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孙权神预言, 诸葛亮重用两个小人, 都惹了什么祸呢

孙权神预言, 诸葛亮重用两个小人, 都惹了什么祸呢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1875 更新时间:2024/1/30 7:57:48

有一次,蜀国使者出使吴国。孙权问:“你们家丞相都重用哪些人啊?”使者回答:“冲锋陷阵用的是大将魏延,后勤调度用的是大臣杨仪”。孙权听后对使者说:“这二人都是小人,虽然能一时发挥作用,但久则生乱,尤其是你家丞相死后,祸害就更大了。

反骨仔魏延的下场大家都很熟悉了,那杨仪最后又如何呢?

网络配图

杨仪,字威公,襄阳人。杨仪从小就聪明好学,长大做了荆州的主簿。荆州本是刘表的地盘,后来被曹操占领。赤壁之战后,孙刘曹三家瓜分了荆州七郡,杨仪因为跟荆州刺史傅群闹矛盾,一气之下就跑到投靠了镇守荆州的关羽。

杨仪工作能力很强,各项事务都处理得井井有条,很得关羽的信任。有一回关羽有封很重要的信要送给刘备,别人送他都不放心,唯独让杨仪去办他才觉得稳妥。

杨仪到成都把信亲自交给了刘备。刘备顺便问了他几句荆州的情况,没想到杨仪对答如流。这一下子就引起了刘备的注意,于是就留下来担任成都左将军兵曹掾一职。

杨仪这个人非常有才,帮着刘备做了很多事情,深得领导赏识。后来,刘备称汉中王,立刻就把杨仪提拔为尚书。

刘备死后,诸葛亮一次次领兵伐魏,都是因为杨仪统筹调度有方,才让诸葛亮省了不少心,又加之刘备生前的极力推荐,诸葛亮也十分重用杨仪,任命其为参军,助他料理军中事物。

杨仪调度有方,可是就是有一个人他调度不了,那就是大将魏延。魏延战功显赫,跟随刘备多年,这种人难免会有些高傲。了解魏延的人一般都顺着他,唯独自视甚高的杨仪偏偏看不上他。开会时,这两人经常吵得不可开交,有几次魏延差点拔刀要去砍杨仪,打不过魏延的杨仪就只能找诸葛亮告状。

诸葛亮拿他俩一点办法也没有,只能居中和稀泥,好在有诸葛亮在他俩还掀不起多大的浪。

网络配图

诸葛亮含恨五丈原后,蜀国就再也没有人能镇得住他们两个了。很快他们就闹翻了,最后是杨仪利用诸葛亮的计策除掉了魏延。杨仪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回到汉中,把部队和诸葛亮的临终奏章交给了刘禅

诸葛亮在奏章中对蜀国的发展和人事安排做了详细地部署。因为是相父的安排,刘禅想都没想就实施了,任命蒋琬为丞相大将军,姜维为辅汉将军,费祎为尚书令,等等。刘禅封赏了一大圈,但唯独没有平叛功臣杨仪的份。

这让杨仪心里非常窝火,脑中仿佛有千万只草泥马咆哮而过。不管是论资历,论才学,还是论功劳,没有谁也不能没有我啊?

下朝后,杨仪遇到了费祎,把一肚子的牢骚和不满都朝费祎倾泻了一番,从当年如何弃暗投明,跟随关羽,到主公刘备又是如何他重用他,怎么帮诸葛亮六出祁山,再到平叛魏延叛乱,如何把部队安全带回。杨仪越说越激动,最后一不小心居然说出了,当初,如果我要是把人马拉到魏国去……

就在杨仪向费祎倒苦水的时候,新丞相蒋琬找到了后主刘禅,他说:陛下今天封了这么多人, 却忘了赏赐杨仪了,杨仪功劳甚大,不封赏似乎有点说不过去。

刘禅的脑细胞本来就不够多,以前听诸葛亮的,现在诸葛亮让蒋琬接替自己,刘禅也懒得管,于是就同意了蒋琬。

就在刘禅和蒋琬商量如何封赏杨仪时,费祎急急忙忙地跑了进来说,不好了,杨仪要反,并把杨仪跟他说的抱怨一股脑的说了出来。蒋琬和费祎都说杨仪这个人受不得委屈,以后难免会做出什么祸事,建议刘禅早做决断,以绝后患。

网络配图

刘禅一听,感觉也有道理,就让人把杨仪拿下问斩。蒋琬赶紧说,杨仪虽然犯了错,但他也为蜀国立了不少功劳,还是把他贬为庶民吧。

当了平头老百姓的杨仪还是不老实,经常给刘禅写奏章发牢骚,而且言辞十分激烈。刘禅经常被惹得很生气,终于有一次他忍不住了,就派人去抓杨仪回来问罪。可是就当收押杨仪的人到达的那天夜里,杨仪就自尽了。

杨仪也算是经历过风雨的大人物,因为肚量小、不自重,最后落得一个身败名裂的下场,就像陈寿对他的评价一样:招祸取咎,无不自己也。

标签: 诸葛亮

更多文章

  • 为何秦始皇隋文帝忌南京 孙权朱元璋看好?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秦始皇,隋文帝,孙权,朱元璋

    人们都说,定都南京的都是短命王朝,为什么?有朋友开玩笑说,这是南京的风水出了问题,北京现在能做首都,把西安都比了下去,是因为风水好。南京的风水真的有问题?北京做首都是因为风水好?实际上,这是个伪问题,北京为什么能成为首都,早有定论,但为什么还会有这样的迷信观点,我想是因为话题有趣。在中国城市中,南京

  • “卧薪尝胆”:是越王勾践还是孙权?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勾践,孙权

    导读:卧薪尝胆这是大家很早就熟知的一个典故,我们都为越王勾践忍辱负重、卧薪尝胆的勇气所感动。可是若追溯历史根源,卧薪尝胆并非越王所为,这些经历是后人为了突出越王形象后加上去的。按照传统的说法,“卧薪尝胆”应该发生在春秋时期。而在所有记载春秋史事的史料中,记述最原始,也最为可信的,当推《左传》和《国语

  • 三国解密:孙策为何把江东权力交给孙权?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孙策

    导读:中国古代的权利是世袭的,父亲死后把位子传给儿子,似乎是天经地义。不过在封建王朝中有两个人比较特殊,一个是雄才大略的刘备,白帝城托孤的时候,对诸葛亮说:“若嗣子可辅,辅之;若其不才,君可自取。”康熙皇帝认为这是刘备的权术,以此来约束诸葛亮;另外一个便是孙策,临死时把自己的位子传给弟弟孙权,而不是

  • 三国中根基稳固的孙权为什么是最晚称帝?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孙权

    东汉末年战火纷纷不断,出现群雄割据的乱局,各地诸侯无不殚精竭虑,图谋瓜分天下,平定中原。弱肉强食、优胜劣汰,主见形成春秋时期三国鼎立的局面,孙权正是东吴的开国皇帝,这场血腥权力之争的见证者与参与者。孙权字仲谋,是孙坚的第二个儿子。传说其母梦日月诞权、策,从侧面反映出世人对孙权的敬佩景仰之情。孙权在其

  • 孙权晚年昏庸:纵容两个儿子内斗导致国力大减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孙权

    昏招(昏着)是围棋术语,意指高明的棋手出现不该出现的错误,把这个词用在晚年的孙权身上是合适的。吴大帝孙权,无疑是位博弈的高手,“有地数千里,立国数十年,以力战为强,以独任为能”,让自诩英雄的曹、刘二人徒叹奈何!然其晚年,于律政上又昏招频出,把才俊之士杀的杀、徙的徙,逮之尘埃落定,悔之晚矣。“及其老也

  • 揭秘:曹操凭借什么打败孙权十万大军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曹操

    提起锦囊妙计,网友们想到的可能就是诸葛亮,其实三国之中,曹操也使用过锦囊妙计,而且还用得非常成功。用七千人吃掉了孙权的十万大军。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曹操南征孙权不成,班师前只留张辽、李典、乐进与七千多人防守合肥。其后第二年,孙刘在荆州火拼,曹操乘机占领了汉中。刘备妥协后送给孙权三郡,自己率军

  • 三国风云人物孙权 为什么说孙权有偷窥癖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孙权

    相传孙权有偷窥癖,喜欢看手下吕蒙和陆逊的起卧。那事情发生经过是什么样的呢?为什么说孙权有偷窥癖。三国时期,吕蒙是孙权一手培养起来的高级将领,也是东吴的一流统帅,孙权与吕蒙常以兄弟相称。在关羽进攻樊城的时候,吕蒙一手策划并亲自实施了“白衣渡江”行动,帮助孙权占领了荆州,扭转了东吴在三足鼎立中的弱势地位

  • 孙权临死前为什么立最小的儿子为太子?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孙权

    江东大族主要为陆家、顾家、张家、朱家等,看看四家代表的结局:陆逊忧愤而死,活了63岁。顾雍和子辈还算平安,但孙子顾谭被流放交州,两年后死了,活了42岁;顾谭弟弟顾承流放到岭南,死在那里,活了37岁。张昭算是平平安安地死去,活了81岁。他的大儿子张承死得早,逃过一劫,次子张休本来流放交州,到了半途,被

  • 夷陵之战刘备攻打东吴孙权最后败得到底有多惨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夷陵之战

    夷陵之战是以蜀汉刘备攻打东吴孙权,最终蜀汉刘备大败的经典战例,为三国时期著名的三大战役之一,在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之后,是一场以积极防御,以逸待劳,最后取得胜利的著名战役。夷陵之战 双方行军图在双方的兵力投入上,真实的历史人数并没能经过演义的那样夸大,经后人考据,双方兵力相差不大,为了突显夷陵之战的反

  • 诸葛亮真的与刘备面和心不和? 反对讨伐孙权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诸葛亮

    白马非马曹丕称帝以后,蜀地人劝刘备当皇帝,刘备不许,可是诸葛亮说了一番话,刘备就同意了。临终,刘备更是把儿子托付给诸葛亮,让他们像对待父亲一样对待诸葛亮。从此以后,他们俩就被视为君臣关系的榜样,然而,他们两个真的是铁板一块,从来就没有分歧吗?网络配图坚定伐吴应该说,不仅是有,而且还非常重大。这就是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