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姜维为什么没有除掉黄皓?是不敢吗

姜维为什么没有除掉黄皓?是不敢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1802 更新时间:2024/2/12 6:39:13

下面就一起来看看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的姜维的文章。

一提起蜀国后主刘禅大家首先想到的便是这句话:扶不起的阿斗。的确,刘禅做为亡国君,一直为后人所垢病。后人认为刘禅一方面是智力低下,治国无方,导致最终亡国。另一方面是重用小人,腐败朝纳,导致最终亡国。

而关于小人,宦官黄皓是个绕不开的名字。

要知道刘备病逝白帝城时,年仅

17岁的刘禅继位,诸葛亮承当了“内外政务”,而孤单的刘禅独守皇宫,对从小跟随他的黄皓非常信任。宦官出身的黄皓有三个特点,一是聪明,二是阴险,三是擅拍马屁。他千方百计搏取刘禅的欢心,并对他百依百顺,这使刘禅当皇帝的满足感和快乐感。

诸葛亮“辅政”时,黄皓还是个无名之辈。诸葛亮晚年,为了实际夙愿,六出祁山伐魏,于是长年在外征战。诸葛亮北伐时,曾告诫刘禅要“亲贤臣、远小人”。

其实,诸葛亮所说的“贤臣”

是指朝中处理内政好手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而他所指的“小人”虽然没有指名道姓,但在他后面补充的一句话里已可见端倪:“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东汉桓、灵两朝乱政就是宦官。因此,诸葛亮所暗指的“小人”显然就是宦官,而这个宦官显然就是从小陪伴刘禅长大的黄皓。

虽然黄皓和刘禅有着特殊的关系,但这时的黄皓毕竟还没有完全发迹,还是一个“小人物”,诸葛亮只是看到了黄皓这个潜在的危险的政治人物的存在,因此对刘禅进行了善意的提醒。当然,昏庸的刘禅自然把诸葛亮的告诫当成了耳边风。

公元238年,诸葛亮病死五丈原后,31岁的刘禅开始自摄朝政了,而黄皓也开始受宠了。他利用蒋琬和费祎主掌“内政”的空档期和真空期,从黄门令一跃成为中常侍。

好在诸葛亮生前对刘禅还留了一手——留下正直的董允。董允不仅把黄皓管得很死,连刘禅的私生活都管得很死。刘禅想找几个年轻貌美的女子补充后宫,董允说:“古者天子后妃之数不过十二,今嫔嫱已具,不宜增益,终执不听。”董允是道德楷模,动不动拿刘备、诸葛亮的语录教育刘禅,刘禅毫无办法。

因此,黄皓虽然得到了刘禅的宠爱,却一直无法染指朝政。

公元246年,当蒋琬、董允都病死后,费祎和陈祗接任他们的职务,然而费祎是个“老好人”,他制不住魏延杨仪,也制不住陈祗和黄皓。而陈祗却是个“小人”,他很快就和黄皓狼狈为奸,蛇鼠一窝。

也正是因为这样,黄皓从中常侍提升为奉车都尉,总揽朝政,开始胡作非为。

而费祎死后,姜维接管大将军一职,姜维做为诸葛亮钦点的接班人,也积极担任挑大梁的角色。但刘禅的内政却由陈祗和黄皓负责,根本没姜维什么事。

为了让姜维远离朝政,黄皓和陈祗还想出了一个“金点子”:全力支持姜维北伐。目的当然不是想“平天下”,而是想“平内政”——让姜维无暇顾及内政。

姜维的使命是接过诸葛亮的衣钵——北伐。因此,当他前后九次北伐曹魏时,朝中内政被黄皓和陈祗了手把控。而当陈祗病死后,黄皓开始独掌内政。

据《三国志·后主传》记载:“景耀元年,……宦人黄皓始专政。”景耀元年是公元258年。也就是说,黄皓能独掌内政的时候,诸葛亮已经死了二十多年了。

而当一直在外的姜维得知黄皓已权势滔天时,他尽管想为国为民除掉黄皓,但黄皓这时候有刘禅的支持,又有自己的势力集团,姜维不说除掉他,反而有被除掉的可能。后来,姜维为了“避祸”,干脆都不回成都,躲到沓中驻军去了。

而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尽管也在朝中,但却被架空了,毫无实权可言。诸葛瞻在殉国前,说的一句很经典的话,12个字:内不能除黄皓,外不能制姜维。这12个字一语道破了蜀国真正灭亡的原因。

首先,来看外不能制姜维这句话,这倒不是说诸葛瞻和姜维有仇,而是两人的政治和军事都存在严重分歧。特别是在北伐这件事上,大将军姜维和有政治野心的黄皓都是坚决支持北伐的,而以诸葛瞻和董厥为首的朝臣支阳坚持反对北伐,原因是以现在蜀国的国力勉强北伐是劳民伤财,徒劳无功之举。诸葛瞻并没有能阻止姜维徒劳无功的北伐,因此,他才会说“外不能制姜维”。

而同样,要想除掉黄皓,那不是一句能解决的事,因为这个要过刘禅这一关。这个无论是诸葛瞻,还是姜维,凭一已之力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事。然而,因为北伐存在的分歧,诸葛瞻和姜维又不能联合起来“抱团取暖”,因此,除掉害群之马黄皓也就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事。

也正是因为这样,诸葛瞻才会在临死时遗憾内不能除黄皓。

总之,蜀国后期,黄皓的专权,使得蜀国很快走向了灭亡之路,其罪魁祸首不在诸葛亮和姜维,真正的罪人正是“扶不起的阿斗”刘禅的昏庸无能造成的。

标签: 姜维三国

更多文章

  • 诸葛亮死后蜀汉为何三十年不灭 仅仅是因为姜维一个人吗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诸葛亮,蜀汉

    很多人都不了解诸葛亮死后蜀汉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死去可以说是对蜀国的一个非常大的打击了,蜀国在失去诸葛亮之后,本来就不太好的形势就变得更加糟糕了。诸葛亮在临死之前向刘禅推荐了姜维,认为只有姜维能够继承他的位子去保护蜀国,蜀国当时面临着内忧外患,然而却能

  • 面对日渐衰落的蜀汉,姜维是如何防御曹魏的进攻呢?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三国,姜维

    公元244年,曹爽为了提升自己在曹魏的声望,他假借曹叡之名,率领曹魏步骑大军进攻汉中。当时魏军前行速度较快,不多时其前锋就达到骆谷,然而汉中守兵不满三万,面对曹魏大军来袭,蜀汉诸将大惊,有人认为如今蜀汉兵力不足以正面抵御魏军,应该就此放弃关隘固守汉、乐二城,等待魏军进入汉中之后,汉中的守军可与涪城的

  • 刘禅投降之后保全臣子的安危 姜维为什么会是一个例外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刘禅,投降

    还不知道:刘禅投降的事情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诸葛亮对姜维的评价和定位比较准确,忠诚、勤勉、心思缜密,综合他的所有条件来看,比其他人强上不少。既“心存汉室”,又“敏于军事,深解兵意”,忠心有能力,这样的人可堪重用,而这样的话,诸葛亮没少对蒋琬一干人说。所以

  • 庞会:庞德四子之一,武力与姜维不相上下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庞会,曹魏

    在历史长河中,庞会可以说是很出名了,那么大家知道他的故事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庞会,庞德四子之一,生卒年月不详,连字也未记载。比起庞德,庞会不需靠武力在战场建功立业而拜将封侯,只需沾上庞德的余荫福泽照样能拜将封侯。在曹丕承袭魏王后,为褒扬庞德忠烈,便赐给庞德四个儿子的关内侯爵位,庞会

  • 魏延发动兵变时姜维袖手旁观,这才是他的高明之处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姜维,三国

    在历史长河中,姜维可以说是很出名了,那么大家知道他的故事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公元234年,对刘禅而言,是蜀国历史上不同寻常的一年,也是蜀国建立之后的又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一年,蜀国接连发生了两件大事:第一件事丞相诸葛亮在五丈原前线去世,诸葛亮是蜀国的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他的

  • 刘备生前留下一条锦囊妙计,姜维为什么弃之不用?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姜维,三国

    历史是一条长河,它奔流向前,无止无息。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述姜维的故事。公元228年,诸葛亮亲自统领大军,兵分三路进攻曹魏。东路军由赵云邓芝带领,出斜谷威胁关中,中路军由马谡带领镇守街亭,负责掩护诸葛亮侧翼,阻断曹魏援军。而诸葛亮自率主力部队担任西路军,直扑曹魏陇右地区。诸葛亮精心策划的这次

  • 投降蜀汉的大将王平才能怎么样?连姜维也比不上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王平,三国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王平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在三国中,蜀汉的地盘最小,只有一州之地;人口也最少,只有160多万人。到了中后期,蜀汉的人才越来越少,进入捉襟见肘的尴尬局面,所以有“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说法。而曹魏及孙吴则是始终人才济济,孙吴自始至终很少吃大败仗。然而曹魏派邓艾

  • 曹魏的四大“征西将军”分别是谁?一个击退姜维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曹魏,汉朝

    说到曹操,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宋书·百官志上》:“四征,魏武帝置,秩二千石。黄初中,位次三公。汉旧诸征与偏裨杂号同。”在曹操掌权之后,四征将军,也即征东将军、征西将军、征北将军、征南将军的地位获得了明显的提升,也即位次三公。在武将官职中,这意味着四征将军仅次于大将军、骠骑将军等少数几个官职了,可谓位

  • 费祎之死背后元凶是姜维?为什么这样说呢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费祎,三国

    在历史长河中,费祎可以说是很出名了,那么大家知道他的故事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公元234年,蜀国丞相诸葛亮在五丈原前线病故。按照诸葛亮的遗嘱,蒋琬继任尚书令,成为蜀国大总管。蒋琬病故后,又由费祎继任尚书令。诸葛亮看人的眼光还是相当准的,从费祎在任期间的优秀表现来看,他确实无愧于诸葛亮

  • 姜维留下的秘密文件,上面记录了什么内容?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姜维,蜀汉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姜维的故事,欢迎关注哦。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有言:“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自刘备兵败夷陵,被陆逊火烧连营之后,很快病逝了,临终前,他把刘禅托付给了诸葛亮,并把兴复汉室的重任交给了他。然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