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姜维为何敢不听刘禅命令,拒绝班师回朝呢?

姜维为何敢不听刘禅命令,拒绝班师回朝呢?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1802 更新时间:2024/2/12 6:39:05

蜀汉政权的覆灭是很多原因构成的合力造成的,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这里面既有西川面积狭小,人口不多,综合国力不足的原因,也有派系倾 轧,内耗严重的问题,还有姜维以“新军事变革”为名,自废武功的特殊事件。

除此之外,蜀汉的败落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其内部出现了军阀割据的局面。

东汉末年之所以天下大乱,就是因为地方行政长官——州牧掌握了军权, 至于黄巾起义和宦官专权对国家统一的危害反倒还在其次。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过程,实质上是大军阀消灭小军阀的过程。可蜀汉集

团内部在刘备死后却出现了老军阀未灭,新军阀又粉墨登场的另类局面。蜀汉集团中第一个大军阀就是诸葛亮。判断一个人是不是军阀的关键是什么呢?我以为最关键的问题是看军队究

竟是掌握在国家手中,还是控制在个人手中。

诸葛亮最高的官职虽然是汉丞相,武乡侯,而不是大将军,但他却常常 以北伐为名,将军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同时他还在军中大肆提拔亲信,

先后将马谡董允、姜维提拔到重要领导岗位上任职,来保证部队对自己的 绝对忠诚。

一个国家的军队被军阀控制,军队就很难为国家服务了,所以就有了“六

出祁山”而不能取中原寸土的笑话。后来,诸葛亮死了,但军阀割据的局面并没有结束。因为诸葛亮的衣钵被

姜维完整地继承了下来,真可谓“薪火相传”。姜维掌权后一开始就摆出一副继承先相遗志的架式,有事没事都带着大军

到北部边境转一转,达到控制军权、树立威望、拉扰人心的目的。到了后期, 姜维则干脆不听朝廷调遺,割据一方。

《三国志.蜀书.姜维传》中记载:“五年,维率众出汉、侯和,为邓艾 所破,还住沓中。维本羁旅託国,累年攻战,功绩不立,而宦官黄皓等弄权於

内,右大将军阎宇与皓协比,而皓阴欲废维树宇。维亦疑之。故自危惧,不复 还成都。”

这段话的意思是:景耀五年,姜维战败,屯兵沓中。由于姜维连年征战,

却没有什么战果,宦官黄皓与将军阎宇联合起来,想用阎宇换掉姜维。姜维知道后,害怕兵权被解除,就滞留在沓中,不回成都。

后世的“维迷”可以把姜维夸得圣人一般,但无论如何,姜维不听中央调

遣的行为就是地地道道的军阀割据,放在任何时代都是足够上军事法庭的。而阎宇并不是一个反面人物,大家不要以为和黄皓沾了边就都是坏人。而

且,另一位为《三国志》作注的历史学家孙盛则认为,罢免姜维,保举阎宇的 并不是黄皓,而是诸葛瞻和黄厥.

从史志对阎宇将军不多的叙述中,我们可以看出阎宇绝对是个标准的职业军人。《三国志.蜀书.霍峻传》中写了这样一段话:“魏之伐蜀,召宇西还,

留宇二千人,令宪守永安城。”

意思是说:钟会、邓艾伐蜀时,刘禅召阎宇西进成都救援,阎宇将军留下了二千人给罗宪,让罗宪驻守永安城,自己率领大部队奔赴成都。

与阎宇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姜维在明知邓艾的部队已经出现在成都平原时, 仍以情况不明为由,拒绝回师勤王。

我们知道剑阁是一个“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要塞,姜维是完全可以派 一部分人马在剑阁迟滞敌军,率领另一部分人马驰援成都的。凭着姜维部队的

实力,粉碎邓艾父子人数不多的小股部队应该是绰绰有余的。那样的话,蜀汉 当时的危局或许可以迎刃而解。

但姜维为什么不去回援呢?如果站在一个割据军阀的角度来看,姜维的所 作所为就很好理解了。

国家大厦将倾,军阀们想的往往并不是力挽狂澜,而是如何保存实力,以 便在投降的时候讨价还价,这是军阀的本性使然。国家灭亡了,如果姜维手中

的部队还在,那么姜维还是姜维,做不了一方诸侯,也能做个“足谷翁”,富 甲一方。但如果姜维的部队拼光了,姜维则只能沦为阶下囚。是姜维的个人利

益,导致了他在国家最危难的时候选择了袖手旁观。

姜维的梦很美满,但是姜维忘了,司马氏是不允许国家内部有军阀存在的。

姜维降魏后不久,老辣的司马昭就把他连同钟会、邓艾一勺烩了。正所谓“机关算尽,反误了卿卿性命”!

标签: 三国姜维

更多文章

  • 姜维为什么没有除掉黄皓?是不敢吗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姜维,三国

    下面就一起来看看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的姜维的文章。一提起蜀国后主刘禅大家首先想到的便是这句话:扶不起的阿斗。的确,刘禅做为亡国君,一直为后人所垢病。后人认为刘禅一方面是智力低下,治国无方,导致最终亡国。另一方面是重用小人,腐败朝纳,导致最终亡国。而关于小人,宦官黄皓是个绕不开的名字。要知道刘备病逝

  • 诸葛亮死后蜀汉为何三十年不灭 仅仅是因为姜维一个人吗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诸葛亮,蜀汉

    很多人都不了解诸葛亮死后蜀汉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死去可以说是对蜀国的一个非常大的打击了,蜀国在失去诸葛亮之后,本来就不太好的形势就变得更加糟糕了。诸葛亮在临死之前向刘禅推荐了姜维,认为只有姜维能够继承他的位子去保护蜀国,蜀国当时面临着内忧外患,然而却能

  • 面对日渐衰落的蜀汉,姜维是如何防御曹魏的进攻呢?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三国,姜维

    公元244年,曹爽为了提升自己在曹魏的声望,他假借曹叡之名,率领曹魏步骑大军进攻汉中。当时魏军前行速度较快,不多时其前锋就达到骆谷,然而汉中守兵不满三万,面对曹魏大军来袭,蜀汉诸将大惊,有人认为如今蜀汉兵力不足以正面抵御魏军,应该就此放弃关隘固守汉、乐二城,等待魏军进入汉中之后,汉中的守军可与涪城的

  • 刘禅投降之后保全臣子的安危 姜维为什么会是一个例外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刘禅,投降

    还不知道:刘禅投降的事情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诸葛亮对姜维的评价和定位比较准确,忠诚、勤勉、心思缜密,综合他的所有条件来看,比其他人强上不少。既“心存汉室”,又“敏于军事,深解兵意”,忠心有能力,这样的人可堪重用,而这样的话,诸葛亮没少对蒋琬一干人说。所以

  • 庞会:庞德四子之一,武力与姜维不相上下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庞会,曹魏

    在历史长河中,庞会可以说是很出名了,那么大家知道他的故事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庞会,庞德四子之一,生卒年月不详,连字也未记载。比起庞德,庞会不需靠武力在战场建功立业而拜将封侯,只需沾上庞德的余荫福泽照样能拜将封侯。在曹丕承袭魏王后,为褒扬庞德忠烈,便赐给庞德四个儿子的关内侯爵位,庞会

  • 魏延发动兵变时姜维袖手旁观,这才是他的高明之处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姜维,三国

    在历史长河中,姜维可以说是很出名了,那么大家知道他的故事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公元234年,对刘禅而言,是蜀国历史上不同寻常的一年,也是蜀国建立之后的又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一年,蜀国接连发生了两件大事:第一件事丞相诸葛亮在五丈原前线去世,诸葛亮是蜀国的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他的

  • 刘备生前留下一条锦囊妙计,姜维为什么弃之不用?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姜维,三国

    历史是一条长河,它奔流向前,无止无息。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述姜维的故事。公元228年,诸葛亮亲自统领大军,兵分三路进攻曹魏。东路军由赵云邓芝带领,出斜谷威胁关中,中路军由马谡带领镇守街亭,负责掩护诸葛亮侧翼,阻断曹魏援军。而诸葛亮自率主力部队担任西路军,直扑曹魏陇右地区。诸葛亮精心策划的这次

  • 投降蜀汉的大将王平才能怎么样?连姜维也比不上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王平,三国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王平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在三国中,蜀汉的地盘最小,只有一州之地;人口也最少,只有160多万人。到了中后期,蜀汉的人才越来越少,进入捉襟见肘的尴尬局面,所以有“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说法。而曹魏及孙吴则是始终人才济济,孙吴自始至终很少吃大败仗。然而曹魏派邓艾

  • 曹魏的四大“征西将军”分别是谁?一个击退姜维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曹魏,汉朝

    说到曹操,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宋书·百官志上》:“四征,魏武帝置,秩二千石。黄初中,位次三公。汉旧诸征与偏裨杂号同。”在曹操掌权之后,四征将军,也即征东将军、征西将军、征北将军、征南将军的地位获得了明显的提升,也即位次三公。在武将官职中,这意味着四征将军仅次于大将军、骠骑将军等少数几个官职了,可谓位

  • 费祎之死背后元凶是姜维?为什么这样说呢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费祎,三国

    在历史长河中,费祎可以说是很出名了,那么大家知道他的故事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公元234年,蜀国丞相诸葛亮在五丈原前线病故。按照诸葛亮的遗嘱,蒋琬继任尚书令,成为蜀国大总管。蒋琬病故后,又由费祎继任尚书令。诸葛亮看人的眼光还是相当准的,从费祎在任期间的优秀表现来看,他确实无愧于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