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东吴权臣诸葛恪曾受老百姓拥护 鸿门宴上被乱刀刺死

东吴权臣诸葛恪曾受老百姓拥护 鸿门宴上被乱刀刺死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4343 更新时间:2024/1/21 2:20:33

诸葛恪梦想着成就一番伟业,但在这条路上必定是血雨腥风、惊心动魄。五个顾命大臣中,先后有两个人对他动了杀心,一个在诸葛恪对魏两次作战之前,一个在作战之后。

执政初期相当英明

第一个人是中书令孙弘。历史上出镜的机会极少,他的职位是帮助皇上处理政务,类似于秘书。他有一件事比较出名,那就是害死了朱据。朱据是孙权的驸马,在“二宫之争”中,由于支持太子孙和太卖力,引起孙权反感,先被杖打,又被降职。孙弘和他关系不好,趁孙权病重,伪造诏书赐死朱据,朱据死时57岁。

孙弘对诸葛恪很畏惧,心想一旦他掌了权,自己哪有活路。孙权刚去世时,他离核心权力层很近,于是封锁了消息,准备故技重施,再次矫诏除掉诸葛恪。但他还是显得太嫩了,诸葛恪这样的能人,手握重兵,非常时期几乎睡不解衣,刀不离手,内外耳目无处不在。一听说孙弘还想扑腾几下,立即派人逮捕了他并处死,随后发布孙权死讯,为孙权治丧。

诸葛恪终于站上了绝顶,呼风唤雨。但他还是有抱负的,没有大肆受贿让家里堆满金银,也没有传出满城风雨的绯闻。

孙权晚年,不仅看到每个大臣起疑心,对老百姓也觉得鬼影幢幢,街头布满暗探。老百姓稍稍非议朝廷,旁边就会冒出个人,把他们送进监狱。诸葛恪把这制度废了,把暗探撤了。同时,凡是老百姓交不起的税都免了,活不下去的都发放补助金。

一时间,长期的阴霾天散去,露出了很久未见的蓝天白云。街上的人变得熙熙攘攘,敢微笑打招呼了。老百姓高呼诸葛恪的英明,每次他出门,许多人在路边引颈相望,就想一睹心中大明星的风采。

孙峻一直想杀死诸葛恪

然而仅过了一年多,他第二次对魏作战失败后,一切的一切都改变了。

回到建业后,诸葛恪发现自己出征时,有人在后面捣乱,任命了许多新的官员,诸葛恪气得把这些人统统免职,重新选派。又对身边的侍卫不放心,全部换人。

从此以后,他就得了狂躁症,动不动发火,手下的人生活在恐惧中,就怕碰到枪口上,一个个屏息敛气。

诸葛恪想到战败还是气恼不已,觉得无法证明自己的军事天才。他休息了一段时间,决定还要北伐,这次目标是青州、徐州。

诸葛恪没有意识到,他的一系列举动,引来了无数的反对者,尤其是死去士兵的家属,哭声遍布京城。民怨沸腾,把他推到了悬崖边上。

一个野心家始终隐藏在阴暗处,等待着给他最后一击。那就是孙峻。

孙峻

孙峻也是五位顾命大臣之一,孙坚的弟弟孙静之曾孙。少年时就骑马善射,而且精明勇敢,胆大果决。孙权死的时候任侍中(侍从皇上,参与朝政),属于皇帝的近臣,地位也是相当重要。孙峻一直想扳倒诸葛恪,自己做一把手,怎么样才能把他从悬崖边推下去呢?

孙亮10岁了,也开始懂事,发现自己做不了主,是诸葛恪的傀儡,心里不是滋味。孙峻向孙亮密报:诸葛恪要制造叛乱。

两人一拍即合。直接抓他肯定不行,他有军队,于是定下计策:请他吃饭,在饭桌上解决他。

精心布置后,派人通知诸葛恪赴宴。

“鸿门宴”前犹豫不敢进

赴宴的前一天晚上,诸葛恪烦躁不安,翻来覆去睡不着,他自己也觉得奇怪:这难道是不祥的预兆?第二天朝见的时候,诸葛恪在宫门之外停下了车,下来后徘徊踱步,要不要进去呢?

他在犹豫,里面的孙峻心急如焚,他已经在帷帐内埋伏下刀斧手,就担心诸葛恪不进来,事情败露。孙峻定了定心,整整衣服,走出来满面春风地迎接诸葛恪,装着关心地样子说:近来你太劳累了吧,如果身体不舒服,今天可以不来,下次再来,我去禀告陛下。

诸葛恪一听反而不好意思了,说:没关系,我会尽力进去朝见的。

这时,他后面有两个人偷偷写了一张条子给他,上面写着:今日宴会不同寻常,恐怕会有变故。

诸葛恪越发觉得气氛诡异,一定有阴谋。急忙坐车返回,到了大门口,碰到了太常滕胤(也是五位顾命大臣之一)。诸葛恪和他打招呼说:我突然肚子疼,不能够见陛下了。

滕胤还有个特殊的身份,是诸葛恪的亲家,孙峻的计划自然不会透露给他。他又是个读书人,不懂政治斗争的险恶,对诸葛恪说:自从你回来以后,陛下还没有见过你,今日既然设宴招待你,你又到了门口,还是进去看看吧。

诸葛恪犹豫了一下,又返回进宫。为防意外,身上佩带了剑,向孙亮行礼入座。孙峻终于长长地松了一口气。

诸葛恪被乱刀砍死

侍者端上酒来,诸葛恪看了不喝,担心酒里有毒。

孙峻见他迟疑,说:你的病还没有好,听说你有经常服用的药酒,你就拿出来自己喝吧。

诸葛恪拿出自己的酒,才放心饮用。大家非常客气地说着别来无恙的话,一会孙亮起身回到内殿,孙峻说要上厕所。

诸葛恪继续饮酒,猛一抬头,看到孙峻已在眼前,脱掉了长衣换上短装,大声喊:有诏捉拿诸葛恪!

诸葛恪知道突变,慌忙起身拔剑,还未拔出,孙峻的刀已经接连砍下。刀斧手涌出,一人砍伤了他的左手,孙峻也猛力砍断了他的右臂。此时很多卫士还不知道内情,冲上殿来。孙峻大喝:要杀的是诸葛恪一个人,与其他人没有关系。

诸葛恪被乱刀砍死,孙峻命令刀剑入鞘,把宫殿打扫干净,继续饮酒。诸葛恪死时51岁,被夷三族。

孙峻开始走到前台,和诸葛恪不同的是,他没有远大的抱负,却是一个情种,他的情人更是很特别。

标签: 诸葛恪鸿门宴三国东吴权臣

更多文章

  • 成于聪明败于自负的诸葛恪:诸葛恪是什么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诸葛恪,三国,东吴

    诸葛恪(公元203--253年),字元逊,琅琊阳都人(今山东沂南),三国时期吴臣,蜀相诸葛亮之侄,吴大将军诸葛瑾长子,从小就以神童著称,深得孙权赏识,弱冠拜骑都尉。孙登为太子时,恪为左辅都尉,是东宫幕僚的领袖。陆逊病故,恪领其兵,为大将军,主管上游军事。孙权临终前为托孤大臣之首。孙亮继位后,恪执掌吴

  • 诸葛亮侄子诸葛恪两次与魏作战 一胜一败细节惊人相似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诸葛恪,三国,东兴大捷

    导读:251年,魏国司马懿病逝,儿子司马师执掌大权。252年,孙权去世,诸葛恪执掌大权。新上台的都是绝顶高手,隔江相望,谁才是天下第一呢?诸葛恪始终有个梦,就是建功立业,称霸天下。251年,魏国司马懿病逝,儿子司马师执掌大权。252年,孙权去世,诸葛恪执掌大权。新上台的都是绝顶高手,隔江相望,谁才是

  • 为什么会说诸葛恪是聪明反被聪明误?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诸葛恪,三国

    诸葛恪从小就聪明有才,结果却非常悲惨,聪明反被聪明误啊,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下去。三国时,吴国的诸葛恪也是这类的聪明童子。三国时代,吴王孙权身边大臣诸葛瑾的大儿子诸葛恪,聪明过人,很小的时候就出了名,大家都爱出点难题,故意考考他。而诸葛恪自己也喜欢在众人面前显示一下自己的才华。

  • 诸葛谨的儿子诸葛恪到底有多厉害 为何能够爬到如此之高的地位呢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三国,东吴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诸葛恪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熟悉历史的人应该比较清楚,三国时期出现了很多能人,他们选择不同的队伍,发挥自己的才能,即使辅佐的是无能平庸之辈,也会表现出很强的实力,想诸葛恪、关羽、陆逊等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人物,他们都在尽心辅佐自己的君主,不过大家又没有发现,在

  • 诸葛恪为什么要杀死自己两个儿子?孙权把诸葛绰交给诸葛恪是什么意思?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三国,诸葛恪

    诸葛恪为什么要杀死自己两个儿子?孙权把诸葛绰交给诸葛恪是什么意思?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说到诸葛恪其实他在历史上也十分的著名,他这个人也不简单,但是有一件事情小编不理解,那就是他竟然杀死了自己的两个儿子,那么这到底是什么情况呢?下面就这这些问题我们继续分析揭秘看看

  • “东兴之战”诸葛恪是如何打败司马昭的?诸葛恪以少胜多一战成名!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三国,诸葛恪,司马昭

    “东兴之战”诸葛恪是如何打败司马昭的?诸葛恪以少胜多一战成名!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孙权病逝后,司马师准备对孙吴出兵,他派司马昭领兵15万,前去进攻东吴。魏军选择兵分三路,司马昭率领7万大军从东路进攻,遇上了诸葛恪的部队。虽然司马昭手上只有7万兵力,但还是比诸葛恪的4万要多,但

  • 孙权有意提拔培养诸葛恪,诸葛亮为何反对?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诸葛恪,三国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诸葛恪的文章,欢迎阅读哦~黄初二年(公元221年),孙权虽然没有像曹丕、刘备那样登基称帝,但也被曹魏册封成了吴王,总算是有了一个实至名归的大号。回首跌跌撞撞的往昔,早先辅佐孙权打下半壁江山的老臣勇将们也都相继陨落,一批后起之秀在他刻意的提拔和培养之下接过了东

  • 诸葛恪:诸葛亮的侄子,用300人收服10万人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诸葛恪,三国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诸葛恪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众所周知,三国时期群雄并起,诸如吕布、关羽等武力超群之人纷纷于此时粉墨登场。而如"卧龙"诸葛亮、"凤雏"庞统等名家谋士也不甘示弱,崭露头角。刘备、曹操、孙权等统帅者更是拼尽全力,为自己的大业谋划出路。而在三国众多的人才

  • 诸葛恪在东吴的地位一落千丈,最后引来杀身灭族之祸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诸葛恪,三国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诸葛恪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建兴二年(公元253年)春,诸葛恪不听劝谏、独断专行,亲率大军发动了声势浩大的北伐战争。他的这一举措和种种表现,使得刚刚才树立起来的良好公众形象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尤其是东吴大军在合肥的新城经历了惨败之后,诸葛恪在东吴的

  • 诸葛恪明知危机重重,为何还要慷慨赴死?只因低估了峻小子?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三国

    诸葛恪明知危机重重,为何还要慷慨赴死?只因低估了峻小子?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建兴二年(公元253年)春,诸葛恪不听劝谏、独断专行,亲率大军发动了声势浩大的北伐战争。他的这一举措和种种表现,使得刚刚才树立起来的良好公众形象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尤其是东吴大军在合肥的新城经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