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费祎不死,蜀汉不灭 作为诸葛亮继承人的费祎有多厉害

费祎不死,蜀汉不灭 作为诸葛亮继承人的费祎有多厉害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1706 更新时间:2024/2/9 2:52:53

你真的了解蜀汉费祎吗?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三国时期,蜀汉实力最为弱小,然而却是大家最喜欢的国家,因为其中有许多大家喜欢的人物故事。然而,尽管蜀汉深受众人的看重,却始终是实力不济,最终被魏国所灭。不过,也有人说,假如此人不死,蜀汉不至于灭亡,这是真的吗?

费祎

费祎是三国时期蜀汉的名臣,和诸葛亮、蒋琬董允并称为蜀汉四相,在蜀汉的声望非常高。其实在执掌蜀汉大权之前,费祎的才能就已经展现了出来,深受诸葛亮的看重。诸葛亮征讨南中,大胜而回,面对众臣的欢迎,诸葛亮独独邀请费祎共乘一车,由此可以看出诸葛亮是多么的重视费祎。

诸葛亮死之前,钦定费祎为接班人,让其带领蜀汉走向富强,而实际上,费祎也并没有辜负诸葛亮的希望。他掌权期间,文治武功,都十分耀眼,蜀汉国力稳步上升,长此以往下去,蜀汉必定会越来越强大。蜀汉的强大,当然是魏国不愿意看到的。于是便有了这么一种看法:那就是费祎的死其实是魏国的谋划。

费祎为人宽厚博爱,待人十分真诚,所以十分的受欢迎,就算是在面对敌国降将,费祎也没有歧视,而是正常对待。当时蜀汉举行岁首大会,魏国降将郭修也在场,由于费祎为人宽厚,没有对郭修多加防备,反而是开怀畅饮,最终酒醉,被郭修刺杀身亡。费祎在蜀汉人缘非常好,又与民生息,受到大家的爱戴,所以基本是没有什么仇怨的。而杀死费祎的人,又正是魏国的降将郭修,这就不得不让人怀疑费祎之死,与魏国有关了。

那么,魏国究竟为何这么怕费祎呢?其实这也就是现在很多人说费祎不死,蜀汉不灭的原因!

一、费祎善于处理人际关系

费祎这个人,性格谦恭真诚,深受大家的喜欢。关羽身死后,蜀汉和东吴的关系,基本是降到了冰点。然而随着夷陵大败,蜀汉实力大减,不能再继续和东吴为敌了,于是诸葛亮派费祎出使东吴,希望重归旧好,结盟共同对抗魏国。而面对孙权的刁难,费祎条理清晰,不卑不亢,最终成功的完成了结盟任务,和东吴重新修好关系,诸葛亮这才敢大举北伐曹魏。

蜀汉的魏延杨仪关系是非常的糟糕,互相看不上对方,甚至于到了要剑拔弩张的地步,然而费祎居于其中,却能妥善处理二人的关系,劝服二人,虽然未能化解魏延和杨仪的矛盾,但却使得二人不因私非公,共同为蜀汉效力的目标。

二、能力强大

作为著名的蜀汉四相,费祎的执政能力,那是非常的优秀,常常被大家赞颂。而除了理政能力,费祎在军事上的造诣其实也并不低。延熙七年,魏国大将军曹爽率领大军进攻汉中,听闻这个消息,费祎亲自领兵前往拒敌。费祎深知兵法,据险固守,使得魏军“进不获战,攻之不可”,最终成功击败魏军,缴获大批的粮草马匹。而曹爽在此次军事行动失败后不久,就被司马懿夺权诛杀了。

三、有大局观

费祎掌权期间,主要执行的是休养生息的政策,这和当时很多的人看法不同。由于受诸葛亮的思维影响,很多人仍然是坚持北伐,想要进攻曹魏,但是由于连年的作战,蜀汉国力其实也是越来越弱了,因为每次大战,虽然蜀汉都占据上风,但始终没能取得有效的战果,只是空耗国力,令百姓困苦。

费祎当权以来,深知大战对蜀汉的影响,所以都是尽量避免大的作战。但是为了不凉了那些猛将的心,费祎也不会阻拦小规模作战。比如姜维的北伐,费祎每次给的兵力其实都不超过万人,这样的话,于国力损失不大,又不凉了大将之心。等到蜀汉国力进一步强大后,就能有更多的选择了。从这一点来看的话,费祎是比姜维更具有大局观的,姜维后期的北伐,劳民伤财,使得蜀汉国力加速减弱,蜀汉的灭亡其实和姜维也是有一点关系的。

结语

费祎是蜀汉名臣,文治武功都不差,有他在世,黄皓怎么可能插手朝廷大权,姜维怎么可能会被逼得不敢回朝。而他一直坚持与民休息的策略,蜀汉国力进一步增强,又怎么会被魏军轻易击败亡国?所以说,费祎不死,蜀汉不灭还是有一定道理的,费祎的死和魏国应该也是有一丝关系的。

标签: 费祎蜀汉

更多文章

  • “费祎不死,蜀汉不灭”,揭秘历史上真实的费祎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费祎,蜀汉

    在历史长河中,费祎可以说是很出名了,那么大家知道他的故事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费祎,蜀汉名相,与诸葛亮、蒋琬、董允并称为蜀汉四相。能与诸葛亮相提并论,足见费祎的能力与地位。东晋史学家裴松之言:“刘禅凡下之主,费祎中才之相,二人存亡,固无关于兴丧”,在裴松之看来,若费祎在,则蜀汉不亡。

  • 费祎的才学如何?为何诸葛亮会很看重他呢?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三国,费祎

    费祎,字文伟,江夏鄳县人。费祎少时丧父,跟随族父费伯仁生活。伯仁之姑,正是益州牧刘璋之母。刘璋遣使迎接费伯仁,费伯仁便带着费祎游学入蜀。后来刘备平定蜀中,费祎便留在益土,并与汝南人许叔龙、南郡人董允齐名。其时许靖丧子,董允与费祎正要一起到功出席葬礼。董允向其父董和请求车驾,董和便遣一乘开后鹿车给二人

  • 夏侯惠生平简介:三国历史上魏国夏侯四杰之一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

    夏侯惠,生卒年不详,字稚权,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三国时期魏臣,文学家,为夏侯渊第六子。父亲:夏侯渊 兄弟姐妹:夏侯衡、夏侯霸、夏侯称、夏侯威、夏侯荣、夏侯和 约汉末魏初间前后在世,年三十七岁。幼以才学见称,善属奏议。历散骑黄门侍郎。与钟毓常有辩驳,事多见从。迁燕相,乐安太守。惠著有文集二卷,《隋

  • 三国历史上廖化是沉稳老将:并非矮子里的将军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廖化,三国

    廖化、蜀汉中后期劳苦功高的军事支柱之一,性情刚烈,官至右车骑将军。廖化字符俭,本名廖淳,襄阳(今湖北省襄樊市)人氏,性格果敢刚烈。廖化早先担任前将军关羽的主簿,219年关羽兵败被杀,帐下的廖化也归属吴国。廖化身在吴国心在蜀,以诈死的方式带着老母逃脱;此时(222年)正好刘备为报关羽之仇,起兵东征,廖

  • 三国时的廖化怎么死的?廖化真的很平庸吗?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三国,三国演义,廖化

    廖化是谁?表示印象不深,是不是那个在蜀中当先锋的武将?一提起他,有人如是说道。“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这一句俗语,看过《三国演义》的人绝对不会陌生,那句俗语的意喻在很多人的惯性思维中,是用来指代“因为没有杰出人才,只能任用平庸者担当重任”,也因为这句带有贬义的俗语,廖化自然而然地就变成了能力平庸的

  • 三国著名的小人物--廖化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三国著名的小人物,廖化

    多少年来,人们在形容一种情势的无奈时,往往用一句话来概括: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这句话,含义多多,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就是这句话的语素中,含有强烈的、明确的无奈因素。说白了,是否可以理解成为:这个蜀国真的找不出人来了吗!怎么连廖化这样的居然也当上先锋官了?!那麽,廖化在三国风云中到底是何等样

  • 廖化厉害吗 廖化当先锋是怎么回事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廖化

    廖化厉害吗“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是一句耳熟能详的中国俗语。意思是说,某个团体缺乏能干的人,只好让能力并不出色的人来担任重要职务。这句话中有个主角,就是廖化。目的在于讽刺别人能干一般,像廖化一样。廖化的画像而在此同时,廖化也被形容成为一个武艺稀松,能力差强人意的蜀国将军。而实际上,廖化是这个样子

  • 被忽视的蜀汉名将廖化:两次救关羽险擒司马懿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廖化

    此时的廖化已官居参军,和诸葛亮的爱将马谡平起平坐。以此看来,廖化还是有谋略,有能力的。不然,也不会受到诸葛亮的重用。网络配图一提及“千里走单骑”的佳话,世人会不由自主地想到刘备的拜把兄弟关羽,而往往忽略了另外一个人廖化。对于文官出身的廖化,一生功过盖棺论定的,似乎只是一句耳熟能详的俗语“蜀中无大将,

  • 蜀汉最长寿名将廖化 从人变成神就做了5件事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廖化

    核心提示:论领兵打仗,廖化与“五虎上将”显然不在一个档次上。论谋略,廖化与诸葛亮、姜维不可同日而语,甚至比不上马谡,讲不出什么“攻心为上”的高论。网络配图一遍览《三国演义》,可以发现:无论做人、做事还是做官,廖化无疑是成功的。一是功成名就。二是善终长寿。廖化从第二十七回第一次出场,到一百一十九回病亡

  • 出身反贼有五大名将 马超马腾周泰廖化等都不沾边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马超,马腾,周泰,廖化

    俗话说:英雄不问出处。在将星璀璨的汉末三国年间,名将层出不穷,除了一些世家大族或者是豪强出身的名将之外,在多如牛毛的反贼中,也涌现出很多名将,名传后世。网络配图评判的标准:1.起兵或者追随他人反抗东汉朝廷;2.在征战过程中打了很多胜仗,得有战绩。No.1 韩遂。韩遂这位老兄是汉末群雄之一,稍晚于黄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