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诸葛亮为何在自己死后 一定要姜维设计杀悍将魏延

诸葛亮为何在自己死后 一定要姜维设计杀悍将魏延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4253 更新时间:2024/2/11 1:32:42

魏延,终究谁人之过

魏延谋反,这是三国时期的一大疑案,关于这一段历史,有不同的说法,有人说魏廷忠心耿耿,无故受害;也有人说魏延是乱臣贼子,死有余辜。更有人说,这是诸葛亮一手筹划的圈套,那么哪一种说法更接近历史的真实?魏廷究竞有没有谋反?

“谋反”过程回放

公元223年,刘备病逝于永安宫,他死后,蜀汉政权进入了一个多事之秋,首先是马谡被斩,然后是李严被废,接下来的魏延谋反更是震动了蜀汉当局。魏廷是蜀汉中后期屈指可数的勇将,多次委以重担。关于魏延谋反,人们印象最深的可能就是小说《三国演义》中的描绘,说他是一个脑后长有反骨的人物,因而谋反也在意料之中。那么魏延谋反是子虚乌有,还是确有其事?诸葛亮和魏廷谋反有什么关系?魏延谋反为什么会触及到诸葛亮呢?

公元234年,诸葛亮第五次北伐,最终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军中。据《三国志·魏廷传》的记载,临终前,诸葛亮召开了一个机密的榻前会议,参与会议的有杨仪姜维、费伟等人,诸葛亮遗命.他死之后,不要继续北伐了,全部撤回蜀国,撤离的时分,让魏廷断后,姜维次之。并且说:“若延或不从命,军便自发。”意即假如魏延不服从命令,你们不要管他,军队本人开拔。做了这个布置后,诸葛亮就病故了。

费伟向魏延传达了丞相的命令,果真魏延一听就跳起来:“让我断后?不对吧。丞相逝世了,可我魏廷还活着,还能够率领部队继续北伐,为什么由于一个人死了就把天下的大事都耽搁了?再说,我魏廷凭什么要给杨仪断后?”坚持要跟费伟继续部署北伐,费伟借口要去劝说杨仪,跳上马,掉头就跑。

魏延才知不该放走费伟,赶快派探子去刺探,探子报杨仪准备依照诸葛亮的部署,先带着部队撤回成都。魏延怒火万丈:你撤我也撤!于是魏延抢在杨仪的前面往南撤,而且还走一路烧一路,把桥、路都给毁了,不断撤到了南谷口。杨仪带着部队往回撤的途中,发现路桥都被破坏了,两个人的积怨更深,于是都上书朝廷告对方谋反。

一日之中,羽檄交至,两封告状信前后送到了刘禅的御前。刘禅看不明白,就把董允蒋琬找来磋商:到底谁反了?董允和蒋琬说:“陛下,臣等敢担保,杨仪是不会谋反的,而魏廷谋不谋反,不好说。”于是,刘禅命令蒋琬带宿卫营北上拦截魏廷,杨仪也带着部队南下,去追击魏廷,两路军队把魏延堵在南谷口。魏廷带着几个心腹逃到汉中,被马岱所杀。马岱杀了魏延以后,把魏廷的首级送到杨仪的面前,杨仪把魏廷的脑袋扔到地上,用脚踩,然后诛杀魏延三族。

叛变实为内讧

对此易中天的见地是无缘无故,查无实据,不合逻辑。

为什么说无缘无故呢?军人以服从为天职,既然诸葛丞相下令魏延断后,就该服从,怎能擅自行动,挥师南下呢?是撤回成都还是想回去推翻蜀汉政权呢?百口莫辩。而且为什么要断掉杨仪的路?这样很容易被人误解为魏廷谋反,为避免杨仪救驾才破坏沿途的路桥。所以魏延被诬无缘无故。

不合逻辑是说以魏廷当时的才能、实力缺乏以自立山头称王称帝,他要造反只要一条出路就是投诚曹魏,假如他要投诚曹魏的话,应该就近投诚,没有理由南下。所以陈寿就揣测,魏廷的本意不是去投诚曹魏,而是想诛杀杨仪。以魏廷当时的位置、声威、功劳,假如杀了杨仪,接诸葛亮班的应该就是本人:这样就能够继续北伐了。据此能够判别,魏延一案不是谋反案,是内江,是魏延和杨仪的内部矛盾。

诸葛亮为何在自己死后 一定要设计杀

悍将魏延?杨仪撤回成都后十分自得,他以为他把丞相留下来的军队平安地带回来了,还除掉反贼魏延,劳而无功,应该给他加官进爵。但是接替诸葛亮职务的是资历比他浅的蒋琬,杨仪被闲置起来,没有任何权利也没有军队,所以他怨言满腹,费伟去抚慰他,杨仪就大发怨言,说:“早晓得这样的话,我还不如跟着魏延一块儿造反算了。”费伟将此话照实报告给朝廷,朝廷就把杨仪而已官。杨仪却还不安分,在放逐的中央还是继续发怨言,诽谤朝廷最终自杀身亡。所以杨仪和魏廷内江的结果是两全其美。

谁该为魏延一案“埋单”?

魏延一案到底是谁的义务呢?

历史学家的见地多半倾向于是杨仪的义务,杨仪出于个人的恩怨,杀了蜀国一员大将.他的罪比魏廷的罪还大。况且魏廷毕竟为蜀汉政权立下丰功伟绩,有大功无大错,蒙大冤遭大诬,何至诛灭三族?量刑如此之重完整是杨仪的缘由。可是杨仪也冤枉,杨仪是执行诸葛亮的命令撤离。

那么,是魏延的义务?依据《三国志·魏廷传》裴松之注引《魏略》,诸葛亮还下了一道密令给魏廷,让魏廷代理他的职务,扶丧回成都。义务就追到了诸葛亮的身上,诸葛亮两道命令一下,不是居心要让他们内讧吗?所以就有历史学家以为,魏廷的冤案是诸葛亮一手筹划。

但是易中天以为,《魏略》的说法不牢靠,裴松之也说“此乃敌国风闻之言”,敌方的行动是不可信的,由于魏延不在诸葛亮身边,魏延怎样能够扶诸葛亮的灵枢往南走呢?而且《魏略》记载,魏延到了南谷口以后,杨仪上疏说魏廷准备向北投诚曹魏,投诚曹魏往北走,魏廷为什么要往南行呢?因而,不能说诸葛亮一手筹划了这个冤案。

魏延谋反一案到底是怎样回事,我们还得把视野再次回到诸葛亮的遗命上,那么诸葛亮为什么要下达一个让魏延断后的遗命呢?有人又提出说是由于诸葛亮与魏廷在军事道路上有分歧。魏延曾经向诸葛亮倡议过子午谷奇谋,这个子午谷奇谋是一项极具应战性的北伐战略,跟当年韩信的暗渡陈仓没有区别,全都风险万分,但是打仗贵在出奇,出奇才干制胜。但是魏延提出的子午谷奇谋,诸葛亮最终却没有采用。

北伐,是刘备死后诸葛亮最重要的事业。但是他的北伐,正如历史学家田余庆先生所言,是“积年无成”。

易中天先生以为,诸葛亮的北伐其实是不可能胜利的。缘由有三个:曹魏非速亡之国,益州非进取之地,诸葛非将略之才。关于这三个缘由诸葛亮心知肚明,他坚持北伐是想把蜀国内部的矛盾转移到战争上,然后靠北伐来振奋蜀国的士气,更重要的是诸葛亮不断对他的政管理想耿耿于怀,不肯罢休。而作为蜀国后期独一的猛将魏廷,很可能就是他死后的北伐继承人。

魏延是个坚持不懈的抗曹分子,诸葛亮料定他不会放弃北伐,他一定还要坚持打下去。而且诸葛亮很理解魏廷,他自高自大,自视很高,诸葛亮在世的时分,他总觉得不得志,但是碍于诸葛亮的声威。他也不敢胆大妄为,如今诸葛亮病故,杨仪等人哪里还镇得住魏延?没有方法,只能随他去了。由于此时最重要的事情是赶快把大军撤回成都,捍卫蜀汉政权。只要保住了蜀汉,未来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才有希望。这就是诸葛亮的一片良苦用心。他临终时想到的就是保住蜀汉,但是,诸葛亮逝世30年后,蜀汉还是亡了

标签: 诸葛亮姜维魏延

更多文章

  • 诸葛亮为何在自己死后 一定要设计杀悍将魏延?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诸葛亮,三国,魏延

    诛魏延,终究谁人之过魏延谋反,这是三国时期的一大疑案,关于这一段历史,有不同的说法,有人说魏廷忠心耿耿,无故受害;也有人说魏延是乱臣贼子,死有余辜。更有人说,这是诸葛亮一手筹划的圈套,那么哪一种说法更接近历史的真实?魏廷究竞有没有谋反?“谋反”过程回放公元223年,刘备病逝于永安宫,他死后,蜀汉政权

  • 名将魏延被斩杀的原因是如诸葛亮预言的叛变吗?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蜀汉,魏延,诸葛亮

    喜欢《三国演艺》的读者估计对于诸葛亮预判魏延日后必反的情节记忆犹新,话说,在赤壁之战之后,刘备凭借在荆州数年的经营,按照白眉贤士马良的建议,开始南征荆州武陵、零陵、桂阳和长沙四郡,用以广积钱粮,为日后霸业奠定基础。然而就在长沙郡收降魏延和黄忠之后,诸葛亮曾不由分说便把魏延在众人面前五花大绑,弄得包括

  • 三国猛将魏延和张飞谁厉害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魏延

    魏延反骨提到魏延这个人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反骨”,这个典故还是要从诸葛亮见到魏延开始说起,诸葛亮对于魏延的印象是不好的,认定了魏延是有反叛的心思,那么魏延反骨是确有其事吗?魏延画像魏延本身是很有才能的,在刘备的慧眼识英雄中脱颖而出,由一个牙门将军提升为镇远将军,当然是提升的过程中是有很多人存有疑问的

  • 镇远将军魏延真的造反了吗?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魏延

    魏延简介今天,我们对魏延简介做个深入的了解,魏延,蜀汉刘备手下的一名大将。他从早年间便跟随刘备,在刘备支援刘璋抵抗张鲁大军时,魏延因为他的勇武,屡建奇功,遂受到刘备的重视,从一名小小的部曲一跃成为拥有实权的牙门将军。魏延剧照魏延对于行兵用将等兵法有着超出常人的天赋,这也是他为什么能够赢得刘备的赏识,

  • 马岱是怎么杀魏延的 马岱为什么要杀魏延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马岱

    马岱杀魏延马岱杀魏延受到了当时朝中大臣杨威公的指示。那时,诸葛孔明去世了。在去世前,让魏延断后。杨仪让人去试探魏文长的意图,可谁知道他一点都不想听杨仪的指令。两个人都在主上的面前说对方谋反。《新三国》魏延剧照魏延率先攻击杨威公。可是众人都担保杨威公。魏文长只得逃走。杨仪派遣了马岱去追杀魏文长。马岱不

  • 诸葛亮设计诛杀魏延确有其事?魏延之死真相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诸葛亮,魏延

    解读:熟悉三国的朋友应该都了解魏延这个人,在《三国演义》魏延因为勇武被诸葛亮重用,因为脑后长有反骨被诸葛亮设计诛杀,换句话说魏延就是蜀汉集团内部最大的反派。而事实上,魏延是死的最冤的人,关于这一点已经有很多学者产生共鸣,这些学者一致认为魏延没有反叛之心,《三国演义》的说法纯属子虚乌有。但在魏延的死亡

  • 魏延冤死:魏延反骨是谣言 真实的他是这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魏延

    魏延(?-234年),字文长,义阳(今河南桐柏)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深受刘备器重。刘备入川时因数有战功被任命为牙门将军,刘备攻下汉中后又将其破格提拔为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镇守汉中,成为独当一方的大将。魏延镇守汉中近十年,之后又屡次随诸葛亮北伐,功绩显著。他也是继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等人之

  • 魏延造反乃千古奇冤?诸葛亮杀魏延的真相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诸葛亮

    魏延造反乃千古奇冤读罢《三国演义》,总觉得魏延挺冤的。怎么稀里糊涂就让诸葛亮给杀了呢?老魏到底怎么了?以下揭开真相:诸葛亮未必这样小心眼儿,魏延的能力和智力都赶不上诸葛亮,诸葛亮没必要忌妒他啊。这个川剧里的诸葛亮有点像小肚鸡肠的周瑜了。有点儿贬低诸葛亮的意思。诸葛亮为什么非要杀了魏延呢?咱们得分析。

  • 解读魏延在与曹军对战中诈败而走的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魏延

    魏延诈败而走的原因魏延,是刘备的身边非常重要的将领之一,也是东汉末代到三国时期的以英勇善战称著的将领,除此之外,他也几乎是历史上诈败次数最多的将领。虽然这听起来有些不正义,但是他却是用这一招达到了出其不意的效果。《新三国》魏延剧照曾经魏延用诈败的方式擒住鄂焕,两次诈败捉住祝融,更为出众的是连续诈败十

  • 历史上的魏延是怎样的 魏延到底最后谋反没有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魏延

    历史上的魏延魏延出生年月不详,字文长,是义阳(现在的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三里店)人。他是三国时期蜀汉中最为著名的将领之一。曾经在刘备入蜀的时候率领部曲追随而去,是刘备最为信任的人,魏延和长史杨仪向来不和,后来在诸葛亮死后两人矛盾加剧,最后被杨仪所派出的马岱所杀。魏延像在建安十三年(西元208年),刘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