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鲁肃做了什么?为什么说他才是促成三国鼎立格局的关键人物?

鲁肃做了什么?为什么说他才是促成三国鼎立格局的关键人物?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3429 更新时间:2023/12/21 16:21:47

说到鲁肃,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此人的历史事迹。

赤壁之战本身规模并不是特别大,人们所以要把它称之为三国三大战役之一,原因就在于它的影响力,因为它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基础。就三国时期来说,还没有哪一次战役能够涵盖这般广阔复杂的局面,让那么多的人物施展才华勇武,以至于像刘备这样的盖世枭雄都只能当一位配角。就战争本身来说,周瑜无疑是第一主角,是他率领孙刘联军战胜了强大无比的曹操,使曹操统一天下的愿望落空,也是孙刘两家得以生存发展。但周瑜只是这场战争的主角,而对于三国鼎立格局的形成却不是最为关键的人物。那么,三国鼎立格局形成的关键人物是谁呢?

这个人就是鲁肃。

曹操准备屯兵荆州的时候,正赶上刘表死了,而刘表的两个儿子又不和睦,鲁肃请示孙权,以吊孝的名义出使荆州,实则是探听虚实。这时候的荆州还有一个刘备,在鲁肃看来,如果刘备能够安抚荆州的民众尤其是统军将领,则东吴应该赶紧和他结盟,否则,让曹操抢先一步,东吴将是非常危险的。鲁肃到了夏口,听说曹操已经南下,等到了南郡,继承刘表之位的刘琮已经率领全州投降了曹操。鲁肃没有立刻返回,而是继续向前,在当阳的长坂坡见到了刘备,以孙权的名义劝刘备共同抵抗曹操。同时他还见了诸葛亮,约定各自说服主公抗曹。

曹操军队的弱项是水军,由于荆州的投降,曹操得到了水军补齐了短板,江东一时间弥漫着投降的情绪,一般文臣几乎都是这种论调。鲁肃对孙权说,所有人都可以投降曹操,只有您不行!别人投降后还可以得到大小不一的官当,而您投降,曹操将怎样安置呢?鲁肃不但说明了利害关系,还劝孙权赶紧把周瑜从鄱阳前线调回来。周瑜回来后,不但主张坚决抗曹,还分析了东吴的有利条件和曹操不利方面,坚定了东吴文臣武将的抗曹决心。孙权让周瑜带兵前往,还把鲁肃派到周瑜身边,让他协助周瑜参谋军事。

周瑜赤壁火烧曹军战船,又因为北方军大规模染病,曹操只好退回到北方。周瑜又和曹仁争夺江陵并胜而取之,刘备也顺势夺取了荆州的江南四郡。这样一来,荆州就形成了三家共有的局面,曹操占有北部的樊城襄阳,刘备占有江南的四郡,而孙权则占有江夏和南郡。但刘备并不满足于此,他亲自跑到东吴去见孙权,要求得到荆州江北的土地,也就是南郡并都督荆州,而这时候抗拒曹操的两个关键人物周瑜和鲁肃却出现了意见分歧。

周瑜认为,刘备是天下枭雄,还有关羽张飞这样的熊虎之将,不可能甘愿长期居于人下。对待刘备,应该让他居于吴地,给他建筑豪华的宫室,多给他美女珍玩,也就是消磨他的意志,再把关羽和张飞分开,这样大事可定。现在把土地割让给他,让他们三人聚集在一起,就好比是蛟龙得到了云雨,恐怕将来难以制服。

鲁肃则认为,曹操虽败,但势力仍然很强大。孙将军您虽然英明神武,但荆州人并没有得到您的恩德,所以应该借给刘备土地,让他来安抚荆州人。这样做是为曹操多树立一个敌人,而为自己多增加一个同盟者,这才是上策。

从后来孙权评价鲁肃的言语来看,当时的孙权是犹豫的,但他还是采纳了鲁肃的建议,将荆州南郡的土地借给了刘备。史书记载,曹操听说孙权将荆州土地借给了刘备,当时正在写字,惊得笔都掉到了地上。

为什么说鲁肃才是三国鼎立格局形成最关键的人物呢?

从刘备这方面来说,如果他没有荆州南郡这块土地,他就很难重新成为一方诸侯,尤其是能被天下豪强承认的诸侯。就当时的情况来说,荆州江南四郡,虽然地域广阔,但经济很不发达,即便是孙权不和他争夺,他也就是一个偏安一隅的小诸侯,短时间内难成气候。这样一个边缘人物的刘备,很难说刘璋会邀请他入川帮助抵御张鲁。如果刘璋不邀请他入川,他要想从长沙、桂阳等地率兵夺取西川,几乎是异想天开。假如说走夷陵攻西川,刘备还必须留下部队防备孙权和曹操,就刘备难点儿家底,根本就没有能力分兵。假如孙权不借给刘备土地,就等于说不承认他的荆州刺史地位。这时候刘备入川,孙权是很可能断他的后路的,所以说,这条路也不是刘备能够走得通的。没有西川的刘备,还能够是一个国家吗?这就像辽东那个公孙渊,人家倒不出手来就让你折腾一会儿,倒出手来一仗就把你灭了。没有南郡仅仅只有江南四郡的刘备,恐怕比公孙渊好不到哪儿去!

刘备得到了南郡,就是得到了孙权的承认,除被保举为荆州刺史,还和他结为同盟关系,这样刘备入川,就没有一点儿后顾之忧。另外,得到南郡,刘备不仅在经济有很大提升,兵员上更加充盈,而且在人才方面有了极大的充实,最为关键的还是影响力,只有到了这个时候,刘备才真正成为名扬天下的英雄。

但刘备这块南郡土地,毕竟是向孙权“借”来的,当时的刘备,不仅面临着孙权借给不借给的问题,还有一个让不让他走的问题。当时周瑜在书信当中说的很清楚,就是要把刘备软禁在吴国,如果孙权同意了周瑜的建议,无论诸葛亮多么有智慧,也不管关羽张飞多么骁勇,都将是毫无办法。除了周瑜,近在孙权身边的吕范也是建议扣留刘备。吕范是孙策时代的老臣,和孙策也有升堂拜母的密切关系,其地位是仅次于周瑜张昭的重要人物,他的话也是不可忽视的。但恰恰是被孙权耿耿于怀的鲁肃的“一短”,也就是“借给刘备土地”,却被孙权接受了。承认了刘备这个荆州刺史,也就是承认了天下最大最强的三方势力,这就是三国鼎立的格局的基本成型。

古人有“一言兴邦”一说,此话虽然有所夸大,但鲁肃一番建议却成了三国格局形成的关键,至于孙权为什么要接受鲁肃的这番建议,则是另外一回事了。

标签: 鲁肃东吴

更多文章

  • 《三国演义》中的王朗为什么被诸葛亮骂死?正史上是否有类似事件?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三国,王朗

    《三国演义》中的王朗为什么被诸葛亮骂死?正史上是否有类似事件?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下去。诸葛亮骂王朗,原本也只是《三国演义》当中的一段剧情,但是随着有人将这一段做成鬼畜视频之后,就迅速火了起来,但是在看视频开心的同时,很多人却并不知道,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历史上王朗当然不是这

  • 历史上的王朗真的被诸葛亮骂死的吗 诸葛亮是怎么骂的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王朗,诸葛亮

    还不知道:历史上的王朗真的被诸葛亮骂死的吗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在《三国演义》当中有着不少经典片段,“诸葛亮骂死王朗”便是其中之一。按《三国演义》所载,诸葛亮北伐时,王朗不顾年事已高,与大都督曹真等人迎战诸葛亮,阵前与诸葛亮一番舌战,结果被诸葛亮犀利的言辞

  • 王朗真的是被诸葛亮骂死的吗?王朗是个怎么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三国,王朗

    王朗真的是被诸葛亮骂死的吗?王朗是个怎么样的人?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诸葛亮不仅足智多谋,并且能言善辩,靠一张嘴活活气死王朗,这也成了演义中的经典一幕。相信很多朋友都看过这段故事的鬼畜视频,被诸葛亮所说的“厚颜无耻之人”给洗脑了。那在历史上,王朗真是一位厚颜无耻之人吗?实际上这只是杜撰

  • 王朗和诸葛亮的辩驳中,两人到底谁更有理一些呢?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三国,王朗

    三国之中,诸葛亮可谓是最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他被鲁迅评价为"多智而近妖",是不可多得的谋士。然而,诸葛亮的厉害之处不仅在于其几乎算无遗策的智谋,还体现在他令人叹服的口才上。诸葛亮曾在蜀魏两军对阵之时,将王朗气到吐血而亡,实际上,王朗所言也句句在理,为何他却落了下风呢?刘备去世后,诸葛亮为报刘备知遇之恩

  • 历史上诸葛亮真的气死了王朗吗?王朗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王朗,三国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王朗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三国演义》第九十三回写到,诸葛亮首次北伐,魏明帝曹睿派大将军曹真为大都督,司徒王朗为军师,率领大军抵御蜀军。两军对战之前,王朗夸下海口,只要一席话,就能说得诸葛亮拱手而降,蜀兵不战而退。结果王朗没有说动诸葛亮,反而被痛

  • 三国曹爽为何被称为马背上的英雄政治上的蠢材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三国曹爽

    三国,特别是三国中的有名故事,几乎家喻户晓。连七岁孩童都能说出一二,如桃园三结义,亦或者是诸葛亮赤壁之战。那时的振奋人心,那时的情绪激昂,久久不能平复的热血情怀。乱世出豪杰,历史上从来不匮乏英雄的存在,但在三国鼎立时,却是盛产英雄的时代。不光文臣,更多武将,基本上是到达了历史的鼎盛时期,无以比拟的辉

  • 揭秘官二代曹爽的下场为何如此凄惨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曹爽

    大司农桓范指天疾呼:曹子丹佳人,生汝兄弟,犊耳!何图今日坐汝等族灭矣!(你们的父亲曹真,一代将才,生出你们两兄弟,竟然是两头蠢猪,坐着等别人来灭族啊!)每每念此语,心潮起伏,不该啊,实在不该,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结果呢?如此一清二楚的优势,为什么却把就要到手的胜利果实,拱手让给了司马,而自己却遭受夷灭三

  • 曹爽信任他:然而三国却因此而统一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曹爽

    公元234年,一个让刘禅倚重,让孙权敬佩,让曹叡嫉恨的人物病逝了。他就是诸葛亮。听到这个消息,曹叡简直快高兴的跳起来了。曹叡是曹操的孙子,曹丕的儿子。自从他爹曹丕把皇位传给他,他就没过过好日子。终于,那个数次北伐攻打魏国,令他头疼不已,让他夜不能寐的家伙挂掉了。他终于可以把心放下来了。曹叡开始考虑自

  • 司马懿为什么杀曹爽:真的是忍无可忍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司马懿,曹爽

    司马懿的隐忍能力是出了名的,连巾帼之辱都能忍,却为何面对曹爽就忍不下去了呢?难道是什么胯下之辱?还是其他原因呢?武林军事今日揭露司马懿为什么杀曹爽。司马懿是个目的性极强的人,为了达到目的可以忍受一切,甚至可忍巾帼之辱,但是,凡危及他政治生存权利的人和事,他都毫不容忍地铲除。所以,司马懿为什么杀曹爽的

  • 司马懿讨曹爽是怎么回事?司马懿是个什么样的人物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司马懿

    司马懿(179年-251年9月7日),字仲达,汉族,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人。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西晋王朝的奠基人。曾任职过曹魏的大都督、大将军、太尉、太傅。是辅佐了魏国四代的托孤辅政之重臣,后期成为掌控魏国朝政的权臣。善谋奇策,多次征伐有功,其中最显著的功绩是两次率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