘胜对自己的子孙不负责,没有为他们争取到政治地位。中山国的地盘越分越小,到了刘备这一代,完全没有一点贵族的样子,刘备也只能去卖草鞋维持生活了。

这种说法是大错而特错的,在动荡的时期,只有先保住命,才能要求地位。朝中那些口口声声说着要辅佐圣明的诸侯,那些自以为为子孙争取地位的藩王,哪一个最终得到了保全呢?连命都没有了,还谈什么地位,还要什么前途?

古人云“儿孙自有儿孙的福”,刘备虽然被推恩令坑苦了,但是他却不甘堕落,召集关羽张飞诸葛亮等人创业,从而实现发家致富,建立蜀汉政权,其成就是远超他的先祖刘胜的。

汉昭烈皇帝刘备,织席贩履的他最终扛起了“兴复汉室”的大旗。刘彻的天下分崩离析,纵使是天纵奇才的汉武帝也鞭长莫及。相反,拯救大汉江山的反而是当时被人讥讽的刘胜子孙,这是不是一种讽刺?

标签: 汉朝刘胜

更多文章

  • 卫青是怎么一步步变成司马大将军的?卫青的生平经历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汉朝,卫青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卫青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卫青,西汉始破匈奴的将军、出入禁中,侍立汉武帝左右的侍中、参决政事、秉掌枢机的内朝大司马大将军,其对内能谦和仁让,气度宽广,“众将皆乐为大将军所用”;对外七战七捷,杀得匈奴大败而逃,远遁漠北,为稳定大汉边疆作出重大贡献,“丈夫一为卫、

  • 吴起变法之后楚国迅速崛起,为何吴起的变法最后没有改变楚国的境况?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春秋战国,吴起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吴起变法的弊端,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中原大国魏国进行李悝变法之后,国力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开始增强,迅速成为战国初期的第一强国。此时南方的楚国,长期受到中原各国的攻击,损兵折将,丢失土地,完全没有了“春秋五霸”之一的气概和风采。处境艰难的楚国,也希望能够进行一次魏国那

  • 战国时期有哪些顶尖名将?除“四大名将”的战国名将盘点!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战国,樗里子,公孙衍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战国名将盘点,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起翦颇牧,用军最精。宣威沙漠,驰誉丹青。”南朝史学家周兴嗣曾在《千字文》中如是说道。“起翦颇牧”是指白起、王翦、廉颇、李牧四位名将,因《千字文》的描述,后人渐渐将他们四人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其实,他们四人只是在一

  • 司马懿为何能成为曹魏权臣?曹魏宗室人数众多却无人反抗!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三国,司马懿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司马懿为何能成为曹魏权臣?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249年,司马懿趁曹爽与魏主曹芳出城谒陵时,发动“高平陵之变”,自此曹魏的军政大权落入司马家族之手。司马懿死后,他的儿子司马师、司马昭先后接任,继续执掌曹魏的军政大权,还废黜了曹芳,杀死了曹髦。最后由司马炎

  • 他曾帮父亲夺取皇位,最后却被侄子活活烤死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朱高煦,明朝

    你真的了解朱高煦吗?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事情发生在1426年,即明朝宣德元年,明宣宗朱瞻基来到了西安门,想看看自己被囚禁的二叔朱高煦。在此期间,朱高煦趁明宣宗不注意,“伸一足,勾上仆地”,把皇帝绊倒了。朱瞻基龙颜大怒,命人用一个三百斤的大铜缸把二叔扣住。没想到朱高煦天生神力,

  • 朱樉暴死后,朱元璋为何说他是罪有应得?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朱樉,明朝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朱樉的故事,欢迎关注哦。朱元璋有26个儿子,死在他前面的有7个,分别是长子朱标、次子朱樉、三子朱棡、八子朱梓、九子朱杞、十子朱檀、二十六子朱楠。在这些皇子中,朱元璋最喜欢的是长子朱标,朱标是他亲手培养起来的继承人。洪武二十五年,朱标病死,朱元璋放声痛哭

  • 汉朝酷吏张汤是个怎么样的人?张汤是怎么步步高升的?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汉朝,张汤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汉朝酷吏张汤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张汤位居汉朝十大酷吏之首,由于他执法严酷无情备受汉武帝的信任,武帝在位期间一些重大的政治举措,张汤基本上都有参与。汉武帝即位以后,为了解决丞相职权过大的问题,他想出了一招办法,他召集一批人能人异士待在自己的身边,跟他们商量国家

  • 明朝兵部尚书铁铉:朱棣的死敌,最后被凌迟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朱棣,明朝

    你们知道朱棣的故事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话说1400年6月,李景隆集结60万大军与朱棣的燕军在白沟河展开激战,结果明军大败,李景隆南逃。朱棣则趁机率军追击,兵不血刃拿下德州,兵锋直指济南。此时燕军士气旺盛,而明军遭到惨败,士气低落,因此朱棣认为拿下济南不成问题!但朱棣没想到,他偏偏在

  • 东汉大将军窦宪是怎么成为一代权臣的?为何最后死在一个小孩手里?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东汉,窦宪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东汉大将军窦宪的故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东汉时期,外戚干政现象甚为严重。但外戚揽权并非是东汉王朝建立之初便有的,而是始于一位不循旧制的皇帝——汉章帝。正是由于汉章帝重用外戚,对其揽权现象坐视不管,致使外戚窦宪逐渐权势熏天,甚至意图谋权篡位。然而命运弄人,这位曾经

  • 晁错为汉朝做出了什么贡献?三大奇谋振兴了汉朝却覆灭了晁家!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汉朝,晁错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晁错的故事,欢迎关注哦。晁错 (前200—前154) 是西汉初期重要的政治家,甚至可以说没有之一。他远见卓识,为汉朝提出三大奇谋——移民实边、以夷制夷和削藩策,直接扭转了历史的走向。直到今天,我们仍能在我国的施政方针上,看到晁错之谋的痕迹。然而,晁错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