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田丰的悲剧是如何酿成的?

田丰的悲剧是如何酿成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2261 更新时间:2024/1/8 23:28:46

一部《三国》,往往被人们看作教科书。据说,满洲八旗的悍将没学过什么兵法,打胜仗就靠《三国演义》,用小说作为智库,夺取了大明天下。

即便是教科书,也各有各的读法。例如,从袁绍的谋士田丰之死,不同的人就能读出不同的经验和教训。很多人往往拿袁绍的心胸说事,这似乎有点隔靴搔痒。

田丰之死的过程缘由我们就不说它了。问题是,对于这样一个杰出人才,袁绍为什么要杀他?更重要的是,田丰自己预见到,如果袁绍在官渡胜利,自己错了,那还能活命;如果自己正确而袁绍失败,那就非死不可。这里面显然存在着某种逻辑,尽管这种逻辑上不了台面。

我们不可苛求古人,但不可不具现代眼光。如果用现代眼光来看,田丰之死,实际上是一种制度缺陷。在古代的那种制度体系下,谋士实际是很难当的。作为谋士,既要有超出领导人的智慧,又不能表现出胜过领导人的高明。这种制度的假设是组织层级的上层肯定要比下层强,如果没有超出下级的能耐,你将无法驾驭下级。所以,田丰表现出超过袁绍的见识,那就对不起,你的死期就到了。如果阴差阳错田丰预言不准,使袁绍能够奚落一下田丰的弱智,那将是袁绍表现大度的良机。田丰运气不好处就是战事的进展没有给袁绍留下展示自己能耐的余地。所以,这种体制,说好听一点是柏拉图的哲学王体制,说难听点就是一种武大郎开店体制。尽管哲学王和武大郎不可同日而语,但下属不能高过自己是一样的。

如果仅仅把这种弊端归结为袁绍的个人素质问题,就容易使人看不到体制缺陷。袁绍的素质固然不足取,然而,就拿战胜了袁绍的曹操来说,如果拿肚量和人品说事,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耳。人们常常说曹操的大度和容人,但是,仔细推敲一下就会发现,只有在曹操认为自己比他人高明的情况下,才能表现出大度。一旦发现别人比自己强,就会难以容忍。聪明人杨修,不正是因为聪明才招来杀身之祸么?

对这种不能容人的制度缺陷,过去往往归之于个人品质。然而,如果仔细翻翻史书,不难发现,即便史上称道的明君,也必须比他的下属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容人云云,必须是上司具有绝对优势才能表现出来。汉初刘邦能用三杰,是因为他表现出更高明的“将将”,所以韩信的“将兵”不妨一笑容之。如果他不能“将将”,那么,刘邦恐怕比袁绍更狭隘。曹操能哭郭嘉,从另一种含义上讲,是嘲笑他的部下没有他欣赏郭嘉的眼光。诸葛亮服事刘备,也需要刘备表现出超越诸葛亮的识鉴。也就是说,制度允许下属提出上司考虑不周的疑问,但不允许下属在整体智能上高于上司。

对于袁绍式的不能容人,过去有一个流行的解释,就是“骄傲”。实际上,所谓骄傲是文不对题的。骄傲是个人修养不够,而这种体制下的不能容人是权力的专横。所以,田丰的悲剧不仅是修养问题,而是制度问题。专横要纠正,就要“文死谏武死战”,培育魏徵海瑞;专横要保持,就要阿谀奉承,培育易牙竖刁。杨修的绝妙好辞和鸡肋之解,则会招致杀身之祸。即便是怀念郭嘉的曹操,杀起杨修来也毫不手软。

这个难题的出路,恐怕非现代科层组织莫属。古代的等级制是人的等级制,现代的等级制是组织的等级制。只有权威不属于个人而属于组织,才有可能使智力低于部下的领导人能正常发号施令,下属才会服从技术能力不如自己的上司。反过来,没有人格的平等,仅仅靠领导者的大度,这种软约束的后果往往是悲剧性的。

当然,领导人的修养、人品、胸怀,绝不是不重要,但这应当分开论述。田丰的悲剧对现代管理的警示就是:一个组织,在制度和机制设计上能否实现人员智能层次与组织等级层次的分离,是传统组织与现代组织的原则性区别。

标签: 田丰三国

更多文章

  • 桑弘羊变法对当时统治者的地位有什么影响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桑弘羊变法

    桑弘羊简介看过《大汉天子》的人一定都对桑弘羊这个人物有着比较深刻的印象。他曾经当过汉武帝的陪读,可以说和汉武帝有着极深的感情。后来,在汉武帝死后,又被汉武帝托孤,以辅政大臣的身份继续为汉朝效力。可以说是两朝元老了。他任职期间,推行和改革了一系列政策,都为汉朝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只是,一般功劳太大的人最

  • 桑弘羊究竟是怎么死的?桑弘羊生平事迹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桑弘羊,汉朝

    桑弘羊(?—前80年),洛阳人,西汉政治家、财政大臣,事汉武帝、汉昭帝两朝,历任侍中、大农丞、治粟都尉、大司农、御史大夫等职,因功赐爵左庶长。桑弘羊出身商人家庭,十三岁时以精于心算入侍宫中。自元狩三年(前120年)起,在武帝大力支持下,先后推行算缗、告缗、盐铁官营、均输、平准、币制改革、酒榷等经济政

  • 桑弘羊舌战群儒的故事是怎样的?其结局又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桑弘羊,汉朝

    提起舌战群儒来,人们都会想到公元208年赤壁之战前夕诸葛亮在东吴的一场纵横捭阖、游刃有余的精彩辩论。《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写诸葛亮只身随鲁肃过江、游说东吴群臣。时值刘备新败,退守夏口,曹操大军压境,东吴上下主降之风日盛。在此情势下,诸葛亮以其超人的胆识与高超的语言技巧,同东吴群儒展开舌战,并以其滔滔

  • 桑弘羊变法主要是哪方面的?变法的结果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汉武帝,霍去病,卫青,桑弘羊

    中国古代的封建王朝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常常会推行各式各样的政策和法令,来达到自己剥削人民的目的。著名的商君变法,让秦国走上了吞并诸国的道路,经过几代君王的实施,秦终于统一天下。由此可见,变法对统治者的地位有很大影响。但是像王安石这样失败的案例也不在少数,变法使得他们被贬不说,有的甚至丧掉性命。桑弘羊

  • 汉帝国的首席理财专家桑弘羊 完成了一场经济改革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桑弘羊,汉朝,理财专家

    中国数千年历史,辉煌灿烂、气势如虹的时代当属汉唐两朝,作为雄踞东方的农业帝国,即使国君有天纵之才,没有一个好的经国济世之才做助手也总是事倍功半。一代雄主汉武帝,开疆拓土逐匈奴于漠北,青史留名的功绩,没有强大国力的支撑是绝对办不到的。当时汉帝国的国力,除了文景两帝苦心经营之外,最关键的是还有一位理财能

  • 汉朝名臣桑弘羊:一生致力于汉代国有经济的发展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桑弘羊,盐铁论,国有经济,

    桑弘羊一辈子努力就为了一个目标,让皇帝手里的钱多一些,他的智商全部用在想皇帝之所想,急皇帝之所急,甚至在皇帝死后,还想继续贯彻当年的路线方针政策。读历史的最大乐趣,就是发现很多我们今天的苦恼,千百年前的先人们也都经历过。《盐铁论》是近几年一本可以读多遍的书,每次读都有很多会心的感受。一是这本书语言通

  • 经济奇才桑弘羊:在西汉时期就可以达到调控经济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桑弘羊,霍光,汉武帝,

    汉武帝刘彻是个雄才大略之主。他继承文景之治,经过半个多世纪的统治,使西汉从文景之治的小康推进到一个鼎盛时期。在这个由兴及盛的历史阶段中,被汉武帝一手提拔、重用的“兴利之臣”桑弘羊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在实行财政改革、广辟财源,“民不加赋而国用饶给”上投入的智慧、做出的贡献与卫青、霍去病等人在军事上的贡献

  • 史上第一个舌战群儒的桑弘羊:汉武帝的理财专家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桑弘羊,汉武帝,舌战群儒,

    提起舌战群儒来,人们都会想到公元208年赤壁之战前夕诸葛亮在东吴的一场纵横捭阖、游刃有余的精彩辩论。《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写诸葛亮只身随鲁肃过江、游说东吴群臣。时值刘备新败,退守夏口,曹操大军压境,东吴上下主降之风日盛。在此情势下,诸葛亮以其超人的胆识与高超的语言技巧,同东吴群儒展开舌战,并以其滔滔

  • 桑弘羊简介 汉武帝时期著名财政大臣桑弘羊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桑弘羊,汉武帝,汉朝

    桑弘羊简介:桑弘羊(公元前152年—公元前80年),出生于洛阳,父亲为当地商人。汉武帝时期的政治人物,专长为财政。桑弘羊13岁时“以心计”入赀为侍中,因能“言利事,析秋毫”,深得汉武帝赏识,被委以重任,历任大农丞、大农令、搜粟都尉兼大司农等要职,统管中央财政近40年之久。桑弘羊(前152年—前80年

  • 揭秘你所不知道的青楼:妓女如何进入国家编制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青楼,妓女,编制

    导读:在中国古代,妓女指的也不全是那些做皮肉生意的,还有艺妓和色妓之分。艺妓主要从事表演活动,工作性质和今天的文艺工作者、娱乐明星差不多;色妓就是我们今天普遍认为的娼妓。倘若再细分,中国古代妓女则可以分为宫妓、营妓、官妓、家妓和民妓。一、古巴比伦女子不论贵贱都须当庙妓谈到妓院,估计一下能勾起很多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