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姜维改变蜀国稳定部署导致蜀汉灭亡?

姜维改变蜀国稳定部署导致蜀汉灭亡?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1042 更新时间:2024/1/16 13:40:02

公元234年,诸葛亮去世,蜀汉政权丧失了掌舵人。很多人都认为诸葛亮之后就直接是姜维接班,其实姜维的资历还差得远,在诸葛亮之后还有蒋琬费祎两个重要人物。在这两个人在时期,蜀汉政权不再进行大规模的战争,转而开始了休养生息。但是费祎被刺杀之后,姜维成为了蜀汉政权的实际领导者,姜维军事能力很强,但是政治能力不足。面对蜀汉内部出现了宦官专权问题,姜维束手无策,只能自己在外带兵。

网络配图

一、姜维改变了魏延的战役部署,最终导致了汉中的失守

公元219年,刘备取得了汉中大战的胜利,在此之后,刘备任命魏延负责防御汉中地区。魏延这个人被黑了600多年,他的军事能力是相当强的。魏延镇守汉中时,把很多部队部署在汉中外围的山区。这样一来,魏军很难直接进攻汉中的核心地区。这一政策从刘备时期一直沿用到了费祎时期,长达将近30年时间。但是姜维上台之后,更改了这一计划。姜维认为魏延的部署虽然稳妥,但是无法有效的歼灭魏军主力。曹魏更改了这一部署,把所有的部队全部放进了城内。这就等于把魏军放进了无险可守的平原地区,姜维的计划是魏军久攻不下撤走时,自己率领大军及时追杀,这样可以一举歼灭部分魏军主力。但是这一计划的前提是自己后方稳定,而且对方只能来一路军队,这就很难保证了。

姜维的部署出现了明显的破绽,曹魏方面的司马昭也不是傻瓜。公元263年,司马昭命令钟会邓艾诸葛绪三路夹击蜀汉。其中邓艾和诸葛绪主要是辅助作用,钟会的部队负责主攻。钟会也看出了姜维的部署漏洞,他命令一部分军队牵制汉中地区的蜀军,而自己率领军队攻破了蜀汉政权的第一道门户阳安关。阳安关失守之后,蜀汉政权所能依赖的也只剩下了剑阁而已。姜维在这样的情况下,只能放弃剑阁之外的控制区,急速撤回剑阁防御钟会的大军。魏国的三个将领并不心齐,还没有取得胜利,钟会和邓艾就先联合陷害了诸葛绪。窝里斗是曹魏政权的一大特色,从曹丕时期开始一直都是这个德行。

二、邓艾选择了700里大迂回,刘禅主动选择了投降

面对姜维固守的剑阁,无论是钟会还是邓艾都无法从正面攻进去。邓艾提出了迂回战术,而钟会则负责牵制姜维。钟会的大军继续进攻剑阁,姜维自然是拼死守卫,两军相互厮杀,姜维占据地形的绝对优势,钟会根本无可奈何。姜维的防守还是很出色的,几百年之后,宋军进攻后蜀。宋军没费多少力气就占领了剑阁,这真是人比人该死、货比货该扔。但是姜维并不知道自己的身后出事了,邓艾从阴平小道开路前进,一口气迂回了700多里,最终直逼成都。诸葛亮之子诸葛瞻进行了最后的抵抗,但是最终被邓艾击败。邓艾的军队之所以有这么强的战斗力,除了邓艾自己的个人能力之外,还有当时的环境问题。邓艾的军队一路南下,背后都是悬崖峭壁,根本就是有进无退,士兵们为了活命自然是拼死向前。

网络配图

客观的说,邓艾的军队根本没有能力攻下成都城。为了翻越重重山岭,邓艾的军队连一匹马都没有。至于什么攻城器械和武器辎重更是想都不敢想,邓艾缴获的那点粮食根本持续不了多长时间。只要成都能够坚守,邓艾的军队很快就会不战自溃。此外姜维知道背后出事以后,一定会分兵前来增援。到时里外夹击邓艾,那邓艾就是瓮中之鳖。但是刘禅这个人比他的父亲刘备差得远,刘禅没有一点主见。一会说要撤往南方,一会又说要投靠东吴,最后在西川本土官员的忽悠之下,竟然选择了开城投降。邓艾也没有料到这突如其来的胜利,姜维和钟会更是感到十分意外。姜维在得到命令其投降的命令之后勃然大怒,但是又没有丝毫的办法。

三、姜维、邓艾、钟会最终都栽在了一个小人物的手里

姜维假意投降钟会以后,发现钟会这个人野心勃勃,姜维开始忽悠钟会谋反。但要谋反必须先除掉邓艾这个绊脚石,钟会诬陷邓艾要割据西川,司马昭命令钟会捉拿邓艾。敲到了邓艾之后,钟会逼迫各军将领谋反,但是被监军卫瓘发现。

网络配图

卫瓘联络部队包围了姜维和钟会,最终钟会被杀、姜维自杀殉国。不过卫瓘并没有忘了邓艾,在此之前,他和钟会联合诬陷邓艾。一旦邓艾返回长安,肯定会向司马昭说明一切。死人是最安全的,卫瓘命令紧急追杀在押解途中的邓艾。历史就是这么机缘巧合,很多叱咤风云的大人物都死在了一些不起眼的小人物手里。例如张飞和典韦等等,这样的事情比比皆是。

盛极一时的蜀汉就这样走向灭亡了,在军事上,姜维要负一定的责任,但是谁都想不到,邓艾竟然以残兵围困成都,最可笑的是,蜀汉还投降了,悲哉!

标签: 姜维

更多文章

  • 姜维:三国中唯一一个打败赵云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姜维

    要说起三国中最厉害接近完美的武将,小编觉得只有赵云莫属了。在汗水一战中,刘备毅然对诸葛亮说:"子龙一身都是胆”,这点毫不夸张,赵云在蜀国的战绩中,丝毫不差于五虎上将,下面我们就先来说一下,赵云的主要战绩:网络配图赵云一生中,最辉煌的战绩,莫过于救阿斗,在曹军营帐中,七进七出杀出重围,把阿斗平安的交到

  • 姜维北伐时的臂膀原来是他!最后被乱军所杀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姜维

    这个人就是蜀汉后期赫赫有名的大将张翼。张翼字伯恭。刘备领益州牧后用翼为书佐。后翼举孝廉,受职江阳长,汉水之战中,曾任赵云副将。后迁涪陵县令,升官后历职梓潼、广汉、蜀郡太守。网络配图张翼在北伐之前曾治理南中,由于他生性严峻,一板一眼,因此不得少数民族欢心,南中刘胄叛乱时,张翼虽有心严加惩罚,由于得不到

  • 揭秘三国蜀国将领姜维使用的武器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姜维

    姜维,生于公元202年,卒于公元264年,享年62岁。姜维字伯约,天水冀县(今甘肃甘谷东南)人,少时和母亲同住,父亲姜冏战死之后,姜维被郡里任命为中郎。后期为蜀国名将,官拜大将军,在蜀国位高权重。姜维本是魏国将领,但是在诸葛亮北伐时期,姜维在诸葛亮的离间计之中,被魏国怀疑有异心,不得已的情况下投靠了

  • 谁说三国后期无人:姜维不比孔明差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姜维

    关羽夜走麦城后,整个小说到了一个转折,等到诸葛亮死后,有人认为那代表”智“的消失。其实不然,三国后期有一个人不必诸葛亮差。其实在三国后期,有一些人其实也很棒。不过我只打算在吴、魏、蜀里面各挑一个人。姜维是诸葛亮死后继承了他的北伐志向,希望能兴复汉室。在诸葛亮死后,姜维并不是直接掌握蜀国的军权。蜀国一

  • 他是诸葛亮身边的优秀秘书 为何却害苦姜维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姜维

    胡济是荆州义阳郡人,曾任蜀汉丞相诸葛亮的主簿,与诸葛亮有着亲密友好的关系。网络配图胡济为人不避嫌疑,敢于直言,多次向诸葛亮进谏,诸葛亮将他与崔州平、徐庶及董和相提并论,认为他们都是能适时规劝自己过失的诤友。胡济后任行中参军,昭武中郎将。公元231年(建兴九年)二月,蜀汉丞相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曹魏。六月

  • 诸葛亮让姜维做接班人 却忽视了姜维这个重大缺点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诸葛亮,姜维

    刘备还为汉中王时,魏延镇守汉中,其他城防也都布置重兵相互策应。如果敌人来犯汉中,可以将敌人挡在关外,无法进入汉中。实践证明,这种固守防御的策略是完全正确的。兴势之战,王平抵抗曹爽的进攻,就是用的这个方式。网络配图但是,姜维主政以后,想当然的改变了拒敌于国门之外的防御策略。姜维天真地认为,固守汉中一线

  • 诸葛亮临终前为什么不让姜维做接班人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诸葛亮

    在《三国演义》里,姜维是诸葛亮的得意弟子,临死之时诸葛亮把自己毕生所学尽授予姜维,对他寄予了厚望,但让人意外的是姜维并没有作为诸葛亮的接班人,掌控蜀国相权。历史上的情况和小说大致相似。那么诸葛亮为什么没让姜维接管自己的权力呢?网络配图姜维在历史上的确受诸葛亮器重,但还不没把整个蜀国都托付给他的地步。

  • 诸葛亮用人最大的失误是看错姜维吗?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诸葛亮

    其实诸葛亮在用人上的最大失误既非马谡又非魏延,而是姜维。姜维的才干,在蜀国后期确实比较突出,但却只有边帅之能,远非宰辅之用。诸葛亮选择这个接班人,无疑是人生中最大的败笔。姜维字伯约,其人凉州上士,天水异才。对于姜维的素质,我基本上不持异议。前不久有个帖子议及姜维,我说没有女人会喜欢姜维,其实是从现代

  • 三国诸葛亮为何要招降蜀汉时期的名将姜维?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姜维

    诸葛亮是为三国第一谋臣,他的智慧非常人能及。姜维是蜀汉时期的名将,他曾是蜀汉的降将。那么,诸葛亮为何要重用姜维呢?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魏军中了孔明的离间计,姜维走投无路,归降了蜀汉,诸葛亮执维手曰:“吾自出茅庐以来,遍求贤者,欲传平生之学,恨未得其人。今遇伯约,吾愿足矣。”后诸葛亮用姜维之计,顺利取

  • 姜维和赵云一战谁输了 姜维故里位于何处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姜维和赵云一战谁输了 姜维故里位于何处

    赵云,字子龙,是三国时期蜀国的名将。他单枪匹马,所向无敌。是刘备忠实的部将。姜维投降蜀国时,曾经和赵云有过一战,关于此战的成败,众说纷纭。有一说法是赵云败了,因为在战中,赵云有过大惊的表情,还有在回来之后对姜维赞赏有加。从这些可以看出来,姜维的实力超出了赵云的想象,所以才会惊讶甚至方寸大乱,所以从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