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解密田丰之死:为什么预判准确也要被袁绍处死?

解密田丰之死:为什么预判准确也要被袁绍处死?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3618 更新时间:2023/12/14 6:03:45

自古君主要成就一番事业,需要一些优秀人才的辅佐,而对于这些辅佐的人来说,他们在把君主推上成功之路的同时,也实现了自己的理想,体现了自己的价值。这就是一些智谋型人才积极出谋划策,甚至犯颜直谏的动力所在。作为一个优秀的君主,他们懂得这一点,所以一般都会鼓励下属积极建言献策,并择其良言而用之。即便是一是不太中意,也会因为建言人出于忠心而嘉其敢言,因为他们懂得“良言逆耳利于行”这个道理。比如说那个秦孝公商鞅对他说了帝、王二道,他虽然不太中意,并因此对推荐他的人生气发火,但仍然再给了他一次机会,这就有了商鞅用霸道说服了秦孝公变法。但三国却有些奇葩事,大臣出对了主意却掉了脑袋!而这个大臣还知道,假如他不出这个主意或者是对战局判断的不准,是可以保命的。

这件奇葩事出在袁绍身上,大臣的名字叫做田丰

田丰字元皓,年轻的时候就有权谋多奇计,他见多识广,在当地名声很大。开始在太尉府做官,被推举为茂才,后来升迁至侍御史。当他看到宦官把持了朝政,英贤之才却遭到迫害,就弃官回乡。袁绍起义军,以谦逊的言辞和丰厚的礼物让田丰到自己这里来,田丰也因为汉朝廷多难,有志于拯救汉室,就答应了袁绍。

奇葩事出在袁绍要征讨曹操攻打许都。

田丰说:“曹操善于用兵,变化无常,他的人马虽然少,但不可以轻视,不如用持久的办法对付他。将军占有山河的险固,拥有四州的民众,对外结交英雄,对内修正农业、军事然后挑选精锐部队,分为各路奇兵,趁敌人虚弱不断出击,以骚扰黄河以南地区。敌人救援右侧,就攻击他的左侧,救援左侧,就攻击他的右侧,迫使敌人疲于奔命百姓不能安居乐业;我们没有受到劳苦而敌人已经困窘了,不到两年,可以轻易地战胜敌人。现如今放弃在庙堂之上就能取胜的计策不用,非要把胜负押在一次战役上,如果不能如愿取胜,恐怕后悔就来不及了。”袁绍没有听从,田丰就诚恳地再次建议,袁绍更加生气,认为他破坏了军队士气,就把田丰关押了起来。其结果,果然是被田丰言中,袁绍官渡失败。败逃回去的军将都认为,如果听从田丰的话,恐怕不会有如此之败。狱中也有人对田丰说:“你一定会受到重用。”田丰说:“如果我们的军队打胜了,我一定会保全性命,现在军队打败了,我恐怕就要死了。”

事实果然如此,袁绍害怕田丰耻笑他,就把他杀了。

这可真是够奇葩的啦!人家看清了形势,还出了一个好主意,结果是预见错了一定没事,对了反而要掉脑袋。

先来说一下这个主意好不好?《先贤行状》有一段话,曹操官渡之战获胜后,袁绍逃归河北,他对别人说:“假如袁绍使用田丰的计策,谁胜谁负还真说不定。”这至少说明,田丰的主意是可用的,至少不是个馊主意。

有记载说田丰是受到了逢纪等人的陷害,因为逢纪等人妒忌田丰的才能,在此之前就多次在袁绍面前说田丰的坏话。官渡之战失败后,逢纪又对袁绍说:“田丰听说将军失败回来,拍着巴掌大笑,很高兴自己说的话应验了。”这就导致了袁绍产生杀田丰的念头。昏君手下出奸臣,这话没错。可问题的关键在于,奸臣的生存土壤是昏君,如果是明君,哪有奸臣立足之地?因此上,这种奇葩事只能是出在袁绍这个“昏君”身上。是袁绍自己对人说:“冀州的士人听说我打了败仗,都会原谅我继续拥护我,惟有田丰战前进言制止我,只有他的意见和大家不一样,我也很惭愧再见到他。”《三国志》也说是袁绍认为“果然被田丰看了笑话”(果为所笑)。如果仅仅是因为别人所说,那问一问这话是不是真的,想一想逢纪是怎么知道田丰说这个话的,不就一切都明白了吗?关键在于,袁绍那张人脸长在了猪脑袋上,这才有了这档子奇葩事。

标签: 袁绍田丰三国

更多文章

  • 袁绍在退兵的时候为何要杀掉田丰?田丰之死真相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袁绍,田丰,三国

    袁绍进攻官渡。曹操起军七万迎敌,绍兵临发,田丰上书谏曰:“今且宜静守以待天时,不可妄兴大兵,恐有不利。”绍怪其出言不吉而欲斩,众人求告免死。绍怒曰:”待吾破曹归来,以正其罪。”这是三国演义里的一个场面。田丰的意见无疑是正确的,作为河北著名谋士,田丰敏锐地判断到袁绍军中有诸多不稳定因素,急于谋战必败无

  • 袁绍为何不听取田丰的建议?田丰出了什么建议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三国,袁绍,田丰

    袁绍是三国时期的霸主,当时和曹操对峙,一时间曹操还不是袁绍的对手,曹操挟持汉献帝,曾拜大将军,封袁绍为太尉。袁绍不同意,曹操就把大将军的职务让给袁绍,曹操知道袁绍不好对付。曹操攻打刘备,因为当时刘备占据徐州,而且刘备袭杀了徐州守将车胄。曹操大怒,决定在和袁绍大战之前,先除去祸害。刘备一听说曹操大军来

  • 袁绍谋士田丰怎么死的?袁绍为什么要杀田丰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袁绍,田丰,三国

    袁绍谋士田丰怎么死的?袁绍为什么要杀田丰田丰是东汉末年钜鹿郡人,从小就天资聪颖,博学多才,在当地很有名望。入朝做官后因不满朝政腐败宦官专权而辞职回乡。在韩馥(fù)做了冀州牧后,田丰又在韩馥手下做官,但却因为刚直不阿不会拍马屁而不被重用。韩馥后来被袁绍赶走,袁绍倒是很器重田丰,“卑辞厚币以招致丰”,

  • 东汉末年谋士田丰 田丰最后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田丰,谋士,东汉

    田丰(?-200年),字元皓,钜鹿(今河北巨鹿一带)人,一说渤海人。东汉末年袁绍部下谋臣,官至冀州别驾。其为人刚直,曾多次向袁绍进言而不被采纳,曹操部下谋臣荀彧曾评价他“刚而犯上”。后因谏阻袁绍征伐曹操而被袁绍下令监禁。官渡之战后,田丰被袁绍杀害。弃韩就袁田丰自幼天姿聪慧,少年时丧亲守丧,守丧的时间

  • 田丰的悲剧是如何酿成的?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田丰,三国

    一部《三国》,往往被人们看作教科书。据说,满洲八旗的悍将没学过什么兵法,打胜仗就靠《三国演义》,用小说作为智库,夺取了大明天下。即便是教科书,也各有各的读法。例如,从袁绍的谋士田丰之死,不同的人就能读出不同的经验和教训。很多人往往拿袁绍的心胸说事,这似乎有点隔靴搔痒。田丰之死的过程缘由我们就不说它了

  • 桑弘羊变法对当时统治者的地位有什么影响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桑弘羊变法

    桑弘羊简介看过《大汉天子》的人一定都对桑弘羊这个人物有着比较深刻的印象。他曾经当过汉武帝的陪读,可以说和汉武帝有着极深的感情。后来,在汉武帝死后,又被汉武帝托孤,以辅政大臣的身份继续为汉朝效力。可以说是两朝元老了。他任职期间,推行和改革了一系列政策,都为汉朝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只是,一般功劳太大的人最

  • 桑弘羊究竟是怎么死的?桑弘羊生平事迹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桑弘羊,汉朝

    桑弘羊(?—前80年),洛阳人,西汉政治家、财政大臣,事汉武帝、汉昭帝两朝,历任侍中、大农丞、治粟都尉、大司农、御史大夫等职,因功赐爵左庶长。桑弘羊出身商人家庭,十三岁时以精于心算入侍宫中。自元狩三年(前120年)起,在武帝大力支持下,先后推行算缗、告缗、盐铁官营、均输、平准、币制改革、酒榷等经济政

  • 桑弘羊舌战群儒的故事是怎样的?其结局又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桑弘羊,汉朝

    提起舌战群儒来,人们都会想到公元208年赤壁之战前夕诸葛亮在东吴的一场纵横捭阖、游刃有余的精彩辩论。《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写诸葛亮只身随鲁肃过江、游说东吴群臣。时值刘备新败,退守夏口,曹操大军压境,东吴上下主降之风日盛。在此情势下,诸葛亮以其超人的胆识与高超的语言技巧,同东吴群儒展开舌战,并以其滔滔

  • 桑弘羊变法主要是哪方面的?变法的结果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汉武帝,霍去病,卫青,桑弘羊

    中国古代的封建王朝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常常会推行各式各样的政策和法令,来达到自己剥削人民的目的。著名的商君变法,让秦国走上了吞并诸国的道路,经过几代君王的实施,秦终于统一天下。由此可见,变法对统治者的地位有很大影响。但是像王安石这样失败的案例也不在少数,变法使得他们被贬不说,有的甚至丧掉性命。桑弘羊

  • 汉帝国的首席理财专家桑弘羊 完成了一场经济改革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桑弘羊,汉朝,理财专家

    中国数千年历史,辉煌灿烂、气势如虹的时代当属汉唐两朝,作为雄踞东方的农业帝国,即使国君有天纵之才,没有一个好的经国济世之才做助手也总是事倍功半。一代雄主汉武帝,开疆拓土逐匈奴于漠北,青史留名的功绩,没有强大国力的支撑是绝对办不到的。当时汉帝国的国力,除了文景两帝苦心经营之外,最关键的是还有一位理财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