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张鲁与五斗米道:张鲁靠着宗教成为了一方诸侯

张鲁与五斗米道:张鲁靠着宗教成为了一方诸侯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3396 更新时间:2023/12/23 13:23:41

当今中国民间,主要有道、佛、基督、天主、伊斯兰五大宗教,唯道教是产生于本国的本土宗教。道教源于东汉末年张道陵在巴蜀创建的天师道(亦称五斗米道)。当时汉中属益州,亦是五斗米道初创之地。据南北朝时裴松之注释《三国志·魏略》载:汉灵帝中平元年(184)七月,张修在巴郡起义,响应张角黄巾起义,攻郡取县,北入汉中,并在汉中传播五斗米教。

张鲁(?~216),字公祺,祖父张道陵,字辅汉,客居蜀郡,学道鹄鸣山,造作道书20余篇,自称天师。陵死,子衡、孙鲁继其业。

汉献帝初平二年(191),益州牧皇族刘焉阴谋割据,扩充地盘,借用天师道势力,授张修为别部司马、张鲁为督义司马,北入汉中。张修攻杀东汉汉中太守苏固,二张遂割据汉中,杀汉朝使臣,断绝褒斜栈道,表示与汉朝廷绝裂,改汉中郡为汉宁郡,保境安民。建安五年(200),张鲁杀张修而夺其部众。然“汉中民信行(张)修业(五斗米道)”,张鲁为巩固其统治,遂续行修业,并“增饰之”。可见,在汉中首传五斗米教者应为张修。

建安六年(201),东汉朝廷同意张鲁改汉中郡为汉宁郡,拜鲁为镇夷中郎将,领汉宁太守。鲁司马李休,有智略,家南郑,见张鲁精兵数万,有四塞之固,劝张鲁举号,称汉宁王。但鲁功曹阎圃以“勿为祸先”为由劝阻称王。张鲁听阎圃计,奉汉为正朔。建安七年(202)张鲁乘胜攻取刘焉控制的巴郡,遂雄据巴郡(川北)、汉中郡。

张鲁袭杀张修以后,继续传布五斗米道,并以五斗米道治国,建立了以师君、大祭酒、祭酒、鬼卒为管理层次的政教合一政权体制。五斗米道规定,凡入道者,须交米五斗;祭酒(基层小官)在道路旁作义舍,内放置义米义肉,供流民自己量腹食用;春夏禁止猎杀,以保护禽兽繁殖;禁止酿酒以节省粮食;犯法者原谅三次,如果再犯,才予治罪;犯小过错者罚修路百步,则免治罪。道徒须每天在静室反省自己的过错,有病者则用纸书写自己的过错3份,分别放在山上、水中、土中,祈求天上、地下、水中的神灵(所谓“三官手书“)免其疾病灾难。张鲁在汉中设有阳平治(在今勉县老城西),为当时五斗米道祖庭。张鲁汉中政权26年,“夷民便乐之”。当时的汉中为战乱年代一方最为平静之地,关中百姓流徙汉中者数万家。

建安二十年(215)秋七月,曹操自陇道进兵汉中,征张鲁。张鲁弟张卫及大将杨昂、杨任拒守阳平关(今勉县水磨湾)。曹军仰攻阳平山上诸屯,山峻难登,死伤颇多,操颇沮丧,传令退军。当夜,操军后队迷路,误入张卫军营。张卫军士不知虚实,自相惊扰,操军反身追杀,张卫等溃败。张鲁闻知阳平关失陷,便欲降操,阎圃认为被迫投降,必被小看,可先奔南山,入巴中拒守。张鲁从其计。其部属欲烧毁汉中库存物资,张鲁说:“宝货仓库,国家所有。”遂悉数封存从米仓道退到巴中。曹操入南郑,见府库无损,知张鲁有归顺之意,便派人劝慰。部下李休、阎圃也极力劝降。十一月,张鲁自巴中出,举家降操。十二月,曹操留夏侯渊守汉中,裹胁汉中8万余口回邺都。张鲁与其家人、部众随曹操到邺城,曹操拜张鲁为镇南将军,封阆中侯。其五个儿子及李休、阎圃并为列侯。张鲁及其信众遂把五斗米道传布到了关中、河南、河北等地。

次年,张鲁在邺城亡故。后,其子孙及道徒把五斗米道传到江西龙虎山及全国各地,经过魏晋南北朝一批五斗米道徒的努力及改进,将五斗米道改造成了中国道教。

今汉中境内仍有张鲁遗迹,如勉县阳平关、武侯祠中的天师堂、灌子山张鲁女墓等。

由上可知,虽然张道陵在鹄鸣山创立五斗米道学说,但真正把五斗米道发扬光大,并以五斗米道理论基础、管理结构而建立政权、实行“政教合一”治理社会者,是张鲁在汉中的实践;把五斗米道推向全国而后发展成中国道教者,是张鲁以汉中降曹的结果。因此,我们完全可以说,汉中具有中国道教发源地的地位。

标签: 汉中张鲁五斗米教

更多文章

  • 曹操祖父曹腾:历史上唯一被追认为皇帝的阉宦!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曹操,三国

    魏明帝曹叡即位后,追尊其高祖曹腾为高皇帝,曹腾夫人吴氏为高皇后,直到西晋代魏,这个称号都一直保存着。曹腾也成为曹魏王朝五个拥有帝号的人物之一(魏高皇帝曹腾,魏太皇帝曹嵩,魏武皇帝曹操,魏文皇帝曹丕,魏明皇帝曹叡,因司马专权,曹叡的后继者皆不得享有帝号)。历史上,被正式授予正统王朝皇帝称号的宦官,仅曹

  • 揭秘:魏明帝曹睿为何要尊大太监曹腾为高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曹睿,曹腾,太监

    古人讲究忌讳,尤其是那些称孤道寡的皇帝,自以为君权神授,天命所归,从不把一些不好听的词语用在自己身上,有时随意的掩饰,或者下令群臣禁止去做类似的事。倒是曹睿有所不同,把自己祖上不太光彩的一面展示给带大家,尊称曹腾为高皇帝。这似乎不可思议,因为曹腾是宦官,宦官就是太监,尽管有时地位很高,作为皇帝的近侍

  • 曹嵩简介 东汉宦官中常侍大长秋曹腾养子曹嵩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曹嵩,三国,东汉三公

    曹嵩(?-193年),字巨高,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曹嵩出身不详,养父曹腾为中常侍。曹嵩的养父曹腾是在后汉历史上一位重要人物,曹腾是汉相曹参之后,侍奉过东汉四位皇帝,顺帝、冲帝、质帝和桓帝,而桓帝的即位更是多亏了中常侍曹腾,曹腾也因此被封为费亭侯,官拜大长秋,俸禄仅在丞相、太尉之下,作为宦官

  • 如何解读蔡琰传以及蔡琰之父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蔡琰,蔡邕

    如何解读蔡琰传陈留董祀的妻子,同郡蔡邕的女儿,名字叫做蔡琰,字文姬,十分有博学,有才华,善于辩论,而且又精通音律。她嫁给了河东的卫仲道,丈夫早年逝世,没有儿子,于是就回到了自己的家中。在汉武帝兴平年间,天下大乱,蔡琰被胡人的骑兵掳掠去,于是被迫嫁给了南匈奴左贤王,在胡地中生活了十二年,为左贤王生了两

  • 东汉才女蔡琰的父亲是谁?蔡琰一生嫁了几次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蔡琰,曹操,蔡邕

    蔡琰的父亲是蔡邕。蔡邕,公元133年出生在陈留圉,也就是今天的河南省开封市圉镇,字伯喈。他是东汉时期著名的书法家、文学家,他是著名才女蔡琰的父亲。因为他的官位是左中郎将,所以后人都称他为“蔡中郎”。蔡邕是一个十分孝顺的人,他的母亲曾经卧病在床三年,在这三年中,蔡邕不管盛夏严寒,都不曾解过衣带,连续七

  • 蔡琰有三个丈夫却被评为贞烈之女让曹操牵肠挂肚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蔡琰,曹操,三国

    她本是名门之后,却屡遭变故,一生颠沛流离令人感叹。更有坊间传说、影剧作品说她和曹操一直有着一份相近之心。她就是天下名儒蔡邕之女蔡琰。博学才辨,早年丧夫蔡琰,字文姬,昭姬。东汉大儒蔡邕之女。早年博学有才辩,又精通音律之色。据刘昭《幼童传》记载:有次蔡邕晚上弹琴,有根琴弦断了。蔡琰光靠声音就分辨出是第二

  • 刘向的简介 西汉历史学家、文学家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刘向,史学家,文学家

    刘向 (西汉历史学家、文学家)藜照堂刘氏一世祖:刘向(约公元前77年—公元前6年),原名更生,字子政,西汉楚国彭城(今江苏徐州)人,祖籍秦泗水郡丰县(今江苏丰县),汉朝宗室,先祖为丰县刘邦异母弟刘交。刘向是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史学家,其散文主要是秦疏和校雠古书的“叙录”,较有名的有《谏营昌

  • 刘向的神学观点 《洪范五行传论》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刘向,洪范五行传论

    《汉书·五行志》保存了刘向《洪范五行传论》约一百五十二条。其中论灾异跟后、妃、君夫人及外戚间的关系的约三十一条,论灾异跟君主失势、国家败亡间关系的约三十九条。这不只是其政治立场在学术上的反映,这并且是有意地利用阴阳五行学说作政治斗争的工具。《汉书·五行志》也保存了刘歆论《洪范五行传》的材料,约七十三

  • 刘理的史籍记载 《三国志·卷三十二·蜀书二·先主传第二》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刘理,三国志

    《三国志·卷三十二·蜀书二·先主传第二》《三国志·卷三十三·蜀书三·后主传第三》《三国志·卷三十四·蜀书四·二主妃子传第四》《三国志·卷三十六·蜀书六·关张马黄赵传第六》《资治通鉴·卷六十九》父兄父亲:蜀汉昭烈帝刘备长兄:蜀汉后主刘禅次兄:甘陵王刘永妻子马氏,骠骑将军、凉州牧、斄乡侯马超之女。子孙儿

  • 刘理的历史评价 陈寿《三国志》一国之体焉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刘理,历史,陈寿,三国志

    刘备:“小子理,朕统承汉序,祗顺天命,遵脩典秩,建尔于东,为汉藩辅。惟彼梁土,畿甸之邦,民狎教化,易导以礼。往悉乃心,怀保黎庶,以永尔国,王其敬之哉!”陈寿《三国志》:“易称有夫妇然后有父子,夫人伦之始,恩纪之隆,莫尚於此矣。是故纪录,以究一国之体焉。”文学形象 电视剧《三国演义》中的刘理刘理在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