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探索明朝首辅刘宇亮的水晶印章

探索明朝首辅刘宇亮的水晶印章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1896 更新时间:2023/12/14 8:18:43

在四川省绵竹市博物馆三号展厅内存放着一组明末首辅刘宇亮的遗物。包括水晶印章三方,玉麒麟香炉一件,七荷玉盘一件,水晶壶一件,玉桃一件。它们被作为博物馆的重点物安置在展厅突出的位置。其中三方水晶印章最为特别,准确反映出这批遗物的信息,在这里笔者主要谈谈这些印章的一些情况。

一、印章主人刘宇亮其人

绵竹历史上曾出现过两个宰相,一个是南抗金名将张浚,另一个就是明朝崇祯年间的首辅刘宇亮。相对而言,刘宇亮的声誉大不如张浚。但其在绵竹所留下的遗物和事迹广为流传,知名度远在张浚之上。关于刘宇亮的传说,绵竹妇孺皆知。在绵竹,刘宇亮通被称为“刘天官”,绵竹境内现存的“关帝庙”、“上帝宫”等明代古建筑的修建均与刘宇亮有关。在绵竹的遵道镇现在还有传说是刘宇亮曾经演兵的校场“跑马岭”。据《绵竹县志》记载,崇祯帝曾因刘宇亮主动请缨督战的事迹,在其宅邸“天官府”门前修建石牌坊一座,以彰其忠义。该牌坊高大宏伟,横额上书“首辅请缨”四个大字,可惜牌坊在1958年被拆除。

而据史料记载,刘宇亮世居绵竹,出身于官宦世家。其父刘延龄,曾先后任湖广嘉鱼和南京宣城两县教谕及云南归化县令,刚正廉洁,政绩显著,离任之时“父老臣辕下,至纳履乃得发”,历代县志均列其为乡贤。刘延龄有子三人,长子刘宇扬曾任陕西汉中南备道太常寺少卿。次子刘宇烈,先后任兵部侍郎、吏部侍郎和陕西总督,后战死边疆。刘宇亮是刘延龄最小的儿子,也是成就最大的儿子,自幼德才双修,据县志载其“诗才清美,书法遒劲”。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中进士,之后屡迁至吏部右侍郎,崇祯十年(1637年)任礼部尚书,入阁,崇祯十一年出任首辅。1642年,被崇祯帝免官还乡,后病逝于老家绵竹天官府。

世人对刘宇亮的评价褒贬不一,主流的观点是其“沽名钓誉,临阵脱逃,出尔反尔,玩弄国宪”,但也有人认为他“为官清正,临危不惧,激流勇退”。然世人之所以有这些看法多是根据正史的记载而作出的判读。众所周知,后人史书在书写前朝历史时多会加上主观色彩,更况是在抗击满清的过程中义正辞严的首辅刘宇亮。刘宇亮遗物的出土对研判刘宇亮其人,补史、证史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关于印章

刘宇亮的这批遗物是1999年7月,绵竹市城区大北街旧城改造时于地下1.2米处发现的,装盛于一木箱之内,至出土时木箱早已腐朽。其出土位置当为明时刘宇亮宅第“天官府”。而据其出土状态应当是有人故意埋藏于此。由此似乎可以猜测,在明末那个动荡的年代,绵竹城破之时,刘宇亮后人为保存其物品,仓促之间用木箱装敛埋于老宅地下。然而这一埋到这批物品重见天日竟是300多年以后。

出土的物品颇为珍贵,而且明确的反映了其主人及事迹。这里我们详细看看出土的三枚印章。

其一为“兽纽刘宇亮方印”,水晶质,通体剔透,质地坚硬,以一壮硕之独角兽为印纽,四足立于方形座上以为连接,浑然一体。整器通高7.5厘米,纽高4.5厘米,印面4.7×4.7厘米。朱文篆书“刘宇亮”三字。明确无误的表明了遗物主人为刘宇亮,此为其私人印信。

第二方印“麒麟纽元辅请缨方印”,水晶质地,以一麒麟四蹄镂空立于方座之上,麒麟雕刻精细,须发毕现,回首傲视,颇显威武。整器通高8.5厘米,纽高5厘米,印面6.4×6.4厘米。印面朱文篆书“元辅请缨国朝创见”。

这方印章记载的应该是1637年,清军从东口进入长城后,烧杀抢掠,如入无人之境,明军节节败退。清军日渐深入河北、山东等地,对京师构成严重威胁。京城内外人心惶惶,刘宇亮亲自日夜巡查北京守军和城门内外防务,在这个京城危在旦夕的时候,刘宇亮上书崇祯帝,主动请缨,督师抗战,尽管他将承担战败的风险。此时的刘宇亮不得不说是忠君体民,为国尽忠的一代贤臣。而刘宇亮将其这个事迹做成印章并珍藏之,足见其对“请缨”之事迹引以为傲,忠君爱国之心溢于言表。而《明史》中对其“遇敌而趋避之”的记载当有其可疑之处,或是有其他原因,否则刘宇亮不会将“请缨”之事炫耀于世人,至少不会做成精美的印章才是。清代诗人赵敦彝就称赞刘宇亮:“壮哉刘相国,欲遂终君愿。登朝自请缨,未堪家多难。老臣颇知兵,结习由来惯。若无奋发心,养自多遗患。流寇与强邻,飘疾如飞电。聊将一旅师,为君当一面。龙颜大喜悦,平台亲赐宴。水火救中原,兼赐尚方剑。”

第三枚印章为“桥纽滋畅印”,水晶质地,素面无纹饰。整器通高2厘米,印面2.5×2.5厘米。印面朱文篆书“滋畅”。这枚印章当为一方闲章,而滋畅二字表现的也是一种悠闲自在的生活状态和追求。这方印章也能反映刘宇亮罢官返乡之后,追求的一种泰然的生活,并不因罢官而大喜大悲,反映了一个政治家的成熟。

文物将那段历史真实还原,刘宇亮罢官回归故里,泰然处之,然而国破家亡,内忧外患使得这位老臣疲病交加,亡于宅邸,至死仍将“元辅请缨”之事引以为傲,乞愿名垂青史。然而,《明史》并未遂其愿,勾勒了一个临阵脱逃,沽名钓誉的首辅。通过对刘宇亮遗物的进一步研究,笔者认为应当还其忠君爱国之美誉,这批遗物也当是补史之遗的珍贵资料。

标签: 刘宇亮

更多文章

  • 多情江山果珍是谁演的?扮演者刘越个人资料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多情江山,果珍,刘越

    从2013年就开拍的《多情江山》终于和观众们见面了,这是一部讲述顺治皇帝年轻时候爱情故事的电视剧,首播当日就有不错的收视率,而且这种宫斗的戏码也是观众们非常喜欢的,相信和《甄嬛传》有的一比。靓丽女演员刘越在剧中出演女二号果珍,娴熟的演技和美丽外形也让很多观众喜欢上了这个女孩。在《多情江山》中,刘越扮

  • 《黄金瞳》刘长发扮演者是谁?刘长发是谁演的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黄金瞳》

    《黄金瞳》中,刘长发扮演者是钟伟伦。钟伟伦,1995年10月31日生,中国内地男演员。2015年10月,钟伟伦参加湖南卫视校园纪实节目《一年级·大学季》。2018年4月参演都市探险剧《黄金瞳》;5月参演都市青春励志剧《初晨,是我故意忘记你》;6月,主演青春校园热血电视剧《你好,对方辩友》。中文名:钟

  • 唐朝诗人刘长卿的人物事迹,刘长卿的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唐朝,唐玄宗

    刘长卿,中国唐代诗人。玄宗天宝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后为长洲县尉,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工于诗,长于五言,自称“五言长城”。2人物简介刘长卿,因官至随州刺史,亦称刘随州。宣城(今属安徽)人,郡望河间(今属河北)。祖籍宣城,郡望河间,后迁居洛阳。姚合《极玄集》卷下云刘长卿为“宣城人”;又中唐

  • 刘邦儿子淮南王刘长简介 汉文帝刘恒异母弟刘长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淮南王刘长,刘邦儿子,西汉

    刘长(前198年—前174年),沛(今江苏丰县)人,汉高祖刘邦少子,汉惠帝刘盈、汉文帝刘恒异母弟,母赵姬。西汉初年诸侯王。力能扛鼎。于前196年被封淮南王。文帝时,骄纵跋扈,常与帝同车出猎;在封地不用汉法,自作法令。前174年,与匈奴、闽越首领联络,图谋叛乱,事泄被拘。朝臣议以死罪,文帝赦之,废王号

  • 刘长为什么谋反?刘邦的小儿子刘长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刘邦,刘邦儿子

    淮南王刘长是怎么死的?刘长(前198-前174) 西汉初诸侯王。即淮南厉王,力能扛鼎。沛(今江苏沛县)人。刘邦少子。于前196年被封淮南王。文帝时,骄纵跋扈,常与帝同车出猎;在封地不用汉法,自作法令。前174年,与匈奴、闽越首领联络,图谋叛乱,事泄被拘。朝臣议以死罪,文帝赦之,废王号,谪徙蜀郡严道邛

  • 刘长卿简介 唐代时期诗人随州刺史刘长卿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刘长卿,唐朝,唐朝诗人

    刘长卿(大约726~大约786),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后迁居洛阳(今属安徽),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玄宗天宝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后为长洲县尉,因事下狱,贬南巴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刘长卿

  • 欧阳修《朝中措·送刘仲原甫出守维扬》:与苏东坡的清旷词风十分接近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欧阳修,《朝中措·送刘仲原甫出守维扬》

    欧阳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景德四年(1007年)出生于绵州(今四川省绵阳市),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

  • 涅阳公主刘中礼简介 光武帝刘秀的女儿涅阳公主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涅阳公主,中礼,汉朝

    刘中礼,汉光武帝刘秀的第二女,其母为光烈皇后阴丽华。汉光武帝建武十六年(庚子,公元40年),刘中礼被赐封为涅阳公主,因南阳郡涅阳县为其采邑而号为“涅阳公主”。涅阳县在今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南侯集镇境内,赵河(古称涅水)北岸。涅阳公主才情如虹,曾在镇平县五垛山涅水之畔游玩,作《涅水之阳》,袅娜而舞,婉转

  • 李息是谁?西汉时期著名将领李息的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李息,西汉,将领

    李息,生卒年不详,北地郡郁郅县(今甘肃省庆城县)人 ,西汉时期著名将领。李息少年从军,侍奉汉景帝。汉武帝在位时期,李息曾多次担任将军,率军征讨匈奴,镇守边邑。因军功封关内侯。出征匈奴李息少年时从军,起初侍奉汉景帝刘启。 后元三年(公元前141年)正月,汉景帝去世,皇太子刘彻即位 ,是为汉武帝。汉武帝

  • “吾死不足惜,吾惜吾手!”,傲岸不羁的李方膺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清朝,画家,李方膺

    清朝康乾时期,在我国绘画史上出现了一个独树一帜的画派──“扬州八怪”,其思想性格和绘画风格,均有异于封建正统,带有明显的叛逆性和独创性,对近300年来的画坛,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而通州籍画家李方膺亦赫然位于“扬州八怪”之中。李方膺(1695~1755),清代画家。字虬仲,号晴江,别号秋池、抑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