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为何秦始皇隋文帝忌南京 孙权朱元璋看好?

为何秦始皇隋文帝忌南京 孙权朱元璋看好?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1875 更新时间:2024/1/25 8:12:42

人们都说,定都南京的都是短命王朝,为什么?有朋友开玩笑说,这是南京的风水出了问题,北京现在能做首都,把西安都比了下去,是因为风水好。南京的风水真的有问题?北京做首都是因为风水好?实际上,这是个伪问题,北京为什么能成为首都,早有定论,但为什么还会有这样的迷信观点,我想是因为话题有趣。在中国城市中,南京和北京都是极具地位的城市。北京很悠久,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南京之前则为中华民国首都,现为江苏省省会。北京、南京,与现为西安的“西京”,分别是环渤海、长江、黄河三大都城类型中的优秀代表,“三京”,构成了中华都城文化的全部精华。

网络配图

北京和南京“血源”关系很近,在不少学者眼里,北京城的母本是南京,如著名古建筑专家潘谷西、杨宽都是这样的观点。甚至连地名都有一样,北京有故宫,南京也有;北京有王府大街,南京不缺······休闲的地方也一样有名:古代的“红灯区”,北京有八大胡同,南京有秦淮风月。但城市差不多,人的个性差别却很大——北京人都是侃爷,南京人都是“大萝卜”。

然而,在都城文化史上,南京却是“三京”中最遭罪的。

二十世纪30年代遭日本人“屠城”就不必说了,在公元五世纪的“侯景之乱”中,便曾遭“满城抄斩”。而南京最糟糕的事件是,在六世纪后期,时名为建康的南京曾被“毁城”,公元589年,隋灭陈,隋文帝下令将“建康城邑平荡耕垦”。《隋书·五行志下》(卷23)记载,“及陈亡,建康为墟。”说的就是这么一回事情。

传说,陈未曾灭亡时,就出现了灾难的征兆:有一只独脚的鸟出现在陈的宫殿里,这鸟用嘴在地上乱画,大家一看是几个——“独足上高台,盛草变成灰。”史称,“独足者,叔宝独行无众之应。成草成灰者,陈政无秽,被隋火德所焚除也。”叔宝就是陈后主陈叔宝,这人很好色,荒淫无度,还大兴土木,把国家弄得很糟糕。

隋文帝为何要对一座城市痛下杀手?原来问题出在风水上面。隋文帝迷信风水,认为曾为六朝旧都的建康城“王气未净”,此气欺负隋都城大兴,即现在的西安。当时毁城的执行人就是镇守扬州的晋王杨广(即后来的隋炀帝),把陈朝的宫城彻底摧毁,作为东吴、东晋、南朝宋、齐、梁、陈六朝都城,以往繁华似锦、遍淌胭脂的建康城,竟然成了一块大菜地。

由于这次隋毁城彻底干净,六朝宫城到底是什么样子,具体位置在哪,后世一直弄不清。直到2003年,南京图书新馆开工兴建时,发现了一块宫城的城墙角,具体范围才有了一点可供考古的依据。遗憾的是,这块十分珍贵的“墙角”,又让现代人给毁了,南京图书新馆最终未能给六朝宫城遗址让路。南京最早建城在公元前333年,楚威王打败越国,杀越王无疆,尽取越国夺取的吴国的地域,并在石头山(今清凉山)筑城,埋金以压王气,时称金陵邑,或石头城,现在还有石头城遗迹。南京最流行的金陵叫法,据说即源于此时。南京东郊最为有名的钟山(也曾叫过蒋山、紫金山),时便称金陵山。

网络配图

南京最早的一次“风水事件”则是发生在公元前二世纪,“主犯”是秦始皇嬴政,时南京称秣陵。

据民国夏仁虎撰著《秦淮志》引《景定建康志》文,“旧传秦始皇时,望气者言:‘五百年后金陵有天子气’。于是东游以厌当之。乃凿方山,断长陇,渎入于江。故曰秦淮。”嬴政为了镇压南京的“天子气”,破坏这里人风水,让当时的“龙藏浦”水流改道变向,具体地点在今天南京市江宁区方山石硊。此地我曾去看过,确有人士开凿痕迹,但是不是秦始皇破坏南京风水而留下的,无法考证。

但在五百年后,这里还是出现了天子,此人便是三国时期的东吴大帝孙权

孙权在公元221年受曹丕封号为吴王。公元229年,孙权在武昌称帝,建吴国。但武昌的风水不好,时有童谣,“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宁就建业死,不就武昌居。”不久,孙权定都南京,并起名为建业——在此建孙家帝王大业。

但是三国时对南京风水情独钟的并不是孙权,而是蜀国的诸葛亮。据《建康实录》引晋人张勃《吴录》文,三国时刘备曾派诸葛亮到南京,因观秣陵山阜,惊叹不已:“钟山龙盘,石头虎踞,此帝王之宅也。”当时诸葛亮骑在马上,驻足地点是今天城西的清凉山下,如今此地有“龙蟠里”,附近还有虎踞关。

毛泽东在1949年4月写了著名诗篇《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其中的“虎踞龙盘”,即源于诸葛亮之口。游人驻足于此,望着北流的外秦淮河水,常会感慨、长叹一番。

在建康之后,“金陵”的称号流行了。公元10世纪时,徐州人李昪(biàn)在此称帝立国,先称“大齐”,后易名“唐”,史称南唐。有一首很著名的词《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作者就是南唐后主李煜。李煜“性骄侈,好声色,又喜浮图,为高谈,不恤政事。”为什么李煜能写出这么漂亮这么好的词来,大概与受到南京这块“江南第一州”特殊环境的熏染有很大关系。

网络配图

其实,在古代南京最具王气的一个地方,中国风水大师郭璞也因南京活动而出大名,奠定江湖鼻祖地位。南京风水最旺时期,当在明朝。

朱元璋在安徽随郭子兴起兵后,终灭元夺得天下。朱元璋定南京,受到了身边一些儒士的影响。其中冯国用、陶安、叶竞对南京的风水颇为推崇,积极建议朱元璋在此称帝。《明史·冯胜传》(卷129)记载,有一次朱元璋向冯胜的哥哥冯国用询问天下大计,冯国用回答,“金陵龙蟠虎踞,帝王之都,先拔之以为根本。然后四出征伐,倡仁义,收人心,勿贪子女玉帛,天下不足定也。”朱元璋听了很高兴。

因为朱元璋本人对南京有偏好,下面的一帮人也跟着拍马屁。有一次,朱元璋来了兴致,命儒士们以钟山为题赋诗。有个叫邓伯言的对称,“鳌足立四极,钟山一蟠龙。”朱元璋听了一下子激动了起来,拍案大声叫绝。邓伯言以为惹怒了朱元璋,当时竟然吓得面如土色。

标签: 秦始皇隋文帝孙权朱元璋

更多文章

  • “卧薪尝胆”:是越王勾践还是孙权?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勾践,孙权

    导读:卧薪尝胆这是大家很早就熟知的一个典故,我们都为越王勾践忍辱负重、卧薪尝胆的勇气所感动。可是若追溯历史根源,卧薪尝胆并非越王所为,这些经历是后人为了突出越王形象后加上去的。按照传统的说法,“卧薪尝胆”应该发生在春秋时期。而在所有记载春秋史事的史料中,记述最原始,也最为可信的,当推《左传》和《国语

  • 三国解密:孙策为何把江东权力交给孙权?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孙策

    导读:中国古代的权利是世袭的,父亲死后把位子传给儿子,似乎是天经地义。不过在封建王朝中有两个人比较特殊,一个是雄才大略的刘备,白帝城托孤的时候,对诸葛亮说:“若嗣子可辅,辅之;若其不才,君可自取。”康熙皇帝认为这是刘备的权术,以此来约束诸葛亮;另外一个便是孙策,临死时把自己的位子传给弟弟孙权,而不是

  • 三国中根基稳固的孙权为什么是最晚称帝?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孙权

    东汉末年战火纷纷不断,出现群雄割据的乱局,各地诸侯无不殚精竭虑,图谋瓜分天下,平定中原。弱肉强食、优胜劣汰,主见形成春秋时期三国鼎立的局面,孙权正是东吴的开国皇帝,这场血腥权力之争的见证者与参与者。孙权字仲谋,是孙坚的第二个儿子。传说其母梦日月诞权、策,从侧面反映出世人对孙权的敬佩景仰之情。孙权在其

  • 孙权晚年昏庸:纵容两个儿子内斗导致国力大减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孙权

    昏招(昏着)是围棋术语,意指高明的棋手出现不该出现的错误,把这个词用在晚年的孙权身上是合适的。吴大帝孙权,无疑是位博弈的高手,“有地数千里,立国数十年,以力战为强,以独任为能”,让自诩英雄的曹、刘二人徒叹奈何!然其晚年,于律政上又昏招频出,把才俊之士杀的杀、徙的徙,逮之尘埃落定,悔之晚矣。“及其老也

  • 揭秘:曹操凭借什么打败孙权十万大军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曹操

    提起锦囊妙计,网友们想到的可能就是诸葛亮,其实三国之中,曹操也使用过锦囊妙计,而且还用得非常成功。用七千人吃掉了孙权的十万大军。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曹操南征孙权不成,班师前只留张辽、李典、乐进与七千多人防守合肥。其后第二年,孙刘在荆州火拼,曹操乘机占领了汉中。刘备妥协后送给孙权三郡,自己率军

  • 三国风云人物孙权 为什么说孙权有偷窥癖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孙权

    相传孙权有偷窥癖,喜欢看手下吕蒙和陆逊的起卧。那事情发生经过是什么样的呢?为什么说孙权有偷窥癖。三国时期,吕蒙是孙权一手培养起来的高级将领,也是东吴的一流统帅,孙权与吕蒙常以兄弟相称。在关羽进攻樊城的时候,吕蒙一手策划并亲自实施了“白衣渡江”行动,帮助孙权占领了荆州,扭转了东吴在三足鼎立中的弱势地位

  • 孙权临死前为什么立最小的儿子为太子?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孙权

    江东大族主要为陆家、顾家、张家、朱家等,看看四家代表的结局:陆逊忧愤而死,活了63岁。顾雍和子辈还算平安,但孙子顾谭被流放交州,两年后死了,活了42岁;顾谭弟弟顾承流放到岭南,死在那里,活了37岁。张昭算是平平安安地死去,活了81岁。他的大儿子张承死得早,逃过一劫,次子张休本来流放交州,到了半途,被

  • 夷陵之战刘备攻打东吴孙权最后败得到底有多惨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夷陵之战

    夷陵之战是以蜀汉刘备攻打东吴孙权,最终蜀汉刘备大败的经典战例,为三国时期著名的三大战役之一,在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之后,是一场以积极防御,以逸待劳,最后取得胜利的著名战役。夷陵之战 双方行军图在双方的兵力投入上,真实的历史人数并没能经过演义的那样夸大,经后人考据,双方兵力相差不大,为了突显夷陵之战的反

  • 诸葛亮真的与刘备面和心不和? 反对讨伐孙权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诸葛亮

    白马非马曹丕称帝以后,蜀地人劝刘备当皇帝,刘备不许,可是诸葛亮说了一番话,刘备就同意了。临终,刘备更是把儿子托付给诸葛亮,让他们像对待父亲一样对待诸葛亮。从此以后,他们俩就被视为君臣关系的榜样,然而,他们两个真的是铁板一块,从来就没有分歧吗?网络配图坚定伐吴应该说,不仅是有,而且还非常重大。这就是对

  • 三国第一神童 写了两字就逼得孙权送他一头驴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诸葛恪

    “这人是诸葛亮的大哥。”“这人长一副驴脸。”每当听到人们这样介绍,“这人”总会无奈地补充说:“在下诸葛瑾。”总是以“诸葛亮的大哥”身份被人们记住,诸葛瑾抱怨说:“谁让我是老大哥呢!家庭事务影响了我的发展啊。”诸葛瑾兄弟三人,下面有两个弟弟:诸葛亮和诸葛均。说起来,琅邪阳都诸葛家也是名门望族,先祖诸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