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三国里的成功人士之一,司马昭有哪些成就?

三国里的成功人士之一,司马昭有哪些成就?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2343 更新时间:2024/2/14 22:39:47

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你追寻历史上真实的马司昭,探索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历史故事。

“三国志”和“三国演义”后半部的主角就是马司昭,常言道:“马司昭之心,路人皆知”。说的是阴谋家的野心非常明显,大家都看在眼里。这儿要说的是马司昭在选拨人才和驾驭全局的能力方面,在前有诸葛亮曹操和其父司马懿等人才辈出的三国时代,马司昭可以称得上最成功的人士之一。

司马懿生有两子,长子司马师,次子司马昭。司马懿自儿子懂事起,他就一直把小哥俩带在身边,言传身教,强化在恶劣的环境中培养小哥俩。这对兄弟就这样跟着父亲东拼西杀,逐渐成长起来。比如著名的“街亭之战”,其中就有小哥俩的身影。

待到司马懿发动“政变”,灭了大将军曹爽,“政归司马氏”之后,司马师司马昭兄弟无论是在军界,还是在政界,是阳谋,还是阴谋,皆是游刃有余。司马懿死后,司马兄弟从父亲手中接过权柄,运作得比其父还要显赫和娴熟,完全控制了魏国的大局。大哥司马师死后,司马昭官拜晋王,魏国虽未改国号,但究竟是谁家的天下,已是“路人皆知”的事情了。

司马昭成为曹魏事实上的“老大”,也是“三国志”与“三国演义”后半部的主角。司马昭在治理魏国时采取的各项措施和政策,符合实际,可操作性也很强。他一是在政治上励精图治,放宽法律尺度,给黎民百姓松绑;二是在经济上,关注民生给农民减负,打仗不夺农时;三是选拔人才和驾驭人才的能力娴熟。

在选拔人才和驾驭人才方面,这也是司马昭娴熟掌控全局关键所在,也是最后能够完胜的关键。三国之所以形成,说白了皆是一大群不怎么老实和厚道的人,再加上一大群为了个人利益,大家混在一起,打打杀杀,可以说是一个不怎么讲道理的场子。想取得成功,仁义道德是不怎么管用的,最管用的就是能抓住为自己卖力卖命的人,同时还要完全掌控住。三国这场子,谁抓住了人才,谁就舒服;谁掌控住人才,谁就能笑到最后。

曹操的场子大,大在人才济济。这一方面得益于“挟天子以令诸侯”,另一方面就是唯才是举。曹操的用人之道“三不问”,即不问出处、不问地域和不问贫富贵贱。只要是人才,便拉进场子。司马昭是“任人唯贤,注重事功”,比前辈曹操高出一截,既看“贤”,又注重看业绩,其它方面同曹操一样拉开场,有没有资历、文凭等一律不问。这就改变和避免出现诸葛亮和蜀国后的“蜀中无大将”的被动局面。

司马昭重用邓艾,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邓艾,原本是个穷小子,还是个结巴,只做一个很小的办事员。《三国志》记载,他“家贫”,“为农民养犊”,“以口吃,不得作干佐”。但邓艾很有才能,遂被司马昭破格选用,后来成为独当一面的大将。有人才,还必须抓得住,掌控得住,司马昭是高手。

司马昭灭蜀,稳坐魏国都城,名副其实的决胜千里之外。司马昭派了邓艾、钟会领军前往。当邓艾、钟会灭蜀后,钟会试图自立门户,成为第二个“刘备”。对此,司马昭在军事方面不如二人,但掌控人才是娴熟的,他先用钟会灭邓艾,然后又打钟会一个措手不及,在没有3G、4G的通讯时代,照样玩死千里之外的两员大将。这一点比他老爸司马懿厉害多了,诸葛亮和曹操在天堂里知道了,也会点赞的。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其实,我们应该深入了解司马昭掌控全局的智慧,尤其是选拨人才的魄力,做领导或干大事者更应了解其掌控和驾驭人才的能力。把住命门,你好我好大家好,笑到最后才是真正的幸福——司马昭做到了。(文/蔡驷

) (图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标签: 马司昭三国

更多文章

  • 杀死曹魏皇帝的司马昭为了不让自己落得弑君的名声,他做了什么事情?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司马昭,三国

    你真的了解司马昭吗?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司马昭,司马懿次子,生于公元211年,卒于公元265年。生前谋位代魏,并未称帝;司马炎篡魏建晋后,追尊为文帝。司马师由于眼瘤爆裂死于许昌,由司马昭接任大将军。司马昭独掌朝政后,根本不把皇帝曹髦放在眼里,事事独断专行。公元257年,魏扬州

  • 蜀汉投降刘禅归顺后,司马昭为什么没有想杀了他呢?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司马昭,曹魏

    说到司马昭,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此人的历史事迹。在东汉末年的时候,因为汉室衰微,导致百姓无法安居乐业。因此中原大陆上出现了许多割据政权,他们各自为政,并且互相攻打对方,以壮大自己的势力。这段时间里出现了许多的英雄人物,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多数的割据政权都被剿灭了

  •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为何司马昭却最终都没有篡位呢?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三国,司马昭

    最能彰显司马昭嚣张气焰的事情,是司马昭任由自己的手下贾充让人击杀魏朝皇帝曹髦。曹髦的前任皇帝曹芳,也是被司马昭的哥哥司马师废除的,曹髦的皇位也是司马师扶上位的。所以可想而知,曹髦虽然作为皇帝,处境也非常被动。“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这个说法,就是曹髦说出来的。因此曹髦痛下决心想要拼死一搏,率领宫中侍

  • 曹髦为什么要说出“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这句话?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司马昭,曹魏

    说到司马昭,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此人的历史事迹。最能彰显司马昭嚣张气焰的事情,是司马昭任由自己的手下贾充让人击杀魏朝皇帝曹髦。曹髦的前任皇帝曹芳,也是被司马昭的哥哥司马师废除的,曹髦的皇位也是司马师扶上位的。所以可想而知,曹髦虽然作为皇帝,处境也非常被动。“司马昭

  • 徐庶简介 三国谋士徐庶的生平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徐庶,徐庶简介

    徐庶(生卒年不详),字元直,原颍川郡(治今河南长葛市东)长社县人。三国时蜀汉人物,后归曹魏。徐庶本名福,寒门子弟,早年为人报仇,被同党救出后改名徐庶,求学于儒家学舍。后中州兵起,与同郡石广元避难于荆州,与司马徽、诸葛亮、崔州平等人为友。刘备屯驻新野时,徐庶前往投奔,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曹操南下时因母

  • 徐庶有哪些轶事典故?分别有什么含义?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徐庶,轶事典故

    折节学问徐庶画像徐庶少年时喜欢练剑行侠仗义,后来为人报仇被官府抓,逃脱后改名换姓前往儒家的学舍去学习儒学。但是同舍的学生们都嫌弃徐庶先前做贼,凡事都不肯与徐庶一起。徐庶于是每天都起床的特别早,一个人打扫卫生,不管什么事都先问问别人的意见,认真学习儒学,渐渐的,徐庶对于儒家的经义学问都非常精通,而且还

  • 为什么关羽张飞最开始就认同徐庶而看不惯诸葛亮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刘备,诸葛亮,张飞,徐庶,关羽

    徐庶为人豪爽,谦虚有礼,虽是文人却没有文人的酸腐之气,傲气。还有一身好武艺,行侠仗义。由于看不惯当地的贪官为民除害犯了官司才隐姓埋名到处游历最后与刘备等人相遇。关张二人同样是看不惯当时的官场才和刘备起势的,从这点上看关张二人更加认定徐庶是同道中人,再加上徐庶的才学更是另二人钦佩不已。可以说二人对徐庶

  • 三国历史解密:徐庶投降曹操后鲜为人知的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徐庶,曹操,结局,

    三国军师徐庶虽然在正史里并不是个主要人物,著名的三国志里也没有为其立传,但经过三国演义的艺术塑造后,徐庶在中国几乎成了一个家谕户晓的人物。而围绕在徐庶身边除了救母,还有一言不发,以及那乱了方寸的故事。《三国志》里介绍徐庶本是刘备的谋士,可是曹操却用计谋把徐庶的母亲骗到了曹营,把徐母当成人质。徐庶是有

  • 解密:三国著名谋士徐庶进曹营为何一言不发?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徐庶,三国,曹操,

    三国时期,天下大乱。英雄招纳人才,志士选择明主,这有点像现在某些单位进行的双向选择。好处在于,打破铁饭碗,有为者有位。很显然,徐庶徐元直就是一个很善于选择的人。但不幸的是,本想从此干一番大事业。却不料中途变故,改弦易张,搞得徐庶一身本领无法施展,徒令人空悲叹。想当年,徐庶先练武,后从文。杀人之后,流

  • 揭秘:三国史上徐庶离开曹营后的又去了哪里?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三国,徐庶

    徐庶作为三国前期为数不多的智者之一,在刘备王朝的建立过程中曾经起到过非常重要的作用。书中介绍,徐庶,颖川人,与曹操手下的谋士程昱为同乡(也正是这位同乡造成了徐庶此生的悲剧),少好游侠,善击剑,师从司马徽,因杀人避难,化名为单福,在新野遇到刘备,任为军师。徐庶投奔刘备的时候,正值刘备孤穷落拓之际,兵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