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秦朝的笔是蒙恬制造出来的吗?蒙恬的造笔传说

秦朝的笔是蒙恬制造出来的吗?蒙恬的造笔传说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4792 更新时间:2024/3/8 19:13:53

公元前223年,秦国大将蒙恬带兵在外作战,他都要定期写战报呈送秦始皇,当时,人们用竹签写字,很不方便,蘸了墨没写几下又要蘸,一天,蒙恬打猎时看见一只兔子的尾巴在地上拖出了血迹,心中不由来了灵感。

他立刻剪下一些兔尾毛,插在竹管上,试着用它来写字,可是兔毛油光光的,不吸墨,蒙恬又试了几次,效果还是不行,于是随手把那支“兔毛笔”扔进了门前的石坑里,有一天,他无意中看见了那支被自己扔掉的毛笔,捡起来后,他发现湿漉漉的兔毛变得更白了。

他将兔毛笔往墨盘里一蘸,兔尾竟变得非常“听话”,写起字来非常流畅,原来,石坑里的水含有石灰质,经碱性水的浸泡,兔毛的油脂去掉了,变得柔顺起来,传说这就是毛笔的来历。

事实上,出土的文物已证明,毛笔远在蒙恬造笔之前很久就有了。

但蒙恬作为毛笔制作工艺的改良者,其功亦不可没,据说,蒙恬是在出产最好兔毫的赵国中山地区,取其上好的秋兔之毫制笔的,湖北云梦秦墓中出土的三支竹杆毛笔,用竹制笔管,在笔管前端凿孔,将笔头插在孔中。

另做一支与笔管等长的竹管做笔套,将毛笔置于笔套之中,再用胶粘牢,为取笔方便,笔套中间镂有8.5厘米长的长方孔槽,竹筒涂以黑漆,并绘有红色线条,可见,这支秦笔的制作已采用了一套完整的制作工艺,而且与现代的笔及其制法颇为相似,较之战国时期的楚国笔已大有进步。

相传蒙恬曾在善琏村取羊毫制笔,在当地被人们奉为笔祖,又据说蒙恬的夫人卜香莲是善琏西堡人,也精通制笔技艺,被供为“笔娘娘”,蒙恬与夫人将制笔技艺传授给村民,当地笔工为了纪念他们,在村西建有蒙公祠,绕村而过的小河易名为蒙溪,蒙溪又成了善琏的别称。

相传农历3月16日与9月16日是蒙恬和卜香莲的生日,村民们就要举行盛大敬神庙会,以纪念他们的笔祖,因此,蒙恬虽然不能获得毛笔的专利权,但他制的笔精于前人,对毛笔的改革是有贡献的。

历史上对于蒙恬造笔的说法有一些记载,《太平御览》引《博物志》曰:“蒙恬造笔。”崔豹在《古今注》中也说:“自蒙恬始造,即秦笔耳,以枯木为管,鹿毛为柱,羊毛为被。所谓苍毫,非兔毫竹管也。”但事实上,出土的文物已证明,毛笔远在蒙恬造笔之前很久就有了。意谓蒙恬作为毛笔制作工艺的改良者,其功亦不可没。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说:“秦谓之笔,楚谓之聿,吴谓之不律,燕谓之弗。”先秦书籍中没有“笔”字,而“聿”字早在商代就出现了,而秦始皇只是统一了笔的叫法,可见笔是早于秦代就存在了。

清代大学者赵翼在《陔余丛考》中的“造笔不始蒙恬”条中写道:“笔不始于蒙恬明矣。或恬所造,精于前人,遂独擅其名耳。”唐代韩愈《毛颖传》以笔拟人其中也提到蒙恬伐中山,俘捉毛颖,秦始皇宠之,封毛颖为“管城子”。

后世又以“毛颖”、“管城子”为笔的代称。除此之外,毛笔的别名还有“毛锥子”、“中书君”、“龙须友”、“尖头奴”等。

标签: 秦朝蒙恬

更多文章

  • 蒙恬对秦朝有哪些贡献?蒙恬是怎样精修秦道的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秦朝,蒙恬

    在蒙恬打败匈奴,拒敌千里之后,他带兵继续坚守边陲。蒙恬又根据“用险制塞”以城墙来制骑兵的战术,调动几十万军队和百姓筑长城,把战国时秦、赵、燕三国北边的防护城墙连接起来,并重新加以整修和加固。建起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长达五千多公里的万里长城,用来保卫北方农业区域,免遭游牧匈奴骑兵的侵袭,蒙恬在修筑万

  • 秦朝大将蒙恬是怎么死的?真的是含冤而死吗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秦朝,蒙恬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三十七年)冬,秦始皇赵政游会稽途中患病,派身边的蒙毅去祭祀山川祈福,不久秦始皇在沙丘病死,死讯被封锁,赵高担心扶苏继位,蒙恬得到重用,对自己不利,就扣住遗诏不发,与胡亥密谋篡夺帝位,他又威逼利诱迫使李斯和他们合谋,假造遗诏,矫诏拥立胡亥继位,敕令赐死扶苏,史称沙丘之变。“遗诏”

  • 揭秘中华第一猛将:蒙恬如何枉死于小人之手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猛将,蒙恬,小人

    中华第一猛将蒙恬:秦始皇在平定六郡、一统中国的过程中,蒙恬可谓是其不可或缺的顶梁大将。秦朝确立后,也是由于蒙恬的存在,使得匈奴“不敢南下而牧马”,可见其威名。除了北逐匈奴,蒙恬还率军收复了河套等地,修筑了举世闻名的长城与秦道,无论是对秦朝还是整个中华,他都功不可没!可惜一代名将却枉死于小人之手,这是

  • 蒙恬简介 秦朝著名将领中华第一勇士蒙恬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蒙恬,秦朝,秦朝名将

    蒙恬(?—前210年),姬姓,蒙氏,名恬。汉族,祖籍齐国(今山东省蒙阴县)人,秦朝著名将领,被誉为“中华第一勇士”。蒙恬出身于一个世代名将之家。祖父蒙骜、父亲蒙武均为秦国名将,深受家庭环境的熏陶,自幼胸怀大志,立志报效国家。蒙恬率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收复河南地(今内蒙古河套南伊克昭盟一带),修筑西起

  • 秦军将领—蒙恬之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蒙恬,简介

    公元前210年冬,秦始皇游会稽途中患病,派身边的蒙毅去祭祀山川祈福,不久秦始皇在沙丘病死,死讯被封锁。中车府令赵高这时得宠于公子胡亥,他想立公子胡亥,于是就同丞相李斯、公子胡亥暗中谋划政变,立胡亥为太子。因早先赵高犯法,蒙毅受命公正执法,引起赵高对蒙氏的怨恨。胡亥即位,便遣使者以捏造的罪名赐公子扶苏

  • 和老爹站在对立面 公子扶苏是现实版祁王萧景禹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扶苏,秦朝

    在古装大戏《琅琊榜》中,祁王萧景禹被所有人称赞为一代贤王,每次发声劝诫父亲都是一副正义化身的样子。然后让皇帝感觉浑身不舒服,找个机会就把他赐死了。秦朝公子扶苏也是如此。在那个思想开放的时代,虽说有“焚书坑儒”,但各家思想还是有机会传播的。秦王嬴政深谙法家思想,执政主张严刑峻法,但是他最看好的儿子崇尚

  • 大秦帝国避免灭亡的希望如何破灭:扶苏之死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秦朝,灭亡,公子扶苏

    公子扶苏是秦始皇的长子,“始皇有二十余子,长子扶苏以数直谏上,上使监兵上郡,蒙恬为将。”(《李斯列传》)。他有大仁,大勇,大智。《秦始皇本纪》记载:“始皇长子扶苏谏曰:“天下初定,远方黔首未集,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始皇怒,使扶苏北监蒙恬於上郡。”他为天下苍生请命

  • 秦皇暴亡身为继承者扶苏为何一点风声都没有?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秦朝,其实好,扶苏

    秦是个很有意思的王朝。扫合群雄时何其风光,未想却二世而亡,可说是“雄起很霸道,早泄很无力”,着实让人大跌眼镜。当然,导致秦王朝覆亡的元素很多,但有一点是肯定规避不了,即帝国继承者的传接上出现了重大差错:废长立幼!当然,“废长立幼”这事,倒不是秦皇的意思,是他的贴身太监赵高给他拿的主意。而且,拿主意的

  • 李斯为什么帮胡亥而不帮扶苏 李斯扶苏有仇?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秦朝,​赵高,扶苏,李斯,胡亥

    赵高修改诏书,杀死嬴政嫡长子扶苏,当时身为宰相的李斯为什么没有阻止赵高,反而还和赵高狼狈为奸,帮助赵高害死扶苏呢?李斯和扶苏之间是有什么样的深仇大恨?使得他非要置扶苏于死地。李斯,嬴政统一六国的大功臣,也是他向嬴政提出了皇帝的称号,绵延千年的皇帝称号正是由李斯提出来的,李斯也被始皇封为宰相。秦始皇统

  • 胡亥是个怎样的皇帝?为什么是胡亥而不是扶苏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胡亥,扶苏

    胡亥(前230年-前207年),即秦二世,亦称二世皇帝,嬴姓,赵氏,名胡亥,秦始皇第十八子,公子扶苏之弟,秦朝第二位皇帝,前210年―前207年在位。胡亥少从中车府令赵高学习狱法。秦始皇出游南方病死沙丘宫平台,秘不发丧,在赵高与李斯的帮助下,杀死兄弟姐妹二十余人,并逼死扶苏而当上秦朝的二世皇帝。秦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