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李广不如董卓!且看历史上出身心性如此相似的武将

李广不如董卓!且看历史上出身心性如此相似的武将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2211 更新时间:2024/1/3 20:05:51

董卓是拉开三国乱世大幕的第一人,所以他的历史形象从来都是负面为主,如《三国志》作者陈寿评价他为:狼戾贼忍,暴虐不仁,自书契已来,殆未之有也。

书契,指的是文字,引申为文明。

这句话翻译下便是,董卓这个人是头顶长疮、脚底流脓,简直坏透了,称得上史上第一大魔王。

这是当时的主流意见。

曹操在很长时间内也是一个奸雄的形象,但即便是在三国演义中,曹操也有不少值得称赞的品质,比如重视人才、军事水平一流之类。

与之相比,董卓不仅坏,而且还很无能。

黄巾起义时,朝廷让他代替卢植为东中郎将,结果被黄巾军打得大败,连官都丢了。后来各路诸侯讨伐他,董卓再次败给了孙坚

由此可见,董卓在军事方面好像也不咋地。

问题就来了:既残暴又无能的董卓,为什么后来却能一度挟天子以令诸侯呢?难道不是因为他强,只是同行太无能给衬托的?

当然并非如此,这不过是材料的选择问题。实际上,董卓颇有才能,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他与飞将军李广颇为相似。为什么这么讲?本文为中国历史故事网原创,未经中国历史故事网官方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

这并非yy,理由有四点:

第一,他们都是六郡良家子出身。

所谓六郡,指的是指陇西、天水、安定、北地、上郡、西河六个地方。良家子,在汉代,指的是不在七科谪之内以及医、巫、商贾、百工等家庭之外的子嗣。

六郡良家子有什么特点呢?六郡地处西部边疆,靠近羌胡部落,因而这里民风彪悍,个个弓马娴熟。自西汉以来,六郡良家子一直是士兵尤其是骑兵的重要来源。

李广的箭术无双不用多说,后人有不少诗歌专门赞颂他,其中著名的一首是,“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这讲的是李广射虎的典故。

董卓也是如此。史书记载他,“膂力过人,双带两鞬,左右驰射。”

一般人射箭,只会带一个箭袋,董卓则不然,他每次都是背着两个箭袋。在纵马奔驰时,他可以左右两边开弓。冷兵器时代,这武力值不用多说。

第二,他们都不爱钱财。

李广为将,每逢皇帝有赏赐,他都把钱财分给手下士兵,史书记载,“终广之身,为二千石四十馀年,家无馀财,终不言家产事。”

董卓也是如此,关于这一点,可以从两件事中看出。董卓年少时,曾经游历羌中,与诸多部落的首领交好。

后来一些部落首领到陇西看望他,董卓二话不说,将本用于耕田的牛杀掉以待客。这些部落首领感动得不要不要的,回去后便搜集了千余头马羊牛等各类牲畜赠送给董卓。

董卓后来入伍当了军司马,和中郎将张奂一起征讨并州的叛乱。战争中董卓立下大功,朝廷拜他为郎中,并赏赐他九千匹缣。面对这笔巨大的财富,董卓分文不取,立马将之全部分给了手下的将士。

因为不爱钱财,所以两个人都受到士兵的爱戴。

李广死时,不仅手下将士,六郡良家子都一同为之痛哭流涕。董卓死后,大将李傕郭汜以为他复仇的名义进攻长安,随即凝聚了十来万人马,他的号召力由此可见一斑。

第三,他们都与胡人征战多年,打仗都颇有谋略。本文为中国历史故事网原创,未经中国历史故事网官方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

李广与匈奴交战大大小小超过七十多次,可谓身经百战。在边郡抗击匈奴时,有一次遇到三个匈奴的“射雕者”,李广带着一百来人前去追捕。

然而,途中他们却遭遇数千人的匈奴骑兵。手下的骑兵吓得惊慌失措,想要立刻掉头逃跑,但被李广制止了。

李广不退反进,先让骑兵向匈奴方面前进,直到距离不到二里时才停下,然后他又命令士兵们解鞍下马休息。

这样大胆的举动让匈奴摸不着头脑,误以为是疑兵之计,迟迟不敢行动。两军相持到半夜,谨慎的匈奴军队选择了退兵,李广一行最终安然归队。

董卓一生与羌胡征战几十年,同样身经百战。公元185年,董卓讨伐先零羌时,遭遇羌人和匈奴人数万人的包围,大军粮草不足,形势颇为危急。

针对这种局面,董卓使一个暗度陈仓之计。他让士兵在渭水中假装拦水修堤,对外宣称是捕鱼,实际上让军队快速从堤下通过。等叛军发现后,已经追之不及。

此次出征,张温是负责人。当初张温派出有六路人马,其中五路人马都以失败告终,唯独董卓的军队全员班师。朝廷因而封董卓为斄乡侯,封邑一千户。这样的人,不能说他不懂谋略。

第四,他们功利心都很强。

李广一生没有被封侯,这是他心中永远的痛。为此,他百思不得其解,一度认为是天命所致,还请人算命,对方告诉他是因为曾经杀降的缘故。但李广始终没有认命。

元狩四年,汉武帝发动漠北之战,兵分两路,霍去病率领精兵出击为主,卫青在旁策应为辅。李广此时已经六十多岁,年老体衰,汉武帝原本并没有让他领兵的打算。

但李广知道,这是人生最后一次封侯的机会,于是他再三恳求武帝让他出征,武帝也只好允许。结果我们都知道了,李广最终死在了这场战争之中。

董卓的功利心更不用多说,而且他比李广更有胆量。所以当时机来临时,他立刻进入洛阳,挟天子以令诸侯。

从上述内容不难看出,董卓和李广确实有着非常多的相似之处:勇武非常、不爱钱财、强烈的进取心以及一定的谋略,这是两个人能取得成功的原因。

同时,这四点也是武将崛起的通用法则。

不过,两个人毕竟还是有很大不同的。李广终其一生想要博一个侯爵而不能,还死在了这上面。董卓虽然也不得善终,但他毕竟还是到达过人臣的巅峰,连皇帝一度也要看他脸色行事。

同样是武将,人和人的差别咋就这么大呢?本文为中国历史故事网原创,未经中国历史故事网官方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

标签: 李广董卓

更多文章

  • 同样是挟天子令诸侯,为何夺得天下的是曹操而非董卓?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董卓

    东汉末年,董卓是第一个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人。从政治角度看,他是一个百分百的权臣,皇帝也是他的傀儡。从军事角度看,他手中掌控着国家主要的武装力量,没有其他的武装势力可以和他抗衡。然而,有着这么好开局的董卓,最终却没有得到天下。与之相比,另一个挟天子的曹操,则顺顺利利地把担子传给了儿子,并成为新王朝的奠基

  • 曹操为什么杀董卓 曹操最喜欢的武将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曹操

    揭秘曹操为什么杀董卓曹操刺杀董卓一幕,是十分惊险的一个章节。眼看曹操马上就要成功了,但是吕布的出现让曹操失败了,幸亏曹操反应敏捷,给自己找了一个很好的逃脱借口,从关键时候也看得出曹操沉稳,临危不乱的心理状态。在罗贯中所著的《三国演义》中专门用了一个章节讲述了曹操刺杀董卓的原因始末,后来,这一幕也被排

  • 宦官当道 董卓如何仅凭3000兵马称霸京师的?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董卓

    都知道董卓仅凭不过三千人而且还是步兵和骑兵混合起来的三千,并不是三千精锐骑兵就称霸了京师,那么究竟董卓是如何做到的呢?首先董卓进京城做了哪几件事呢?网络配图其一:董卓本来是外郡的刺史,进京时不过只有三千人,董卓自知兵少怕京城众人士不服,便隔几日派士兵半夜潜出城外明日再大摇大摆进城号称”西兵复入至洛中

  • 袁绍起义反董卓,不料其中台将军死于刘表手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三国,董卓,袁绍,刘表,孙坚

    ‌三国时期西凉军进洛阳董卓残忍无道,袁绍召集十八路诸侯起义。关羽温酒斩华雄,虎牢关前三英战吕布,董卓撤军火烧洛阳逃入长安。十八路诸侯进入洛阳烧杀抢夺,曹操见此地不是长久之计自己率领部下去追董卓。公孙瓒刘关张也看出来袁绍不是明主也收兵而去。而最先进入洛阳的孙坚部队此时正驻扎在被烧毁的宫殿之上。一面安排

  • 董卓挟天子令诸侯为何无人敢动?这五万成为了董卓嚣张的资本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董卓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此时涌现出不少乱世枭雄,董卓便是这个时期的主要人物之一。在东汉末年宦官专权十常侍乱国时,大将军何进因听信谗言因董卓入京。然而自董卓入京之后便酿成了一个更可怕的后果,董卓开始专权祸国甚至是挟天子以令诸侯,但是当时却无人敢站出反对董卓,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其实这都是因为当时董卓手里握着五

  • 汉献帝最恨哪位权臣?董卓,曹操?都不是,而是他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汉献帝,三国

    说起汉献帝,真是历史上的可怜人,出身帝王家却没过一天舒心的日子。汉献帝的一生被权臣所掌握,做了32年的傀儡皇帝,在权臣手里他不仅没有多少权力,甚至还要担心自己的性命。汉献帝经历过四个权臣,有把他扶上皇位的董卓;有借他命令四处讨伐的曹操;有夺掉他皇位的曹丕;但这三个应该都不是他最恨的。那么献帝最恨的权

  • 董卓舍得给吕布赤兔马,为什么就一个人就不乐意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董卓,吕布,貂蝉,

    董卓进京后通过炫耀武力,废除汉帝,逼死太后,威迫朝臣等一系列举措迅速掌控了朝政,但也不是所有人都屈从于他,比如并州刺史丁原。丁原当时有骁勇的义子吕布在身旁,董卓身边无人可与之相比,于是董卓听从了李肃和谋士李儒的建议,以赤兔宝马和金银珠宝利诱吕布,吕布本来就是见利忘义之人于是杀丁原投董卓,并拜董卓为义

  • 第一个赶到洛阳的是董卓而不是别人呢?这是怎么回事?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董卓,曹操,袁绍,黄巾军,

    东汉末年,何进召地方诸侯进京意图共诛十常侍时,因为事情泄密自己被十常侍先下手为强杀了且不去说。单说董卓进京,很快就掌控了朝中大权,其后废帝杀太后,肆意妄为,引起天下诸侯群起而讨之,揭开了汉末天下大乱的序幕。问题是,当时天下诸侯不少,地位和实力高过董卓的更是不在少数,然而为何是董卓钻了空子第一个赶到京

  • 董卓为什么要迁都长安呢?难道真是被江东孙坚打怕了吗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三国,董卓,孙坚

    东汉末年,十常侍和朝中大臣的对立日益明显,当时掌握大权的大将军何进出了一个昏招,那就是召地方诸侯进京试图共诛十常侍。这一举措揭开了汉末天下大乱的序幕。董卓进京后倒行逆施引起天下诸侯起兵讨伐之,在连番交战不利的情况下,董卓选择放弃洛阳,迁都长安。历来对董卓迁都长安的原因说法很多,主要都集中在说董卓是为

  • “孟德献刀”刺杀董卓背后历史真相,曹操想杀的人实际是宦官张让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孟德献刀,董卓

    在小说《三国演义》第四回和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第四集里都有描写一个很精彩的故事,那就是“孟德献刀”。对于这个故事,中国的网友估计没有不熟悉的,讲的是董卓进京后,废皇帝、杀皇后、残害百姓,荒淫无度,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共愤。坏人虽然很可恶,但是人家掌握着权力,连皇帝他妈都敢杀,所以根本不用讲道理,整天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