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解析姜维拥兵10万 为何守不住刘备的半壁江山

解析姜维拥兵10万 为何守不住刘备的半壁江山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1042 更新时间:2024/2/13 3:33:45

随着诸葛亮的去世,北伐撤兵,魏蜀两国的均衡似乎要被打破,蜀国似乎已难以匹敌魏国,事实并非如此!

一、姜维好战导致蜀亡,这似乎成了史学界的公论。但此说是值得商榷[què]的,第一,姜维是否应该主动北伐?《通鉴辑[jí]览》作了很好的回答::“虽说统一之志未能实现,但先声夺人,把战火燃烧在敌国境内,这是积极防御的措施,和坐守待毙相比,实为上策”

二、姜维北伐胜败如何?其战果辉煌,是有目共睹的,决不亚于诸葛亮。虽说最终不胜而还,但实属正常现象——这就像斗地主,无论你多会记牌、出牌,都抵不过人家手中的一把好牌。说明实力比能力重要!这是当时的鼎足之势所决定的。姜维只要能达到削弱魏国、保存蜀国的目的,就算成功了。

姜维拥兵10万,却守不住刘备的半壁江山,问题出在哪儿?

三、也许网友会反驳,人生的意义不在于起一手好牌,而在于把烂牌打得精彩。但如果指望姜维连连取胜,直至统一全国,实在有些强人所难。既然诸葛亮出师未捷能为人谅解,姜维失败而归也不应受到非难。

姜维

四、姜维北伐是否耗尽了国库?回答是否定的。蜀亡之时,国库尚存大量金银和粮食,足够军事开支。可见姜维北伐并没有导致国库空虚,而真正造成民不堪命的,是腐朽的宦官政治!蜀亡的直接责任者是谁?是宦官黄皓而不是姜维。黄皓[hào]不但专权而造成政治腐败、国力衰弱,还排挤姜维,欲废姜维。即使如此,姜维亦为保卫蜀国而尽心尽力,出谋划策。

五、政治上,蜀汉后期时统治者们大多能廉洁奉公,故蜀汉后期的政治是较为安定团结的。在蜀汉几乎看不到外戚干预朝政,在黄皓专权以前也没有宦官专权,完全不是东汉后期那种”亲小人,远贤臣”的情况。但直到258年陈抵[dī]死后(皇帝近臣、亲信),黄皓才屡屡升迁,以致于操弄权柄,最终导致国家(“操弄威柄,终至覆国”)

六、经济上,蜀汉发展经济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水经注》说成都平原:“沃野千里,谓之天府”,蜀汉的经济繁荣在后期得以延续,我们来看第一组数字,《晋书·地理志上》曰:“刘备章武元年,其户二十万,男女口九十万。”;再看第二组数字,《三国志》曰:“蜀亡之时,其户二十八万,男女九十四万”。以上对比说明,从蜀初到蜀末,蜀国的人口数量是增加了而不是减少了。

刘禅

七、军事上,蜀国后期仍然出现了一批能征善战的军事将领。《三国志·蜀志·王平传》曰:邓芝在东部,马忠在南,王平在北境,都有显着成绩,此外还有姜维(不解释)、张嶷[yí](以5000人马与2倍于自己的魏军精锐同归于尽)、霍弋[yì](其才能连司马昭都感慨)、霍峻(曾经以一千守军在孤城中守了一年,随后又逐一击破10倍于自己的敌军)等,他们在对内平叛、对外御敌方面都起了很大的作用。

八、但是刘禅宠信黄皓,结果魏军如入无人之境,以致于蜀亡。难怪诸葛尚叹息曰:“我们父子受了国家那么多的恩惠,而没有提早斩除黄皓,以致惨败,还有什么面目活下去。”(诸葛尚是诸葛瞻之子,诸葛亮之孙,在蜀汉最后一次战役中,父子寡不敌众,为国捐躯,诸葛瞻死时37岁,诸葛尚死时不到20岁),所以,姜维北伐与蜀亡没有必然联系。如果有,那就是延缓了蜀亡的日期。

标签: 姜维

更多文章

  • 姜维改变蜀国稳定部署导致蜀汉灭亡?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姜维

    公元234年,诸葛亮去世,蜀汉政权丧失了掌舵人。很多人都认为诸葛亮之后就直接是姜维接班,其实姜维的资历还差得远,在诸葛亮之后还有蒋琬和费祎两个重要人物。在这两个人在时期,蜀汉政权不再进行大规模的战争,转而开始了休养生息。但是费祎被刺杀之后,姜维成为了蜀汉政权的实际领导者,姜维军事能力很强,但是政治能

  • 姜维:三国中唯一一个打败赵云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姜维

    要说起三国中最厉害接近完美的武将,小编觉得只有赵云莫属了。在汗水一战中,刘备毅然对诸葛亮说:"子龙一身都是胆”,这点毫不夸张,赵云在蜀国的战绩中,丝毫不差于五虎上将,下面我们就先来说一下,赵云的主要战绩:网络配图赵云一生中,最辉煌的战绩,莫过于救阿斗,在曹军营帐中,七进七出杀出重围,把阿斗平安的交到

  • 姜维北伐时的臂膀原来是他!最后被乱军所杀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姜维

    这个人就是蜀汉后期赫赫有名的大将张翼。张翼字伯恭。刘备领益州牧后用翼为书佐。后翼举孝廉,受职江阳长,汉水之战中,曾任赵云副将。后迁涪陵县令,升官后历职梓潼、广汉、蜀郡太守。网络配图张翼在北伐之前曾治理南中,由于他生性严峻,一板一眼,因此不得少数民族欢心,南中刘胄叛乱时,张翼虽有心严加惩罚,由于得不到

  • 揭秘三国蜀国将领姜维使用的武器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姜维

    姜维,生于公元202年,卒于公元264年,享年62岁。姜维字伯约,天水冀县(今甘肃甘谷东南)人,少时和母亲同住,父亲姜冏战死之后,姜维被郡里任命为中郎。后期为蜀国名将,官拜大将军,在蜀国位高权重。姜维本是魏国将领,但是在诸葛亮北伐时期,姜维在诸葛亮的离间计之中,被魏国怀疑有异心,不得已的情况下投靠了

  • 谁说三国后期无人:姜维不比孔明差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姜维

    关羽夜走麦城后,整个小说到了一个转折,等到诸葛亮死后,有人认为那代表”智“的消失。其实不然,三国后期有一个人不必诸葛亮差。其实在三国后期,有一些人其实也很棒。不过我只打算在吴、魏、蜀里面各挑一个人。姜维是诸葛亮死后继承了他的北伐志向,希望能兴复汉室。在诸葛亮死后,姜维并不是直接掌握蜀国的军权。蜀国一

  • 他是诸葛亮身边的优秀秘书 为何却害苦姜维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姜维

    胡济是荆州义阳郡人,曾任蜀汉丞相诸葛亮的主簿,与诸葛亮有着亲密友好的关系。网络配图胡济为人不避嫌疑,敢于直言,多次向诸葛亮进谏,诸葛亮将他与崔州平、徐庶及董和相提并论,认为他们都是能适时规劝自己过失的诤友。胡济后任行中参军,昭武中郎将。公元231年(建兴九年)二月,蜀汉丞相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曹魏。六月

  • 诸葛亮让姜维做接班人 却忽视了姜维这个重大缺点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诸葛亮,姜维

    刘备还为汉中王时,魏延镇守汉中,其他城防也都布置重兵相互策应。如果敌人来犯汉中,可以将敌人挡在关外,无法进入汉中。实践证明,这种固守防御的策略是完全正确的。兴势之战,王平抵抗曹爽的进攻,就是用的这个方式。网络配图但是,姜维主政以后,想当然的改变了拒敌于国门之外的防御策略。姜维天真地认为,固守汉中一线

  • 诸葛亮临终前为什么不让姜维做接班人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诸葛亮

    在《三国演义》里,姜维是诸葛亮的得意弟子,临死之时诸葛亮把自己毕生所学尽授予姜维,对他寄予了厚望,但让人意外的是姜维并没有作为诸葛亮的接班人,掌控蜀国相权。历史上的情况和小说大致相似。那么诸葛亮为什么没让姜维接管自己的权力呢?网络配图姜维在历史上的确受诸葛亮器重,但还不没把整个蜀国都托付给他的地步。

  • 诸葛亮用人最大的失误是看错姜维吗?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诸葛亮

    其实诸葛亮在用人上的最大失误既非马谡又非魏延,而是姜维。姜维的才干,在蜀国后期确实比较突出,但却只有边帅之能,远非宰辅之用。诸葛亮选择这个接班人,无疑是人生中最大的败笔。姜维字伯约,其人凉州上士,天水异才。对于姜维的素质,我基本上不持异议。前不久有个帖子议及姜维,我说没有女人会喜欢姜维,其实是从现代

  • 三国诸葛亮为何要招降蜀汉时期的名将姜维?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姜维

    诸葛亮是为三国第一谋臣,他的智慧非常人能及。姜维是蜀汉时期的名将,他曾是蜀汉的降将。那么,诸葛亮为何要重用姜维呢?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魏军中了孔明的离间计,姜维走投无路,归降了蜀汉,诸葛亮执维手曰:“吾自出茅庐以来,遍求贤者,欲传平生之学,恨未得其人。今遇伯约,吾愿足矣。”后诸葛亮用姜维之计,顺利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