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解密曹魏名臣荀彧之死:居然跟杨修有莫大关系

解密曹魏名臣荀彧之死:居然跟杨修有莫大关系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2821 更新时间:2024/1/15 13:19:49

话说曹操赤壁兵败后,意志消沉,茶饭不思。

他给汉献帝告了个病假,从此,闭门谢客,深居简出。

当然,曹操也没闲着,为了排解心中的郁闷,他开始潜心撰写他的《孟德新书》。

据主簿杨修讲,他拜读过其中的一些章节,很精彩,这确实是一本凝聚了曹丞相一生心血的兵书,堪与《孙子兵法》相媲美。

但可惜,后来被曹操自己亲手烧掉了,那遭天杀的张松呀......

当然,这是后话。

话说长史董昭见曹丞相这状态有些不对,便想出了一个主意。

他来到丞相府,问曹操,“丞相,你是要做孙武子,还是要做周公?”

曹操笑道,“老董,你想说什么?”

董昭说,“丞相,你扫袁绍,灭吕布,平刘表,定张绣,眼看就一统天下了,不过就是赤壁输了一次周郎,用不着如此灰心丧气吧。自古道,胜败兵家常事,丞相何必为此郁郁不欢呢?您应该振作起来才是呀!"

曹操说,”老董说得是,我确实不然因为一个小小的赤壁之败就一蹶不振。好,明天我就上朝办公。“

第二天,曹操洗漱之后,换了一身暂新的丞相服,就上朝了。

曹操那帮手下,多日不见曹操,自是喜出望外。

荀彧说,”丞相,您总算临朝了。好呀,国家之幸。“

汉献帝见曹操来上班了,脸上也挤出一丝笑容,”曹爱卿,你身体可大好了?要不要再僵养几日,千万别因国事累坏了身体呀!“

曹操说,”谢陛下关心。“

这时,董昭出班奏:”陛下,曹丞相为汉室江山,呕心沥血三十余载,除残去暴,功高盖世,虽周公、吕望,莫可及也。以曹丞相这不世之功,当可加九锡,封为魏公,不知陛下尊意若何?“

汉献帝心里在骂董昭他祖宗,但脸上却灿若桃花,他看了看曹操,问,”丞相以为如何?“

曹操自然一万个愿意,但脸上却一副波澜不惊的样子,他知道,众目睽睽之下,要懂得矜持。他刚要说话,旁边的荀彧却抢先一步出班奏道:”陛下,不可。匡扶汉室,去残除暴,乃丞相份内之事。我听说,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我想,曹丞相也一定不会同意的。“

曹操恶狠狠地瞪了一眼荀彧,心说,”你可是我曹操的首席谋士,关键时刻,你怎么能说这样的话呢?“

荀彧心里一哆嗦,知道大事不妙。他一直以为,曹操是一心要匡扶汉室的贤相,自己之所以不离不弃地追随曹操,也就是为了实现光复汉室的胸中理想,没想到,曹操好像志不在此。

曹操另有野心。

曹操那道恶狠狠的目光,让荀彧猛然意识到,自己一直以来,错看了曹操。

以曹操的狠辣,荀彧知道,自己以后的日子,必定阴云密布,愁云惨淡。

下朝回来,曹操气得摔烂了好几个釉陶和青瓷。

正在这时,侍者给曹操捧上来一个锦盒。

”丞相,您不在的时候,有塞北使者给您献上了这一盒酥。塞北使者说,此酥味道松脆甜美,回味无穷。请丞相享用。“

曹操正在气头上,哪里有闲工夫吃它,曹操手一挥,说,”放那儿吧,等一下我自己会吃,你们且退下。“

曹操因见这锦盒包装精美,便提笔在上面写了”一合酥“三个字。写完之后,扔下笔,便走了。

转过天来,曹操觉得自己不能这样对荀彧,毕竟荀彧跟了自己这么多年,又累立战功,自己不能这么小肚鸡肠。或许,荀彧是一时糊涂,说错了话,也未可知。

曹操有心缓和一下和荀彧的关系,便吩咐内侍,”去,把昨天塞北进贡的那盒酥送到荀彧先生府中。荀彧先生要问,你就说是我的一点心意。别的什么也不要说。“

内侍说,”可是,杨修先生他......“

曹操不耐烦地把手一摆,说,”让你送就送,哪里那么多废话。杨修先生想要也不行,这是专门送给荀彧先生的。“

说完,曹操就上朝了。

散朝后,已是晌午。曹操问那个内侍,”那盒酥送到荀彧府上没有?“

内侍说,”遵照丞相的吩咐,那个空盒子已经送到了荀彧先生府上。“

曹操一愣,问道:是什么空盒子?“

内侍说,”就是丞相送给荀彧先生的那盒酥,是个空盒,丞相,您不知道吗?“

曹操气得差点从座位上蹦起来,厉声喝问,”老夫一口都没动,怎么会是个空盒?是谁吃了豹子胆?敢吃掉老夫的酥!“

内侍说,”回禀丞相,是主簿杨先生吃的,我们大伙儿都吃了。杨先生说,丞相在盒子上写”一合酥“,这三字拆开,就是告诉我们,一人一口酥。所以,他让大伙儿分着把那盒酥全吃了。”

曹操火冒三丈,他揪住那内侍的前襟,厉声说,“既然是个空盒子,你为什么不对我说!为什么?”

内侍吓得“噗通”一声跪在地上,头磕得如同鸡啄米般,说,“我原本是要告诉您来的,可您没听完我的话就上朝了......我又不敢不送,万一您真是要送个空盒子给荀先生呢?所以,我还是送过去了,万一不行,再拿回来就是。”

曹操恶狠狠地踢了内侍一脚,喝道,”快,赶紧去荀彧先生府中,把那空盒取回来!晚了,荀彧先生就完了!“

那内侍爬起来就往荀彧府疾跑。

一顿饭的功夫,内侍哭着回来禀告:”丞相,荀彧先生服毒自尽了......“

曹操顿足捶胸,哀嚎道:”杨修小儿,我早晚要你为荀彧先生偿命,呜呜。“

标签: 曹魏荀彧杨修

更多文章

  • 曹操首席智囊荀彧因何事犯了忌讳竟郁郁而终?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曹操首席智囊荀彧

    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曹操身边的重臣荀彧突然病故,成为当时的一件大事,这一年荀彧才五十岁。《三国志》认为荀彧是得病死的,说他“以忧薨”,就是在心情郁闷之下而死。这样说似乎是有迹象的,此前不久,曹操发动了东征合肥之战,他特地请天子派时任尚书令的荀彧代表朝廷到谯县来慰问。荀彧到后,曹操却留住他不让

  • 三国荀彧为什么反对曹操封王?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荀彧,曹操

    荀彧从小就被人认为有王佐之才,董卓入京后辞官回乡带领族人迁到冀州。荀彧认为袁绍终不能成大事,便去东郡投靠曹操,曹操非常欣赏他,把他比作张良并任他为司马,那年荀彧二十九岁。曹操攻打陶谦时吕布袭取了兖州,荀彧临危不惧单身前往说退豫州刺史郭贡的数万人马,并与程昱保住了三座城池。网络配图 不久吕布败走,荀

  • 荀彧之死:荀彧是被曹操逼死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荀彧,曹操

    荀彧,字文若,颖川颖阴人,乃是当时曹营的第一大谋士。因为其官拜尚书令,所以后世多称其为“荀令君”。在三国演义中,建安十七年董昭等人劝曹操即公位,荀彧私下表示反对,因此遭到曹操的忌恨,荀彧是被曹操赐毒酒而死的。而历史上荀彧真的是被曹操所害死的吗?网络配图其实不然,三国演义这样描写只是为了突出曹操的残暴

  • 曹操首席智囊荀彧因何事犯了忌讳竟郁郁而终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荀彧

    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曹操身边的重臣荀彧突然病故,成为当时的一件大事,这一年荀彧才五十岁。《三国志》认为荀彧是得病死的,说他“以忧薨”,就是在心情郁闷之下而死。这样说似乎是有迹象的,此前不久,曹操发动了东征合肥之战,他特地请天子派时任尚书令的荀彧代表朝廷到谯县来慰问。荀彧到后,曹操却留住他不让

  • 曹操送一空食盒给荀彧后:他便自杀了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荀彧

    帝王王心术往往教人胆寒齿冷,曹操曾送了一个空食盒给自己的谋士荀彧,荀彧看后便服毒自杀了,这是怎么回事呢?每当改朝换代之时,就是对“忠君爱国”的考验之日。一个王朝走到了穷途末路,原先那些吃朝廷俸禄、满口道德仁义的官员如何选择自己的道路,确实是一个巨大的难题。如果按照“君臣大义”的思想去做,势必跟着一起

  • 三国荀彧不仅足智多谋居然还是“算命大师”?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荀彧

    三国里有很多顶尖的谋士,他们有的能料敌先机,有的知人长短,有的长于判断,但说到这位,可以用“算命大师”来形容。他不仅足智多谋,甚至能测人生死,他就是荀彧。荀彧有王佐之才,也就是相国之才,他身为曹操帐下五大谋士之一,高瞻远瞩,所提建议多为战略型。例如建议曹操“定河、济,天下之要地,进足以胜敌,退足以坚

  • 理念冲突!曹操竟然最终逼死了一代谋士荀彧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荀彧

    荀彧是曹操手下的第一谋士,也是三国时代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说他重要还不仅仅因为他为曹操平定中国北方做了多少多贡献,而在于他的身份。荀彧出身士族,他是属于士族地主阶级的,他的祖父做过朗陵县令,他的父亲做过济南相,他的叔叔荀爽当过司空,所以荀彧这个家族是一个士族,荀彧本人是个名士。当时有一个著名的人物批

  • 刘备和荀彧都是为了匡扶汉室,可是荀彧为什么选择了曹操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三国,曹操

    刘备从始至终都以汉室宗亲自居,自称是中山靖王之后,一直以匡扶汉室为己任,而荀彧也是一心忠于汉室,不愿看到汉室江山落入他人之手。表面上看两人有着共同的目标,那为什么荀彧放弃刘备,选择了曹操呢?悬殊的出身和时局令两人不可能走到一起。刘备虽然口头上总是说自己是中山靖王之后,似乎名气很大的样子,但没有任何能

  • 三国时期郭嘉比荀彧差多少,根本没法比!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三国

    “郭嘉不死卧龙不出”,看着就像一个笑话: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要是忌惮一下荀彧荀攸张昭周瑜还有可能,至于郭嘉,又怎么会放在诸葛亮眼里。但是近来郭嘉已经被捧上天了,就因为曹操在第一次接见郭嘉的时候说了一句:“"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赤壁之战惨败后又说了一句:“"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其实细看史书,

  • 曹操手下的谋士荀彧为什么要反对他称帝呢?原来是这个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三国,曹魏

    千百年来谈起三国,大多人都知道曹操是以奸雄的形象出现的,当然,现在很多人都在为曹操平反,我们也知道曹操在和袁绍、袁术、吕布、刘备、孙权等人的作战中,虽然肆意杀戮,或者用尽卑鄙手段害人、拉人、离间人,不过这本来是政治斗争中的常事,谁都差不多,所以不足以谴责。但是曹操不仅对敌人凶狠,还对自己人也狠,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