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董卓并非汉末第一流武将,为何是他第一个挟天子以令诸侯呢?

董卓并非汉末第一流武将,为何是他第一个挟天子以令诸侯呢?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2211 更新时间:2024/1/3 5:46:24

五代十国时期,后晋大将安重荣有句名言,“天子宁有种耶?兵强马壮者为之尔。”几千年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这是一个颠破不灭的真理。

具体到汉末乱世,“枪杆子里出政权”的逻辑再次上演,率先导演这一幕的是凉州人董卓。公元189年,汉朝政府发生宫廷政变,大将军何进被杀,董卓趁机率军进入洛阳城内。

依靠着军事力量,他废了少帝刘辩,另立刘协为皇帝,即汉献帝,并自领相国一职,地位在三公之上。自此,董卓成为东汉政府实际上的一把手。

老实说,作为武将,董卓并非最优秀的那一批。所以,问题就来了:为什么是他而非同时期的其他武人最终号令天下呢?这是偶然还是必然?

一、汉末三大名将

在东汉末年,论军事水平,同时期至少有三大名将在他之上,分别是卢植朱儁皇甫嵩

网络配图

卢植是个文武全才。文的方面,曾经师从东汉大儒马融,与郑玄等人是同门师兄弟。此外,他有两个著名的弟子,一个是公孙瓒,另一个则是刘备。

武的方面,卢植先后出任九江太守、庐江太守,期间平定了当地的蛮族叛乱。后来,黄巾起义爆发,他被任命为北中郎将,负责征讨冀州的黄巾军。

卢植连战连胜,严重打击了黄巾军势力。然而由于没有贿赂前来视察工作的宦官,他被撤职下狱。

后来,董卓被任命为东中郎将,替代卢植继续征战,然而却遭遇大败。董卓也因此被免官。他们的能力高低,由此可见。

朱儁,出身贫寒。曾任交州刺史,期间发生叛乱,他仅率五千家兵便大破叛军,由此名声显露。

黄巾起义爆发后,朱儁担任右中郎将,与左中郎将皇甫嵩一同讨伐颍川、汝南、陈国等地区的黄巾军,均大破之。其后,又大破南阳的黄巾军,斩首数万,军事能力可见一斑。本文为中国历史故事网原创,未经中国历史故事网官方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

皇甫嵩,将门世家出身,父亲皇甫节为雁门太守,叔叔皇甫规是东汉名将,拜度辽将军。黄巾起义爆发后,皇甫嵩任中郎将,与右中郎将朱儁共讨颍川等地黄巾军。

颍川、汝南、陈国等地的黄巾军平定后,灵帝又下诏让他替代董卓,讨伐冀州的黄巾军。皇甫嵩不孚众望,先是大败并击杀张梁,斩首三万。当时黄巾军首领张角已病死,皇甫嵩剖棺戮尸,割下首级送去京师。

随后,他又大破并斩杀张宝,斩首十余万。至此,起义军三大首领全部被灭,黄巾起义终被平定。皇甫嵩由此名震天下。后来,凉州的王国起兵叛乱,皇甫嵩率军讨伐,又大破之。

这三大名将中,皇甫嵩用兵最强,功劳最大,名望最高。其次为朱儁,最后是卢植。从军事水平上来看,相较这三人,董卓是自愧不如的。从名望上讲,董卓更是无法与他们媲美。

网络配图

那么,为什么是董卓这个二流武将“挟天子以令诸侯”了呢?

二、董卓的军事生涯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从了解下董卓的军事生涯。

董卓的仕途并非一番风顺,而是历经三起三落。

第一次起,董卓跟随中郎将张奂,讨伐并州的羌人叛乱。此战,他立下大功,被任命为郎中。之后,他先后升为雁门郡广武令,蜀郡北部都尉,西域戊己校尉等官职。

第一次落,在西域戊己校尉的任职上,董卓因事被免。至于具体的原因,史书没有记载。

第二次起,因为羌人叛乱,朝廷再次用董卓,任命他为并州刺史、河东太守。《英雄记》记载,“卓数讨羌、胡,前后百余战。”其后,董卓被拜东中郎将。

第二次落,公元184年,黄巾起义爆发,董卓被拜东中郎将,替代卢植讨伐冀州黄巾军。随后,董卓因遭遇大败而被罢免,并至廷尉受审,判“减死罪一等”。这年十二月二十九日,灵帝大赦天下,董卓获得赦免。本文为中国历史故事网原创,未经中国历史故事网官方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

第三次起,公元185年(中平二年),凉州羌胡发生新的叛乱。北宫伯玉、李文侯、边章、韩遂等入寇三辅地区,董卓再次被启用,复为中郎将,与皇甫嵩一道讨伐叛军。

公元189年,董卓率军入主洛阳,控制了大汉政府,并废立皇帝,权柄一时无二,达到了事业的巅峰。

第三次落,公元192年,董卓被部下吕布所杀。

以上大抵便是董卓的军事经历。为什么他能够三起三落呢?

从上面的描述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个规律:大汉帝国的西部边疆非常不稳定,经常发生叛乱。每当西部发生叛乱时,朝廷都要启用董卓。

网络配图

所以,董卓之所以能三次三落,根源在于,他在西部边塞地区拥有巨大的声望,并且无人可以替代。

董卓在西部边塞名望之大,还可以通过下面这件事看出。

中平三年,张温替代皇甫嵩,去讨伐韩遂等人的叛乱。张温召董卓前来集合,许久过后,董卓才慢腾腾地赶来。张温自然颇为不喜。

董卓不仅姗姗来迟,言语之间还冲撞张温。孙坚当时在张温手下任职,他见状便劝张温在阵前斩杀董卓,以立军威。张温如此回应:“卓素著威名於陇蜀之间,今日杀之,西行无依。”

“西行无依”四个字,点明了董卓敢于如此傲慢嚣张的缘故。因为这一点,张温即便对其非常恼怒,也无可奈何。

三、军阀董卓

不过,名望毕竟是虚的,如卢植,名声再显赫,朝廷一道诏书便可任意拿捏他。但董卓并不是只有虚名,他之所以有后来的事迹,根源在于他成长为了一个西凉军阀。

什么是军阀?本文为中国历史故事网原创,未经中国历史故事网官方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

军阀指的是在正常的国家体系内,依靠军事手段割据一方的军事集团。该军事集团内所有人,只服从于军事首领,并不服从于中央政府。

中平六年,汉灵帝征召董卓少府,少府位列九卿,是中央政府内的高官。但董卓却上书请辞。

不久,汉灵帝病重。临死前,灵帝又给董卓下了第二道诏书,任命其为并州牧,让他把兵马交到皇甫嵩麾下。

这次,董卓仍是上书请辞。不过,他担心惹怒朝廷,于是带领五千精兵,驻兵河东,以观时变。

朝廷两次征召,其目的在于将董卓调离他的大本营凉州,这是釜底抽薪之谋。董卓自然明白其中的道理,所以他两次都回绝了。

网络配图

这种直接拒绝中央诏令的做法,与谋反无疑。董卓敢这么做,且凉州内部没有反对声音,无不透露出一个事实:中央政府对凉州地区已经丧失了控制力,凉州军事集团内部只知有董卓,而不知有皇帝。

显然,这时的董卓已经是一个实打实的军阀了。而且,他还是帝国内部第一个军阀。

对比董卓,皇甫嵩、朱儁、卢植等人虽然名声更大,军事能力更强,但他们并没有自己的割据势力,更不是军阀。其麾下的军队是大汉的军队,只要朝廷一纸诏令,便能剥夺他们的军权。

正因为这一区别,董卓最终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自他以后,军阀并起,三国乱世就此到来了。本文为中国历史故事网原创,未经中国历史故事网官方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

标签: 董卓

更多文章

  • 李广不如董卓!且看历史上出身心性如此相似的武将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李广,董卓

    董卓是拉开三国乱世大幕的第一人,所以他的历史形象从来都是负面为主,如《三国志》作者陈寿评价他为:狼戾贼忍,暴虐不仁,自书契已来,殆未之有也。书契,指的是文字,引申为文明。这句话翻译下便是,董卓这个人是头顶长疮、脚底流脓,简直坏透了,称得上史上第一大魔王。这是当时的主流意见。曹操在很长时间内也是一个奸

  • 同样是挟天子令诸侯,为何夺得天下的是曹操而非董卓?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董卓

    东汉末年,董卓是第一个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人。从政治角度看,他是一个百分百的权臣,皇帝也是他的傀儡。从军事角度看,他手中掌控着国家主要的武装力量,没有其他的武装势力可以和他抗衡。然而,有着这么好开局的董卓,最终却没有得到天下。与之相比,另一个挟天子的曹操,则顺顺利利地把担子传给了儿子,并成为新王朝的奠基

  • 曹操为什么杀董卓 曹操最喜欢的武将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曹操

    揭秘曹操为什么杀董卓曹操刺杀董卓一幕,是十分惊险的一个章节。眼看曹操马上就要成功了,但是吕布的出现让曹操失败了,幸亏曹操反应敏捷,给自己找了一个很好的逃脱借口,从关键时候也看得出曹操沉稳,临危不乱的心理状态。在罗贯中所著的《三国演义》中专门用了一个章节讲述了曹操刺杀董卓的原因始末,后来,这一幕也被排

  • 宦官当道 董卓如何仅凭3000兵马称霸京师的?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董卓

    都知道董卓仅凭不过三千人而且还是步兵和骑兵混合起来的三千,并不是三千精锐骑兵就称霸了京师,那么究竟董卓是如何做到的呢?首先董卓进京城做了哪几件事呢?网络配图其一:董卓本来是外郡的刺史,进京时不过只有三千人,董卓自知兵少怕京城众人士不服,便隔几日派士兵半夜潜出城外明日再大摇大摆进城号称”西兵复入至洛中

  • 袁绍起义反董卓,不料其中台将军死于刘表手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三国,董卓,袁绍,刘表,孙坚

    ‌三国时期西凉军进洛阳董卓残忍无道,袁绍召集十八路诸侯起义。关羽温酒斩华雄,虎牢关前三英战吕布,董卓撤军火烧洛阳逃入长安。十八路诸侯进入洛阳烧杀抢夺,曹操见此地不是长久之计自己率领部下去追董卓。公孙瓒刘关张也看出来袁绍不是明主也收兵而去。而最先进入洛阳的孙坚部队此时正驻扎在被烧毁的宫殿之上。一面安排

  • 董卓挟天子令诸侯为何无人敢动?这五万成为了董卓嚣张的资本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董卓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此时涌现出不少乱世枭雄,董卓便是这个时期的主要人物之一。在东汉末年宦官专权十常侍乱国时,大将军何进因听信谗言因董卓入京。然而自董卓入京之后便酿成了一个更可怕的后果,董卓开始专权祸国甚至是挟天子以令诸侯,但是当时却无人敢站出反对董卓,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其实这都是因为当时董卓手里握着五

  • 汉献帝最恨哪位权臣?董卓,曹操?都不是,而是他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汉献帝,三国

    说起汉献帝,真是历史上的可怜人,出身帝王家却没过一天舒心的日子。汉献帝的一生被权臣所掌握,做了32年的傀儡皇帝,在权臣手里他不仅没有多少权力,甚至还要担心自己的性命。汉献帝经历过四个权臣,有把他扶上皇位的董卓;有借他命令四处讨伐的曹操;有夺掉他皇位的曹丕;但这三个应该都不是他最恨的。那么献帝最恨的权

  • 董卓舍得给吕布赤兔马,为什么就一个人就不乐意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董卓,吕布,貂蝉,

    董卓进京后通过炫耀武力,废除汉帝,逼死太后,威迫朝臣等一系列举措迅速掌控了朝政,但也不是所有人都屈从于他,比如并州刺史丁原。丁原当时有骁勇的义子吕布在身旁,董卓身边无人可与之相比,于是董卓听从了李肃和谋士李儒的建议,以赤兔宝马和金银珠宝利诱吕布,吕布本来就是见利忘义之人于是杀丁原投董卓,并拜董卓为义

  • 第一个赶到洛阳的是董卓而不是别人呢?这是怎么回事?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董卓,曹操,袁绍,黄巾军,

    东汉末年,何进召地方诸侯进京意图共诛十常侍时,因为事情泄密自己被十常侍先下手为强杀了且不去说。单说董卓进京,很快就掌控了朝中大权,其后废帝杀太后,肆意妄为,引起天下诸侯群起而讨之,揭开了汉末天下大乱的序幕。问题是,当时天下诸侯不少,地位和实力高过董卓的更是不在少数,然而为何是董卓钻了空子第一个赶到京

  • 董卓为什么要迁都长安呢?难道真是被江东孙坚打怕了吗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三国,董卓,孙坚

    东汉末年,十常侍和朝中大臣的对立日益明显,当时掌握大权的大将军何进出了一个昏招,那就是召地方诸侯进京试图共诛十常侍。这一举措揭开了汉末天下大乱的序幕。董卓进京后倒行逆施引起天下诸侯起兵讨伐之,在连番交战不利的情况下,董卓选择放弃洛阳,迁都长安。历来对董卓迁都长安的原因说法很多,主要都集中在说董卓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