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刘备死前真的对刘禅说了什么惊天秘密吗

揭秘:刘备死前真的对刘禅说了什么惊天秘密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2961 更新时间:2024/3/11 15:30:08

在蜀汉灭亡后,刘禅的表现是相当聪明的,向对手投降,并接受了安乐公的封赏,从此“乐不思蜀”。

有人就因为这个说刘禅昏庸透顶,实不应该。一个国家已经灭亡了,基本没有兴复的可能,难道他应该成天挂念着故国,像李煜一样表现出来,最后让别人送给自己一杯毒酒把自己杀了吗?

网络配图

从此放弃过去,好好过自己的日子,平平稳稳,是最好的结果。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他的心态调整的非常好,在夹缝中求得了生存。

刘备究竟想要告诉刘禅些什么内容呢?总结下来有两个方面。

1、为善。

这是最重要的,“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是很有名的一句话了。作为一个将要继位的年轻皇帝,最重要的事情是树立自己的权威,让手下的老臣们信服自己,为自己效力。

具体该如何做呢?父皇新丧,当然不是用惩罚树立威信,这只能让老臣们心寒。只有用最大的努力展现自己积极向上的形象,才能赢得大臣的信赖,并让自己的地位逐渐稳固。

刘禅这一点做得怎么样呢?我认为至少一开始是合格的。他选择让诸葛亮总览大权,给予了诸葛亮最大的信任。

所以朝中臣子的风气应该是不错的。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说“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恐不是虚言。这种风气让蜀汉政权也保持了较强的战斗力,因此诸葛亮才敢放心北伐。

网络配图

2、读书。

刘备给刘禅的遗言里,开列了许多书单,有儒家经典,也有法家著作,还有历史书籍,这对于一个帝王是相当重要的。

儒家经典,蕴含了修身要道,也有治国平天下的理想精神;法家著作有具体的治术,严格法律、赏罚分明才能维系政府的正常运转,避免政权腐化变质。

史书中有国家兴亡的教训,统治者可以直接从中吸取经验,比如积极为政,勿荒忽国事;亲近贤臣,远离小人;轻徭薄赋,重视民生;赏善罚恶,团结群臣……稍微读些历史的人,都会常常想到这一点,以求改变政治风气。

但是这一点,我觉得却是刘禅做得不够好的地方。刘禅即位数年后,就开始亲近宦官黄皓,与朝政的距离就越来越远了。

诸葛亮北伐前上《出师表》,叮咛嘱咐他要“亲贤臣,远小人”,恐不是空穴来风随口一说;诸葛亮在世的时候刘禅也许还能控制的住,但丞相撒手人寰后,估计情况就会越来越差,最后造成了国内的动荡。

网络配图

我想如果刘禅有好好想父亲留下的那些遗言,每天花些时间好好读书的话,就会知道适当远离佞臣,花更多的时间励精图治。

如果这样的话,也许蜀汉就不会这么早灭亡。当我们回观历史时,也许才能想到,刘备的这番遗言是具有前瞻性的,不仅仅是刘禅需要,也许今天的我们更应该把它当做自己父亲给自己的嘱托,并好好地去做。

标签: 刘备

更多文章

  • 刘禅阿斗的身世之谜:阿斗生母到底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刘禅

    刘禅(shàn)(207年-271年),即蜀汉后主,字公嗣,小名阿斗。刘备之子,母亲是昭烈皇后甘氏,三国时期蜀汉第二位皇帝。后主刘禅,刘备的儿子,223年即位,在位41年,时年17岁。网络配图刘禅虽然无能,但在诸葛亮的辅佐下,蜀汉的经济得到了一定的发展。诸葛亮吸取了刘备的失败教训,采取联吴攻魏的方针

  • 刘禅并非真傻:装憨卖傻只为保己命救蜀国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刘禅

    历史往往是这样:一个个人魅力太强、太完美的君主,给他的后代带来的压力,往往是常人难以想象,也难以承受的。这种压力,不仅仅是精神上的,也是实实在在的政治和社会压力。这样的君主在离世之后,如果没有十分周密的安排,往往会给政治体制留下一个巨大的空洞,形成权力的断层。而几乎所有的二世君主,都难免要面对一个这

  • 刘禅手握十万雄兵,为什么选择放弃不抵抗?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刘禅

    熟读汉末三国历史,公元263年,魏国分三路进攻蜀汉,钟会大军被姜维阻挡在剑阁,正考虑撤退事宜,没有想到前方却传来了,刘禅出城投降邓艾的消息,随后刘禅下诏蜀军全部投降,从此蜀汉灭亡。那么刘禅手握十万雄兵,为什么选择放弃不抵抗,开城投降呢?为什么说刘禅手握十万雄兵呢?根据刘禅投降之后,《三国志》卷33《

  • 蜀汉还有精兵10万,刘禅为何轻易选择投降?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刘禅

    熟读三国的朋友,对蜀汉的灭亡,说不定有这种惋惜,一种愤怒,惋惜心目中的“主角”光环的刘备怎么就生出这么一个扶不起的“阿斗”,曹魏的灭蜀之战还才刚刚开始进行两个月左右,虽然邓艾已经兵临城下,但是刘禅手中还是调度10万精兵,为何轻易选择投降?愤怒,那估计大部分人都指向了姜维这三国最后的大将军和大宦官黄皓

  • 刘禅一个平庸的人,为何能稳坐42年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刘禅

    熟读三国的朋友,一定知道刘备在白帝城托孤的时候,对诸葛亮说过这样的话:“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对于一位当皇帝的而言,这样的托孤遗言可谓有些大胆和莫名其妙,因此被后人多次讨论,但不管刘备的目的究竟是什么,我们都能看出,对刘禅的执政能力,他是有疑虑的。

  • 三国历史上后主刘禅与曹操有什么不为人知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曹操

    曹操和张飞都是三国中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俩人分处不同阵营,一个是刘备最忠诚的兄弟,一个是刘备一生的对手,不管真实的战场上还是各种历史故事中两人都算得上是死对头。但有的时候世界就是这么小,这两个冤家竟然是亲戚,张飞算是曹操的侄女婿!不仅如此,就连蜀汉后主刘禅(张飞的女儿就是他的皇后),也算是曹操的隔房

  • 历史为何总是惊人的相似:刘禅为何放弃不抵抗?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刘禅

    公元263年,魏国分三路进攻蜀汉,魏将邓艾抄小路攻入蜀中,刘禅派诸葛亮之子诸葛瞻阻击邓艾。诸葛瞻在绵竹战死,魏军进而逼近成都。这时,姜维率领的蜀军主力还在成都以北的剑阁驻守,毫无损伤。后主一听敌军逼近,慌作一团,不知所措。急忙召集大臣商议。有人建议后主逃向南中地区(今四川南部及云贵部分地区),有人建

  • 诸葛亮死后阿斗刘禅靠演技做又了29年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诸葛亮

    诸葛亮,三国演义中数一数二的人物,东汉末年杰出的军事家,擅掌控时事,翻弄风云,是蜀国的第一军师。诸葛亮,字孔明,素有诸葛孔明之称。他的绝世才能多为后人所赞扬,但他的童年生活却不完美。公元184年,爆发黄巾大起义,此时诸葛亮只有四岁,在不休的战乱中诸葛亮失去了双亲。后跟叔父诸葛玄讨生活。诸葛亮长到十五

  • 揭秘:三国蜀汉后主刘禅是被害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刘禅

    往往说起刘禅,就会直指他是个平庸昏聩、碌碌无为的君主,甚至还因为他,留下了一个“乐不思蜀”的典故。那么这个刘禅真的是个亡国之君吗?最后刘禅怎么死的呢?是自然死亡还是被害呢?刘禅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刘备给后主的遗诏提到:“说丞相叹卿智量,甚大增修,过于所望,审能如此,吾复何忧!”诸葛亮在《与杜微书》

  • 历史上蜀汉皇帝刘禅是真的扶不起的“阿斗”?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刘禅

    三国时蜀汉为何不置史官历代研究三国历史的学者中,向者不乏有“蜀汉不置史官”之说,论者盖源于陈寿的《三国志.蜀后主评传》中的一段评语:“…又国不置史,注记无官,是以行事多遗,灾异靡书。诸葛亮虽达於为政,凡此之类,犹有未周焉。…”寿据此以批评诸葛亮虽长于政务,但在著史事上还是做得不周到。于是刘知几就跳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