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曹操和司马懿 到底是不是一路货色?

曹操和司马懿 到底是不是一路货色?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1768 更新时间:2024/1/7 17:19:27

二人都为各自的老东家东汉、曹魏立下过汗马功劳。

早在汉献帝被董卓胁迫西去长安,十八路诸侯讨董卓之时,曹操就放弃了“春夏读书、秋冬射猎”的士大夫悠闲生活,毁家纾难。十八路诸侯各怀心思,真正勤王救驾的恐怕只有曹操、孙策二人。

董卓被杀,汉献帝摆脱董卓旧部李傕郭汜控制,千辛万苦回到洛阳后。又是曹操,派兵接汉献帝到许都,漂泊无定的东汉小朝廷这才获得一个相对安定的喘息之地。

当然,曹操由此也获得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优势,依靠代天子征伐的名号,最终平定中原,完成北方的初步统一。虽然被赤壁一把火烧得片板不存,落荒而逃,但也总算保住了之前的胜利成果。至少在曹操的治理下,东汉王朝不再颠沛流离,民众也初步得到休养生息。

司马懿对曹魏的主要贡献,是在魏明帝曹叡时期。必须指出的是,曹操因观察司马懿有“狼顾之相”而对其猜忌压制的故事,不一定属实。这是晋朝史官刻意为司马懿书写的受害者形象,从而为司马氏夺权营造舆论基础,论证其合法性。

曹操时代,曹家和夏侯氏人才济济,司马懿并没有得到太多展示才艺的机会。直到曹丕称帝,曹魏皇室对诸王多加防范,不再放手使用,司马懿这才获得了独当一面建功立业的机会。尤其是在西北防线与诸葛亮对峙时期,尽管是坚守不出,但也没让诸葛亮占太多便宜,最终熬得孔明大星斗落五丈原。

曹魏立国后,最主要的威胁一直来自西方,来自以大汉正统自居的蜀汉。司马懿与蜀汉最为优秀的卧龙对峙,并将防线稳定下来,随后又移师东北平定辽东公孙渊,为曹魏与蜀汉、东吴开展和平竞争赢得了一个较为安定的国防环境。如果和平对耗,曹魏碾压蜀汉、东吴是分分钟的事。

借助时势成就英雄伟业,曹操和司马懿都是相同的,二人功成名就之后的选择也似乎很一样。

曹操“托名汉相,实为汉贼”,司马懿也不遑多让,可以说是“托名魏相,实为魏贼”。各自为曹家和司马氏打下了化家为国的基业,儿子曹丕、孙子司马炎分别登基称帝,开创新朝。

但表面上的相似,掩盖不住实质上的不同。

曹操玩的主要是阳谋,司马懿更多是阴谋。

曹操的指向很明确,就是一统天下,要灭谁总会事先打招呼。你看赤壁之战前夕还写信给孙权,爷我已经练好八十万水军,与你来一场打猎友谊赛如何?“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短短三十字,英雄豪气,王者意气,跃然纸上。

绝对掌控东汉朝政后,曹操也没有掩饰要化家为国的志向,明确说出“若天命在吾,吾当为周文王矣”,后人比我聪明,让他们去办这件大事吧。

反观司马懿,根据一些学者的研究,最迟在魏明帝曹叡青龙二年(公元234年),即曹魏齐王正始十年(公元249年)高平陵政变前十五年,司马懿就已经开始谋划篡魏自立的反革命事业。而此时他的主子,是对其最为信任而且后来含泪托孤的曹叡。

反革命事业已经开始磨刀霍霍,表面上还要装成一个无欲无求、人畜无害、病势沉重的形象。曹爽去派人去探望病情时,司马懿装疯卖傻到连荆州和并州都分不清,喝口汤都要洒在衣服上,表演得真是“衰老病笃,死在旦夕”。司马懿的诈病赚曹爽,简直就是“诡诈权谲”一词的生动演义。

曹操是政治家,司马懿是政客。

曹操与司马懿最主要的不同,其实就是政治家与政客的区别。西方政治家关心的是下一代人,政客关心的是下一次选举。中国政治家关心的是万世基业,兆民忧乐,政客关心的是无上权力,家族利益。

曹操虽没能一统天下,但至少完成了黄河流域的局部统一。三国魏晋时代,北方是华夏的根基,一旦北方统一,足以对偏安巴蜀和江东的蜀汉、东吴形成战略压力,事实上奠定了全国统一最主要的基础。

曹操的最终目的是混一宇内,拯救万民于水火之中,一切手段,都是为这个目的服务。

而司马懿,只是想干掉曹家,自家当皇帝,手段本身就是目的。

司马家族虽然灭蜀亡吴,但司马昭伐蜀并非是要澄清天下,他只是想借伐蜀之功,摆脱弑君即杀害高贵乡公曹髦而带来的政治道德危机“三国时代哪个皇帝的武略堪比曹操,文采胜过曹植,却被人一枪毙命”一文),重新营造魏晋禅代的政治合法性,为司马家族灭魏成晋的反革命事业铺平道路。

司马炎平吴同样如此,也更多是为了摆脱受成之君的懦弱形象,以平吴之功增强对朝政的掌控,尤其是加大对齐王司马攸的政治压力。

这就是政略见长的政治家曹操,和以谋略居多的政客司马懿,形似神不似的最大不同。曹操始终是以天下为己任,家国一体,而司马懿眼中只有家族利益,国要服从于家。这种政客思维延及子孙,导致晋朝根本没有一个新生的大一统政权应该具有的开放勃发、如日东升气象,反而是阶层固化、日落西山,不久就因高层内讧发生八王之乱,进而引发五胡乱华,几乎把中华文明拖进亡国灭种的深渊。

标签: 曹操司马懿汉献帝

更多文章

  • 司马懿为什么狠心杀静姝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司马懿

    静姝怀得谁的孩子在由著名导演高希希执导的电视剧《三国》中,有一个容貌艳丽的女子,名为静姝。可能熟知三国历史的观众都知道,其实,在三国的历史上并没有一个叫静姝的女子。这名叫静姝的女子是由导演和编剧虚构出来的人物,只是为了能够推动剧情的发展。但这名叫静姝的女子最后还怀孕了,那么她怀的是谁的孩子呢?静姝剧

  • 诸葛亮斗不过司马懿?诸葛亮为什么怕司马懿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诸葛亮

    诸葛亮为什么怕司马懿人们对诸葛亮和司马懿的看法各不相同,也有的人说诸葛亮怕司马懿。接下来为大家详细介绍诸葛亮为什么怕司马懿。图为诸葛亮画像与其说诸葛亮怕司马懿,倒不如说他们两人互相忌讳。两人岁数相当,且各为其主。孔明忠心不二,司马仲达有窃国之心。两个同是谋臣,同样操守大军。说诸葛亮怕司马懿的原因是两

  • 司马懿为何狠心杀静姝?静姝怀得谁的孩子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司马懿,静姝

    在由著名导演高希希执导的电视剧《三国》中,有一个容貌艳丽的女子,名为静姝。可能熟知三国历史的观众都知道,其实,在三国的历史上并没有一个叫静姝的女子。这名叫静姝的女子是由导演和编剧虚构出来的人物,只是为了能够推动剧情的发展。但这名叫静姝的女子最后还怀孕了,那么她怀的是谁的孩子呢?静姝其实是一个很可怜的

  • 曹操有25个儿子,为什么还是被司马懿篡权?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曹操,司马懿

    曹操用一生的时间,打下了大魏的基业。曹操死后,留下了大批的贤臣良将,曹家子弟也有很多青年才俊。但遗憾的是,曹操死后不到30年,魏国政权就落入了司马懿父子手中。这是为何呢?其中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曹操的优秀儿子都短命曹操共有25个儿子,其中优秀者众多,最知名的是曹昂、曹丕、曹彰、曹植、曹冲。可惜的是,

  • 司马懿竟然是通过诸葛亮饭量预测其死期的?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司马懿,诸葛亮

    大家都知道,诸葛亮死于五丈原,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兵出祁山,据五丈原与魏军对峙,不幸病死军中,而早前司马懿便已断定诸葛亮死期将至,那么司马懿为何如此断定呢?据《裴注三国志》卷35“诸葛亮传”记载,诸葛亮病重之时,每天食米仅三升,魏军统帅司马懿得知这个消息,大喜过望,断言“其将死也”。按吴承

  • 三国时期英雄辈出 揭秘司马懿是怎样统一三国的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司马懿

    历史上的三国时期,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曹操、诸葛亮、司马懿、周瑜等都是鼎鼎有名的将才谋士。在三国未统一之前,曹魏政权、蜀汉政权、东吴政权各自三分天下。但从历史发展进程来看,后来统一三国的并不是曹魏政权,也不是东吴政权,而是司马家族。网络配图那么司马懿怎么统一三国的呢。在记载司马懿生平经历的书籍中,

  • 七步诗新解:曹植预言曹家被司马懿煮汤榨汁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七步诗新解

    提起曹植,我们立即就会想到他的《七步诗》和“才高八斗”的典故——南朝诗人谢灵运感叹: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然世间之人似乎并不买账,不是随意将原诗的六句改编成四句(包括罗贯中),就是讥笑谢公夸人太离谱。自古英雄皆寂寞,我以为《七步诗》确系六句,不可更改;子建确具八斗之才,世无其匹!谢灵运之前如

  • 揭秘三国司马懿竟然是被吓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司马懿

    司马懿作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人物,几乎家喻户晓,先后辅佐过四代帝王,协助帝王平定战乱,也因此在帝王心中拥有这十分重要的地位。司马懿是聪明且有大智慧的人,他的战术是不战而屈人之兵。从他与诸葛亮的两次对战中就可以看出他的泰然自若和临危不变。他不在乎别人说他无能而不敢出战,他要用最小的损失换来最大的利益。这

  • 曹操有灵流泪:曹丕做的蠢事给司马懿机会夺江山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曹操,曹丕

    金字塔非一日筑成的。司马懿能够夺得政权,是一步步蚕食权力的结果。曹操一直认为司马懿有狼顾之相,绝非人臣,临终还告诫曹丕提防他。但是,曹丕即位后,做了一件蠢事,让司马懿进入权力核心,给了司马懿机会。今天,为大家讲讲曹丕做的这件蠢事。曹丕称帝之后,投入精力最大的事情,并非治国理政,而是领军征伐巡游。为了

  • 司马懿是怎么死的?熬死曹家三代落得如此下场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司马懿

    在《三国演义》中,司马懿可以说是诸葛亮的第一对手,狡猾如司马懿,在其漫长的隐忍中,不仅熬死了老对手诸葛亮,还耐心的等待曹操曹丕和曹睿的死亡,并在长期的隐忍中积累了实力,导致最后司马氏成功夺取政权,完成了三国后历史上短暂的统一。这样的一个牛人,他最后是怎么死的呢?网络配图要讲到司马懿,当然先要提到的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