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黄琬是什么出身?他最后为何会兵败被杀?

黄琬是什么出身?他最后为何会兵败被杀?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3169 更新时间:2023/12/25 21:43:51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东汉大臣黄琬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在汉末三国时期,黄盖是一个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历史人物。黄盖(生卒年不详),字公覆,零陵泉陵(今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人。东汉末年名将,历仕孙坚、孙策、孙权三任,为人严肃,善于训练士卒,每每征讨,他的部队皆勇猛善战。建安十三年(208年)赤壁之战时,黄盖前往曹营诈降,并趁机以火攻大破曹操的军队,是赤壁之战主要功臣之一,以功拜武锋中郎将,他也因为此事迹而被后人广为传颂,罗贯中长篇小说《三国演义》在刻画黄盖这一人物时描写了“苦肉计”的故事。

赤壁之战后,武陵郡发生叛乱,攻打城邑,黄盖以五百人,放其半入,拦腰截击,大破诸贼。春去夏来,寇乱尽平。后又平讨长沙益阳县山贼,加偏将军。官至偏将军、武陵太守。有一子黄柄。在东汉末年,黄盖出自名臣黄香一族。黄香(约68年—122年),字文强(一作文疆),江夏安陆(今湖北云梦)人。东汉时期官员、孝子,是“二十四孝”中“扇枕温衾”故事的主角。而就笔者今天要说的黄琬,也出自黄香一族,在辈分上,黄琬和黄盖应该是兄弟关系。

首先,就黄琬来说,和黄盖一样,都是黄香的曾孙。黄琬(141年-192年),字子琰。江夏郡安陆县(今湖北安陆北)人。东汉中后期名臣,尚书令黄香曾孙、太尉黄琼之孙。从这一角度来看,黄琬所在的家族,也可以说是世家望族了,虽然比不上袁绍、袁术所在的袁氏家族,不过在东汉末年,黄香一族依然是不可小觑的力量。比如荆州牧刘表麾下的大将黄祖,据说也是江夏安陆黄氏族人。

黄琬少年时丧父,自幼聪慧善辩。永兴元年(153年),其祖父黄琼担任司徒,黄琬因为是三公的子孙而被任命为童子郎,但黄琬托病不到任。黄琬后来逐渐升迁为五官中郎将,受到光禄勋陈蕃的敬待。东汉末年,黄琬和陈蕃同心协力,共同选拔贤才。平原人刘醇、河东人朱山、蜀郡人殷参等人都因才德品行被选举。但此举却侵害了世家望族的利益,于是他们联合中伤陈蕃、黄琬,陈蕃被免职,黄琬也遭到了冷藏。由此,在将近20年的时间中,黄琬都没能获得东汉朝廷的任用。直到灵帝光和(178年—184年)末年,太尉杨赐举荐黄琬有治乱之才,因此朝廷才征召其为议郎,出任青州刺史,迁任侍中。中平初年,出任右扶风,又入朝为将作大匠、少府、太仆等职。

中平五年(188年),在刘焉等人的建议之下,朝廷恢复州牧制度,以黄琬为豫州牧,当时豫州境内盗贼猖獗,使得州境凋残,黄琬率军平定盗贼,威名大震。任内成绩为天下表率,因功被赐爵关内侯。而这,无疑体现出黄琬在治理一方上的高超能力。永汉元年(189年),董卓篡夺东汉朝廷的大权时,因为黄琬是重臣且掌有兵权,于是征召他入朝为司徒,不久迁任太尉,进封阳泉乡侯。在东汉末年,董卓虽然篡夺了大权,不过,面对错综复杂的局面,董卓也不得不依靠王允、黄琬等人才。而就王允、黄琬等人来说,则在谋划如何除掉董卓。

初平元年(190年),袁绍、袁术、曹操等诸侯联合起兵讨伐董卓。面对关东诸侯的讨伐,董卓商议迁都长安,司徒杨彪力劝董卓,董卓对杨彪怒道:“您要阻挠朝廷大计吗?”黄琬上前说道:“这是朝廷大事,杨公所说的,恐怕是可以考虑的。”董卓不回答。当时人们害怕董卓暴怒之下,黄琬会遇害,力谏他不要这么做。黄琬回答道:“从前白公胜在楚国作乱,屈庐迎刃向前;崔杼在齐国弑君,晏婴不怕死而不与他盟誓。我虽然无德但确实仰慕古人的节气。”

不久之后,黄琬还是因此获罪免官。但董卓仍然看重其地位名望,不敢对其加害。在东汉末年,刘备的老师卢植等名士也曾和董卓作对。不过,因为这些名士的威望,董卓并没有昏庸到立即将其除掉。同样的道理,黄琬作为东汉名臣黄香的后人,也让董卓不敢痛下杀手。在此之后,黄琬与杨彪一同被拜为光禄大夫。光禄大夫,相当于战国时代置中大夫,汉武帝时始改为光禄大夫,秩比二千石,掌顾问应对。隶于光禄勋。魏晋以后无定员,皆为加官及褒赠之官。

对此,在笔者看来,光禄大夫是一个没有什么实权的官职。董卓之所以给黄琬、杨彪授予这样的官职,一方面有警告二人的意思,也即让他们不要和自己作对,另一方面也是在笼络他们,促使他们所在的世家望族可以支持自己。在此背景下,黄琬、杨彪也不敢继续反对董卓迁都的打算了。在这一年,董卓成功将东汉朝廷的都城由洛阳迁到了长安。在董卓迁都后,讨伐董卓的联军也因为各种原因,无法继续追击董卓了,这意味着关东诸侯讨伐董卓的行动,最终以失败而告终。在此之后,曹操、袁绍、袁术等诸侯纷纷割据一方,促使东汉进入到诸侯割据的历史阶段。

最后,在迁都长安之后,黄琬转任司隶校尉。他又与王允、吕布等人共同谋划诛杀董卓。初平三年(192年)四月二十三日清晨,董卓乘车前往皇宫计划参加皇帝的庆祝会,吕布随从护卫。当董卓车队行至北掖门外时,李肃等人持长戟冲出,刺向董卓,董卓朝服内穿铠甲,所以未伤及要害,而李肃刺伤董卓手臂,并将其刺下车来。紧接着,董卓才发现吕布背叛了自己,大骂吕布:“庸狗敢如是邪!”吕布则率众人上前将董卓当场斩杀。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虽然王允、黄琬等人谋划除掉了董卓,但是,他们并没能安抚好董卓的部下。

初平三年(192年)董卓和牛辅被杀后,李傕等将士归无所依,于是采用贾诩之谋,伙同郭汜、张济、樊稠等原董卓部曲将攻向长安。面对李傕等人的大军,虽然王允、黄琬、吕布等人全力抵抗,却还是寡不敌众。在长安被攻破之后,黄琬和王允一样,都没有逃过兵败被杀的结局。总的来说,在东汉末年,黄琬是一位位居高位的大臣,并且对汉室忠心耿耿。只是,他和王允等人一样,都没能挽救东汉朝廷,在他们被杀后,汉献帝刘协颠沛流离,汉室衰微,诸侯割据,东汉的灭亡只是时间上的早晚问题了。

标签: 黄琬汉朝

更多文章

  • 为什么说窦宪解决了汉朝的匈奴之患,还无意中改变了欧洲的历史?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窦宪,东汉

    窦宪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01说窦宪,要从他的曾祖父窦融说起。窦融是东汉初大臣,虽然是东汉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云台二十八将之一,但他却不是刘秀的旧将,之前是王莽的人,是王莽失败后归顺刘秀的。这类降将一般有个特点,那就是谨小慎微,如履薄冰,绝对不敢做违法乱纪的事情

  • 窦宪征讨匈奴立下大功,为何却被皇帝逼迫自尽呢?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汉朝,窦宪

    窦宪(?—92年),字伯度,窦融之曾孙。东汉外戚、权臣、著名将领。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西北)人。建初二年(77年),汉章帝立窦宪之妹为皇后。窦宪、窦笃兄弟亲幸,“赏赐累积,宠贵日盛,自王、主及阴、马诸家,莫不畏惮”。永元元年(89年)窦宪派遣刺客刺杀太后幸臣刘畅,嫁祸利侯刘刚,后因事泄获罪,被囚于宫

  • 彻底击垮匈奴的窦宪,在历史上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窦宪,东汉

    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你追寻历史上真实的窦宪,探索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历史故事。说起匈奴,我们很熟悉了。盘踞在我国北方一带的游牧民族,长期统治着东至朝鲜半岛,西至西域各国的辽阔疆域。对于他们的来龙去脉,至今我们都知之甚少,只知道其最高首领叫单于,以下为左贤王和右贤王,此外还有各种名目的王。匈奴人善于

  • 窦宪是什么人?一个堪称霍去病翻版的武将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窦宪,汉朝

    每当一提起窦太后总会想起电视里面的那位,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昨天刚说过西汉窦猗房太后,今天来聊聊东汉时期的另一位窦太后。自从窦猗房成为皇后、太后,窦家成为了汉室的豪门显贵。不过,几代下来,窦家慢慢衰落,直到东汉章帝时,终于又出了一位皇后,窦家重新一飞冲天。这位窦太后连名字也没留下,

  • 揭秘:历史上的窦宪“勒石燕然”是怎么回事?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窦宪,东汉

    在历史长河中,窦宪可以说是很出名了,那么大家知道他的故事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汉朝众多一流名将,为何只有窦宪刻石燕然山?根本原因在于:窦宪非常聪明地选对了出兵时机。一、窦宪“勒石燕然”是怎么回事?“勒石燕然”又称“刻石燕然”,是两汉军事史上一次极为辉煌的重大胜利,对危害汉朝数百年的匈

  • 窦宪:明朝一个街头大混混居然灭掉了北匈奴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窦宪,明朝

    这是首先得从窦宪说起。窦宪出生于一个不平凡的家族,他的曾祖父是纳河西五郡给光武帝的窦融,云台的三十二将之一,封为安丰侯。他的祖父是窦融的长子窦穆,娶光武帝和阴丽华太后所生的内黄公主为妻。他的父亲窦勋为内黄公主所生,娶了光武帝长子刘强的女儿沘阳公主为妻。他的叔叔窦固也娶了光武帝的女儿涅阳公主为妻。窦家

  • 郑众专谋除窦宪: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宦官时代来临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郑众,宦官,汉朝

    太监,亦称宦官,原指中国古代被阉割后失去性能力,专供皇室役使的“原男性”,是中国历史上极权统治时期君主为独自霸占众多女性、而又防止他人染指的预防措施下的畸形产物。宦官制度起源于先秦时期,《诗经》、《周礼》、《礼记》中都有关于宦官的记载。中国历史中,自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建立秦朝伊始,至1912年

  • 东汉大将窦宪简介:击败匈奴,勒功燕然的名将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窦宪,勒功燕然,匈奴,

    有鉴于西汉末年王莽篡汉的教训,东汉开国以来,光武帝及明帝都对外戚干政严加防范。到了第三任皇帝章帝一朝,深明大义的马太后以身作则,多次拒绝章帝对马氏兄弟的封赏,并在诏令中重提西汉时“田蚡、窦婴宠贵横恣”、“王氏五侯同日俱封”带来的恶果,从而也抑制了其他后宫族戚进入政坛。马太后死后,随着刚刚封后不久的窦

  • 东汉良臣宋弘:宁可得罪皇帝也不愿娶公主为妻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东汉,宋弘,皇帝,

    男人好色,这在现代辞典里似乎成了天经地义的事。譬如有怨女撒泼道,相信这男人的嘴啊,母猪都会上树。男人的嘴里说些什么,当然诸如一生只爱你一人啦,这都是相当不靠谱。只待时机成熟,男人们恐怕要抖抖肩上的灰尘,高喊“我要飞得更高”。于是有人谐谑:“现在二胎放开了,何时能放开二房?”当然,这是玩笑话。但在古代

  • 丑男晏子和帅哥宋弘咋都不娶美丽尊贵的公主?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古代,公主

    晏子:忠于爱情晏子(前578—前500),即晏婴,字仲,谥平,习惯上多称平仲,史称晏平仲,夷维(今山东莱州)人。春秋后期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晏子是齐国重臣、上大夫(丞相)晏弱之子。齐灵公二十六年(556)晏弱病死,晏子继任为上大夫。晏子虽身材不高、其貌不扬,甚至还有些丑陋,史上著名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