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东吴孙权向关羽提亲背后隐藏的秘密

揭秘:东吴孙权向关羽提亲背后隐藏的秘密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3966 更新时间:2023/12/16 1:10:29

导读:孙权关羽提出结为儿女亲家?听起来似乎不可思议,但是据《三国志》记载,却真有其事。这里边隐藏着什么秘密?孙权到底想干什么?

网络配图

关羽失荆州这事,很大的一个缘由应该怪孙权。正是这哥们在背后捅了一刀,才使汉寿亭侯壮志未酬,望北长叹。可是,孙权为何要对盟友痛下杀手,很大的一个诱因大概是关羽不解风情,回绝了一门儿女亲事。而这门亲事的首倡者,正是雄踞江东的孙权。至此,梁子就落下了。这个事件,《三国志》如下记载:“权遣使为子索羽女,羽骂辱其使,不许婚,权大怒”。

那么,有两个疑问出来了:一、孙权为何要向关羽提亲?二、关羽为何要一口回绝?当然,这就是我们接下来要谈的。关于孙权提亲的动机,其实也很好理解,当时刘备取下益州,自立汉中王,拜关羽为前将军,假节钺。这“假节钺”是很有文章的,大概就是持节的大臣,可在辖区行使君主的部分权力,规格是相当高的。也就是说,刘备授予关羽对荆州高度的自治权,大小事情不必汇报(后来关羽自作主张北伐,应该也跟“假节钺”有关)。

可以看出,此时关羽有点一方诸侯的味道。而荆州这个地方又颇为敏感,不仅曹、孙阵营的缓冲带,同时又是刘、孙双方的争议地带。因此,牵扯着三方利益。孙权向关羽提亲,初衷自然有拉拢的味道,释放的信号大概是“搁置争议,共同抗曹”(这孙权,还是很擅于拿女人做文章,当年拉拢刘备用的也是这招)。不过,孙权目的也不全于此。

当然,我们还得搬出《三国志》一段记载:“瑜上疏曰,刘备以枭雄之姿,而关羽熊虎之将,以娱其耳目,分此二人,各置一方”。这是周瑜对孙权说过的话,意思大概是要保江东万全,必要时需瓦解刘、关的关系。不过,周瑜这人命比较短,这个建议提出不久就“翘辫子”了。而孙权先前倒是一心抗曹,也就没有把这个思路“贯彻”下来。但如今刘备得势了,情况就微妙起来,这个方针也重新摆上了台面。

至于突破口,自然是诸侯一方的关羽。而此时关、刘之间,也绝非铁板一块。《三国志》有记载,刘备称汉中王后,遣费诗会见关羽,捎了这样一句:“王与君侯,譬犹一体,同休等戚,祸福共之。”这话讲得其实蛮微妙,有点安抚的意味。其实,这个也很好理解。按现代话讲,大概就是创业时大家一穷二白,都是掏心窝的兄弟,如今“创业板”公司上市了,分蛋糕了,大家多少都有点想法,矛盾当然就出来了。一些意见,也不太统一了,比如,关羽就对刘备没经过自己同意封黄忠为后将军颇为不满。诸如此类,还有很多。

网络配图

因此,孙权在这个时机提亲,用意颇为深长:拉拢关羽在次,拔高关羽为先!而关羽此时心态,也颇为自满,有点飘飘然的意思。此时放低姿态,求个“娃娃亲”,似乎是水到渠成的事,而且,这事说是好事,但刘备还不一定高兴。当然,这就是孙权想要的。这又是如何解读呢?大家都应该知道,孙权有个妹妹叫孙尚香(正史上并未记载全名),嫁给刘备。也就是说,刘备是孙权法理上的妹夫(而且当年刘备娶亲这事,实质上还是挺狼狈的,“当斯之时,进退狼跋”,刘备也一直作为被“欺负”的一方)。孙权虽然年纪比刘备小一轮,但辈分上还是占了不少便宜。但此桩亲事若成,则又添了儿女亲家,关羽的辈分,比起刘备这个上门女婿,台面上要好看许多。

如此拔高关羽地位,刘备难道不会有想法吗?也许,有人要提出驳意了。刘备、关羽不是都结拜了吗?刘备不也常常把“兄弟如手足”挂在嘴边吗?这台面上的事,也大可不必计较。其实,结拜这事,还有待商榷。《三国志》是这样记载的:“寝则同床,恩若兄弟”。意思大概是:这几个哥们感情好,也常睡在一起,但不一定真结拜。而且后面还有一句:“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什么意思。也就是咱们哥几个,背地里怎么称呼怎么睡都行,但在人前,该给的面子还是要给的。这就是我们常讲的规矩。

可见,刘、关二人还是讲究君臣之礼的。而孙权送上的亲事,恰恰乱了这份礼数。关羽拒绝也就自然了。可拒绝就拒绝嘛,何必侮辱来使呢?当然,这和关羽性格应该是有关系的(“刚而自矜”)。但也不全是,我们重新再来看刚才《三国志》的记载:“权遣使为子索羽女,羽骂辱其使,不许婚”。 “为子索羽女”、“羽骂辱其使”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关羽为何会做出如此过激反应?史料上并没有记载,也给了遐想空间。很大的一个可能是:吴使捎来孙权的意思,借着儿女亲家,结秦晋之好,以此达成孙、关二人私下的利益小联盟。但关羽意思,大概是同盟这事,起初不是已经达成共识了,而且要谈,也应该和刘备谈,没有必要私下和自己谈。使者接着话讲,关将军雄踞一方,威震天下,有些事情,也大可不必都向刘备请示,而且,将在外,为自己谋些利益做点打算也是合乎情理的,当然,关将军有何需要,皇叔能给的,吴候想必也都能给。

网络配图

关羽这人虽然傲慢,也有“假节钺”在身,但在大方向上,还是很有规矩的(刚才已经谈过),大概也知道孙权意图:这家伙两头讨好,其实就是两头不讨好。说白了,就是制造矛盾,离间刘备、关羽关系。因此,对于孙权的为人,也给定了性:不可与谋!于是就有了“骂辱其使”。如此,孙权想不翻脸都难了,当然,他倒也擅长隐忍不发,但后来终于等到机会,这就是我们熟识的“关羽大意失荆州”了。

一件小小的婚姻,隐藏着一件惊天阴谋,孙权可谓是老谋深算。

标签: 孙权

更多文章

  • 为何说孙权将关羽的头颅送给曹操是一步错棋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孙权

    《三国演义》中的关羽被称为“武圣”,五虎上将之首,与张飞一同被称为“万人敌”。他斩杀大将颜良,生擒于禁,斩杀庞德,威震四方,功绩卓越。后来关羽败走麦城,被东吴所杀。网络配图因为贤弟关羽的死,吴蜀联军反目成仇,展开了一场大战。吴国将领孙权的谋士张昭为孙权出谋划策,让孙权把关羽的头割下来,寄给曹操,把关

  • 孙权为顺利称帝竟“磨叽”10年:向曹操阿谀奉承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孙权

    从211年-219年,建业作为东吴都城的试用期有9年,期间孙权夺回又大又甜的蛋糕——荆州,天下三分成定局。在一个正常人看来,孙权应当张灯结彩,赶紧缝制龙袍忙着称帝啊。然而,让人瞠目结舌的是,一直到229年,孙权才正式登基,随后迁都建业。那么,他到底在磨叽什么呢?如果用一句话概括,那就是:装了10年的

  • 历史上孙权在杀死关羽后为何要向曹操俯首称臣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曹操

    导读:东汉建安五年(200年),东吴版图的奠基人孙策在临终前,将印绶交给其弟孙权并嘱咐道:“举江东之众,决机于两阵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卿。”事实证明,孙权不负兄望,在弱肉强食的军阀混战时代,不但终其一生未失江东寸土,而且使基业不断拓展,算得上一位成功的守业

  • 孙权借荆州给刘备实因迫不得已:曾遭周瑜反对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刘备

    在刘备看来,从头到尾就不存在借的问题,凭什么要还?双方没有打欠条,史书又是各家写各家的,自然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那么我们可以做一个法官,看看原告孙权、被告刘备怎么各自陈述理由的。作者 杨民仆历史上都有刘备借荆州的说法,而且是一借不还,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老赖”。孙权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好心没有得到

  • 关羽兵败樊城后 孙权为什么不留关羽一条命?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关羽

    东汉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7月,关羽受刘备取汉中胜利鼓舞,北上取襄樊;曹操以于禁为将,督7军救曹仁,同时命徐晃率军进驻宛城。8月,山洪暴发,淹于禁等7军,关羽乘机攻击,庞德不降被杀,于禁投降;曹仁沉白马坚守樊城。关羽以偏将攻襄阳,自己亲自攻打樊城,并于樊城北布下阵地,以防北方曹军援兵;同时派

  • 他是名将屡败关羽:孙权竟亲率五万大军包围他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孙权

    在三国时代,他是曹魏名将,也是属于后来投降曹操的“”投降派“”,他虽然不是“”万人敌“”,但是,曾两次打败有“”万人敌“”之称的关羽,孙权亲自率领五万大军包围了他,想吃掉他,但是,围困了二十多天,不能取胜,根本“”无处下牙“”,孙权对他无可奈何,只好退回,他乘胜追击,打败了孙权。他是谁呢?网络配图我

  • 诸葛亮已预知三国将分 为何不主动去投奔孙权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诸葛亮

    看过《三国志》和《三国演义》的大家都知道,诸葛亮在刘备三顾茅庐之后,决定出山帮助刘备,而且在隆中对中,已经预见到了天下即将三分,那么他为何不去辅佐曹操或者孙权,却投奔了潦倒的刘备呢?网络配图首先,诸葛亮的见识已经确定无疑,并且能够在躬耕陇亩之间还能断定天下三分,能够确定的是一分曹魏,一分东吴,而刘备

  • 三国演义中东吴主公孙权生性多疑 最喜欢翻旧账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孙权

    三国演义中东吴主公孙权的历史故事。孙权,字仲谋。在东汉末年群雄割据的三国时期,19岁的孙权就跟随兄长南征北站。经过多年的努力打下了江东基业,成为了一方诸侯。他明明是吴国的开国皇帝,应该有包容天下的大度情怀,但是他却是个奇葩的主公,最喜欢翻旧账。网络配图孙权年轻时英武果断,胆略过人,在他前半生中的确

  • 孙权为何不重用周公瑾?只因周瑜做错了这件事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孙权

    话说这周瑜乃经天纬地之才,可孙权为何在赤壁之战后没有重用周公瑾呢?事实上,他们君臣二人关系十分微妙,自打孙权第一天掌管东吴就开始了。兄死弟继,孙权刚刚上位,就见“黑云压城城欲催”,“大军压境”,这把那时候刚刚即位,还没见过什么大场面的孙仲谋吓了一跳,后闻“周大都督率军回吴奔丧”,这孙权才把已经到嗓子

  • 历史上真实孙权之妹嫁给刘备之后的凄凉遭遇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孙权

    孙夫人,三国诸侯孙权之妹,名字未载。刘备定荆州时,孙权对其十分畏惮,于是进妹予刘备为夫人。[君子心语]:孙夫人的悲剧,是小女儿情结挂上政治的色彩,所以看似强悍的她,成为了政治的牺牲品。看不穿本来不想写孙夫人,因为三国的故事家喻户晓,反而不好找突破口。只是一时心动,开始翻她的资料,突然一声长叹。孙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