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谁说三国后期无人:姜维不比孔明差

谁说三国后期无人:姜维不比孔明差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4043 更新时间:2024/2/13 7:09:29

关羽夜走麦城后,整个小说到了一个转折,等到诸葛亮死后,有人认为那代表”智“的消失。其实不然,三国后期有一个人不必诸葛亮差。

其实在三国后期,有一些人其实也很棒。不过我只打算在吴、魏、蜀里面各挑一个人。

姜维是诸葛亮死后继承了他的北伐志向,希望能兴复汉室。在诸葛亮死后,姜维并不是直接掌握蜀国的军权。蜀国一直由蒋琬费祎掌握大将军的职位,他们都是诸葛亮去世前嘱托的人。

网络配图

但费祎蹊跷的被刺杀后,姜维才正式被任命为大将军,主持北伐的工作。这是离诸葛亮去世已经过去了19年。不过这一切并不顺利,朝中有黄皓这样的奸臣阻拦,而且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跟姜维的关系也并不好。

除了之前与蒋琬、费祎合作的北伐,他自己带兵北伐了九次,有输有赢。看着蜀中人才不断凋零,几乎无可奈何。而魏国、吴国都有一些后起之秀。

当魏国开始了西征计划时,刘禅因为听信黄皓的谗言,导致发兵缓慢。姜维先是被邓艾拦在沓中,可他还是完美地杀回剑阁,守住了钟会

要不是邓艾从景谷道偷渡,挥兵直击成都。汉魏之间最后一场大战爆发,守绵竹的诸葛瞻战死。刘禅在谯周的建议下,率领百官投降了邓艾。

远在剑阁的姜维听到后,几乎悲痛欲绝。但即使是这样,他依旧没有放弃,他给刘禅上奏写了一句话:

“愿陛下忍数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复安,日月幽而复明。”

之后他投降了钟会,利用钟会的手除掉邓艾。又希望能借着钟会的军队重新兴复蜀国,没想到事情败露,自己和钟会都被杀了。

可以说,他熬到了最后一刻,他的执着,对比诸葛亮也不不遑多让。

魏国的人才其实不少,钟会、邓艾和羊祜,这些人都可以称为一时的人才。但今天只讲杜预。

网络配图

杜预这个人在《三国演义》中 的出场镜头并不高,因为他出于这场大戏的落幕,吴国的灭亡。杜预是个官二代,他爹杜恕还没当官,在朝廷里呼声就特别高了。而且他们家和司马家是亲家关系,不过杜预的强大不在这里。

跟着钟会灭蜀、又攻灭东吴,是他干的。最重要的是他在中国的法制史上都有自己的名字。在当时,他是唯一一个。

他给晋武帝上书的奏折中,有关于如何调控粮食价格、运盐,对于国防边防的调整等一堆意见。随便提的倒没什么,最主要的是被采纳了。

不止是个理论家,还是个动手能力极强的工程家。主持造过富平津大桥,把古代的一种叫“欹器"的计时器从古籍中复制出来了。

还修改过历法,并且修改后的历法后来被通用。要知道历法这种东西,官府靠着它,每年要教老百姓种田,自己宗庙的祭礼。如果不准,是不会有人用的。

曾经实地调研了灾情,给了一套完整可实行的农业救灾的方案。

这样高的成就,让他死后同时入了文庙和武庙。

陆抗有个好父亲,陆逊以书生的身份当上大都督。在夷陵,一把火烧了刘备,救了吴国,也成就了自己。

网络配图

陆抗做为陆逊的次子,并没有那么风光。因为孙权晚年后变得十分猜忌,对陆逊也是不信任,这也导致了陆抗并不受重要。

不过在孙权去世前,悔悟了自己的做法,重用了陆抗。陆抗和姜维不一样,他并不需要在夹缝中苦苦生存,也不像杜预那样文武全才。他尽自己所有的努力,做好自己能做的事情。

比如各地驻守一块防地,在调防的时候。诸葛瞻会搞点小动作把防地稍微损坏一下,陆抗却不会这么做。

他和羊祜之间也不是只有各守边界的交情,还曾经在腹背受敌的情况下挡住了晋国的进攻。

魏国在陆抗死后,才决定征讨吴国。他是吴国最后的名将,而吴国之所以后来还能撑过十几年,并不是它有多强,而是当时的晋国在处理篡位之后的隐患。

可以说陆抗死,吴国亡。

标签: 姜维

更多文章

  • 他是诸葛亮身边的优秀秘书 为何却害苦姜维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姜维

    胡济是荆州义阳郡人,曾任蜀汉丞相诸葛亮的主簿,与诸葛亮有着亲密友好的关系。网络配图胡济为人不避嫌疑,敢于直言,多次向诸葛亮进谏,诸葛亮将他与崔州平、徐庶及董和相提并论,认为他们都是能适时规劝自己过失的诤友。胡济后任行中参军,昭武中郎将。公元231年(建兴九年)二月,蜀汉丞相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曹魏。六月

  • 诸葛亮让姜维做接班人 却忽视了姜维这个重大缺点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诸葛亮,姜维

    刘备还为汉中王时,魏延镇守汉中,其他城防也都布置重兵相互策应。如果敌人来犯汉中,可以将敌人挡在关外,无法进入汉中。实践证明,这种固守防御的策略是完全正确的。兴势之战,王平抵抗曹爽的进攻,就是用的这个方式。网络配图但是,姜维主政以后,想当然的改变了拒敌于国门之外的防御策略。姜维天真地认为,固守汉中一线

  • 诸葛亮临终前为什么不让姜维做接班人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诸葛亮

    在《三国演义》里,姜维是诸葛亮的得意弟子,临死之时诸葛亮把自己毕生所学尽授予姜维,对他寄予了厚望,但让人意外的是姜维并没有作为诸葛亮的接班人,掌控蜀国相权。历史上的情况和小说大致相似。那么诸葛亮为什么没让姜维接管自己的权力呢?网络配图姜维在历史上的确受诸葛亮器重,但还不没把整个蜀国都托付给他的地步。

  • 诸葛亮用人最大的失误是看错姜维吗?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诸葛亮

    其实诸葛亮在用人上的最大失误既非马谡又非魏延,而是姜维。姜维的才干,在蜀国后期确实比较突出,但却只有边帅之能,远非宰辅之用。诸葛亮选择这个接班人,无疑是人生中最大的败笔。姜维字伯约,其人凉州上士,天水异才。对于姜维的素质,我基本上不持异议。前不久有个帖子议及姜维,我说没有女人会喜欢姜维,其实是从现代

  • 三国诸葛亮为何要招降蜀汉时期的名将姜维?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姜维

    诸葛亮是为三国第一谋臣,他的智慧非常人能及。姜维是蜀汉时期的名将,他曾是蜀汉的降将。那么,诸葛亮为何要重用姜维呢?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魏军中了孔明的离间计,姜维走投无路,归降了蜀汉,诸葛亮执维手曰:“吾自出茅庐以来,遍求贤者,欲传平生之学,恨未得其人。今遇伯约,吾愿足矣。”后诸葛亮用姜维之计,顺利取

  • 姜维和赵云一战谁输了 姜维故里位于何处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姜维和赵云一战谁输了 姜维故里位于何处

    赵云,字子龙,是三国时期蜀国的名将。他单枪匹马,所向无敌。是刘备忠实的部将。姜维投降蜀国时,曾经和赵云有过一战,关于此战的成败,众说纷纭。有一说法是赵云败了,因为在战中,赵云有过大惊的表情,还有在回来之后对姜维赞赏有加。从这些可以看出来,姜维的实力超出了赵云的想象,所以才会惊讶甚至方寸大乱,所以从这

  • 揭秘姜维使用的武器是什么 其中有什么学问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揭秘姜维使用的武器是什么

    三国时期,姜维是蜀国后期的大将,并且是军师诸葛亮的衣钵传人,可谓是有勇有谋,是蜀国的第四代政权掌控人。姜维形象姜维本是魏国人,自幼丧父,和母亲相依为命,因为其父亲是战死,所以姜维之后继任了父亲的官位,在魏国也算是比较重要的将领。诸葛亮看重了姜维的才华,当时蜀国文臣武将中后继无人,诸葛亮有心培养姜维,

  • 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姜维诈降避祸是什么事情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姜维诈降避祸是什么事情

    姜维是谁?看过三国演义和三国志的朋友应该都不陌生,姜维(公元202年-264年),字伯约,天水冀县,汉族人。三国时期的蜀汉名将,军工官衔达到大将军。死后追封为“开明王。”关于姜维的背景会让很多人感到纠结,既是谋士、文官。也是武将,善战。姜维是蜀国军师诸葛亮的徒弟,他的一生对蜀国可谓功不可没。他本是魏

  • 姜维杨仪谁才是诸葛亮的唯一接班人?诸葛亮看中的却是他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诸葛亮,魏延,杨仪

    三国时不管文官还是武将,人才最多的就是蜀汉。刘备不仅拥有了关张赵,还有一个天才军事家诸葛亮,不得不让人眼红。而本文要分析的诸葛亮的这些接班人也是个个不凡。起码还有另外四个人自认为有当诸葛亮接班人的资格,他们是魏延、杨仪、蒋琬、费祎。为了争位,魏延与杨仪进行了恶性竞争,杨仪对蒋琬后来居上也耿耿于怀,而

  • 姜维尽得诸葛亮真传,为何却始终斗不过邓艾?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姜维

    姜维是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收服的曹魏降将,后来诸葛亮发现姜维是一个将才,便开始重点培养他。公元234年,诸葛亮病逝五丈原,为了继续北伐大任,诸葛亮临终前将大事托付给了蒋琬,董允,费祎等人,还把自己生平所学传授给了姜维。姜维在拿到诸葛亮兵书之时,刚好33岁,但姜维真正意义上开始北伐则是在大将军费祎死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