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费祎不死,蜀汉不灭”,揭秘历史上真实的费祎

“费祎不死,蜀汉不灭”,揭秘历史上真实的费祎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1706 更新时间:2024/2/9 2:52:56

在历史长河中,费祎可以说是很出名了,那么大家知道他的故事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

费祎,蜀汉名相,与诸葛亮、蒋琬董允并称为蜀汉四相。能与诸葛亮相提并论,足见费祎的能力与地位。

东晋史学家裴松之言:

刘禅凡下之主,费祎中才之相,二人存亡,固无关于兴丧”

,在裴松之看来,若费祎在,则蜀汉不亡。

费祎真的有那么强吗?他对蜀汉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依史而言,费祎在,则蜀汉确实是不会亡国的。

作为一国宰相,费祎具备治世能臣所该有的一切品质。

首先,费祎德行高尚,志虑忠纯,为群臣称道。彼时,魏延性情高,当时群臣皆避之,他也不愿意与群臣说话,只有费祎才能和他说得上话,而魏延之所以愿意和他说话,就是因为敬重费祎的为人。

除此,蜀汉名相诸葛亮就曾在《出师表》中两度称赞董允是

“志虑忠纯”

,对他是十分器重。诸葛亮器重他到什么程度?话说,有一次诸葛亮南征班师回朝时,文武百官都到成都十里之外去迎接,这些迎接诸葛亮的官员有很多资历和官位都要比费祎高,但诸葛亮却唯独费祎与他同坐一辆车。由此可以看出诸葛亮对费祎的重视。

其次,费祎廉洁奉公,不为财色所惑,坚定本心,为国谋利,为民谋福。《费祎别传》云:

“祎雅性谦素,家不积财。儿子皆令布衣素食,出入不从车骑,无异凡人”

,彼时身为蜀汉重臣,以费祎的权势,其家庭应该是锦衣玉食享之不尽,用之不竭。但是,事实上,费祎家中从无余银,他和他的家人每日都是布衣素食,出入皆不用车马代步,与普通人家没有丝毫的差别。

再是,费祎文武双全,对内可安邦,对外可定国。费祎主政蜀汉期间,对内,蜀汉内部事务是被他处理得井井有条,朝中一应庆赏刑威,都能处理的得心应手,且他常于早上听知政事,其间还能接纳宾客,饮食嬉戏,可是每每都能够尽宾客之欢,而不废自身大事。后来董允代费祎为尚书令,也意欲效仿费祎之行,但朝中大事却多所愆滞,引得董允不得不叹道:“人的才力竟可相去若此之远,非我之所能及啊!”。

对外,数次率军抵挡住曹魏的进攻。延熙七年(244年)闰月,位大将军曹爽率军进攻汉中,镇北大将军王平拒守兴势待援,费祎闻援后,留镇南大将军马忠镇守成都,自己则亲率大军赶往兴势,抵御曹魏。御魏期间,费祎临危不乱,运筹帷幄,其时军中筹备严驾,纷纷营营。魏军见蜀汉已有防备,且援军军容严整,自知不敌,遂退军。

然后,费祎善于居中调节同僚之间的关系,让他们可以抛弃成见,专心为蜀汉效力。彼时,费祎为司马时,军师魏延与长史杨仪两人是互相憎恶对方,每次并坐论事时,他们都会彼此指责对方,往往是魏延举刀刃指向杨仪作威吓,而杨仪则泣涕。而就在两人争论之时,费祎也往往会站出来,为他们谏喻分别,以释其意,缓解他们之间的矛盾,让他们可以和平相处。正如《三国志》所言,诸葛亮去世后,魏延、杨仪能够继续在一起合作,一起为蜀汉效力,全因费祎的居中调节。

最后,费祎也很善于调节蜀吴两国之间的关系。刘禅在位期间,因费祎每次奉命出使办事,都能符合皇帝的心意,故常被派出使吴国。吴国君主孙权晚年性格乖张,经常会莫名其妙地作出一些让人匪夷所思的事情,由此蜀吴的关系就经常因孙权反复无常的性格出现裂痕。而每次只要费祎出使吴国时,蜀吴两国紧张的关系都因费祎的出使出现好转。

与孙权交流过程中,费祎是辞和语顺、义旨笃实,据理答难,每每孙权都能被他说得心服口服。当时,孙权对他是十分器重,曾说;

“君天下淑德,必当股肱蜀朝,恐不能数来也”

,大意是先生是天下之淑德,将来必成为蜀汉的股肱重臣,恐怕不能常来东吴了!由此可见孙权对费祎的重视与喜爱。

综上所述,费祎的存在,对蜀汉是尤为重要的。首先,费祎出色的政治与军事能力,可以帮助蜀汉稳定国内局势,抵御外部入侵,继而增强蜀汉国力,延续蜀汉国祚。其次,费祎出色的交际能力,不但能调节内部同僚之间紧张的关系,让他们摈弃成见,携手共进,共创蜀汉未来,还能修复吴蜀之间的联盟关系,让吴国可以与蜀国共进退,一起抵御曹魏的入侵。

最后,费祎所坚持的与民休息的政策,对已是征战数十年,疲惫不堪的蜀汉来说也是大为有利的。彼时,姜维每欲倾全国之兵,与魏国决战时,费祎常常是阻止其所为,遏制姜维对魏国的决战“雄心”,只给他数万兵马,以此避免蜀汉国力被进一步消耗,加剧内部阶级矛盾,及国库空虚问题。

可以说,当时就因费祎的存在,在其坚持实施与没休息,避免与曹魏主动作战的政策下,蜀汉国力衰退的局势才得以被遏制,并逐渐显现出复兴的局势。若费祎能够继续主政蜀汉数年,乃至数十年,蜀汉的国祚绝对能够继续延长数十年,乃至十数年。

标签: 费祎蜀汉

更多文章

  • 费祎的才学如何?为何诸葛亮会很看重他呢?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三国,费祎

    费祎,字文伟,江夏鄳县人。费祎少时丧父,跟随族父费伯仁生活。伯仁之姑,正是益州牧刘璋之母。刘璋遣使迎接费伯仁,费伯仁便带着费祎游学入蜀。后来刘备平定蜀中,费祎便留在益土,并与汝南人许叔龙、南郡人董允齐名。其时许靖丧子,董允与费祎正要一起到功出席葬礼。董允向其父董和请求车驾,董和便遣一乘开后鹿车给二人

  • 夏侯惠生平简介:三国历史上魏国夏侯四杰之一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

    夏侯惠,生卒年不详,字稚权,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三国时期魏臣,文学家,为夏侯渊第六子。父亲:夏侯渊 兄弟姐妹:夏侯衡、夏侯霸、夏侯称、夏侯威、夏侯荣、夏侯和 约汉末魏初间前后在世,年三十七岁。幼以才学见称,善属奏议。历散骑黄门侍郎。与钟毓常有辩驳,事多见从。迁燕相,乐安太守。惠著有文集二卷,《隋

  • 三国历史上廖化是沉稳老将:并非矮子里的将军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廖化,三国

    廖化、蜀汉中后期劳苦功高的军事支柱之一,性情刚烈,官至右车骑将军。廖化字符俭,本名廖淳,襄阳(今湖北省襄樊市)人氏,性格果敢刚烈。廖化早先担任前将军关羽的主簿,219年关羽兵败被杀,帐下的廖化也归属吴国。廖化身在吴国心在蜀,以诈死的方式带着老母逃脱;此时(222年)正好刘备为报关羽之仇,起兵东征,廖

  • 三国时的廖化怎么死的?廖化真的很平庸吗?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三国,三国演义,廖化

    廖化是谁?表示印象不深,是不是那个在蜀中当先锋的武将?一提起他,有人如是说道。“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这一句俗语,看过《三国演义》的人绝对不会陌生,那句俗语的意喻在很多人的惯性思维中,是用来指代“因为没有杰出人才,只能任用平庸者担当重任”,也因为这句带有贬义的俗语,廖化自然而然地就变成了能力平庸的

  • 三国著名的小人物--廖化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三国著名的小人物,廖化

    多少年来,人们在形容一种情势的无奈时,往往用一句话来概括: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这句话,含义多多,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就是这句话的语素中,含有强烈的、明确的无奈因素。说白了,是否可以理解成为:这个蜀国真的找不出人来了吗!怎么连廖化这样的居然也当上先锋官了?!那麽,廖化在三国风云中到底是何等样

  • 廖化厉害吗 廖化当先锋是怎么回事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廖化

    廖化厉害吗“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是一句耳熟能详的中国俗语。意思是说,某个团体缺乏能干的人,只好让能力并不出色的人来担任重要职务。这句话中有个主角,就是廖化。目的在于讽刺别人能干一般,像廖化一样。廖化的画像而在此同时,廖化也被形容成为一个武艺稀松,能力差强人意的蜀国将军。而实际上,廖化是这个样子

  • 被忽视的蜀汉名将廖化:两次救关羽险擒司马懿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廖化

    此时的廖化已官居参军,和诸葛亮的爱将马谡平起平坐。以此看来,廖化还是有谋略,有能力的。不然,也不会受到诸葛亮的重用。网络配图一提及“千里走单骑”的佳话,世人会不由自主地想到刘备的拜把兄弟关羽,而往往忽略了另外一个人廖化。对于文官出身的廖化,一生功过盖棺论定的,似乎只是一句耳熟能详的俗语“蜀中无大将,

  • 蜀汉最长寿名将廖化 从人变成神就做了5件事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廖化

    核心提示:论领兵打仗,廖化与“五虎上将”显然不在一个档次上。论谋略,廖化与诸葛亮、姜维不可同日而语,甚至比不上马谡,讲不出什么“攻心为上”的高论。网络配图一遍览《三国演义》,可以发现:无论做人、做事还是做官,廖化无疑是成功的。一是功成名就。二是善终长寿。廖化从第二十七回第一次出场,到一百一十九回病亡

  • 出身反贼有五大名将 马超马腾周泰廖化等都不沾边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马超,马腾,周泰,廖化

    俗话说:英雄不问出处。在将星璀璨的汉末三国年间,名将层出不穷,除了一些世家大族或者是豪强出身的名将之外,在多如牛毛的反贼中,也涌现出很多名将,名传后世。网络配图评判的标准:1.起兵或者追随他人反抗东汉朝廷;2.在征战过程中打了很多胜仗,得有战绩。No.1 韩遂。韩遂这位老兄是汉末群雄之一,稍晚于黄巾

  • 揭秘三国蜀汉廖化的坟墓究竟在哪里?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廖化

    小说中的廖化原是黄巾军余党,黄巾军失败后以抢劫为生,关羽过五关斩六将时廖化的伙伴杜远抢了关羽的两位嫂嫂上山,廖化斩杀了杜远并想跟随关羽,但关羽没要他。网络配图后来刘备占据了荆州后,廖化再来投奔并任关羽的主簿,吕蒙白衣渡江偷袭荆州时,廖化奔回蜀国,后随刘备伐吴,失败后又跑回来,诸葛亮北伐时又跟随,诸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