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深受曹操重用的荀攸“十二奇策”是否真存在

深受曹操重用的荀攸“十二奇策”是否真存在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3294 更新时间:2024/1/21 20:06:59

《三国志魏书十荀攸传》中写到“公达前后凡画十二奇策”,“十二奇策”可以说是荀攸这一人物最大的亮点之一,只不过遗憾的是,史书记载“唯(钟)繇知之。繇撰集未就,会薨,故世不得以尽闻也。”那么,是否真正存在“十二奇策”。我们从《荀攸传》可以看出一些端倪,还是这一句话:“繇撰集未就,会薨,故世不得以尽闻也。”“不得尽闻”这一句话写得颇有味道,关键在于这个“尽”字,也就是说,荀攸的“十二奇策”有部分还是保存流传下来并为同僚所知的。可是,又有一个新的疑问,那就是保存下来的“十二奇策”有哪些内容?笔者认为,这就必须从《三国志》的零星记载中去寻找,同时,也是接下来要谈的问题,如果“十二奇策”存在,那么,它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笔者翻阅了《武帝纪》和《荀攸传》,针对荀攸的生平,进行大胆猜想,根据荀攸的早年经历和之后在曹魏阵营中的位置,“十二奇策”不会是关于政治方面的经验和方略,而应该主要是关于曹魏军事方面的思想和总结。《荀攸传》中荀攸的身份十分明确——“谋主”,即阵前军事顾问,也就是总参谋长。史载曹操上书朝廷称荀攸:“自初佐臣,无征不往,前后克敌,皆攸之谋也。”此外,《三国志》相关普遍记载荀攸也多是以为军师、谋主的身份出现。直到较为后期才转为军中典选、刑狱和监军等,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荀攸晚年虽然退居了早年的前线划策,但是基本上还是和军事有关。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荀攸的大半时间是跟军事息息相关的,因此,所谓“十二奇策”应当也是关于军事方面的一些思想和总结。

我们阅读《荀攸传》可以找到一些具体的实例,如攻打吕布时,利用沂水和泗水进行水攻,这是孙子十三篇中火攻篇的一种化用,即利用自然力量打击敌人。还有关于官渡之战斩颜良文丑的策略,分别体现了声东击西、以逸待劳的军事思想。由此,我可以更加肯定,“十二奇策”是关于曹魏早期军事思想和策略的总结。根据荀攸晚年的职务,笔者猜想“十二奇策”也许也包含了相关军队建设方面和军中实务的内容。

《荀攸传》的记录是由于钟繇未能够及时整理而导致了“十二奇策”的未传。裴松之在作注解的时候否认了这一观点,认为,荀攸死后十六年,钟繇才去世,时间如此之长,不可能完成不了整理。笔者是认同裴松之的这个观点的。因此,“十二奇策”要么子虚乌有,要么就是另有原因。前面分析了,通过史料的记载和人物生平,“十二奇策”应该却有其事,那么,也就是剩下另外一种情况,就是“十二奇策”的未传另有原因。那么是什么原因呢,我认为,这和荀攸的性格有关,我们可以看史料的记载:

第一,这和荀攸历经了东汉后期政局的大变革加之其个性生来就沉稳、低调,对于所谋划和总结的相关军事理论和思想并没有想要积极主动去宣扬。

《荀攸传》载荀攸“深密有智防,自从太祖征,常谋谟帷幄,时人及弟子莫知其所言。”这就可以看出,荀攸的个性深沉,对于当时复杂的环境,他普遍采取的是一种默默合作的态度,因此对于自己的贡献他没有刻意去强调。此外,在经历了自己叔父荀彧的死后(两者之死相差仅2年),荀攸作为荀氏宗族亦会更加谨慎。我想,“十二奇策”未传在这一点上大概体现出来的是荀攸关于自身和荀氏宗族保全的角度。

第二,荀攸对于军事和天下的趋势有过思考。

我个人认为,在经历了东汉后期政治大变革和连年征伐之后,荀攸虽然对于军事理论和治军有自己的一套见解,但是,大概意识到了兵者不详,希望能够通过其他的方式来使整个天下归于统一,故而未将自己关于军事方面的理论和谋略流传下来。“十二奇策”未传在这一点体现出来的则是荀攸对于天下大势的一种理性思考。

由此,笔者认为“十二奇策”不传,一则是钟繇并不完全知道“十二奇策”所有的内容,二则是荀攸授意钟繇不要将“十二奇策”传下来。

第一是曹操注孙子和“十二奇策”。

众所周知,曹操也留下了自己关于军事理论的著作,那就是曹操注孙子十三篇,有的地方也称所谓《孟德新书》。这里,笔者不由把“十二奇策”与曹操注孙子联系到了一起,通过阅读《武帝纪》和《荀攸传》,可以大胆猜想,“十二奇策”和曹操注孙子是否存在联系,亦或是存在交集。因为无论是“十二奇策”还是注孙子,都是关于军事思想和谋略的总结,这二者不谋而合,是否荀攸的“十二奇策”被曹操采纳和借鉴故而有了所谓的《孟德新书》,笔者觉得这十分值得玩味。

第二是“十二奇策”是曹魏军事思想的代表和合集。

曹操早期的谋臣众多,在阵前效命的除了荀攸著名的还有郭嘉等,我猜想,所谓“十二奇策”,虽然主体是荀攸,但是,是否还参杂了其他谋士的军事策略和思想,甚至于曹操本人的军事思想和谋略。如果真是如此,以荀攸的个性是不会将这样集团的智慧列为自己的贡献而后传的,这种假设是说得通的。由于荀攸是曹魏早期的参谋总长,贡献最多,因此将“十二奇策”划入他的传下,也未尝不可。或者说“十二奇策”是荀攸挑头来进行谋划的,属于集团的智慧。

标签: 荀攸

更多文章

  • 荀彧和荀攸什么关系?他俩到底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荀彧

    荀彧(163-212)字文若,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东汉末年曹操帐下首席谋臣,杰出的战略家。官至侍中,守尚书令,谥曰敬侯。荀攸(157-214),字公达,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东汉末年曹操的五谋臣之一,荀彧之侄,被曹操称为“谋主”。官至尚书令。正始五年(244)被追谥为敬侯。荀攸为人心思机密

  • 曹操军师最厉害的是谁?荀攸是曹操帐前谋主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荀攸

    曹操军师最厉害的是谁,说起三国时期的谋士,可以说是人才辈出,在曹操手下就有许多谋士为曹操出谋划策,那么在曹操阵营那个军事是最厉害的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下曹操军师最厉害的是谁,喜欢曹操的朋友可以一起进来了解下吧。网络配图曹操能够三分天下有其二和他有足够多能力强的文臣武将是分不开的,武的有张辽、

  • 曹操军师最厉害的是谁荀攸一直是曹操帐前谋主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曹操

    曹操军师最厉害的是谁,说起三国时期的谋士,可以说是人才辈出,在曹操手下就有许多谋士为曹操出谋划策,那么在曹操阵营那个军事是最厉害的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下曹操军师最厉害的是谁,喜欢曹操的朋友可以一起进来了解下吧。网络配图曹操能够三分天下有其二和他有足够多能力强的文臣武将是分不开的,武的有张辽、

  • 曹操的三大谋士荀攸、贾诩、郭嘉哪个更厉害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曹操,荀攸,贾诩,郭嘉

    三国时期的枭雄曹操能够三分天下有其二和他有足够多能力强的文臣武将是分不开的,武的有张辽、张郃、夏侯渊、徐晃、曹仁等一流将领,文的有荀彧、荀攸、贾诩、程昱、郭嘉、刘晔等一流谋士。荀彧是曹操的股肱,在曹操还是小军阀的时候就追随着,为曹操规划出争天下的路线,先定兖、豫、徐、颍州,挟天子以令诸侯,招安各方无

  • 荀攸为什么要留在曹操身边?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荀攸,三国

    很多人都不了解曹操逼死荀彧后,为什么不杀荀彧的侄子荀攸?荀彧,生于163年,死于212年,字文若。关于荀彧的死因,细节虽然有争议,但大致原因已经有公论,就是反对曹操称魏公,加九锡,被曹操逼迫自杀而死。荀彧才能有多厉害,功劳多大也有公论。都说他是王佐之才,曹操称霸北方,荀彧是第一功臣。在荀彧家族,不仅

  • 荀攸的能力超群,为什么他的名气会那么差?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荀攸,三国

    荀攸的能力可匹敌荀彧贾诩,为什么名声不如荀彧,甚至不如郭嘉?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三国时期,三分天下的三大势力,数曹操手下的谋士最多。在陈寿的《三国志》中,曹操手下有三人站在谋士的第一梯队,他们三人共存一传,可见能力是相近的,这三人就是荀彧、贾诩和荀攸。让人奇怪

  • 荀攸生病时,曹丕为什么要跪拜在他的床前?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荀攸,三国

    荀攸曾经生病,为何唯独曹丕跪拜在他的床前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告诉你。荀攸对于讨伐吕布之战,官渡之战和北方平定战役都有巨大的功劳,但是为何荀攸并不像曹操手下其他人那样成为“一线明星”呢?那是因为荀攸经常在为曹操密谋,而且对于所有的观点非常保密,从曹操信任自己之后,做事和出谋划策十

  • 曹操逼死荀彧为什么还敢留荀攸 难道说他不怕趁机报复吗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曹操,荀攸

    曹操逼死荀彧为什么还敢留荀攸,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大家都知道荀彧和荀攸是叔侄关系,而当初曹操把荀彧逼死之后,为何却还敢留荀攸在身边?他难道不怕荀攸借机报复?想必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很多的三国迷。今天我们就来带大家解开这些疑惑。荀攸这个人虽然称荀彧

  • 荀攸是什么人?三国时出谋划策的奇才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荀攸,三国

    下面就一起来看看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的三国时出谋划策的奇才荀攸的文章。荀攸,在三国演义里面并不算一个出彩的人物,因为三国演义主要描写的是刘备集团的发展过程,但是在历史上,荀攸出谋划策绝对是三国里面的第一人,可能有人就会反驳了,第一人不是诸葛亮吗?诸葛亮是综合能力第一人,无论是政事,人事还是军事,都

  • 荀攸计谋很少“失策”,为何却想辞官回到故里呢?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三国,荀攸

    荀攸,生于公元157年,卒于公元214年,是荀彧的一个侄子,他在计谋方面十分的出色,在三国时期担任曹操的谋士,他所提供的计策,一般都具有很强的通变性以及针对性,所以往往不会出现失策的情况,也因此被称为“谋主”。荀攸虽然出身还是比一般人高一点的,但是他却是一个不幸运的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