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三国五大名将臧洪、孙策、典韦、于禁、张飞谁死得最不值?

三国五大名将臧洪、孙策、典韦、于禁、张飞谁死得最不值?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3201 更新时间:2024/1/26 16:11:57

三国五大名将臧洪孙策典韦于禁、张飞谁死得最不值?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

三国是一个金戈铁马、刀光剑影的时代。在这样一个以胜败论英雄的年代里,各色人等粉墨登场,尽展其才。然而,战争是残酷的。无数士兵战死沙场,把生命丢在了那个年代。

倘若战死疆场,还算得上死得其所的话,还有一大批将士并不是死于两军交战之中。他们有的因友军反目而亡;有的因遭暗算而亡;有的因忠诚护主而亡;有的因受辱忧愤而亡;有的因帐下变节而亡。

臧洪、孙策、典韦、于禁、张飞这五大猛将并不是死在战场上。他们的死亡给历史留下了无尽的唏嘘慨叹。而他们谁死得最冤呢?

我们第一个要说得就是臧洪,他可谓死得壮烈痛心。

160年(东汉延熹三年),臧洪出生于今天的江苏射阳(广陵郡射阳县)。他身材魁梧高大,长相和一般人很不相同。到了二十多岁,臧洪就被选拔到东汉朝廷为官。按说,他的仕途起点很高,让一般追求功名的读书人羡慕得不得了。

但是在汉灵帝末年,官场漆黑无序,老百姓苦不堪言。对身为小小郎官的臧洪而言,几无出头之日,更无作为之时。他唯一的选择只能是弃官。他回到了老家广陵。这时候,广陵太守张超收留了很有才气的臧洪,给他一个功曹职位——协助太守处理日常事务。

公元189年,势力座大的董卓呼啦啦进入京城洛阳,挟持天子,操纵政权,朝廷一片混乱。身为地方官员,臧洪担忧庙堂之高,劝说广陵太守张超起兵讨伐董卓。张超串联张邈、刘岱等诸侯,组织反董联军。大家设坛为盟,推举臧洪主持盟誓。臧洪“辞气慷慨,涕泣横下”。大家深为感动,情绪高涨,准备讨伐叛逆之贼。

但是,讨董联军的战斗力弱小,很快解散。于是,张超委托臧洪前往河北地区。在河北,臧洪得到了袁绍的赏识,他并被委派到青州当刺史。在青州,臧洪抓吏治、整风纪、肃盗贼。两年时间,青州的社会风气很快好转。袁绍很是认可臧洪,让他做了东郡太守。

这时候,发生了一件考量臧洪人性的事件。曹操征讨张超,并把他围困在雍丘。在性命攸关的时刻,张超认为“唯恃臧洪,当来救吾。”但当时曹操、袁绍处于蜜月期,而臧洪在袁绍手下做事。臧洪会不会赶来救援老主人?人们拭目以待。

听说张超被围困,臧洪连忙整顿兵马,并向袁绍借兵。而袁绍听说讨伐曹操,不由分说拒绝了臧洪的请求。

张超败死。臧洪与袁绍决裂。

袁绍盛怒,发兵攻打东阳。东武阳城里,臧洪困守一年,弹尽粮绝。臧洪的将士们掘鼠觅食,臧洪不得不杀其爱妾,以食将士。最后,袁绍火力全开,臧洪的队伍“男女七八千人相枕而死,莫有离叛。”臧洪被袁绍杀了,他为救援挚友而死,可谓情义双全,壮烈仁义。

和臧洪相比,孙策的名字更加为人所熟知。他开创江东基业,被称作“小霸王”。统领江东期间,他厉兵秣马,积极对外扩张。建安五年(200年)曹操与袁绍对峙官渡时,他整顿兵马、准备北上。但“未发,会为故吴郡太守许贡客所杀。”

吴郡太守许贡被孙策杀死后,他的儿子和门客们藏匿在江边。孙策独自外出之时,在毫无防备之中被击伤。因势过重,不久,孙策伤而死。曹军谋士郭嘉曾经说过:“以吾观之,必死於匹夫之手。”孙策雄姿英发,气势不凡,本欲北伐中原,却被刺杀而死,给历史留下了不尽的遗憾。

典韦是曹操帐下的一大猛将,他“形貌魁梧,旅力过人,有志节任侠。”在得到曹操重用后,典韦兢兢业业,夙夜在公。“常昼立侍终日,夜宿帐左右,稀归私寝。”建安二年(197年),曹操征讨张绣,张绣投降后,曹操强纳其婶。

愤怒的张绣连夜偷袭曹操的营帐,“韦以长戟左右击之,一叉入,辄十馀矛摧。左右死伤者略尽。韦被数十创,短兵接战,贼前搏之。韦双挟两贼击杀之,馀贼不敢前。韦复前突贼,杀数人,创重发,瞋目大骂而死。”这样一位壮士,却因主公的好色而身亡,确实是十分的冤了。

于禁统兵有方,位列“五子良将”之一,深得曹操的信任,在军中也很有威望。但关羽北伐时,汉水因暴雨而上涨,于禁受困,无奈投降。于禁被东吴引渡回魏国后,文帝曹丕召见他,他已经“须发皓白,形容憔悴”。本来就已经心里悲凉得凄风苦雨一般,曹丕却在屋中画于禁投降的画像,于禁看后羞愤而死。

张飞可谓是刘备阵中最为凶悍的一员虎将,他从刘备起兵之初便跟随左右,战功赫赫。关羽死后,刘备兴兵伐吴,张飞也率众准备出发,但临出发前,“其帐下将张达、范强杀飞,持其首,顺流而奔孙权。”被称赞为“万人敌”,曾“据水断桥,瞋目横矛”的名将张飞就此殒命。

这五大猛将的死都并非是在战场上英勇牺牲,他们的去世也都令人唏嘘和痛心。

三国的舞台上良将如雨、谋士如云。他们或留下赫赫战功,或留下无尽遗憾。而受冤非死疆场,更是让人唏嘘。

标签: 三国张飞

更多文章

  • 揭秘关羽水淹七军后为何于禁备受非议 最后羞愧而死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关羽,于禁

    还不知道:关羽水淹七军后于禁备受非议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今天我们来聊聊三国时期魏国五子良将之一的于禁。三国这段乱世中涌现出了许多的英雄豪杰,他们在智谋或者武力上来证明自己共同构造了这个波澜壮阔的时代。我们今天就来说说于禁这个在魏国大名鼎鼎的武将,前期没有

  • 于禁投降之后受世人诟病,这是为什么呢?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于禁,三国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于禁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在三国时期,有很多的降将,因为那个时代非常的纷乱,所以改换阵营其实是一件非常普遍的事情。但令人疑惑的是,于禁在投降之后却受到了很多人的诟病。这到底是为什么呢?首先,这和于禁的性格有着很大的关系。于禁平时给自己树立的人设就是忠君爱国,恪

  • 于禁:功劳比张辽大,被后人骂了1700年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于禁,三国

    曹操手下有一名将,功劳比张辽大,却晚节不保,被后人骂了1700年,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下去。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英雄辈出,各路英雄豪杰经过角逐,最终天下三分,魏蜀吴三国建立,形成割据状态。而在所有的政权之中,当属曹操所代表的魏国实力最为强大,而这一切,是曹操手下无数能人努力的结

  • 揭秘:于禁投降关羽背后的真实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于禁,三国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于禁的文章,欢迎阅读哦~三国时期,群英荟萃,豪杰猛将大放光彩。论魏蜀吴三国猛将,蜀国有五虎上将,魏国有五子良将。后人也常将关羽为首的五虎上将与于禁为首的五子良将做比较。论武力,关羽张飞等人完胜于禁乐进等人。论谋略能力,五子良将无疑更胜一筹。有人会奇怪,作为五

  • 关羽的战绩威震华夏,不止降于禁、杀庞德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关羽,三国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羽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关羽生为豪杰,暮年一战威震华夏,死为鬼雄,赦封“武圣”(与文圣孔子并驾齐驱,可见其地位)。每一位帝王都想,身边有着这么位忠肝义胆的名臣和兄弟,愿为自己上刀山下火海。关羽人生的巅峰时刻是在建安二十四年(219年),落魄时刻同在此年。可是这一

  • 关羽水淹七军,于禁受到曹操器重为何很快就投降了?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三国,关羽,于禁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关羽水淹七军,于禁受到曹操器重为何很快就投降了?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关羽的一生当中,严格来说胜绩真的不多,除了水淹七军之外,很少还有什么胜利,而且在水淹七军中,他活捉了曹魏两员大将,于禁和庞德,不过这两个人的表现却完全不同,于禁最终是投降了的,但是庞德却宁死不肯投

  • 曹操部下的五子良将,于禁为什么能排第一?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于禁,三国

    在历史长河中,于禁这个人可以说是很出名了,那么大家知道他的故事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西蜀有五虎将,而五虎将之首,毫无争议是属于关羽!理由有三条。其一、最被倚重:关羽和张飞自青年时期就追随刘备,被称为“刘关张”,完全是“三位一体”的感觉,所谓蜀汉三大原始股。且由于关羽比张飞年长,被张飞

  • 于禁只是打了一次败仗投降 于禁为什么会被魏蜀吴三国羞辱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三国,于禁

    很多人都不了解于禁败仗投降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熟读汉末三国历史,曹操麾下名将众多,其中有一位不得不提,这个人就是于禁,本是曹操心腹大将,跟随曹操南征北战,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一生之中只打了一场败仗,无奈走投无路之下率3万部众选择了投降,为什么却遭到魏蜀吴三国羞辱?原因很简单。

  • 于禁追随曹操30年,后来却轻易降了关羽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于禁,三国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于禁的故事,欢迎关注哦。于禁,可以说是曹操麾下最争议的大将,追随曹操30年,一场惨败,轻易投降关羽,导致死后背负千年骂名。而当时另外一个降将庞德却是大义凛然,决不投降,被关羽斩杀。因为这两件事放在一起,就形成强大的反差,连曹操对于于禁投降关羽是非常惊异

  • 于禁左将军一职地位有多高 左将军是一个多大的官职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于禁,左将军

    对于禁左将军一职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五子良将是指三国时期,曹魏势力的五位将军,即前将军张辽、右将军乐进、左将军于禁、征西车骑将军张郃以及右将军徐晃。《三国志》的作者陈寿撰写魏书卷十七时,将此五人合传,叙述诸将生平事迹后评曰:“(魏)太祖建兹武功,而时之良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