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曹操要是选择曹植为嗣,杨修会不会夺位当皇帝,还是会被司马懿干掉

曹操要是选择曹植为嗣,杨修会不会夺位当皇帝,还是会被司马懿干掉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660 更新时间:2024/2/11 2:42:33

大家都知道,要成为司马懿,有三个基本要求,第一个是本人活得足够长,把别人都能熬死;第二个是能熬到一个幼年登基的皇帝出现;第三是自己的子孙够多,而且不能短命,能接着干。

先来看第一条。杨修比司马懿还大四岁,生于公元175年。曹植比曹丕小五岁,生于公元192年。如果曹操没有杀杨修,并且立曹植为嗣的话,那么到曹操死去的时候,曹植继位,这时候曹植28岁,杨修45岁。曹植死于公元232年,如果杨修能够健康得活到这个时候,就是五十七岁了。如果以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时的248年算,到那时杨修就已经七十三岁了。而司马懿死的时候才七十三岁。杨修能不能活到那时候,是很难说的。

再来看第二条。曹植死于公元232年,时年41岁,只比曹丕多活了一年。曹植有记载的就两个儿子,长子苗早夭,庶子曹志很长寿,一直活到公元288年,还是因为感慨齐王司马攸的遭遇和自己的父亲曹植有些相似,上书司马炎,劝司马炎不要逼着齐王攸之国,司马炎大怒,加上遇到母丧,他才忧惧而死。从曹植去世,到曹志去世,就有五十六年。就算曹植死的时候,曹志只有三岁,杨修能够受到曹植的信任,被指定为辅政大臣,能不能熬得过曹志,恐怕也不好说。

第三条,杨修死后,还有儿子在,也就是杨嚣,到泰始年间才死去,还算是早死,实际上恐怕年龄也不小了。杨修于公元219被曹操杀死,到泰始年间的时候,杨嚣最起码已经五十岁了。孙子杨准到晋惠帝时期,还曾出任冀州刺史。所以,这一条倒是没什么问题,可以父死子继,一代接着一代干,像司马懿家族一样,一直干到最后篡位成功。

但这些都是基础性的条件,更重要的还是自己的军政才干。稍微比较一下司马懿和杨修就会发现,杨修的军政才干和司马懿可以说完全不在一个层次上。因为杨修死得早,用曹操死后司马懿的军政才能来比,对杨修不太公平,那就以曹操时期来说。

曹操平定汉中张鲁之后,司马懿给曹操的建议是乘胜而进,一鼓作气,进攻四川,消灭刘备,彻底平定西南地区。曹操虽然没有采纳这个意见,但很显然,这已经表现出了司马懿的战略眼光。虽然他以儒生出仕,加入曹操阵营,但这时候他就已经开始展露他在军事上的眼光和见识。杨修的表现是什么呢?曹操在汉中之战中和刘备相持不下,进不能进,退不能退,进退维谷之际,杨修随军,不但没有给曹操什么军事战略上的建议,反而揣摩曹操的意图,扰乱军心。《晋书·宣帝纪》:

从讨张鲁,言于魏武曰:“刘备以诈力虏刘璋,蜀人未附而远争江陵,此机不可失也。今若曜威汉中,益州震动,进兵临之,势必瓦解。因此之势,易为功力。圣人不能违时,亦不失时矣。”魏武曰:“人苦无足,既得陇右,复欲得蜀!”言竟不从。

司马懿另一次出彩的表现则是,在关羽大举北伐的时候,围襄阳,攻樊城,中原盗贼相应,威震华夏,曹操曾想迁都洛阳,以避其锋。司马懿和蒋济又一起找到曹操,先分析形势说,关羽北伐困于坚城之下,刘备新得汉中,而孙权围攻合肥却大败而回,一定不会甘心情愿的看着关羽北伐成功,攻破襄阳。所以,司马懿和蒋济建议,曹操一方不用急于行动,而应该观衅而动,等着孙权先出招。果然,孙权派吕蒙偷袭荆州,擒斩关羽,孙刘联盟彻底破裂。《三国志·蒋济传》:

司马宣王及济说太祖曰:“于禁等为水所没,非战攻之失,於国家大计未足有损。刘备、孙权,外亲内疏,关羽得志,权必不原也。可遣人劝蹑其后,许割江南以封权,则樊围自解。”太祖如其言。权闻之,即引兵西袭公安、江陵。羽遂见禽。

这时候,司马懿四十岁,但是对人情世故和世道人心显然已经琢磨得很深入了,所以能分析形势,料敌于先,开始展露自己的军事能力。但杨修的表现就显得轻浮得多了,仗着自己的小聪明,恃才傲物,而且很喜欢表现自己的那点小聪明,却对人情世故的了解要差很多。比如现在众所周知的改门、分酥之类的事情,都是向别人表现自己的小聪明。

作为一个出身四代三公的政治世家的翩翩佳公子,杨修表现出来的政治素质却并不高,尤其是参与曹丕与曹植的储位之争,这是为臣大忌,他却恰恰犯了。曹操都没确定以谁为嗣,杨修就先站到曹植一边去了,这就是作死。只要曹植夺嫡失败,杨修就不会有什么好结果。而司马懿在这时却基本上保持中立,凡事都是只听命于曹操。这个道理不难理解,只要曹操还在,曹操就是唯一的主权者,只能听命于他。他和曹丕交往,显然也是奉了曹操之命。

很显然,司马懿在这个问题上的选择是非常谨慎的,首先考虑的是政治利益的得失。而杨修刚好相反,杨修得志时,很多人都希望能够结交他,其中就有曹植,他就进了曹植的朋友圈,显然是他没有考量这个选择可能会给自己带来什么结果。

而更重要的原因则是,他选择站在曹植一边,是因为他们都是有名师范儿,放荡不羁,以文学著称于当时,气类相投。对搞政治的人来说,把关系到自己和整个家族的政治前途的事情用性情相投来决定,显然也是非常轻率的。因此,即便他能熬到出现要给幼年即位的皇帝,他能否在政治斗争中取胜,成为最后的赢家,也不一定。

曹操死后,曹丕继位,曹植原来夺嫡最重要的谋士丁仪兄弟也被曹丕杀死。曹丕夺嫡最重要的谋士吴质,也没有什么好结果。虽然曹丕对吴质还不错,曹叡继位之后,吴质被征入朝,出任侍中。吴质为了对付陈群,又推荐了自己的儿女亲家司马懿。但曹叡对他并不待见,死后被谥为丑侯,后来他儿子上书鸣冤,才给他平反,改谥为威侯。

标签: 三国曹操曹丕杨修

更多文章

  • 司马懿到底是怎么夺取魏室的政权的?仅靠隐忍吗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三国,司马懿,曹操,

    司马懿本人没有当过皇帝,但是他有没有这个野心就不好说了。身为西晋王朝的奠基人,司马懿一共活了73岁,熬死了一代又一代的英雄豪杰。在自己行将就木的时候回头一看,那些比自己强的,能镇住自己的人都已经化为一抔黄土。自己心里面难免也会有一些别的想法产生。自己不当皇帝留下谋朝篡位的骂名,但是可以让自己的子孙们

  • 诸葛亮这么厉害为什么无法兴复汉室,输给司马懿呢?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诸葛亮

    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和司马懿都是非常有才能的人,尤其是诸葛亮几乎是人们心中神一样的存在,唐朝时期的杜甫就对诸葛亮有着有着特别的情怀,在他创作的不少诗作中就有很多是对诸葛亮的赞美。对于诸葛亮的才能,从刘备三顾茅庐就可以看出来,当年的他六出祁山,七擒孟获,为蜀汉立下了汗马功劳,然而最后他的北伐大业还未完成就

  • 为什么司马懿政变成功后没有立马称帝,反而白白等了二十几年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三国,司马懿

    自刘邦统一全国,建立大汉,这个政权传承了近四百年,然而到了桓灵二帝之时,出现了宦官乱权的状况,大汉王朝岌岌可危。在此之后,又有董卓祸乱朝纲,天下逐渐开始大乱。一时之间,群雄并起,诸侯争霸,硝烟蔓延了整个大地。在这段乱世中,有人凭一己之力,创下辉煌,例如曹操、刘备;也有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摘了苹果,例如

  • 诸葛亮离世后,司马懿为什么不直接攻打蜀国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司马懿,诸葛亮,姜维,

    在三国演义中,从智慧到谋略,司马懿是极少数的能与诸葛亮相抗衡的人,两人交锋多次,谁也不能秒杀对方。没想到诸葛亮在司马懿之前离开了人世,得知这个消息的司马懿痛哭了一场,大概是因为他们不仅仅是对手,还是棋逢对手、惺惺相惜的知音。没有了诸葛亮的谋划支撑,看起来是一个攻打蜀国的大好机会,然而司马懿却没有这么

  • 司马懿一生最亏欠的女人,熬死了诸葛亮却熬不过她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张春华,司马懿

    司马懿是三国时代特别能的人,是大政治家,大军事家,可以说得上他是三国时代最杰出的影帝,特别能装疯卖傻,而且辅佐过四代魏国天子(曹操、曹丕、曹睿、曹芳),并且是西晋帝国的奠基人。司马懿一生忽悠过的人很多,其中就有曹操,曹操当年招仲达出仕的时候,他就是装中风硬是躲过一劫,后来曹爽权倾朝野派人调查司马懿,

  • 诸葛亮看到司马懿军中的一个白胡子的老人,为什么会直呼吾命休矣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诸葛亮,司马懿,曹丕,辛毗

    司马懿自小出身就不错,父亲是京兆尹,年少十分就胸怀韬略,小有名气。当曹操执掌东汉的时候,曾派人前去征召他入府效力。起初司马懿装病不去,后来曹操采取强制征召的手段,司马懿终于去了。不过曹操发现司马懿有“狼顾之相”,就开始有点忌讳他了,不让他接触实权。以至于曹丕在位的期间,听了父亲的遗嘱把司马懿防的死死

  • 司马懿为能这么长寿,原因竟在于华佗发明的“五禽戏”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五禽戏,司马懿

    曹氏三代君王都相继去世了,司马懿还健康的活着,成了三国最后的赢家。司马懿活了73岁,弟弟司马孚活了93岁,这在古代算是非常长寿了,那么司马懿及整个司马家都长寿的原因是什么呢?答案非常简单,那就是神医华佗临终前传授给司马懿的五禽戏。华佗创造的五禽戏是通过模仿虎,鹿,熊,猿,鸟(鹤)五种动物的动作,以保

  • 司马懿的高明之处到底在哪里,为什么都说不如诸葛亮呢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司马懿,诸葛亮,三国,

    司马懿和诸葛亮的处境是不同的,诸葛在朝掌握实权;反观司马后方的是有实权的皇帝,大胜则可能遭猜疑,打败则可能遭贬的处境。所以司马懿是对的,也是成功的,至于演义的描述是偏低了。再来看看诸葛亮的成就就知道了,多次伐曹空耗钱粮,却毫无尺寸之功,打了败仗还描述得有声有色佷精彩的,明显是夸张的修辞手法而已。死诸

  • 诸葛亮知道司马懿军中来了一个老头后,仰天长叹:我命丧于此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诸葛亮,司马懿

    首先,三国鼎立之所以能够形成,蜀汉之所以能够割据益州,和当时中原战乱之后,人口流失严重有很大的关系。一旦北方经历过一段时间的和平,经济得以恢复。那么就算整个南方加起来,也没办法抗衡。诸葛亮是个有远见的政治家,他知道益州这个小地方,再怎么发展也就这样了。可一旦中原缓过气来,统一南方只是时间问题。为了让

  • 司马懿诛他三族时漏网一人,百年后其子孙夺走了司马家江山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司马奕,曹爽

    “肥奴!曹子丹好人,生卿五六头肉,今桓范随卿灭门也。”高平陵之变时,桓范劝告曹真之子曹爽前往许昌,挟天子而令诸侯,但曹真偏偏不听,信了司马懿的邪,认为回到洛阳,必定能够平安做他的大富翁,于是桓范骂出了这样一句话。其实这也怪不得曹爽,毕竟司马懿作为四朝老臣,在他的前七十年攒下了太多的信任和群众基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