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孙权"定都"秣陵是张纮一锤定音:对其言听计从

孙权"定都"秣陵是张纮一锤定音:对其言听计从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2094 更新时间:2024/1/8 18:31:12

张纮孙策纵论天下大势,思想也是前卫的。他说:北方豪杰太多,有所作为不容易,不如到南方去,闯出一片新天地。我将与我的好友一起去支持您。

张纮劝孙策到南方发展

当时的能人基本都集中在北方。周、秦、汉的都城在长安、洛阳,英雄豪杰们的思维定势就是:全国的中心地区在黄河流域,问鼎中原才是一生的追求和梦想。南方是蛮荒之地,如果派到长江以南做官,那定是在中央混不下去了,或是被贬、或被流放,万般无奈带着惆怅和失意才踏上南方路途。所以能人们不自觉地形成一种观念:攻打南方本身就是件丢人的事,打下来更是个鸡肋。

但孙策一经张纮点拨,却是想通了。只有在普通人前面发现商机,才能大把大把地赚到钱。北方竞争太惨烈,孙坚那么骁勇也难有作为。南方倚凭长江天险,一样能闯出广阔天地,成就霸业。孙策终于看到了光明的曙光,心中非常感激,决定扫平江东前,为免去后顾之忧,把家人全都托付给了张纮。

孙策一到南方,虽然也遇到强手,但相比北方袁绍吕布等,还是太弱了,不堪一击,孙策狠狠捞了一把。等别人发现时,制高点已被孙家占据,孙策得以大展宏图。

当他试图另立门户和袁术绝交时,想想总要在朝廷找个依靠,否则名不正言不顺。就派张纮向汉廷贡献礼物,其实就是想和曹操拉关系。曹操也想要利用孙策安定江东,挖袁术的墙脚,于是上表奏准任命他为讨逆将军,封为吴侯。但曹操也是爱才的人,把张纮留了下来,担任侍御史,这个职位办事比较杂,比如举劾非法、出去办案等等。

这对于孙家来说是有祸有福。祸就是:张纮曾一再劝说孙策不要轻率行动,要注意安全。张纮一走,孙策更没人劝了,结果被刺杀。

福就是:孙策死的时候,曹操想趁机攻打东吴,张纮立即劝曹操,说乘人丧事用兵是不道德的。还不如和东吴结成盟好,东吴会永远感激你。曹操还真听了他的意见,上表封孙权为讨虏将军,兼会稽太守,太守相当于现在的地级市市长。可见张纮是另一个徐庶,身在曹营心在吴。不久张纮又回到东吴,曹操以朝廷的名义任命他为会稽东部都尉,这个官职是地方军事行政长官,负责统领本部的军队,太守是大领导,他是具体执行人。回来的原因有几种说法,一种是曹操想派他回来做间谍,安插到孙权身边,在孙权耳边吹吹风,劝他投降。还一种说法是,他自己想回来的,因为心念旧主。

孙权非常信任张纮

反正他回到江东后,孙权是大喜过望,非常器重他,所有东吴对内外公布的文书,基本上都是他起草的。因为他文采很好,当时“建安七子”之一陈琳看到他的文章,感叹自己是“小巫见大巫”。

张纮没有张昭名气大,可能与他低调有关。每次立了功,从来不会到处炫耀,总是说自己的不足,到处作检讨。不像张昭自认是老资格,总是摆出老师的姿态。孙权对群臣大多数是直接喊他们的名字,唯独称张昭为张公,称张纮为东部,因为他任会稽东部都尉,可见孙权对这两人的器重。孙权后来厌恶张昭,对张纮却更加尊重。

孙权也喜欢打仗冲在第一线,张纮就劝他那只是匹夫之勇,不是统帅之勇;孙权喜欢用兵,张纮则说治理国家既要文治,也要武功,但武功要因时而动,现在应当暂且隐伏,偃息军队、开垦农耕、任贤使能、以德治国。于是孙权便停止了军事行动。

孙权对他言听计从,所以孙权把政权中心移到秣陵,也是由于张纮一锤定音。那么张纮是怎么劝说孙权的呢?

标签: 孙权"定都"秣陵

更多文章

  • 历史上孙权的妹妹嫁给刘备后的悲惨命运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孙尚香

    孙夫人穿梭在那个权谋交错的时代,周转于野心与利益之间,被利用、被谋夺、被防备、被设计,直至投水殉情而亡。而所谓女中豪杰如她,其实不过是个单纯想爱的女人。政治,让女人走开。故事从什么开始呢?有些东西本来跟她不相干,作为江东郡主,大哥孙策是名动一时的英雄豪杰,二哥孙权是一代霸主,天之娇女,自幼尚武,无忧

  • 孙权晚年到底是有多荒唐?竟死的这么惨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孙权

    孙权是将帅之才年仅27岁就成为了一方帝王,但孙权的晚年生活却十分的骄奢糜烂,滥杀忠臣的举动导致朝政紊乱,也许是报应吧,孙权在70岁那年突然卧床不起,有传言称孙权是被毒死的,是这样吗?下面小编带你看。网络配图孙权于公元229年时建立了自己的东吴帝国,三国时期,他在帝位时间长达24年,年为70岁的孙权在

  • 他是孙权的伴读 37岁生擒关羽39岁破刘备70万大军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孙权,关羽,刘备

    核心提示:吕蒙一言道出朱然“胆守有余”,由于大将吕蒙临终的重托,朱然继而成为驻守荆州的东吴主将。网络配图一东汉末年,三国乱世,先后辅佐孙坚、孙策、孙权的东吴权臣朱治是一位举足轻重的元老级人物。此人一生行事谨小慎微,故也落得善始善终。他将近不惑之年时仍无子嗣,只好将姐姐的儿子朱然过继给自己。二朱然认舅

  • 孙权神预言, 诸葛亮重用两个小人, 都惹了什么祸呢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诸葛亮

    有一次,蜀国使者出使吴国。孙权问:“你们家丞相都重用哪些人啊?”使者回答:“冲锋陷阵用的是大将魏延,后勤调度用的是大臣杨仪”。孙权听后对使者说:“这二人都是小人,虽然能一时发挥作用,但久则生乱,尤其是你家丞相死后,祸害就更大了。反骨仔魏延的下场大家都很熟悉了,那杨仪最后又如何呢?网络配图杨仪,字威公

  • 为何秦始皇隋文帝忌南京 孙权朱元璋看好?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秦始皇,隋文帝,孙权,朱元璋

    人们都说,定都南京的都是短命王朝,为什么?有朋友开玩笑说,这是南京的风水出了问题,北京现在能做首都,把西安都比了下去,是因为风水好。南京的风水真的有问题?北京做首都是因为风水好?实际上,这是个伪问题,北京为什么能成为首都,早有定论,但为什么还会有这样的迷信观点,我想是因为话题有趣。在中国城市中,南京

  • “卧薪尝胆”:是越王勾践还是孙权?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勾践,孙权

    导读:卧薪尝胆这是大家很早就熟知的一个典故,我们都为越王勾践忍辱负重、卧薪尝胆的勇气所感动。可是若追溯历史根源,卧薪尝胆并非越王所为,这些经历是后人为了突出越王形象后加上去的。按照传统的说法,“卧薪尝胆”应该发生在春秋时期。而在所有记载春秋史事的史料中,记述最原始,也最为可信的,当推《左传》和《国语

  • 三国解密:孙策为何把江东权力交给孙权?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孙策

    导读:中国古代的权利是世袭的,父亲死后把位子传给儿子,似乎是天经地义。不过在封建王朝中有两个人比较特殊,一个是雄才大略的刘备,白帝城托孤的时候,对诸葛亮说:“若嗣子可辅,辅之;若其不才,君可自取。”康熙皇帝认为这是刘备的权术,以此来约束诸葛亮;另外一个便是孙策,临死时把自己的位子传给弟弟孙权,而不是

  • 三国中根基稳固的孙权为什么是最晚称帝?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孙权

    东汉末年战火纷纷不断,出现群雄割据的乱局,各地诸侯无不殚精竭虑,图谋瓜分天下,平定中原。弱肉强食、优胜劣汰,主见形成春秋时期三国鼎立的局面,孙权正是东吴的开国皇帝,这场血腥权力之争的见证者与参与者。孙权字仲谋,是孙坚的第二个儿子。传说其母梦日月诞权、策,从侧面反映出世人对孙权的敬佩景仰之情。孙权在其

  • 孙权晚年昏庸:纵容两个儿子内斗导致国力大减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孙权

    昏招(昏着)是围棋术语,意指高明的棋手出现不该出现的错误,把这个词用在晚年的孙权身上是合适的。吴大帝孙权,无疑是位博弈的高手,“有地数千里,立国数十年,以力战为强,以独任为能”,让自诩英雄的曹、刘二人徒叹奈何!然其晚年,于律政上又昏招频出,把才俊之士杀的杀、徙的徙,逮之尘埃落定,悔之晚矣。“及其老也

  • 揭秘:曹操凭借什么打败孙权十万大军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曹操

    提起锦囊妙计,网友们想到的可能就是诸葛亮,其实三国之中,曹操也使用过锦囊妙计,而且还用得非常成功。用七千人吃掉了孙权的十万大军。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曹操南征孙权不成,班师前只留张辽、李典、乐进与七千多人防守合肥。其后第二年,孙刘在荆州火拼,曹操乘机占领了汉中。刘备妥协后送给孙权三郡,自己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