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主父偃曾提出“推恩令”,最后下场为何不好?

主父偃曾提出“推恩令”,最后下场为何不好?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1326 更新时间:2024/1/22 4:09:46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主父偃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在汉武帝的时候,主父偃是一位很了不起的大臣,因为他为汉武帝提出了一个兵不血刃,就能削弱诸侯的策略,那就是“推恩令”,把诸侯的土地分封给诸侯所有的子女,而不是让诸侯还按照“嫡长子继承制”。可以说,主父偃这个策略的提出,使得西汉时期诸侯再也没有实力和朝廷抗衡,西汉朝廷更加强了君主集权。

正是主父偃出谋划策,汉武帝也才不用担心诸侯反叛。而也是出于对主父偃的赏识,汉武帝给了主父偃很高的爵禄,这也算是投桃报李了。而主父偃呢?原来只是一个落魄的书生,也因此获得富贵,并且走上了西汉朝权力中枢。他能够在汉武帝面前直接谏言,就连很多诸侯王也都很惧怕主父偃,因为他们眼中的主父偃,喜欢用文章攻击别人。

因为在主父偃还没有发迹之前,他经常受到别人的奚落,没有任何人愿意帮助他。曾经有着那样深刻而痛苦的经历,也就让主父偃看清了很多事情,也看清了很多人。在主父偃当了高官以后,他也就对人有些苛刻,尤其是好几位诸侯王因主父偃而死,触怒了汉武帝,主父偃却也给自己带来了灾祸。咱们就从主父偃的一生入手,探析汉武帝为何会杀了有功的主父偃吧!

前言

在辅佐汉武帝之前,主父偃只是一个很落魄的儒生。西汉时期,像主父偃这样落魄的儒生,即便有真才实学,如果没有人举荐的话,也是很难有所作为的。但是,主父偃又不是一个甘于平庸的人,他虽然落魄,家徒四壁,但是主父偃总是在寻找门路,能够让自己获得一官半职,毕竟主父偃一身才华,可是他并未能如愿。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记载:"游齐诸生间,莫能厚遇也。齐诸儒生相与排摈,不容於齐。家贫,假贷无所得,乃北游燕、赵、中山,皆莫能厚遇,为客甚困。"

不知为何,齐地的这些儒生要排挤主父偃,或许是因为主父偃家贫,这些儒生看不起主父偃,主父偃到燕赵等地求官又受挫,人生真正走到了一个低谷时期。但是此时的主父偃却并没有放弃自己的人生,因为他一直坚信,自己一定能够得到重用,能够闯出一番天地,所以,哪怕生活困窘,主父偃仍然在为自己的梦想而奔走。

或许正因为在诸侯国难以立足,主父偃才来到长安,向汉武帝上书,禀陈自己的治政韬略。而汉武帝此时正在选拔人才,对于主父偃的上书很是赏识,从此主父偃也就成了汉武帝的一位重臣,他针对诸侯国,给汉武帝献推恩令,从西汉的法规着手,削弱诸侯的实力。主父偃是帮助汉武帝解决了心腹大患。

但是,主父偃在无形中触犯了诸侯的利益,更因为他为人刻薄,得罪了很多人。主父偃任齐相,居然向汉武帝揭发了齐王的丑行,致使齐王畏罪自尽,造成其他诸侯王的恐慌,最终有人把主父偃告到了汉武帝那里,就连汉武帝也无法再保主父偃,只得听从公孙弘的建议,诛杀主父偃及其全族。那么,咱们就从主父偃的一生入手,探析汉武帝为何会杀了有功的主父偃吧!

第1, 上书言政,获得重用

主父偃在齐燕赵等地都不受到重用,索性也就离开地方,来到京师长安谋求发展。因为这时汉武帝也在寻找人才,主父偃也就获得了机会。主父偃的文章比较好,又精于雄辩。他立刻通过卫将军,给汉武帝上书,上书的内容都是汉武帝关心的时政大事,一下子就得到了汉武帝的赏识。

《三家注史记》记载:"资用乏,留久,诸公宾客多厌之,乃上书阙下。朝奏,暮召入见。所言九事,其八事为律令,一事谏伐匈奴。"

主父偃给汉武帝的上书,涉及到律令和讨伐匈奴。很显然,这些事情都是汉武帝比较关心的。尤其是讨伐匈奴,在汉武帝即位之前,汉朝对于匈奴的态度是以和亲安抚为主。毕竟当年刘邦想要把匈奴给平了,都中了白登之围。这也就让以后的汉朝君主对匈奴十分忌惮,就比如吕后,曾经匈奴单于来信挑衅,吕后也只能温言求和。

但是,匈奴对汉朝的求和似乎并不买账,即便和亲,匈奴的人马也不断进犯汉朝边境,这已然成为阻碍汉朝发展的大祸患。而汉武帝即位之后,第一件事想要做的就是改变这种对汉朝不利的局面,可是朝廷那些老臣因循守旧,几乎就没有人能帮助汉武帝。此时主父偃上书谈到讨伐匈奴的事情,恰恰说出了汉武帝深藏已久的心事,自然也就获得了汉武帝的赏识。

第2, 得罪诸侯,受贿埋下祸根

主父偃获得汉武帝赏识后,被封为中大夫,这时的主父偃算是真正的发迹了。但是,主父偃处理一些事情的时候,却是有些倒行逆施,不顾后果。因为他年轻时遭遇冷遇和不幸,一朝得权,便有些忘乎所以,不管不顾了。如此一来,也就难免要得罪人了,比如得罪那些诸侯王和大臣。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记载:"尊立卫皇后,及发燕王定国阴事,盖偃有功焉。大臣皆畏其口,赂遗累千金。人或说偃曰:'太横矣。'"

主父偃揭露燕王的丑事,致使燕王自杀。而大臣呢?担心主父偃会在皇帝面前陷害自己,所以,很多人都贿赂主父偃。可以说,此时的主父偃做得确实有些过了,就连他的朋友都劝说他,不要太过蛮横。但是,主父偃哪是那种听人劝的人。他说了一句,生不五鼎食,死即五鼎烹,就把这些事轻轻带过了。

可能主父偃自己也不会想到,他不听人劝,得罪了这么多的人,却是给他自己和家族的灭亡埋下了祸患。因为燕王之死,已经令汉朝其他的诸侯对他恨之入骨。而主父偃受贿,那些送他钱财的大臣,表面上在讨好他,实际上也是很痛恨他。主父偃这几步路都把人得罪光了,也就难免会有悲惨的结局了。

第3, 赵王告发,主父偃获罪

主父偃先前不听自己朋友的劝告,又去了齐国,被汉武帝任命为齐相。只因为齐王也有丑事,被主父偃得知了,于是主父偃又告发了齐王。结果让主父偃没有想到的是,齐王年轻,居然因为这件事也自尽了。这下子主父偃可是捅了大篓子,惹怒了诸侯。趁主父偃不在京师长安之时,赵王到京师来告发他了。

《三家注史记》记载:"即使人上书,告言主父偃受诸侯金,以故诸侯子弟多以得封者。及齐王自杀,上闻大怒,以为主父劫其王令自杀,乃徵下吏治。"

可见,齐王之死,令汉武帝十分震怒,这才把主父偃给抓了。之所以会抓主父偃,也是因为汉武帝觉得自己被主父偃欺骗了。毕竟主父偃是他很信任的大臣,可是主父偃却利用他的信任受贿,这是汉武帝很难接受的。而且齐王毕竟也是汉室宗亲,主父偃利用自己的信任威逼齐王,以致齐王自杀,这更是一件大事。

主父偃就这样由一个权臣,变成了阶下囚。而这时汉武帝还并没有想杀主父偃,反倒是公孙弘的向汉武帝谏言杀掉主父偃。当时公孙弘是丞相,他对汉武帝说,不杀主父偃,难向天下人交待。汉武帝就算再想保全主父偃,此时也做不到了。最后,按照汉朝的法律,主父偃不仅自己被杀,就是全家也都被灭族。

总结

主父偃对汉武帝确实有功,尤其是他的推恩令,使得汉武帝不再担心诸侯王的叛乱,削弱了诸侯的实力。这样,以后汉武帝派军讨伐匈奴,也就不会害怕诸侯王率军颠覆朝廷了。而且主父偃在京师给汉武帝的上书,尤其谈到讨伐匈奴之事,对于以后汉武帝与匈奴作战,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但是,主父偃在手握大权之时,没有想着怎样能更好匡扶汉武帝,总是想着去报私怨,去威逼诸侯王,去为自己谋私利。比如受贿之事,就是他万万不该做的。还有逼死燕王和齐王,这直接触怒了诸侯,也触怒了汉武帝。因此,可以这么说主父偃,就是小人得志,却不知道祸患就在眼前。

而汉武帝诛杀主父偃,公孙弘却也很不地道,他没有必要劝说汉武帝非要杀主父偃,而且是灭族。毕竟燕王和齐王之死,主父偃也没有想到。当然了,这也是主父偃自作孽,如果他不受贿,不对燕王和齐王咄咄相逼,相信两个诸侯王,也不会因此自杀。而汉武帝虽然信任主父偃,但也不可能因为一个主父偃而得罪所有的诸侯王,毕竟诸侯王才是汉武帝统治天下的根基,最终,汉武帝也就只能诛杀主父偃,这也是无奈之举!

标签: 主父偃汉朝

更多文章

  • 主父偃是哪家门生?主父偃是怎么成名怎么陨落的?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汉朝,主父偃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主父偃的故事,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主父偃是齐国临淄人氏,读书人。汉代前期的读书人往往羡慕那些在战国争霸、秦末动乱之中得以功成名就的读书人,比如张仪、苏秦之流,而这些人都是学纵横术出身。纵横术简而言之,就是读书人游说各国借以谋取功名的手段。这种纵横术在群雄争霸的时候往

  • 主父偃做了什么事?就被皇帝召见一年升官四次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主父偃

    汉朝时,有个知识青年名叫主父偃。主父偃是当时的齐国人,混的是齐国的文化圈。可是,他却相当不受齐国的知识青年待见。为何?因为主父偃是个知识叛徒。刚开始,他学习的是纵横术。眼看着天下太平,纵横术没有用武之地,他才改换门庭,学习了儒术。儒术是当时的名门正派,面对主父偃这个半路出家的投机者,齐国的儒生们从来

  • 看落魄青年主父偃如何飞黄腾达:一年升官四次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主父偃,汉武帝,升官,纵横术

    汉朝时,有个知识青年名叫主父偃。主父偃是当时的齐国人,混的是齐国的文化圈。可是,他却相当不受齐国的知识青年待见。为何?因为主父偃是个知识叛徒。刚开始,他学习的是纵横术。眼看着天下太平,纵横术没有用武之地,他才改换门庭,学习了儒术。儒术是当时的名门正派,面对主父偃这个半路出家的投机者,齐国的儒生们从来

  • 主父偃之死:因为太过有才被公孙弘构陷致死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主父偃,汉武帝,公孙弘,

    汉武帝时期,名臣辈出。其中有两位特别值得一提,一个是公孙弘,一位是主父偃。公孙弘年轻时是个猪倌,四十多岁才开始攻读儒家学说,武帝即位时,公孙弘已经六十多岁,武帝向天下招纳贤良之士,公孙弘以贤良的身份被征召入京,当了博士。不久后,武帝派他出使匈奴,在回到长安后递交给武帝的报告没有使武帝满意。公孙弘知道

  • 汉武帝对栾大十分宠信还将女儿嫁给他 最后为了什么而杀他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汉朝,汉武帝

    还不知道:汉武帝最后为何杀栾大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话说在中国历史当中有着数不胜数的皇帝,能够有着很大作为,并且称之为一代明君的皇帝在少数,像那种的昏君或者是一事无成的皇帝倒是有着很多。而在西汉时期的汉武帝刘彻,他算得上是个数一数二的明君,现在只要是世人提

  • 贺卡的起源是什么?历史上第一张贺卡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唐朝,李世民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贺卡的起源是什么?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现在是2020年的开端,不论你在去年过的怎么样,在这个新的一年的开始,我希望大家都能够心想事成,天天开心。说道新年开始,亲朋好友们互相送个祝福还是很有必要的呢,然而赠送贺卡我觉得是在现在这个互联网发达的社会的一种文化的坚持吧,

  • 毕岚发明翻车的初衷是什么?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

    汉灵帝刘宏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昏君,永康元年(168)十二月,汉桓帝驾崩,由于其生前没有子嗣,身为帝室之胄的刘宏便被拥立为了大汉王朝的新任君主。他在位时期荒淫无道、卖官鬻爵,搞得朝政混乱不堪,引发了黄巾起义,将东汉王朝推入覆灭的边缘。之后外戚和宦官之间产生了争执,而以宦官曹节、王甫为首的宦官,发动了“

  • 德高望重的大将军蒙恬究竟有没有后人?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大将军蒙恬,蒙恬

    历史上有关蒙恬后人的笔墨很少,现在我们所了解到的关于蒙恬后代的信息是后人根据史书里记载的内容推断出来的。有人认为蒙恬并没有子嗣,但有的人认为根据史书推论出来的关于蒙恬后代的观点有一定的道理。根据记载蒙恬很早之前就在一个叫“安定”的地方定居了,近代很多人一致认为中国的蒙氏就是从安定这个地方开始出现的,

  • 唐朝时期的才高望重社稷之臣:宰相申公高士廉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唐朝,宰相,高士廉

    导读:高士廉早年曾是隋朝的治礼郎,因受斛斯政牵连,被贬为朱鸢主簿,被交趾太守丘和委任为司法书佐。武德五年,高士廉归唐,被任命为雍州治中,后协助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升任侍中,封义兴郡公。贞观五年,高士廉任吏部尚书,进封许国公。后奉命编撰《氏族志》,加封同中书门下三品。贞观十二年、,改封申国公,世袭申

  • 北宋典范皇帝:宋仁宗为后世皇帝所敬仰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宋仁宗

    宋仁宗(1010年—1063年),北宋第四位皇帝。身为皇帝,集天下大权于一身,生杀予夺,全在其一念之间。然而,他并没有胡乱妄为,而是严于律己,创造了中国历史上最繁荣的时代,甚至为后世皇帝所敬仰。那么,宋仁宗,他是如何做到的呢?公元1063年农历三月,54岁的宋仁宗去世了,大宋朝野上下莫不哭号,举国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