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晁错为汉朝做出了什么贡献?三大奇谋振兴了汉朝却覆灭了晁家!

晁错为汉朝做出了什么贡献?三大奇谋振兴了汉朝却覆灭了晁家!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2931 更新时间:2024/1/20 1:21:33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晁错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晁错 (前200—前154)

是西汉初期重要的政治家,甚至可以说没有之一。他远见卓识,为汉朝提出三大奇谋——移民实边、以夷制夷和削藩策,直接扭转了历史的走向。直到今天,我们仍能在我国的施政方针上,看到晁错之谋的痕迹。然而,晁错因公忘私,善于谋国却不善谋身,最终落得个腰斩东市,三族尽灭的悲惨下场。

就让我们跟随司马温公的脚步,进入《资治通鉴》的世界,领略一代政治家晁错的成败得失。

晁错,是颍川人,中国最后一批接受完整法家教育的学者。汉文帝时,晁错以善于属问而担任任太常掌故。在此期间,晁错弃法从儒,奉命去济南跟随伏生学习《尚书》,接受儒家思想。学成归来后,被任命为太子舍人、门大夫,后升为博士。

由此,晁错成为中国第一批善于将儒学和法家学者相结合的政治家。而正是这一特质,让晁错备受汉文帝青睐和看好。但在汉文帝时,朝廷官位仍为汉初军功集团所垄断,即使是名满天下的贾谊也难获任用,更何况晁错?因此汉文帝将晁错任命为太子家令,让他辅佐未来的汉景帝。

在东宫,晁错和太子刘一见如故,并被刘启亲切地称之为“智囊”。在太子的帮助下,晁错多次向汉文帝上书,写下了四篇不朽的政论文——《言兵事疏》

《守边劝农疏》 《募民实边疏》 《论贵粟疏》。

汉文帝之时,汉朝逐渐从汉初的凋敝和萧条中恢复过来,已经有了治世的苗头。但不容忽视的是,汉朝在繁荣的背后,也存在不少隐患。首先,强大的匈奴经常侵略汉朝边塞,甚至经常杀到长安附近,给汉朝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其次,汉朝实行郡国并行制,而同姓诸侯国的势力逐渐膨胀,叛乱的威胁一直挥之不去;最后,由于汉朝的无为政策,导致富商巨贾的经济实力逐渐膨胀,他们巧取豪夺、侵渔小民,成为社会发展的阻力。

对于困扰国家强大的这些弊病,拥有非常强烈爱国心的晁错可谓是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因此,晁错首先向汉文帝进献《言兵事疏》,并提出制约匈奴的两大方针——移民实边和以夷制夷政策。

所谓移民实边,就是以优惠手段,吸引百姓移民于边境。为了保卫自己家园,这些边民会主动与匈奴交战,可以免去从中央派兵的麻烦。相比于秦朝时的强制性实边,晁错的实边政策会给予免罪、拜爵、免除徭役赋税等优惠政策。相比于秦始皇的实边政策,晁错的政策更有吸引力。为此,晁错还设计了入粟拜爵、重农抑商的政策,使之更具有可操作性。

所谓以夷制夷,就是争取与匈奴相敌对的游牧民族,与匈奴交战。晁错首先分析了匈奴的作战方式,发现汉朝的步兵战术面对匈奴的骑兵战术,有相当多的劣势。因此可以招募一些熟悉匈奴战法的胡人,从而以夷制夷。

最终,汉文帝采纳了晁错移民实边政策,使边境人口大大增加,也大大加强了边境城镇的防御力量。虽然汉文帝并没有采用以夷制夷政策,但是这项政策却在汉武帝手上发扬光大。汉武帝将归降的匈奴骑兵、东胡骑兵编入汉军,最终为击败匈奴起到了巨大作用。

可以说,移民实边和以夷制夷政策乃是远见卓识的奇策。直到今天,我们仍能从我国的施政方针中,看到晁错智慧的影子。

虽然晁错警惕匈奴的入侵,但他更警惕于同姓诸侯国的威胁。因为相比于匈奴,同姓诸侯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心腹之患。因此在晁错看来,如今最紧迫的问题,就是削藩。

公元前157年,汉景帝继位,而晁错也正式迈入朝廷中枢,并在天子的支持下,获得了施展自己抱负的机会。《资治通鉴》中称

“错数请间言事,辄德,幸倾九卿,法令多所更定。”

虽然汉景帝对于晁错言听计从,但唯独晁错最重视的削藩之策,他却无论如何也不敢同意。首先,汉初诸侯国(特别是刘濞的吴国)实力强大,若贸然削藩,可能导致对方狗急跳墙;其次,诸侯国国君与天子血脉相连,有骨肉相残之嫌。

但是晁错仍不死心,于是当他升任御史大夫后,竟公开在朝堂上提出,要对几个主要的诸侯国进行削藩。景帝于是让公卿、列侯、宗室进行讨论,大部分朝臣都不敢发表意见。很显然,朝臣们既不敢得罪皇帝,也不敢得罪诸侯,削藩问题实在过于敏感。一不留神,就有可能遭致杀身之祸。但是为了国家,晁错却完全豁出去了。

经过这次会议,已经使得晁错站在了朝中大臣与诸侯王的对立面,一旦出现问题,晁错便会首当其冲,稍有不慎便会有杀身之祸。经过晁错的一再固请,汉景帝最终松口,决定大张旗鼓地进行削藩政策。

听说晁错力主削藩,诸侯们皆恐惧不已,一时间舆论大哗。晁错远在颍川的老父亲听说此事后,紧忙赶往长安,劝说道:

“皇帝刚刚继位,你怎么能侵削诸国,离间骨肉,你到底想干什么?”

对此,晁错坚定地说:

“我做得没错,不如此,天子就没有尊严,宗庙就不安。”

父亲见儿子如此倔强,于是悲哀地说:

“汉家安,而晁氏必危,我已经能遇见你的死亡了!”

最终,晁错的父亲服毒而死,并说:“我没有胆量看着家族的灭亡。”

最终,晁错的父亲一语成谶。景帝三年(前154),吴王刘濞带头发动叛乱,史称七国之乱。而他们打出的名号正是“清君侧”“诛晁错”。

景帝与晁错对于这场动乱显然是没有预料到的,甚至没有相应的准备。景帝在和战问题上犹豫不决,但对于景帝而言,应该更倾向于和。而正是汉景帝犹豫而软弱的心理,直接导致了晁错的死亡。

一方面,晁错的政敌袁盎不断在汉景帝面前诋毁晁错;另一方面,晁错也在祭出了一个严重的昏招,即“错欲令上自将兵,而身居守”。也就是说,晁错让天子亲征,自己却坐镇长安。将天子致于危险之中,晁错自己却坐享其成。

最终,汉景帝下定决心诛杀晁错,而可悲的是,晁错对此仍毫不知情。第二天,晁错像往常一样穿着朝服上朝,准备讨论平叛事宜。在半路上,晁错却被行刑官逮捕,并押送到东市腰斩。而他的家人也受到牵连,全家数百口全部被灭族。然而晁错的死,并没有让叛军就此罢兵,晁错白白送掉了自己的性命,成为了皇权的牺牲品。

有很多人评论晁错,说他缺乏情商。但在笔者看来,以晁错的聪明,岂能没有情商和保身之术。但是晁错太有担当,进而因公忘私,奋不顾身地推行对国家有利的政策,最终送上了自己的性命。在笔者看来,晁错是可敬的,是光辉的,是值得后世人学习的。

标签: 汉朝晁错

更多文章

  • 洪秀全发动太平天国起义和朱元璋的极为相似,为何洪秀全却失败了?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清朝,洪秀全,太平天国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洪秀全为什么失败?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明太祖朱元璋起于微末,为时局所迫加入义军,凭借其礼贤下士以及卓越的战略性思维,在义军里逐渐混的风生水起,最后击败陈友谅和张士诚的义军队伍,把蒙元从中原大地赶回草原放牧,从而建立了大明朝。他的生平事迹一直被后人所敬仰和传诵着。转

  • 孙尚香当初没有弃刘备而去 刘备一统天下的几率究竟有多大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刘备,孙尚香

    还不知道:刘备一统三国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三国时期的刘备能成为了一方霸主,跟他众多老婆们的资助是分不开的,如果没有靡夫人,或许刘备早就已经因为资金链断裂直接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同样的道理,假如孙尚香没有离他而去,刘备一统三国的几率有多大呢?很多人表示孙尚香

  • 万历和崇祯的治国方法有何不同,为何万历怠政却国家安稳崇祯反之?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明朝,万历,崇祯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为何万历怠政却国家安稳崇祯反之?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有个历史现象,不知道有没有人注意。万历三十年不上朝,但是整个国家却很稳定,没有出过大乱子。而崇祯皇帝十七年勤政做事,最终国家却灭亡了。这是怎么回事呢?(万历皇帝)有人可能会说,不能这么做比较。万历皇帝时期,本来国家

  • “木匠皇帝”朱由校为什么钟情于做木工?朱由校的能力怎么样?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明朝,朱由校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天启皇帝朱由校的文章,欢迎阅读哦~皇帝号称真龙天子,虽然历朝历代都这么吆喝,可有几个人信就两说了。既然天子也是普通人,自然免不了吃喝拉撒,婚丧嫁娶,有些性格鲜明的会沉迷于某种兴趣爱好中不能自拔,这不,明朝第十五任皇帝朱由校就是位手工达人,殿堂级家具艺术大师。

  • 历史上的陈友谅是个怎么样的人?朱元璋是怎么打赢陈友谅的?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元朝,陈友谅,朱元璋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朱元璋是怎么打赢陈友谅的?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说句公道话,大元虽然属异族统治,却与早期大蒙古国不同,后期虽然高层倾诈严重,对底层平民还是非常宽容的。自从一统华夏后,元朝的大本营就在北方,南方只保留着象征性的存在,可元末一乱,便给了陈友谅,张士诚,方有珍,朱元璋之流创

  •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后代都有谁?他们的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唐朝,凌烟阁24功臣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后代的结局怎么样?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第1位:长孙无忌,共有12位儿子,老大长孙冲娶了李世民的嫡长女长乐公主,成为驸马都尉,其余11位儿子都有一官半职。后来,长孙无忌被诬陷谋反,唐高宗将他削爵流放,其他近支亲属流放岭南为奴。15年后,唐高宗恢复了他

  • 盘点乾隆的五位皇贵妃,她们分别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乾隆,清朝

    你真的了解乾隆吗?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初三,乾隆帝崩于紫禁城养心殿,终年八十九岁。这位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使清王朝的统治达到了康乾盛世以来的最高峰,并完善了对西藏的统治,统一了新疆,正式将新疆纳入中国版图,清朝的版图由此达到了最大化。在他长

  • 明朝抗倭四大名将,他们最后结局怎么样?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俞大猷,明朝

    明嘉靖年间,东南沿海地区的倭患已经愈演愈烈,更多的亡命之徒和倭寇一起铤而走险,攻城略地,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沿海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在此背景下,胡宗宪出任浙江巡按监察御史,由此开始了他在东南沿海一带主持的抗倭生涯。他召徐渭、文征明、郑若曾等为幕僚,参賛军务;以俞大猷,戚继光、卢镗为大将,制定“攻

  • 多尔衮生前立过哪些大功?死后为何遭到挖坟鞭尸?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多尔衮,清朝

    你真的了解多尔衮吗?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顺治七年(1650年)冬,为满清入关立下汗马功劳,被顺治皇帝尊称为“皇父摄政王”的多尔衮因“风疾”(即今之心脑血管病)病逝于古北口外喀喇城,年仅39岁。消息传到京师,顺治帝闻之震悼,亲率百官及王公大臣缟服出城门五里以迎摄政王遗体。顺治帝

  • 汉武帝为何要杀太子刘据?巫蛊之祸的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汉朝,汉武帝,刘据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汉朝“巫蛊之祸”的文章,欢迎阅读哦~遍观历史,我们便会发现,地位尊崇的太子,其中蕴含的风险实在太高,尤其一些被称为明君的皇帝的太子。汉武帝的戾太子、李世民的李承乾等,无不如此。征和元年(公元前93年),巫蛊之祸爆发,丞相公孙贺、卫青之子卫伉皆受到牵连。而汉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