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为什么说窦宪解决了汉朝的匈奴之患,还无意中改变了欧洲的历史?

为什么说窦宪解决了汉朝的匈奴之患,还无意中改变了欧洲的历史?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1785 更新时间:2023/12/25 19:05:11

窦宪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01

说窦宪,要从他的曾祖父窦融说起。

窦融是东汉初大臣,虽然是东汉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云台二十八将之一,但他却不是刘秀的旧将,之前是王莽的人,是王莽失败后归顺刘秀的。

这类降将一般有个特点,那就是谨小慎微,如履薄冰,绝对不敢做违法乱纪的事情。因此窦融在世的时候,对子弟要求非常严格,经常告诫他们:咱们这样的人,本来就不被人信任,所以必须夹着尾巴做人,不能有半点闪失,不然怎么死的都不晓得。

窦融的苦心却白费了。他们窦家人,仿佛天生就木有安分守己的基因,不闹出点幺蛾子来枉自为人,先是窦宪的祖父窦穆假托太后诏犯事丢命,然后是他父亲被下狱,随后被处死。

而窦宪身上不安分的基因,似乎比他爷爷和他老爸都多。

他似乎有不安分的资本,因为他的妈咪是个公主,只不过不是皇帝的女儿,是刘秀长子刘强的女儿,汉明帝刘庄的侄女儿。

短时间内,他们窦家的顶梁柱几乎损失殆尽,除了窦宪的爷爷窦穆这个“大当家的”,还有窦宪的父亲窦勋以及叔叔窦宣,他们都因犯了死罪而丢命,这似乎给了剩下的窦家人夹着尾巴做人的机会。然而,当窦宪的妹妹成了汉章帝的皇后,窦氏兄弟“鸡犬升天”后,潜伏在窦宪体内的不安分基因,就以更加可怕的方式爆发了。

敢把皇帝的亲生女儿整得没脾气的外戚,得有几个胆子?不知道窦宪有几个胆子,本人只知道他看中了沁水公主(长公主)的园田,便强行以极低的价格买了下来,沁水公主和驸马爷居然忍气吞声,就当什么事也没发生一样。

不但公主和驸马爷怕他,其他的亲王公主、皇亲国戚没有不怕他的,而那时的窦宪,只不过是个虎贲中郎将。

02

也许只有汉章帝不怕他。

一天,汉章帝出巡经过那片土地,随口问了一句是谁家的田园,窦宪不敢说是长公主的,更不敢说被他买了下来,只好胡扯一通。汉章帝心想这人有点意思,居然把我当三岁小孩来忽悠!小样的,居然敢做这种事,眼里还有没有我这个皇帝!你特么胆子也太大了,对尊贵的公主都敢这样,可见你是如何对待老百姓的!你给我听好了,国家若是想收拾你,就像捏死一只臭虫一样!你给老子乖乖地物归原主,否则有你好看!

窦宪没想到皇帝姐夫会发这么大的火,吓得小心脏扑通扑通的,乖乖地把田园还给了沁水公主。

怒归怒,气归气,汉章帝并没有治窦宪的罪,因为有皇后求情。不过,一点表示也没有也不行,汉章帝的“表示”是不再重用这个胆大妄为的大舅哥。

直到汉和帝登基,窦宪的妹妹摄政,窦宪才又大权在握。

那时候的窦宪之妹,已经“晋升”为太后,汉和帝太小,她“被迫”临朝称制。窦家人真正权倾朝野,就是从那时候开始的,除窦宪以侍中身份“内主机密,外宣诏命”之外,其三个兄弟窦笃、窦景、窦瑰都掌握了要害部门,“威权一时无两”。

窦宪自己横行霸道不说,还培养了一个傀儡。太尉邓彪老实好控制,窦宪便把他作为傀儡,推举他为太傅,从此邓彪就成了他的提线木偶,他想怎么摆弄就怎么摆弄,比如他打算做点什么的时候,都是先让邓彪上奏太后,他再向太后“告白”,邓彪明知不妥,但哪敢不从?

除了控制邓彪,屯骑校尉桓郁也被他控制了,他推举他为皇帝的老师,这等于把皇帝都控制在了自己手里。朝廷上下,文武大臣,哪个敢对窦宪说半个不字?

对窦宪来说,这些都是小事,光干小事没意思,他得干点“大事”。于是他开始杀人,先是杀了他老爸案件的审判官韩纡的儿子(那时韩纡已死),用他的头祭奠他老爸窦勋的亡灵;接着杀皇室成员——汉章帝挂掉后,齐王的儿子刘畅前来吊丧,窦太后对他印象不错,数次召他进宫摆龙门阵,实际上是年少新寡的她看上了这个吃喝嫖赌样样精通的小鲜肉。窦宪心想这可不行,他们搞到一起,今后哪有我的好日子过,我的权力,肯定要被分掉。他是绝对不会允许这种情况发生的,果断派刺客杀了刘畅,并嫁祸于刘畅的弟弟刘刚,还派人把刘刚抓起来审问。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窦宪刺杀刘畅的真相,终于为窦太后所知。他杀的,可是她的小心肝啊!窦太后终于忍无可忍,把他关了禁闭。

03

从前他做了那么多坏事,这个妹妹都睁只眼闭只眼,此次居然把他抓了起来,可见这个妹妹,不打算对他客气了。

之前那么牛逼的窦宪终于怂了。擅自杀人,而且杀的还是皇族,那是死罪啊,弄不好命就没了。他可不想就这么死了,好日子还没过够呢,坏事还没做绝呢。为了保命,窦宪请求让他去打匈奴,“以赎死罪”。

当时所要收拾的匈奴,实际上只剩了个北匈奴,因为匈奴已经分裂为南北两部,南匈奴亲汉,北匈奴反汉。

那时候,汉匈之间的冲突已经持续了三百年之久,汉朝虽然多次给予匈奴沉重打击,尤其是汉武帝时期,卫青和霍去病差点灭了匈奴,但匈奴都得到了死灰复燃的机会,之后对汉朝的侵扰,变得更加肆无忌惮,令汉朝无比头疼,恨不得出来一个天神,把这匹凶残的恶狼一口吞了。

窦宪想将功折罪,正合朝廷之意。于是,朝廷任命窦宪为车骑将军,率军打击北匈奴。

公元89年六月,窦宪和副将耿秉率领汉军锐骑8000、南匈奴3万余骑、羌胡8000余骑,以及辎重车1.3万余辆,兵分三路开赴战场,会师于涿邪山(今蒙古西部、阿尔泰山东脉)。

首战发生于稽落山(今蒙古境内杭爱山)。窦宪并未亲自出马,“代替”他亲自出马的是副校尉阎盘、司马耿夔,他们把匈奴人打得屁滚尿流,北单于见势不妙逃了,窦宪亲自领兵追击,一直追到私渠比鞮海(乌布苏诺尔湖)。

窦宪这次仅动用了一万多人,取得的战果是斩杀北匈奴一万三千人,接受了二十万人的投降,缴获牲畜一百万头。

也许胜果太大,大得大大超出了他们的预期,窦宪和耿秉兴奋得睡不着觉,兴致勃勃地登上燕然山,令著名文学家班固作铭,“刻石勒功,纪汉威德”。

这就是“勒石燕然”典故的由来,与西汉冠军侯霍去病的“封狼居胥”齐名。

范仲淹的名句“燕然未勒归无计”就用了这个典故,意思是作为一个男子汉,我还没建功立业呢,哪里有脸回家?

别说没建功立业的人没脸回家,取得如此战果的窦宪也“不敢回家”,因为北单于在逃,如果不彻底弄死他,这些恶狼又会死灰复燃,届时又会成为大汉的心腹大患。

不过,窦宪开始只是想招降北匈奴,因为让它投降一样可以达到“灭”掉北匈奴的目的,但与汉朝和好的南匈奴坚决反对。

南匈奴的态度不得不考虑,总不能为了招降这个而得罪那个,按下葫芦浮起瓢吧?“无奈”之下,公元91年,窦宪再次出击,在金微山(今阿尔泰山),大破北单于军,斩阏氏、名王以下5000余人,与北单于一起逃走的,不到十个人。

此次大战,汉军出塞5000多里,是几百年来,汉军出击匈奴行程最远的一次。当然也是收效最大的一次。因为此战过后,和汉朝干了几百年的匈奴人终于意识到,这个世界上最惹不起的,就是这些汉人,最好离他们远点,否则再次碰到,唯一的后果恐怕就是断子绝孙。

为了避免这个可怕的后果,北单于连祖祖辈辈生活于此的故地也不要了,带着剩余的子民,一路向西向西向西,能逃多远就逃多远。

04

窦宪自己都没想到,他这一战,不但彻底解决了汉朝三百年之久的匈奴之患,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还无意中改写了欧洲的历史。

北单于带着剩余子民究竟逃到哪里去了呢?《后汉书》的说法是“不知所踪”。但英国历史学家爱德华·吉本找到了他们的下落,据他在《罗马帝国衰亡史》一书中披露,这些逃跑的匈奴人,“采取了转而向西方进军的战略,他们先是长途奔袭到欧洲的黑海和多瑙河一带,接着又同这里的原住民哥特人等一起,继续向西侵袭,直到兵临罗马城下,最终导致了这个古老帝国在众多‘蛮族’的强大军事压力下一朝覆亡”。

地球上最早的“蝴蝶效应”,也许就是窦宪整出来的,这只蝴蝶在中国北部扇动了一下翅膀,遥远的罗马帝国就土崩瓦解了。

窦宪也许不知道他无意中改写了欧洲的历史,但他知道他的功劳有多大,体内不安分的基因又开始作怪了。

居功自傲,这似乎是功臣的宿命,历史上无数功臣都没有摆脱这个宿命。

搞定匈奴后,窦宪自持功高盖世,不但自己和爪牙把揽朝政,为非作歹,徇私枉法,看不顺眼就逼大臣自杀,就连他和兄弟们府上的门客和仆人,也仗势欺人,“侵凌平民,强夺财货,篡取罪人,抢掠妇女”,致使“京都商贾闭塞,如避寇仇”,而主管官吏谁也不敢管,“噤若寒蝉,忍气吞声,不敢举奏”。尤其令人震惊的是,其党羽邓叠、邓磊、郭举、郭璜竟然企图谋反!

那时候的汉和帝,再也不是从前那个刚断奶的小孩子了,他对窦宪及其党羽,早就忍无可忍了,决定一锅端——不但要剪除叛党,还要搞掉他们的总后台!

但与窦宪一伙相比,汉和帝显然势单力薄,想来想去,唯一值得信任的,只有一个中常侍钩盾令(皇家花园管理员)郑众,便把郑众召来商讨对策。定好计策后忍而未发,因为那时候窦宪领兵驻扎在外,汉和帝担心打草惊蛇。直到窦宪及其党羽邓叠班师回京,汉和帝才决定采取行动。

对于汉和帝的计策,窦宪一无所知,也就没有防备。待他进城后,汉和帝命人关闭城门,逮捕了邓叠、邓磊、郭举、郭璜等窦宪党羽,下狱诛死。剪除其羽翼之后,汉和帝又派人收缴了窦宪的大将军印绶,改封为冠军侯,命令他和窦笃、窦景、窦瑰几个兄弟,都滚回各自的封地。

滚回去没多久,几兄弟统统被赐死。

汉和帝还算仁慈,没要其他从犯的命,仅仅免官还乡了事,而且考虑到窦宪毕竟立了大功,虽然赐死了他,却保留了他的封地和爵位。

窦宪之死,意味着东汉第一个外戚专权时代的结束。

而深得汉和帝信任的郑众,也不是什么好鸟,因首功升任大长秋、封剿乡侯之后,郑众也开始把持朝政,虽然他“一心王室,不事豪党”,却开了宦官专权的历史。

窦宪的历史贡献,无疑是巨大的,但因他的种种劣迹,特别是“晚节不保”,而备受诟病,以至于他的历史功绩几乎被其罪过所掩盖,至少对他自己来说,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

如果给他一个机会,喜欢“刻石记事”的他,也许会在他的墓碑上,刻上“不作死便不会死”这样的墓志铭。

标签: 窦宪东汉

更多文章

  • 窦宪征讨匈奴立下大功,为何却被皇帝逼迫自尽呢?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汉朝,窦宪

    窦宪(?—92年),字伯度,窦融之曾孙。东汉外戚、权臣、著名将领。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西北)人。建初二年(77年),汉章帝立窦宪之妹为皇后。窦宪、窦笃兄弟亲幸,“赏赐累积,宠贵日盛,自王、主及阴、马诸家,莫不畏惮”。永元元年(89年)窦宪派遣刺客刺杀太后幸臣刘畅,嫁祸利侯刘刚,后因事泄获罪,被囚于宫

  • 彻底击垮匈奴的窦宪,在历史上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窦宪,东汉

    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你追寻历史上真实的窦宪,探索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历史故事。说起匈奴,我们很熟悉了。盘踞在我国北方一带的游牧民族,长期统治着东至朝鲜半岛,西至西域各国的辽阔疆域。对于他们的来龙去脉,至今我们都知之甚少,只知道其最高首领叫单于,以下为左贤王和右贤王,此外还有各种名目的王。匈奴人善于

  • 窦宪是什么人?一个堪称霍去病翻版的武将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窦宪,汉朝

    每当一提起窦太后总会想起电视里面的那位,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昨天刚说过西汉窦猗房太后,今天来聊聊东汉时期的另一位窦太后。自从窦猗房成为皇后、太后,窦家成为了汉室的豪门显贵。不过,几代下来,窦家慢慢衰落,直到东汉章帝时,终于又出了一位皇后,窦家重新一飞冲天。这位窦太后连名字也没留下,

  • 揭秘:历史上的窦宪“勒石燕然”是怎么回事?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窦宪,东汉

    在历史长河中,窦宪可以说是很出名了,那么大家知道他的故事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汉朝众多一流名将,为何只有窦宪刻石燕然山?根本原因在于:窦宪非常聪明地选对了出兵时机。一、窦宪“勒石燕然”是怎么回事?“勒石燕然”又称“刻石燕然”,是两汉军事史上一次极为辉煌的重大胜利,对危害汉朝数百年的匈

  • 窦宪:明朝一个街头大混混居然灭掉了北匈奴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窦宪,明朝

    这是首先得从窦宪说起。窦宪出生于一个不平凡的家族,他的曾祖父是纳河西五郡给光武帝的窦融,云台的三十二将之一,封为安丰侯。他的祖父是窦融的长子窦穆,娶光武帝和阴丽华太后所生的内黄公主为妻。他的父亲窦勋为内黄公主所生,娶了光武帝长子刘强的女儿沘阳公主为妻。他的叔叔窦固也娶了光武帝的女儿涅阳公主为妻。窦家

  • 郑众专谋除窦宪: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宦官时代来临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郑众,宦官,汉朝

    太监,亦称宦官,原指中国古代被阉割后失去性能力,专供皇室役使的“原男性”,是中国历史上极权统治时期君主为独自霸占众多女性、而又防止他人染指的预防措施下的畸形产物。宦官制度起源于先秦时期,《诗经》、《周礼》、《礼记》中都有关于宦官的记载。中国历史中,自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建立秦朝伊始,至1912年

  • 东汉大将窦宪简介:击败匈奴,勒功燕然的名将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窦宪,勒功燕然,匈奴,

    有鉴于西汉末年王莽篡汉的教训,东汉开国以来,光武帝及明帝都对外戚干政严加防范。到了第三任皇帝章帝一朝,深明大义的马太后以身作则,多次拒绝章帝对马氏兄弟的封赏,并在诏令中重提西汉时“田蚡、窦婴宠贵横恣”、“王氏五侯同日俱封”带来的恶果,从而也抑制了其他后宫族戚进入政坛。马太后死后,随着刚刚封后不久的窦

  • 东汉良臣宋弘:宁可得罪皇帝也不愿娶公主为妻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东汉,宋弘,皇帝,

    男人好色,这在现代辞典里似乎成了天经地义的事。譬如有怨女撒泼道,相信这男人的嘴啊,母猪都会上树。男人的嘴里说些什么,当然诸如一生只爱你一人啦,这都是相当不靠谱。只待时机成熟,男人们恐怕要抖抖肩上的灰尘,高喊“我要飞得更高”。于是有人谐谑:“现在二胎放开了,何时能放开二房?”当然,这是玩笑话。但在古代

  • 丑男晏子和帅哥宋弘咋都不娶美丽尊贵的公主?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古代,公主

    晏子:忠于爱情晏子(前578—前500),即晏婴,字仲,谥平,习惯上多称平仲,史称晏平仲,夷维(今山东莱州)人。春秋后期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晏子是齐国重臣、上大夫(丞相)晏弱之子。齐灵公二十六年(556)晏弱病死,晏子继任为上大夫。晏子虽身材不高、其貌不扬,甚至还有些丑陋,史上著名矬子

  • 糟糠之妻不下堂:东汉宋弘真正树立起的道德典范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宋弘,东汉,糟糠之妻不下堂,

    东汉光武帝时代,有个大臣叫宋弘。他非常有德行,在国家做司空,是个很大的官职。当时,光武帝的姊姊湖阳公主的先生去世了,她独自在家寡居。湖阳公主跟光武帝在谈话中,透露出有意要嫁给宋弘,因为她觉得宋弘非常有德行。一般王亲贵戚下嫁给下属官员,这个官员马上就变成皇亲国戚,而且又是皇上的姐夫,那是很荣耀的。光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