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庞统、法正不死 蜀国轮不到诸葛亮掌权?

庞统、法正不死 蜀国轮不到诸葛亮掌权?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333 更新时间:2024/2/10 18:34:01

刘备手下可以称得上名字的文臣便只有诸葛亮庞统法正三位,诸葛亮在以往的形象中是足智多谋,料事如神,而庞统也是一般,只是死得较早,没有诸葛亮那么出彩,而法正其人,一般人的印象可能不深,但是在蜀国的历史中,法正也是重臣一名。诸葛亮的事迹大家都耳熟能详,这里也不多说。庞统是怎样的一个人呢?刘备领了荆州牧之后,庞统来投,却只让他做了个县令,后来还被免官,鲁肃和诸葛亮为他说了好话之后,刘备才肯真正地认识这位才士,让他和诸葛亮一样做了军师中郎将,并且随刘备入蜀,中途中箭而死,死时36岁。法正一开始在刘璋手下做事,后来去出使和刘备交好,见了刘备之后为刘备的英雄之气所折服,转而为刘备做事,里应外合帮助刘备夺取益州,后来作为谋士帮刘备打下汉中,功勋卓越。

网络配图

自从《品三国》之后,诸葛亮从很多人心中都走下神坛,变成了一个普普通通的忠心老臣,甚至于很多人质疑诸葛亮的能力,认为庞统,法正都比诸葛亮要强,而且如果他俩不死,刘备在托孤之时的大臣可能就不会是诸葛亮,蜀国后期的掌政之人也就不会是诸葛亮!果真如此?

一,分析一下三位能臣的职位,功绩,能力以及其各自在刘备心中的地位。

1,如果我们仅仅以结果来看三位的影响,那么诸葛亮毫无疑问是第一位的,诸葛亮帮刘备谋分天下,而后又经营蜀国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份坚持和忠诚是无可否认的;而法正以其谋益州,汉中,为刘备征战出谋划策,功劳也是非常的大,应该排在第二位;庞统为刘备打消取益州的疑虑,并多次献良策取益州,是帮助刘备取得益州的第一谋臣,但是中途意外而死,便不能与前两位相比了,所以庞统只能排在第三位。按照结果来排的话,只能说诸葛亮占了活得久的优势,并不能说明能力,也不能说明他在刘备心中的就是第一文臣。

2,从能力上来分析三位,诸葛亮善治理,治政治军都是一流,并且能够依据形势,制定相应的政策。入蜀前刘璋太过泛滥的仁政,使得益州虽然和平稳定,但人人不感刘璋仁德之恩,反觉其暗弱,投降刘备的人很多,欢迎刘备的人也很多,所以入蜀后诸葛亮制定相对严苛的刑罚制度,目的就是要益州的官僚士民都有约束标准,不能像之前那般散漫。诸葛亮治军也是严明有法度,治下的军队整齐严明,纪律性很强,斩马谡一事诸葛亮不庇亲信,军纪肃然。所以,诸葛亮在管理上是一位天才,其军事能力也是很强,前面的文章也有分析,但是并没有真正地施展开来;而庞统其能力较孔明而言略有不同,庞统善谋略,庞统为刘备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解开刘备入蜀的疑虑,刘备怕取了益州会失信于天下,庞统就说了:“权变之时,固非一道所能定也。兼弱攻昧,五伯之事。

逆取顺守,报之以义,事定之后,封以大国,何负於信?今日不取,终为人利耳。”虽然这有点强词夺理,但是刘备还真听从了庞统的劝说,当时入蜀是大势所趋,但是孔明等人都没有能为刘备解开这个心结,庞统做到了,所以庞统对刘备心里的想法抓得很准,这也与他之前喜欢评价别人相呼应,识人能力强。而后入蜀,庞统曾劝刘备在宴会之时拿下刘璋,这样益州就轻而易举地拿下,不用兴刀兵之苦,刘备感觉这样不符合他之前树立的形象,因此拒绝,后来庞统又连献上中下三策以取益州,刘备纳其中策,终降服刘璋。庞统在历史上的形象比诸葛亮应该更有谋略,比诸葛亮性格也洒脱活泼一点;法正则是庞统之后,刘备的参谋长,法正在取益州时,帮刘备辅助性地出谋划策,而且给刘璋写了一封劝降信,一定程度上帮助刘备和平地解决了冲突。庞统死后,法正成了主要谋臣,劝说刘备抓住时机,拿下汉中,并作为临阵军师,谋略得当。从能力上来分析,三人各有千秋,不分上下。但是我个人认为,庞统,法正善于奇谋,这种在战争时期是很有用的,但是对于国家来说,更多地是整体的协调,诸葛亮为大才,庞统诸葛亮为偏才。

网络配图

3,从职位上来看,诸葛亮在荆州时和庞统是正副军师中郎将,所以诸葛亮一直在庞统之上。进益州之后,诸葛亮为军师将军,属左将军府事,而法正为蜀郡太守,扬武将军。从这里表面上看,法正好像官职多一点,军师将军和扬武将军都是属于杂号将军,没有比较性,蜀郡太守,这一个职位是益州地区的最高长官,而诸葛亮虽然没有名义上的官职,但是有个属左将军府事的职务,这个职务表面上没有官阶,但是实际上左将军府中的大小事务都是诸葛亮来处理,这个可就大了,也就是说刘备如果出征在外,益荆二州诸葛亮才是实际的最高长官。而且《三国志》法正传中有一段记载:以正为蜀郡太守、扬武将军,外统都畿,内为谋主。一餐之德,睚眦之怨,无不报复,擅杀毁伤己者数人。或谓诸葛亮曰:“法正於蜀郡太纵横,将军宜主公,抑其威福。”亮答曰:“主公之在公安也,北畏曹公之强,东惮孙权之逼,近则惧孙夫人生变於肘腋之下;当斯之时,进退狼跋,法孝直为之辅翼,令翻然翱翔,不可复制,如何禁止法正使不得行其意邪!”有人打法正的小报告,是跟谁打的,是跟诸葛亮打的,也就是说法正当时功劳权力很大,有点肆意妄为了,引起很多人不满,别人想到能打压法正的,也只有诸葛亮了,而诸葛亮选择的是宽容大度,也有人说是忌惮法正,法正此时是刘备跟前的红人,虽然诸葛亮地位很高,但是也不能与法正争锋。但是至少在职位上,诸葛亮是在法正之上的。从职位来比,诸葛亮第一,法正次之,庞统居末。

所以从以上几点分析之后,我们发现,庞统法正与诸葛亮的地位来说还是没法比,若庞统法正能和诸葛亮一样一直活那么久,庞统或许能和诸葛亮并驾齐驱,而法正最多就是得宠,对于蜀国的重要性来说,法正比不上诸葛亮、庞统。

二,为什么会有人说法正,庞统不死会超过诸葛亮?

说法正比诸葛亮强的,无非是因为以下两点原因:一是法正刘备活着时候唯一见谥的人,二是诸葛亮曾说: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这两点体现出什么?1.在刘备生前受宠2.说话有用3.军事谋略甚高。但是这几点不能体现法正的能力和地位在诸葛亮之上,首先,这句话是诸葛亮说的,诸葛亮不可能表达自己不如法正这个意思,而是表达在劝谏刘备的方面,法正更有话语权,第二,诸葛亮说法正也许可以劝得住,即使劝不住,也可以出谋划策,不至于倾危,但是这只能说明诸葛亮知道法正的话对刘备管用,而不是法正有多高明,另外法正谋略甚高,也许可以帮助刘备化险为夷!诸葛亮并不是说法正活着就一定劝得住,就一定能帮刘备赢得东征。也是无奈之下的叹息而已!而说庞统比诸葛亮强的,恐怕就在于诸葛亮介绍庞统的时候说庞统之才十倍于己了吧,除了这句话,从别的地方说比诸葛亮强的,都是猜想而已。如果这句话当真那就是小孩子了。

网络配图

三,若法正,庞统在世,刘备会托孤给谁?

实际历史上刘备托孤给的是诸葛亮,李严。那么要是法正庞统不死,还会有诸葛亮李严什么事吗?我认为,诸葛亮是全才,执政领军样样精通,然而法正庞统相比于诸葛亮,治政的才能则毫无显露,庞统不能说没有,因为诸葛亮和鲁肃说他非百里之才,那意思就是千里万里之才,那么说明庞统也是有治政能力的,但是由于其半途夭折,我们不好判断,而法正最凸显地莫过于其奇计,连诸葛亮也佩服他的想法,不过不能曲解其中的意思,不是诸葛亮不善奇计,而是法正造诣更高,诸葛亮既然能和法正探讨这些,那么如果诸葛亮一窍不通还探讨个什么?而且诸葛亮的胸怀博大,处事谨慎,看的是蜀国的大局,他可以不在意法正一些事情上犯的错误,这是宰相之度,而法正却会为自己的私人恩怨,与人报复,引得旁人不满,这说明法正并不像诸葛亮那样会协调整个朝局的关系,而且气量狭小,怎能独自担当蜀国大业。庞统的地位,也没有想象的那么高,庞统和诸葛亮之前就相识,而且两人并驾齐驱,时人认为是能力相当,来到刘备这里,庞统一直都是副于诸葛亮,所以庞统如果不死,反而地位有威胁的是法正,而不是诸葛亮,诸葛亮一直抓着政治,而庞统生前一直担任的是军事参谋,如果庞统不死,谋主应该是庞统,法正最多是个副谋主,之后的汉中之战的功劳可能会归于庞统名下,那么法正又何来的受宠如此。所以三人若长久一般,托孤主臣必然还是诸葛亮,而副臣则看刘备是怎么考虑的了,若是一内一外,则必为庞统,若一荆一益,则必为法正。也许刘备会托给很多人,也说不定。

标签: 庞统法正诸葛亮

更多文章

  • 庞统简介 三国将神庞统历史上是怎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庞统

    导读:庞统(179—214年),字士元,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三国时刘备部下著名的谋士、将领。庞统年轻时,为人朴钝,未有识者。但他的叔父大名士庞德公对他却十分看重,认为他不同寻常。当时,颍川人司马徽清高雅正,素有善于鉴识人品的名声,庞统慕名前往拜见。见面时,司马徽正在树上采桑,于是庞统就坐在树下,跟

  • 刘备讨厌庞统和早年卖草鞋大有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庞统

    说到用人,许多人都认为为在三国群雄中刘备仅次于曹操。但是在史书上也曾经记载着一些刘备不识人,不重才的事例,比如对对辅佐刘备夺取益州的庞统,以及诸葛亮之后的蜀汉名臣蒋琬,刘备差点都错过了。刘备趁乱夺取荆州之后,百废待兴,此时庞统来投,庞统丑陋,刘备对庞统第一印象就不够好,于是让庞统担任耒阳令,考察一番

  • 《武神赵子龙》庞统和诸葛亮谁厉害结局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庞统,诸葛亮

    《武神赵子龙》最新剧情庞统上线网友大呼太呆萌!这个角色在历史上也很有名,剧中马晓军饰演的庞统一出场就自我介绍“南阳卧龙、襄阳凤雏”,而庞统就是和诸葛亮齐名的谋士,那么在《武神赵子龙》剧中庞统和诸葛亮谁厉害?他的结局是什么?历史上庞统怎么死的呢?《武神赵子龙》剧中庞统这个形象很出彩,他为公孙宝月出主意

  • 三国谋士庞统看透刘备后精心策划了一场自杀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庞统,刘备

    诸葛亮和庞统同是罗贯中小说《三国演义》中的顶尖谋士,并称为一“龙”一“凤”。大隐士司马徽曾夸赞说:“卧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那么他俩的才志究竟有何差别呢?刘备一度龙凤兼得,为何还是没能安天下呢?谋士才志存在时间、空间和阴阳差《三国演义》中有四位关系非同一般的谋士:程昱、徐庶、诸葛亮、庞统。

  • 三国谋士庞统都做了哪些贡献被人们称为凤雏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庞统

    庞统被人们称为凤雏,与被人们称为卧龙的诸葛亮齐名。庞统因为长相丑陋,以至于自己的才能一直都没有被当权者重视,郁郁不得志。直到后来跟随了刘备,自己的才能的得到了施展的机会,但是庞统却英年早逝,死于落凤坡。那么,庞统都做了哪些贡献呢?网络配图在庞统所做的贡献当中,向曹操献出连环计,从而帮助刘备与孙权的联

  • 如果庞统没早逝刘备会不会一统中原吗?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庞统

    但如果庞统没死,刘备会一统中原了。这个看上去也不太可能,诸葛亮六出祁山,姜维九伐中原多未能成功。搞得国力一天天的衰弱最后走到灭亡的地步。当时魏国和吴国国力强盛身边有那么多文臣武将为他效力。魏国有司马懿,吴国有陆逊,即使庞统在也只能帮蜀国把国家冶理的强盛一些。也不太可能帮刘备一统中原。魏蜀吴三国的国君

  • 揭秘:刘备取成都为什么不用庞统的上策?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刘备

    庞统给刘备出的上中下三条计策:上策是昼夜兼道,在刘璋猝不及防时,直取成都;中策是装作回荆州,将白水关守将杨怀、高沛骗来杀掉,夺取白水关,然后进兵成都;下策是退回到白帝城,和荆州结合起来,再想办法图川。刘备最终采取了庞统献上的中策。上策太险,一旦不成会全军覆没庞统的上策是:“暗中选派精锐兵马,日夜兼程

  • 庞统周瑜是什么关系 庞统周瑜最后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周瑜

    对于周瑜和庞统之间的关系,并没有过多的记载,只知道庞统擅长于使用计策,而且大多都是害人的毒计,不过他的才能却能和诸葛亮齐名,只是比诸葛亮更为骄傲罢了。而周瑜这个人相信所有人都不会陌生,三国时期他几乎能和诸葛亮齐名。他的出众的才华可是被很多的人称赞的。网络配图虽然在史料的记载之中他在最后由于心胸狭窄,

  • 诸葛亮和庞统谁厉害 庞统死亡的真实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庞统

    诸葛亮先请庞统,后又想废庞统诸葛亮能帮刘备拿下荆州,面对“民强地险”的西川却无计可施。既不知如何劝说假装仁义的刘备篡夺刘璋,也不敢为西川再打一场赤壁大战了。于是他就借吊孝周瑜之机去东吴请比自己高一筹的庞统。(这里孔明还有一层用意就是在刘家宗亲面前继续恪守疏不间亲,以掩饰异志,保持愚忠形象。)此后,两

  • 刘备爱才如命为何最终要杀庞统?有何隐情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刘备

    刘备胯下的战马,是三国历史上与赤兔马齐名的“的卢马”,这匹马原来为张武所有,后来赵云杀了张武夺回此马。刘备欲将的卢献于刘表,刘表的谋士蒯越认为此马“眼下有泪槽,额边生白点,名为‘的卢’,骑则妨主”,还以张武之死为佐证,吓得刘表又把马还给了刘备。刘备见刘表不要,就自己骑着。伊籍看到了也说此马妨主,刘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