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曹爽有虎符为什么还不敢讨伐司马懿?真相是什么

曹爽有虎符为什么还不敢讨伐司马懿?真相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3414 更新时间:2024/2/14 2:40:22

对高平陵之变, 虎符在手的曹爽为什么不敢讨伐司马懿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曹爽与司马懿同为托孤大臣,可是曹爽却剥夺了司马懿的兵权,架空司马懿。司马懿通过诈病,让曹爽放松了警惕。公元249年,司马懿趁曹爽陪曹芳离洛阳至高平陵扫坟,起兵政变并控制京都。桓范带着兵符逃出洛阳,建议曹爽利用虎符和皇帝在自己手上的优势,下诏命令各路兵马勤王,讨伐叛贼司马懿。可是曹爽却接受了侍中许允和尚书陈泰的劝降,拒绝了桓范的建议。曹爽为什么不听桓范建议讨伐司马懿,而选择束手就擒呢?最主要的原因有两点:

公元244年,大将军曹爽不顾司马懿反对,率领10余万大军进攻汉中。却在兴势被王平不到2万汉中守军挡在兴势。远在洛阳的司马懿意识到大事不妙,写信劝阻曹爽说,进不能打败蜀汉,退又会被蜀汉截击,到时候谁来承担失败的责任?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损失,郭淮率先撤退,最终,毫无进展的曹爽终于被迫撤退。但是果然如同司马懿的预料,现在撤退已经太迟了。蜀汉军队在曹爽退军路上截击魏军,魏军大败。为了避免全军覆没的危险,只能抛弃粮草、军马等物资,仓皇逃窜。此战魏国不仅损兵折将,还让魏国关中地区积蓄多年的物资损失殆尽,王平更以兴势大捷扬名天下,为蜀汉续命二十年。反观司马懿,虽然有卤城之战的失利,但是对手毕竟是诸葛亮,而且尽量减少了损失,最终还是成功抵御了诸葛亮的入侵。

明明司马懿都写信告知了危险,郭淮都已经先一步撤退了,曹爽依然一意孤行继续进攻,最后居然败给了一介小将王平手上。兴势之战以后曹爽依然刚愎自用,不采纳司马懿的建议,第二年又被吴国打败。司马懿先后平定新城孟达,辽东公孙渊,击败吴将朱然、吓退诸葛恪,两次抵御诸葛亮北伐,可谓功勋卓著。曹爽却是征伐无功,损兵折将。军事上的表现司马懿远远好于曹爽,以至于曹爽在军队中的威望远远低于司马懿。司马懿即使失去兵权,依旧能够调遣军队占据洛阳。曹爽即使听从桓范建议,用虎符调遣各路大军讨伐司马懿,谁也不愿意把性命交给一个军事废材手上,军队真的会听他的么?

曹爽与司马懿同为明帝托孤大臣,可是曹爽却处处针对排斥司马懿。还夺取了司马懿的兵权,司马懿对此居然不毫抵抗,任由曹爽将其架空。曹爽“专擅朝政,兄弟并掌禁兵,多树亲党,屡改制度”,俨然把自己当成皇帝一般肆意妄为。我们可以说司马懿是乱臣贼子,因为司马氏最终篡夺了曹魏江山。但是试想一下当时的人会怎样看待司马懿呢?“王莽谦恭未篡时”,在高平陵兵变之前,司马懿的表现可谓无懈可击。同为托孤大臣,却被曹爽剥夺兵权,如果司马懿不愿意交出兵权,同为托孤大臣,司马懿权力又不比曹爽差,曹爽又能拿司马懿怎样呢?在其他臣子甚至皇帝看来,是司马懿顾全大局,不愿意与曹爽争权让敌国乘虚而入,主动放弃权利。而当曹爽守阻兴势,司马懿没有坐观成败,反而写信提醒曹爽尽早退兵,当时看来,可谓“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典范。军权被架空的司马懿这段时间也没有闲着。他组织屯田。兴修水利,为魏国的经济民生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反观曹爽,虚耗国力,独断专权,任人唯亲,不纳忠言,穷奢极欲,侵吞财产。饮食起居自比皇帝,还将郭太后软禁永宁宫。这样的行为,与篡位何异?都说司马氏“弄权欺幼主”,此时“弄权欺幼主”却是曹爽。如果没有高平陵之变,恐怕曹爽下一步就是登基称帝了吧!曹爽此时的胡作非为已经让朝廷大臣,乡野民众都感到不满。司马懿发动高平陵兵变,其实是众望所归。

综述,军心和民心,都站在了司马懿这一边,放弃抵抗是曹爽唯一的选择。

标签: 曹爽三国

更多文章

  • 司马懿能篡位成功,与曹爽兄弟被废有什么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三国,曹爽

    嘉平元年(249年)正月,魏国皇帝曹芳离开洛阳去祭拜魏明帝高平陵,大将军曹爽、中领军曹羲、武卫将军曹训均从行。司马懿乘机上奏郭太后,请废曹爽兄弟。当时,司马师为中护军,率兵屯司马门,控制都城洛阳。作为执掌曹魏大权多年的重臣,司马懿在高平陵之变中完成了对曹爽的致命一击。在曹爽放弃抵抗之后,司马懿违背诺

  • 曹爽靠什么能压制司马懿十年之久?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曹爽,三国

    说到曹爽,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熟悉三国的朋友都知道,司马懿夺取曹魏政权最关键的一步就是高平陵政变。在公元249年的一天,大将军曹爽陪同小皇帝曹芳去高平陵祭祖,司马懿乘机发动了政变,控制了首都洛阳,又逼曹爽交出了兵权,最后控制了曹魏朝廷。曹爽真的是个无能之辈吗?我们可以先分析一下曹爽集团和司马懿集团各自

  • 曹爽为什么选择相信司马懿?曹爽到底是怎么想的?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曹爽,司马懿

    高平陵之变,是曹魏政权走向末路的标志性事件,司马家正式掌控大权,曹家的天下实际上已经改名换姓了。而在这场事变当中,曹爽的表现也实在是让人感叹,当时的情况,只要曹爽不答应司马懿,谁胜谁负犹未可知,然而曹爽就相信了司马懿说的不杀降,乖乖的听话,结果还是死在了司马家的刀下。那为什么曹爽还是选择相信司马懿?

  • 曹爽把司马家的很多人赶出京城,为何司马懿还能政变成功?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三国,曹爽

    正始年间,曹爽把持魏国军政大权,而司马懿诈病在家闭门谢客,当时的魏帝曹芳尚且年幼,尤其在曹真死后,魏国大小事务都由曹爽一人决断,行天子令,好是威风,并且对非曹氏一族打压甚重,就连司马一族也未能幸免,偌大的河内司马氏,只剩下了司马懿这样一个名义上的太傅,而其余人不是被贬官就是被赶出京城,顾而人心惶惶,

  • 曹爽如果听取了桓范的建议的话 他能不能反杀司马懿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曹爽,桓范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曹爽和桓范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众所周知,司马一族之所以能取代曹魏的统治地位,一场政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这场政变便是“高平陵之变”。在这场政变中,司马懿不仅清除了以曹爽为首的曹氏宗族在朝中的势力,而且还将很多心腹、亲信提拔到了重要岗位。正是他的这一番操

  • 曹魏著名文学家桓范,为何宁可选择曹爽也不投靠司马懿?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桓范,三国,曹魏

    历史是一条长河,它奔流向前,无止无息。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述桓范的故事。桓范在三国群英聚会的局面下,其实是个不起眼的人物。诸葛亮、司马懿、曹操这些人要比他闪亮得多,不过桓范的子孙后代中,有一票非常著名的人物。桓范是谯郡龙亢桓氏第六世中的一个人物,也是士族大家。虽然族谱散落,但是根据田余庆老先

  • 如果曹爽不投降的话,司马懿能够政变成功吗?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三国,曹爽

    谈及三国,很多人都感到有遗憾,曹操曹孟德一世英名,辛辛苦苦打下的基业,最后却被司马懿鸠占鹊巢,夺取了胜利果实。人生之悲,莫过于此。然而,司马懿叛变之后,为何曹操当年的老部下,基本上都坐视不管呢?相信只要曹操老部下动手,那么作为不掌握军权的司马懿,绝对很难抵挡,只有失败一条路。那么,这其中究竟有什么内

  • 为什么说有桓范作为智囊,曹爽是必败无疑的?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桓范,曹魏

    桓范,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你追寻最真实的历史人物,探索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历史故事。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大部分高官都站在他这一边,但有一个人例外,这就是大司农桓范。桓范被称为是曹爽的智囊,不过,这个人却是心胸狭窄,容不得别人比他好,哪怕是自己的亲人提醒他一句都不行。有这样一个人成为曹爽的“大脑”

  • 李胜被曹爽任命为景州刺史,为什么最后没能上任?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李胜,曹魏

    说到李胜,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此人的历史事迹。高平陵之变前,大权独揽的魏国大将军曹爽任命一个荆州刺史,还没有等到这个人上任,高平陵之变发生了。随着曹爽的倒台,这个人和曹爽一道被杀。那么,这个人为什么没有到荆州上任呢?此人叫李胜,父亲是李休,南郑人。李休曾经是张鲁任

  • 何宴与曹爽的关系如何?最后为什么会被司马懿夷三族?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何晏,曹魏

    说到何晏,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此人的历史事迹。何晏的父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后来母亲被曹操纳为妾室,何晏也被曹操收养,是为继子。何晏在年少的时候因为才华横溢而出名,后来娶了曹操的女儿为妻。魏文帝曹丕在位期间,他并没有被封官,魏明帝曹睿则认为何晏虚浮,所以也只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