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历史上的王朗真的被诸葛亮骂死的吗 诸葛亮是怎么骂的

历史上的王朗真的被诸葛亮骂死的吗 诸葛亮是怎么骂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3654 更新时间:2024/1/24 3:01:37

还不知道:历史上的王朗真的被诸葛亮骂死的吗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在《三国演义》当中有着不少经典片段,“诸葛亮骂死王朗”便是其中之一。按《三国演义》所载,诸葛亮北伐时,王朗不顾年事已高,与大都督曹真等人迎战诸葛亮,阵前与诸葛亮一番舌战,结果被诸葛亮犀利的言辞驳倒,一气之下从马背上衰落而死被。不过这段虽然精彩,但却只是《三国演义》中虚构的,历史上并未发生过。

诸葛亮VS王朗

诸葛亮是如何骂死王朗的

且说得知诸葛亮率军前来之后,王司徒向大将军曹真夸口道,“来日可严整队伍,大展旌旗。老夫自出,只用一席话,管教诸葛亮拱手而降,蜀兵不战自退”,不知道王司徒是自信过头,还是真的有些小看了诸葛亮,至少看来王朗是有些自负的。

王司徒

两军对阵之时,王朗令士卒上前叫阵“请对阵主将答话。”诸葛亮见对面出来个文官王朗,便猜到是要先礼后兵了,于是同样令士卒传声道,“汉丞相与司徒会话”。诸葛亮这句话高明,以身份压住对方,丞相无疑要比司徒的分量重多了。

接下来便是舌战了,王朗先道,“久闻公之大名,今幸一会。公既知天命、识时务,何故兴无名之兵?”王司徒意思是说,诸葛亮北伐乃是无名之师。诸葛亮答道,“吾奉诏讨贼,何谓无名?”言辞不可谓不犀利。

王朗讲事实、摆道理

王朗也算机灵,准确抓住了诸葛亮言语重点,紧扣“奉诏讨贼”四字展开反驳,“天数有变,神器更易,而归有德之人,此自然之理也”,先是说王朝更替乃是自然之礼,接着又说“自桓、灵以来,黄巾倡乱,天下争横。降至初平、建安之岁,董卓造逆,傕、汜继虐,袁术僭号于寿春,袁绍称雄于邺上……”表明汉末以来天下大乱的形势,然后再以“我太祖武皇帝,扫清六合,席卷八荒,万姓倾心,四方仰德,此非以权势取之,实乃天命所归也!我世祖文皇帝,神文圣武,继承大统,应天合人……”表明曹操曹丕等人功绩,然后再以势压之“岂不闻古人云:顺天者昌,逆天者亡。今我大魏带甲百万,良将千员。谅尔等腐草之萤光,如何比得上天空之皓月?你若倒戈卸甲,以礼来降,仍不失封侯之位,国安民乐,岂不美哉?”

王朗这一大段说辞不可谓不经典,先是摆事实,说明汉朝末年天下大乱的形势,再紧扣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这一点,说明曹操尊天子扫除天下逆贼乃是正理,更是暗中表明王朝兴替乃是天道,大汉灭亡已经不可逆转,曹魏兴起乃是水到渠成。如此一来,诸葛亮的“奉诏讨贼”自然站不住脚,表明诸葛亮的北伐才是真正的“犯上作乱”。

诸葛亮的反驳更为犀利

接下来便是诸葛亮的反驳,他先是以“吾以为汉朝元老大臣,必有高论,岂期出此鄙言!”对王朗的大段说辞盖棺定论,说明王朗以上全是胡言乱语,接着进行反驳,“汉统衰落,宦官酿祸,国乱岁凶,四方扰攘。黄巾之后,董卓、李榷、郭汜等接踵而起。劫持汉帝,残暴生灵,因之,庙堂之上,朽木为官;殿陛之间,禽兽食禄。以至狼心狗肺之辈汹汹当朝,奴颜婢膝之徒纷纷秉政,以致社稷变为丘墟,苍生饱受涂炭之苦!值此国难之际,王司徒又有何作为?王司徒之生平,我素有所知,你世居东海之滨,初举孝廉入仕,理当匡君辅国,安汉兴刘,何期反助逆贼,同谋篡位!罪恶深重,天地不容!”

诸葛亮这段同样极为精彩,不与王朗讨论王朝兴替的问题,甚至避过不谈曹魏掌权以来的功绩,直接就将曹操划到了董卓、李榷、郭汜等一个行列,接下来直接就开始了人身攻击,意思是天下大乱、王朝危机之际你王司徒在做什么?你身为汉臣,位居司徒高位,本应该匡扶社稷,却反而去相助和董卓、李榷、郭汜一样的曹操,你这就是“不忠”,直接大帽子扣上。

人身攻击、致命暴击

接下来,诸葛亮又说“无耻老贼,岂不知天下之人,皆愿生啖你肉,安敢在此饶舌!……你既为谄谀之臣,只可潜身缩首,苟图衣食,怎敢在我军面前妄称天数!皓首匹夫?苍髯老贼?你即将命归九泉之下,届时有何面目去见汉朝二十四代先帝?!”

这段简直就是要命,先给王朗扣上了“不忠”的大帽子,然后再说你本就是个小人,凭什么在两军阵前大放厥词?小人说的话再有道理,那也成了没道理。最后一句直接说,你就算死了,有什么颜面再去见汉朝二十四代先帝?

王朗气急攻心,落马而死

王朗毕竟是士人出身,通过举孝廉入仕,最重的便是名节,如今在诸葛亮的一番言辞之下,王朗简直就成了“卑躬屈膝、助纣为虐”的代名词,怎能不让王朗气的吐血。诸葛亮一段话下来,直击对方软肋,言辞极为犀利,王朗在这种攻击之下早就乱了方寸,根本无力反驳,气急攻心之下落马而死也就不难理解了。

历史上并无这一片段

这段舌战虽然精彩,但毕竟是虚构的,历史上王司徒并未参加这一战,自然也就无法与诸葛亮舌战了,而且王朗去世虽然与诸葛亮北伐发生在同一年,但距离此战结束事实上已经过去了半年之久,显然不是被骂死的。

王朗并非被诸葛亮骂死

对于诸葛亮此次北伐,《三国志·魏书·明帝纪》中有载,“(太和)二年(228年)春正月……蜀大将诸葛亮寇边,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吏民叛应亮。遣大将军曹真都督关右,并进兵。右将军张?击亮于街亭,大破之。亮败走,三郡平”。也就是说,诸葛亮此次北伐发生在228年春天,街亭之战后诸葛亮便退走了,且曹魏方面并没有关于以王朗为军师,随军出征之事。

关于王朗的去世,《三国志·魏书·明帝纪》同样有记载,“十一月,司徒王朗薨”。由此可见,王朗去世之时,诸葛亮的北伐已经结束大半年时间了,显然不可能是被诸葛亮临阵骂死的。

王朗事实上是个典型士子学者

事实上,王朗在三国时期是个典型的名士学者,《三国志·卷十三·魏书十三·钟繇华歆王朗传》记载其有“《易》《春秋》《孝经》《周官》传,以及奏议论记”等著作,并称其“咸传于世”,后世更是把他注解里的思想称为“王学”,王朗子王肃便是”王学“的代表人物。

裴松之《三国志注》还引《魏略》所载,对其大为称赞,“朗高才博雅,而性严整慷慨,多威仪,恭俭节约,自婚姻中表礼贽无所受。常讥世俗有好施之名,而不恤穷贱,故用财以周急为先”。

由此可见,王朗乃是一个以德立世、才器兼备,不肯媚俗求名的廉吏,世人对其评价极高,显然不是《三国演义》当中的那副形象。

标签: 王朗诸葛亮

更多文章

  • 王朗真的是被诸葛亮骂死的吗?王朗是个怎么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三国,王朗

    王朗真的是被诸葛亮骂死的吗?王朗是个怎么样的人?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诸葛亮不仅足智多谋,并且能言善辩,靠一张嘴活活气死王朗,这也成了演义中的经典一幕。相信很多朋友都看过这段故事的鬼畜视频,被诸葛亮所说的“厚颜无耻之人”给洗脑了。那在历史上,王朗真是一位厚颜无耻之人吗?实际上这只是杜撰

  • 王朗和诸葛亮的辩驳中,两人到底谁更有理一些呢?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三国,王朗

    三国之中,诸葛亮可谓是最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他被鲁迅评价为"多智而近妖",是不可多得的谋士。然而,诸葛亮的厉害之处不仅在于其几乎算无遗策的智谋,还体现在他令人叹服的口才上。诸葛亮曾在蜀魏两军对阵之时,将王朗气到吐血而亡,实际上,王朗所言也句句在理,为何他却落了下风呢?刘备去世后,诸葛亮为报刘备知遇之恩

  • 历史上诸葛亮真的气死了王朗吗?王朗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王朗,三国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王朗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三国演义》第九十三回写到,诸葛亮首次北伐,魏明帝曹睿派大将军曹真为大都督,司徒王朗为军师,率领大军抵御蜀军。两军对战之前,王朗夸下海口,只要一席话,就能说得诸葛亮拱手而降,蜀兵不战而退。结果王朗没有说动诸葛亮,反而被痛

  • 三国曹爽为何被称为马背上的英雄政治上的蠢材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三国曹爽

    三国,特别是三国中的有名故事,几乎家喻户晓。连七岁孩童都能说出一二,如桃园三结义,亦或者是诸葛亮赤壁之战。那时的振奋人心,那时的情绪激昂,久久不能平复的热血情怀。乱世出豪杰,历史上从来不匮乏英雄的存在,但在三国鼎立时,却是盛产英雄的时代。不光文臣,更多武将,基本上是到达了历史的鼎盛时期,无以比拟的辉

  • 揭秘官二代曹爽的下场为何如此凄惨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曹爽

    大司农桓范指天疾呼:曹子丹佳人,生汝兄弟,犊耳!何图今日坐汝等族灭矣!(你们的父亲曹真,一代将才,生出你们两兄弟,竟然是两头蠢猪,坐着等别人来灭族啊!)每每念此语,心潮起伏,不该啊,实在不该,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结果呢?如此一清二楚的优势,为什么却把就要到手的胜利果实,拱手让给了司马,而自己却遭受夷灭三

  • 曹爽信任他:然而三国却因此而统一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曹爽

    公元234年,一个让刘禅倚重,让孙权敬佩,让曹叡嫉恨的人物病逝了。他就是诸葛亮。听到这个消息,曹叡简直快高兴的跳起来了。曹叡是曹操的孙子,曹丕的儿子。自从他爹曹丕把皇位传给他,他就没过过好日子。终于,那个数次北伐攻打魏国,令他头疼不已,让他夜不能寐的家伙挂掉了。他终于可以把心放下来了。曹叡开始考虑自

  • 司马懿为什么杀曹爽:真的是忍无可忍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司马懿,曹爽

    司马懿的隐忍能力是出了名的,连巾帼之辱都能忍,却为何面对曹爽就忍不下去了呢?难道是什么胯下之辱?还是其他原因呢?武林军事今日揭露司马懿为什么杀曹爽。司马懿是个目的性极强的人,为了达到目的可以忍受一切,甚至可忍巾帼之辱,但是,凡危及他政治生存权利的人和事,他都毫不容忍地铲除。所以,司马懿为什么杀曹爽的

  • 司马懿讨曹爽是怎么回事?司马懿是个什么样的人物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司马懿

    司马懿(179年-251年9月7日),字仲达,汉族,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人。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西晋王朝的奠基人。曾任职过曹魏的大都督、大将军、太尉、太傅。是辅佐了魏国四代的托孤辅政之重臣,后期成为掌控魏国朝政的权臣。善谋奇策,多次征伐有功,其中最显著的功绩是两次率大

  • 高平陵之变:司马懿隐忍卧床十年诛灭曹爽三族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司马懿

    只要我们拭去尘埃,用心观察,许多事情或许并不像我们想的那样板上钉钉。历史的另外一副面容值得我们探究、深思。说起三国,人们心中根深蒂固的奸臣形象,除了曹操,大概就是司马懿了。司马懿挨骂,主要归因在两件事情上:一个是他的子孙当了谋朝篡位的大奸臣,另一个就是高平陵之变。高平陵之变,要从公元239年讲起。这

  • 西晋王朝的奠基人司马懿讨曹爽是怎么回事?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西晋王朝的奠基人司马懿

    司马懿(179年-251年9月7日),字仲达,汉族,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人。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西晋王朝的奠基人。曾任职过曹魏的大都督、大将军、太尉、太傅。是辅佐了魏国四代的托孤辅政之重臣,后期成为掌控魏国朝政的权臣。善谋奇策,多次征伐有功,其中最显著的功绩是两次率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