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刘备孙权称帝了,为何曹操独独不称帝?

刘备孙权称帝了,为何曹操独独不称帝?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2620 更新时间:2024/2/15 15:33:28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曹操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看三国,都知道曹操,刘备,孙权才是主角,不管是文学作品还是历史记载中,少了他们就没有三国。仔细看大家会发现,三位志在天下一统,想当九五至尊的枭雄,最强大的曹操反而没有称帝,而是死后被追封为魏武帝,倒是刘备和孙权都称帝了,为何曹操独独不称帝呢?书生给大家分析分析。

士族一家独大:

东汉末年,汉灵帝驾崩,少帝刘辩继位,国都洛阳城里,王朝的三根支柱:士族,外戚,宦官打了起来。结果是外戚大将军何进,听了四世三公出身的中军校尉袁绍的献计,引来西凉军阀董卓,饕餮转世一来,简直是祸国殃民呀。而此前宦官十常侍先下手为强除掉了大将军何进,袁绍乘机杀入皇宫干掉了十常侍,也就是说王朝的支柱,只剩下士族,只是袁绍画蛇添足,让董卓给截胡了。

此时的洛阳城是秀才遇到兵,士族们是有理说不清了,董卓这混蛋带着吕布在皇宫里是横行霸道,不过他对袁绍还是很好的,对那些大士族门阀出身的官员也不错,可这些官员还是看不起这个寒门出身的武将,因此有一天董卓不知道发了什么神经,竟然想要换一个皇帝,就是让宦官支持的陈留王刘协当皇帝,就是后来的汉献帝刘协,董卓换皇帝的理由是刘辩太懦弱不聪明不像皇帝,陈留王刘协更英明聪慧。

董卓此时已经摇身一变成了丞相了,他在朝会上一提出换皇帝,士族官员们就纷纷反对,开什么玩笑,皇帝你说换就换呀,董卓不管就要换,为此大开杀戒,终于把皇帝给换了,可就因为如此,四世三公的袁绍逃跑了,地方上的士族门阀,封疆大吏通通起兵要讨伐董卓,最后的结果大家都知道,董卓失去了士族的支持,败亡是早晚的事。

这不司徒王允,来了一招美人计,吕布戏了貂蝉,干掉自己的义父董卓。东汉第一个枭雄董卓就这样败亡了,他的败亡让后来者吸取到了教训,因此曹操深刻的明白,取天下在于兵马,治理天下在于人才,曹操在士族门阀出身的名士荀彧的辅助下,得到了很多人才,这些人才有寒门出身,但大部分是士族门阀出身,例如传承千年的士族司马家。

士族的坚持忠于汉室:

在东汉末年,十八路诸侯混战,不止十八路,反正天下混战到最后,只剩下了曹魏,孙吴,刘蜀。东汉的地盘是被分割了,可是士族门阀依旧活跃在三国的政坛中,他们打出的旗号依旧是忠于汉室,并且都认为自己才是正统,包括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可东汉已经名存实亡了,士族为何还要坚持忠于汉室,他们真的忠于汉室吗?

当然是假的,后来大家都知道,魏王曹操死后,曹丕成了新魏王,很快不到一年的时间,汉献帝刘协禅位,曹丕成了皇帝,东汉灭亡,接着跟着曹操称王的刘备也称帝了,怎么这个时候曹丕和刘备就能称帝了呢?士族们为什么不坚持忠于汉室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这得说到孙权给曹操上劝进表,士族的代表陈群也乘机劝曹操称帝的事。

孙权给曹操上劝进表,曹操说这小子是要把我架在火上烤,可其实此时的曹操是最强大的诸侯,因此陈群这位士族代表也劝曹操称帝,但曹操还是没有称帝。士族代表陈群都劝进了,曹操为什么就不愿意称帝呢?难道是曹操不想当皇帝,想当一个治世之能臣。都称魏王了却不想当皇帝,反正书生是不相信的,直到曹丕称帝,书生才明白为什么曹操不愿意称帝了。

这个陈群大家可能不熟悉,但是他创建了一个制度,这制度非常有名,影响深远,到现在都影响着,这制度叫《九品中正制》详细说起来太复杂,简单解释下,就是那句谚语: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儿子会打洞。这不陈群给曹操看,曹操不同意,违背了自己的国策唯才是举,曹丕一看明白了,原来不是忠于汉室,是忠于利益呀。

就这样曹丕同意实行九品中正制,士族们也非常忠诚的劝汉献帝刘协禅位,曹丕和士族合作愉快,简直是太愉快,最后曹魏被一个传承千年的大士族门阀司马家给取代了,因此出现了一个弱智的“蛤蟆皇帝”说了一句很出名的话:“何不食肉糜”。这就是九品中正制的弊端,所有人都知道,但永远不会去改正,还会坚决的拥护。

曹操唯才是举不妥协:

曹丕打破了东汉最后一根支柱士族的忠于汉室,刘备一看背锅的人来了,因此也没急着给关羽报仇,先在益州登基称帝。而孙权此时最弱小,吕蒙又干掉了关羽,因此决定向曹丕称臣,但其实东吴还是孙权的,直到刘备死了,曹丕也死了,曹睿当魏帝时,孙权也称帝了。

说到这曹操独独不能称帝,是因为曹操不想为士族做嫁衣,而刘备孙权已经别无选择了,曹丕都妥协了,他们不妥协也不行了,要知人才是会跑的,而士族门阀掌控了教育资源,人才基本都是出自士族门阀,例如最后称帝的孙权,那个继周瑜,吕蒙的大都督陆逊就是出自东吴最大的士族门阀陆家。曹操,刘备,孙权,都拗不过士族,只是曹操选择了务实,不图皇帝虚名,不妥协。

标签: 曹操三国

更多文章

  • 孙权杀关羽后,为何力劝曹操称帝?曹操为何又不上套?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三国

    孙权杀关羽后,为何力劝曹操称帝?曹操为何又不上套?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东汉末年,孙权在擒杀关羽、并夺取荆州之后,孙刘联盟从此不复存在。为了避免腹背受敌,孙权不得不向曹操示好,他遣使入贡,不仅向曹操称臣,并力劝曹操取代汉朝自称大魏皇帝。曹操看完东吴使者带来的劝进书后,又将

  • 诸葛亮为什么能说服孙权联合抵抗曹操呢 而不是孙权劝说诸葛亮呢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诸葛亮,孙权

    还不知道:诸葛亮为何能说服孙权联合抗曹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蜀汉的立过之道,不仅只是刘备的“以人为本”,诸葛亮当初的反抗暴力,匡扶正义的志向也是刘备最终能够立足西南的重要原因,在曹操重兵追击之下,诸葛亮又是怎样匡扶正义,反抗暴力的的正义来说服东吴孙权,联合

  • 揭秘孙权能够三分天下之谜 他到底凭的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孙权,三国

    还不知道:孙权凭什么能够三分天下呢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三国时期自古以来便被许多人所关注,所谓三国,指的便是魏国、蜀汉、吴国。在《三国演义》的影响下,人们大多对仁义之主刘备所建立的蜀汉颇有好感,它虽然在三国中最为弱小,但始终以兴复汉室为己任,不断攻伐魏国。

  • 夷陵之战,曹丕为什么不趁机帮助孙权进攻蜀国?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三国

    夷陵之战,曹丕为什么不趁机帮助孙权进攻蜀国?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蜀吴之间的夷陵之战,改变了三国后期的天下大势。实际上,得知刘备率兵攻打东吴后,曹丕并没有帮助孙权,攻打蜀汉,虽然孙权终于遣使归顺,但那只是名义上的,孙权并没有任何实际性的投降行动。因此,在夷陵之战后,由于孙

  • 张昭劳苦功高,孙权为什么拒绝他担任丞相?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张昭,三国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张昭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提起东吴的名臣张昭,可谓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孙策创业之初,张昭被任命为长史,在孙策平定将欧东的战事中立下汗马功劳,可以说是孙策乃至东吴的首席智囊。孙策在弥留之际,将孙权托付给他,张昭不辱使命,率“率群僚立而辅之”。因此

  • 陆逊一介书生,却甘愿做武将,陆逊到底有多优秀?陆逊一代英杰,晚年为何被孙权几乎迫害致死?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三国

    陆逊一介书生,却甘愿做武将,陆逊到底有多优秀?陆逊一代英杰,晚年为何被孙权几乎迫害致死?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陆逊是吴国继周瑜、鲁肃、吕蒙之后的一个著名将领,智勇双全,武能安邦,文能治国。一生出将入相,被赞为”社稷之臣“。孙权把他比做成汤时的伊尹和周初的姜尚,然而晚年的陆

  • 陆逊和孙权的关系为什么越来越僵了?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陆逊,三国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陆逊的文章,欢迎阅读哦~话说在三国时期的时候,有这么两个人有着单独列传,而这两个人分别是蜀汉的诸葛亮,另外一个他就是东吴的陆逊。陆逊他能够让孙权对自己的信任是非常的不容易,深受孙权的喜爱,但是在最后的时候,陆逊这个能人被孙权给活活的气死了。首先陆逊他这个人,

  • 孙权一共有七个儿子,最有能力的都英年早逝了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孙权,三国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孙权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孙权,字仲谋,孙坚的第二子,孙策遇刺身亡,孙权执掌东吴,与刘备建立孙刘联盟,并于赤壁之战中击败曹操。他称帝后,设置农官,实行屯田,设置郡县,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孙权共有七个儿子,但晚年在继承人问题上反复无常,引致群下党

  • 三国时期各国的军费都从哪儿来?孙权最富、刘备最狠,曹操的办法最高明!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三国

    三国时期各国的军费都从哪儿来?孙权最富、刘备最狠,曹操的办法最高明!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三国时期行人才济济,为统一大业而无所不用其极。但是,战斗就是说拼整体实力、资金,魏蜀吴这3个国家年年争霸,他们的军费银子究竟是从哪里而来的呢?,怎样确保兵士的耗费,该国老百姓的生活难

  • 孙权追封父亲孙坚为帝,为何追封哥哥孙策为王?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孙权,三国

    你真的了解孙权吗?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东吴这份儿家业他是从父兄手中接过来的。然而公元229年,孙权在武昌称帝,他的父亲孙坚被武烈皇帝,母亲为武烈皇后,哥哥孙策却只追封了个长沙桓王。“ 追封父破虏将军坚为武烈皇帝,母吴氏为武烈皇后,兄讨逆将军策为长沙桓王。”——《三国志》有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