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荀攸计谋很少“失策”,为何却想辞官回到故里呢?

荀攸计谋很少“失策”,为何却想辞官回到故里呢?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1987 更新时间:2024/2/10 23:18:53

荀攸,生于公元157年,卒于公元214年,是荀彧的一个侄子,他在计谋方面十分的出色,在三国时期担任曹操的谋士,他所提供的计策,一般都具有很强的通变性以及针对性,所以往往不会出现失策的情况,也因此被称为“谋主”。

荀攸虽然出身还是比一般人高一点的,但是他却是一个不幸运的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自己的双亲,成为了一个孤儿。当时,他的爷爷其实是广陵的太守,权势还是比较大的,不过在荀攸13岁的时候,这个爷爷也撒手人寰,而当他去世之后,他以前的一个手下,就过来找荀攸,要求去给荀攸的爷爷守墓,而荀攸在看到这个人的时候,却感到了一丝的不平常。

于是,荀攸就对自己的叔叔说,这个人有点不对劲,因为他过来的时候,脸色十分的不安且带有一丝的慌张,感觉十分的反常,应该是做过什么比较缺德的事情。而荀攸的叔叔在听到之后,感觉自己的侄子说的比较在理,于是就在晚上,那个人睡觉的时候,趁机将之控制,然后进行了盘问,结果就像荀攸所说的那样,这个人犯事儿了,杀了人了,于是就想要借着守墓的名头来躲避。而经历了这件事情之后,人们对待荀攸的看法也产生了一些变化,感觉这个人以后必成大器。

公元189年的时候,正值董卓霸权乱世,关东那边起兵干董卓,董卓就回到了长安进行驻扎,而荀攸就和一些人商量说道,董卓这个人啊,十分的不地道啊,做出了这样的事情,让天下的人都非常的嫉恨他,虽然说现在的老董手里面掌握了很多的精良兵士,但是,仔细分析他这个人的话,却能够发现,老董其实就是一个莽夫而已,做事不考虑前因后果,所以我们应该去干掉他,然后就能够借皇帝的诏令来平定天下,这样的举措借鉴前人齐桓公那样的做法,着实一个绝佳之举。

但是,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他们这几个人所商议的事情,不知道被谁透露出来了,结果,其中几个人因为十分的担心会遭到报复,就自杀了,感觉这几个人也是不能够成大器的,竟然顶不住压力自杀了。而荀攸则表现的十分的平常,不惧任何的事由,结果也是证明,只有胆大的人才能够善其身,因为不久董卓就被人干死了,而荀攸的罪名也就不落实了。

不过,经过了这件事情,荀攸也感觉当官是一件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于是就辞官回到自己的故里,准备安安稳稳的度过一生。但是天不让荀攸安稳,他之后又被朝廷征召,结果在征召的时候,也因为自身的成绩十分的优异,于是就被命为城厢,不过他却没有去,并且感觉蜀汉城池比较坚固,并且地势险要,相对乱世来说十分的安定,于是就想要去当蜀地的太守,但是碍于蜀地的地势过于险要,乃至交通不便,只好驻扎在了荆州。

之后,在公元196年的时候,曹操就给荀攸写信,表示现在的时局十分的混乱,而你拥有这么大的才华,却只想着平和度年,是不是有点太保守了?于是就让荀攸当汝南太守,并且任尚书,而荀攸估计也是觉得自己不为国效力有点太小气了,就成为了曹操的军师。

当他跟随了曹操之后,便一门心思的辅佐曹操,而魏国的奠定,也和荀攸的妙计分不开关系,总的看来,这个人本来是一种极富才华但是却并不像涉足乱世的人,被曹操一语点醒,从此迎来了之后的辉煌时期。

标签: 三国荀攸

更多文章

  • 效忠曹魏的忠诚之士,荀攸的最后结局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荀攸,东汉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荀攸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荀攸是荀令君的侄子,当然他能够在曹魏政权之中立足,当然不是靠着裙带关系,甚至他还是荀令君推荐给曹操,由曹操亲自写信邀请其进入曹魏政权之中的。荀攸也属于荀氏族人,他的父亲在他还年幼的时候就去世了,所以他一直在祖父的庇护下生

  • 荀攸:曹营首席军师,曹操为何还说他“愚不可及”?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荀攸,东汉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荀攸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在曹操的众多文臣中,荀彧有王佐之才,可以独当一面;郭嘉谋略出众,而且在曹操集团里是最年轻的一个,所以曹操非常喜欢他。但是说到荀攸这个人,大家都很熟悉,却又不了解他。他虽然是荀彧的侄子,但是比荀彧还大了六岁。投靠曹操时,荀攸已经

  • 荀攸:曹魏第一任尚书令,最终结局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荀攸,东汉

    对荀攸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相关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曹魏宗庙在曹操213年晋封为魏公之后就在邺城开始建立了,曹丕立国后宗庙仍在邺城,曹丕只是将曹节、曹腾和曹嵩合为一庙(三人分别是曹操的曾祖父、祖父和父亲),而让曹操独享一庙,直到魏明帝曹叡登基后才于229年“迎高皇帝、太皇帝、武帝、

  • 揭秘贾诩为何被认为是三国第一毒士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贾诩

    贾诩为什么叫毒士贾诩眼光深远,很有谋略,但所献之计往往损人利己,不考虑百姓的死活,为李傕等献计攻进长安,不仅加速了汉朝的灭亡,而且使得天下大乱,被认为是三国第一毒士。贾诩剧照建安三年,董卓被杀,王允掌权。因为董卓掌权时,残暴不仁,害怕他的残余势力又东山再起,残害苍生,于是对董卓的部下下了追杀令。李傕

  • 贾诩乱武是怎么回事 贾诩与曹操是什么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贾诩,曹操

    贾诩乱武文和乱武,指的是东汉末年李傕、郭汜等为权力争夺大汉天子汉献帝的事件。因为这件事的谋事者是贾诩,贾诩字文和,所以又叫文和乱武。贾诩像贾诩,足智多谋、思维缜密、观察入微,还拥有令人折服的交流能力,虽然他有许多过人之处,但从客观历史来看,汉朝的灭亡,天下大乱,他难辞其咎。因为在他投奔曹操之前,为李

  • 三国贾诩的职场秘诀:带着老板一起跳槽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三国贾诩的职场秘诀

    从市场竞争的角度来看,东汉末年是个公司林立的时代,形形色色的大小公司走马灯似地起落兴衰,而那些应聘找活干的英才和庸才,也在其间走马灯似地转动,跳槽那是免不了的。然而,跳槽也是个技术活,要找到个人发展与公司发展的最大公约数,跳槽之际又要让新公司不怀疑自己的忠诚度,不鄙视自己的人品,这个分寸不好拿捏,吕

  • 他是贾诩老师 正宗三国第一"毒士" 连皇帝都向他下跪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贾诩

    核心提示:武有吕布,文有李儒,两人即为董卓左右臂膀,缺一不可。李儒聪明绝顶,处事果断,每次出场都影响着董卓势力的发展走向,是董卓乱政时期一流的政治人才。网络配图一李儒是《三国演义》中第一位出场的“谋士”,在董卓帐下尽力辅佐,立有大功。既让人佩服,又令人愤怒;既使人赞叹,又让人惋惜。李儒聪明绝顶,处事

  • 两大顶尖谋士回答同一问题:贾诩得善终而他却惨死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贾诩

    核心提示:曹操又问了一遍,贾诩还是装作没有听见。曹操不满地说:我和你说话呢,你为什么不理我呢?贾诩连忙转头作揖,面无表情地回答:我在想一件事,所以没理你。网络配图一曹操为立世子的事拿不定主意。按长幼顺序当然应立曹丕为世子;但是,他的另一个儿子曹植才华横溢,深得他的宠爱。立哪个为世子,曹操举棋不定。一

  • 三国毒士贾诩一生损人利己做坏事为何能够善终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三国毒士贾诩

    贾诩,生于147年,死于223年,是三国时期曹魏著名的谋士。曾是李傕、董卓、张绣等的部下,随张绣依附曹操后,成为曹操“五大谋士”之一。贾诩在沟通交流方面能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说辞对方绝不墨守成规,应变能力强。在三国中主要有这几点谋略:效力凉州、献计张绣、劝绣归曹、离间马韩、支持曹丕,这些成功案例,都

  • 三国贾诩能算得上是一个好的谋士吗?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贾诩

    贾诩(147年-223年8月11日),字文和,凉州姑臧(今甘肃武威市凉州区)人。东汉末年至三国初年著名谋士、军事战略家,曹魏开国功臣。原为董卓部将,董卓死后,献计李傕、郭汜反攻长安。李傕等人失败后,辗转成为张绣的谋士。张绣曾用他的计策两次打败曹操,官渡之战前他劝张绣归降曹操。官渡之战时,贾诩力主与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