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汉朝第一个被废太子刘荣:因母亲争风吃醋被废

汉朝第一个被废太子刘荣:因母亲争风吃醋被废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晴天 访问量:121 更新时间:2024/1/5 1:53:26

大汉王朝第一个被废太子是谁?刘荣,汉景帝刘栗姬之子,曾被立为太子,后被废为临江王。栗姬,汉景帝刘启的姬妾之一,齐国人,家世不详,生卒不详,名不详。早年受仍是太子的刘启宠爱,刘启的前三个儿子刘荣、刘德、刘阏于都是栗姬之子。之后栗姬年纪渐长,逐渐失宠于景帝,刘荣做为景帝长子,先是被立为太子,后来因栗姬而被废,栗姬忧郁而死。

西汉皇室的馆陶长公主刘嫖是个聪明人,他希望能把自己的宝贝女儿陈娇许配给栗姬所生的刘荣太子。这样就可以让自己与皇帝兄弟亲上加亲,日后做了侄皇帝的丈母娘、甚至小皇帝的亲姥姥,就越发地荣华富贵、子孙万代啦。

于是,就在栗姬打打点点、朝廷上下也认为她就要继任皇后的这段日子里,馆陶公主刘嫖选了一个黄道吉日,亲自出马,去向栗姬提亲去也。

不用说,馆陶公主认为自己这桩倒提亲,是完全十拿九稳的事体:世上焉有不愿与皇帝亲姐姐、太后亲女儿结成紧密联盟的蠢人乎?

让馆陶公主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栗姬就偏偏是这样一个蠢人。

栗姬一听说馆陶公主的“美意”,就立刻报以冷嘲热讽,对这个未来大姑子嗤之以鼻,怎么,如今知道要来奉承我了么,哼哼,真是风水轮流转啊,你也不想想,我儿子那是日后要当皇帝的。你会把那么多美女介绍给皇上,你就该知道,我儿子他日后也是有资格佳丽无数的,就凭你女儿那个模样,比得上哪一个呢?想靠那个毛丫头公侯万代?!门儿都没有!

当然,栗姬也许没有说得这么刻薄,刻薄的是我这个作者。不过从后来发生的事情来看,栗姬没准说得比我猜想的还要露骨尖酸。

栗姬也许并不是不懂得政治联姻的重要性,只是她也许太高估了自己母子俩在皇帝心目中的地位,把儿子的“太子”名分看得太牢固了。或者,她心里已经开始盘算把自己栗家的女孩儿嫁作太子妃的美好前景,怎么会肯“便宜”害自己守空房的馆陶长公主呢?

总之,栗姬那出人意表的性格,就在这一刻为自己树下了一个死敌,决定了自己和刘荣最终的结局。

馆陶长公主在栗姬这里碰了一鼻子灰,自然很是不爽,尤其让她胆寒的是:原来栗姬对自己的恨意竟有如此之深。如今自己正是炙手可热的时候,她都敢于当面给自己下不来台,假如日后她的儿子成为皇帝、她成为太后,自己这个过气姑妈,岂不是死到临头了?

刘嫖越想越是大汗淋漓,可是这桩事却连自己的母亲窦太后处,都不能明说——因为窦太后想立的是自己的小儿子刘武为皇太弟,要是她知道宝贝女儿想与侄太子拉关系,会怎么说呢。

馆陶在后宫中转来转去,最后来到了王娡夫人所居的猗兰殿里。

王娡一向在后宫中与人为善,广结人缘,对皇帝的姐姐长公主更是倾心结纳,因此满腹怨气的馆陶公主立即毫不忌讳地将怨恨和牢骚都一五一十地对着王夫人发泄了出来。

王娡听着馆陶公主的牢骚,一面善解人意地附和连声。更叹道:“栗夫人真是辜负了公主您的美意呀,阿娇多可爱的人儿,我要有这样好的儿媳妇,真是做梦都要笑醒。不过也难怪,她如今已是太子之母,又快当皇后了,有些个想头,确实是我这样的小姬妾猜想不出的。长公主啊长公主,你也不要太生气了,这些话对我说说不要紧,出了我这儿,可千万不要再说了,那可保不齐要惹麻烦呢!”

这番贴心贴意的“劝说”,惹得馆陶公主越发地乱转起来。

乱转若干圈之后,馆陶公主下了狠心:为了自己的身家性命,绝不能让栗姬当上皇后、更不能让她的儿子成为皇帝!

那么,一旦弄走了刘荣,谁来继任太子呢?馆陶公主眼睛一亮:当然得是我自己的女婿来继任太子!而这位未来女婿,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就是面前这位“知己”的王夫人之子喽!

此时的王娡身边,共有五位未婚的小亲王,四位是她早死的妹妹的儿子,最小的才是她的亲生儿子。按照年龄来算,王息姁的长子广川王刘越才该是陈娇最般配的丈夫,但是如果这样联姻,王娡与长公主共同进退的动力自然不会太高。如果将陈娇嫁给小表弟胶东王刘彻的话,不光是王夫人要与自己里应外合搞定栗姬,小女婿自然也要比大女婿好摆弄得多。

一番算计之后,馆陶公主一天之内第二次主动为自己的女儿倒提亲,表示自己愿意把女儿嫁与王娡做儿媳妇了。

王娡多聪明的人啊,说话听音,立刻就明白了馆陶公主的算盘珠子是怎么拨拉的,而馆陶公主的算盘,也正是她自己暗暗憋了多少年的指望,当然不会放过这个好机会。立刻受宠若惊状地应承了下来,为六岁的儿子刘彻订下了这桩婚事。

王娡一面欢欢喜喜地代儿子向未来丈母娘道谢,一面又加油添柴,故意长叹起来:“唉,只可惜我这个小子不过是个亲王,真是委屈阿娇姑娘了。长公主你虽然大人大量不嫌弃,我们母子却惭愧得紧哪!”

一番话恰到好处地正戳中了馆陶公主的肠子,横竖如今王娡母子也是自己人了,馆陶公主干脆打开天窗说亮话,把自己的主意明着说了:我的女婿,怎么着也要当上未来皇帝,非要夺嫡成功不可!

王娡这个喜呀,就差没立马给姑奶奶磕下头去。不过她好歹也是多年的“贤淑人儿”,还没忘了谦虚一把:“俗话说,立嗣非嫡即长,栗夫人眼看就要做皇后了,到时刘荣不但是长子,更是嫡子,我和猪儿是生来薄命的人,还有啥话可说。公主你可千万噤声,此事还是罢了,万一弄不成,日后我们母子,岂不是又要做戚夫人刘如意第二了么?苦啊……”

王娡这悲悲切切的一番表演,更是触动了馆陶公主的一腔雄心壮志:“哼,一个小小的栗姬,也想跟俺长公主斗?她想当皇后、做太后?我呸!只要我刘嫖在,她连门儿都别想摸得着!”俗话说,趁热要打铁,宜早不宜迟。馆陶公主说干就干,直奔刘启所居的宫室而去。

看着馆陶公主绝尘而去的身影,王娡心里那个美呀!相士说的话,就要开始一步步地实现啦!

果然,馆陶公主立即跑去向弟弟下栗姬的烂药末子:“皇帝,听说你要册封栗姬做我朝皇后?这可万万行不得!”

刘启宠爱栗姬,立她为后的愿早已不知在枕边许了多少回,一时间真不知道三姐说这话是什么意思,一时间瞠目结舌:“何解呢?”。

馆陶公主道:“栗姬是个两面三刀的女人,满怀恶毒,而且奇妒,她对皇帝你如今宠幸的美人们都衔恨入骨,不但没有友爱之心,而且还不停口地诅咒,偶尔相遇的时候,她更向诸美人唾吐连连。你想,她现在不过是个姬妾,就敢仗着太子这样嚣张泼辣,一旦正位中宫、日后成太后,我看日后‘人彘’惨象只怕又要重现在刘家,皇上你如今心爱的儿女们恐怕都难逃一劫!如果你真是一个圣明天子的话,就不要再被这个狐媚子蒙骗下去了!”

刘启被姐姐这番话说得全身冷汗直流。他既不敢相信与自己恩爱备至的女人如此心如蛇蝎,但是他与栗姬多年夫妻,对她的性情倒也有些了解,晓得她是个脾气不好的主儿,只怕姐姐所说并非空穴来风。

这一天,景帝特意来到栗姬的宫中,试探地向她开了口:“联已立刘荣为太子,爱姬不日也就要成为皇后。如今我身体日见不济,万一有个什么好歹,大汉朝和联这整个大家,就都要托付给你了。后宫中的嫔妃们都年轻,联的诸王(就是已封王的皇子们)又都年幼,朝廷后宫诸事纷扰,处处有危险,到那时候你可千万要帮我好生维护他们才是啊。”

景帝这年大约三十七八岁年纪,如果是现在,这正是一个男人成熟壮盛的最最好年纪,但是刘启的身体却早让后宫中的莺莺燕燕们淘澄得虚弱了,身体却并不好。这席话,虽说是试探之语,却也是皇帝掏心的话,说起来不是不伤感的。

栗姬如果够聪明,就应该赶紧应承下来,最好再安慰安慰丈夫,说他必定吉人天相啥的。可是老天真没给她一点脑子,再好的话到她的耳朵里一过,都变了味道:怎么,这该死的花心萝卜,到死都还没忘了他的那帮小妖精和那些个小杂种吗?!

于是,栗姬立刻变了脸色,怒气冲冲起来。不但不肯答应照顾诸姬和儿女,更连句好话都不肯说给皇帝听,当面就顶撞起来。

景帝一看她这副嘴脸,简直气不打一处来,觉得自己这么些年来真是认错人、白宠她一场了,立即起身,拂袖而去。

栗姬一看丈夫居然一反常态地不来低声下气,更是怒火中烧,冲着景帝的背影就大哭大闹起来,并且迫不及待地就甩出了一串粗言秽语。辱骂后宫姬妾倒还是等闲,更重要的是她捎带着骂景帝是条“老狗”!所以才跟后宫中那些没廉耻的女人厮混,真是“狗男女”也!

正当栗姬满地乱跳、大发雌威的时候,她却忘了,景帝虽然自觉身体不佳来交待后事,但是他毕竟还不到四十岁,还没有老到耳朵背的时候,完全可以一个字不落地把她说的那些狠话儿记得清清楚楚。

咦,后宫诸姬妾与皇帝燕好,就是“狗男女”,那栗姬自己难道又是原配发妻不成?她自己该是个什么东西?

好啦,祸从口出,事情就此定局。

不过,栗姬虽然因为此事大大得罪了皇帝,刘启一时倒也还隐忍没有发作。原因当然是因为她的儿子乃是太子。刘荣作为景帝的长子,从小都是父亲的心头肉一块——别说皇帝,就是普通人家,第一个儿子的降生都该能带来多大的欢欣狂喜。

刘启居然没有立刻做出废太子与栗姬的动作,可让王娡郁闷坏了。思来想去,她决定来一招火上浇油。她相信,以自己对刘启的了解,一定能促使他抛下父子亲情,做出符合自己愿望的决定来。

王娡有个长处,就是一向与人为善,在朝廷内外享有仁德贤淑的美名。由于她平日里就处处留心,与内外大臣也颇有交情。现在,到了她展现实力的时候了。

这一天,王娡巧妙地安排自己的亲信去见大行官(礼仪部部长),向他转达王夫人的心意:“大行官先生,如今太子立了好几个月,可是太子的母亲却还是跻身姬妾行列,这样下去怎么妥当呢。皇上心里自然也是愿意册立太子母为皇后的,只是没人给他装这级台阶呀。王夫人一向和您关系好,所以希望你千万不要在这个时候大意了,不但影响皇上对您的印象,也影响国家和皇族的和气呀。”

王娡在后宫中一向与人为善,大行官也因此对王夫人的人品很是敬重,如今听了这番义正辞严忧国忧民的说话,更简直高山仰止。于是自然言听计从,于公元前一五〇年向景帝上了一道奏章。

奏章是这么说的:“……子以母贵,母以子贵。今太子母无号,宜立为皇后。……”

令大行官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景帝一看这道奏章,顿时怒火中烧,咆哮道:“这是俺的家务事,轮得着你来管吗?!”立刻不由分说把大行官打入天牢,一刀两段。

大行官就此被他引为偶像的王娡送进了枉死城。

刘启砍了大行官之后,余怒未熄,再一想:不对呀,这礼仪部长一向不敢乱说乱动,怎地多起事来了?肯定是被人挑唆的!那么,这道奏章对谁有益?当然是栗姬!不用说肯定是这个婆娘私交大臣、为自己谋取利益!好啊,她可真是无法无天了,要仗着儿子把手从后宫伸到俺的朝堂上来呀!偏偏她的儿子刘荣又是个无知少年,日后岂不是要葬送我老刘家的天下了吗?

——这倒不是刘启智力有问题,而是这种推理才合逻辑呀,任谁又会想到,一个表面看来不可能得到任何好处的“贤淑”宫妃,会为人作嫁、催促官员封别的女人为皇后呢?刘启和大行官遂不得不坠入王娡的算计中。

为了断绝栗姬干涉政事、大汉朝重现吕雉第二的可能,刘启狠下心来,立即下了一道圣旨:废太子刘荣为临江王。这时,距大行官枉死不过几天时间而已。

栗姬又惊又怒又悔,万万没有想到,那个多少年来对自己母子恩爱万般的男人,变起心来能这么下得狠手。于是恚恨之下卧床不起。这时她已今非昔比,病床前连个看守煎药的人都找不着了,儿子也被黜出宫不得见面,皇帝老公更是连个影子都瞧不着。偏偏还有人来给她报信,说皇帝今儿去了谁宫里,明儿又陪谁去游苑。栗姬很快就支持不住、病入膏肓了。

更多文章

  • 刘武周:隋末反王中唯一一个是为女人而造反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杨广,李世民,萧皇后,刘武周

    尉迟恭,字敬德,朔州平鲁下木角人。唐朝名将,官至右武候大将军,封鄂国公,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实际上,他的第一任老板却是刘武周。想当初,富二代的刘武周,起兵后杀死了当地太守,自立为军政长官,后来听说尉迟恭作战勇猛,就特意把他招揽了过来。武周从小喜欢和一些江湖闲杂人瞎混。之后,他的老爹拿钱财开路,让

  • 隋末定杨天子刘武周:率军抄了李渊后路的枭雄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刘武周,定杨天子,太原,

    刘武周(?—公元620年8月),祖籍河间景城(今河北交河东北),迁居马邑(今山西朔州)。在隋末群雄竞起的纷乱形势中,刘武周率先起兵,依附突厥,图谋帝业,进而“率军南向以争天下”,占据了有充足食粮和库绢的晋阳,攻陷河东大部地区,威逼关中。但是,刘武周“军无蓄积,以虏掠为资”,在并汾一带没有取得地主阶级

  • 击败刘武周势力:李世民千里追敌收复河东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李世民,刘武周,宋金刚

    刘武周雄踞代北(今山西代县以北,包括内蒙古部分地区),依靠突厥的支持,伺机南下夺取晋阳(今山西太原),割据河东(今山西)。民心尽失河东陷落晋阳由唐高祖李渊的小儿子李元吉留守。李元吉有两大爱好:一是打仗,让自己人和自己人真刀真枪地玩打仗的游戏,他坐在城楼上看热闹;二是打猎,赶着马车在老百姓的田地里追逐

  • 揭秘东汉名将班超: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由来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班超,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班超,字仲升,男,汉族,公元32年生,属相龙,星座约为射手座,陕西咸阳人。历任正科级的掌管奏章和文书的兰台令史,上尉军衔的代理司马,少校军衔的汉朝出使西域武官,上校军衔的军司马,少将军衔的将军长史,上将军衔的定远侯。班超是东汉朝代的杰出的军事将领。他以超群的智慧,非凡的能力,顽强的意志,立足西域31

  • 东汉外交家班超简:简述班超出使西域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班超,汉朝,东汉人物

    导读:班超出使西域30年,恢复了东汉朝廷对西域的统治和中西交通,使东汉和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得以继续发展。班超在出使西域期间,曾于永元九年(97年)派甘英出使大秦。虽然没有成功,但为以后打通欧亚交通做出了贡献。班超的功业将永载史册。永平十六年(73年),奉车都尉窦固出兵攻打匈奴,班超随从北征,在军中任

  • 东汉对塔里木盆地的征服:班超经营西域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东汉,塔里木盆地,征服

    无论对这些希腊文地名及汉文地名之间所作的鉴定的正确性如何,可以肯定的是,自从这条一端是罗马和帕提亚帝国,另一端是汉帝国的、横跨亚洲大陆的丝绸之路开通起,沿塔里木南北两缘绿洲上排列的印欧诸小国就开始有了相当大的商业重要性。事实上,匈奴与中国人为控制这些国家而互相争夺,前者从这些王国以北的阿尔泰山高地窥

  • 解密田丰之死:为什么预判准确也要被袁绍处死?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袁绍,田丰,三国,

    自古君主要成就一番事业,需要一些优秀人才的辅佐,而对于这些辅佐的人来说,他们在把君主推上成功之路的同时,也实现了自己的理想,体现了自己的价值。这就是一些智谋型人才积极出谋划策,甚至犯颜直谏的动力所在。作为一个优秀的君主,他们懂得这一点,所以一般都会鼓励下属积极建言献策,并择其良言而用之。即便是一是不

  • 袁绍在退兵的时候为何要杀掉田丰?田丰之死真相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袁绍,田丰,三国

    袁绍进攻官渡。曹操起军七万迎敌,绍兵临发,田丰上书谏曰:“今且宜静守以待天时,不可妄兴大兵,恐有不利。”绍怪其出言不吉而欲斩,众人求告免死。绍怒曰:”待吾破曹归来,以正其罪。”这是三国演义里的一个场面。田丰的意见无疑是正确的,作为河北著名谋士,田丰敏锐地判断到袁绍军中有诸多不稳定因素,急于谋战必败无

  • 袁绍为何不听取田丰的建议?田丰出了什么建议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三国,袁绍,田丰

    袁绍是三国时期的霸主,当时和曹操对峙,一时间曹操还不是袁绍的对手,曹操挟持汉献帝,曾拜大将军,封袁绍为太尉。袁绍不同意,曹操就把大将军的职务让给袁绍,曹操知道袁绍不好对付。曹操攻打刘备,因为当时刘备占据徐州,而且刘备袭杀了徐州守将车胄。曹操大怒,决定在和袁绍大战之前,先除去祸害。刘备一听说曹操大军来

  • 袁绍谋士田丰怎么死的?袁绍为什么要杀田丰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袁绍,田丰,三国

    袁绍谋士田丰怎么死的?袁绍为什么要杀田丰田丰是东汉末年钜鹿郡人,从小就天资聪颖,博学多才,在当地很有名望。入朝做官后因不满朝政腐败宦官专权而辞职回乡。在韩馥(fù)做了冀州牧后,田丰又在韩馥手下做官,但却因为刚直不阿不会拍马屁而不被重用。韩馥后来被袁绍赶走,袁绍倒是很器重田丰,“卑辞厚币以招致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