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襄樊之战到底是孙权背盟,还是关羽作死?

揭秘:襄樊之战到底是孙权背盟,还是关羽作死?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2494 更新时间:2024/1/21 8:39:12

揭秘:襄樊之战到底是孙权背盟,还是关羽作死?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下去。

历数三国时期几次大的战争,尤其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战役,会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吴国对蜀国,往往取得胜利;蜀国对魏国,往往取得胜利;魏国对吴国,往往取得胜利。一言以蔽之,魏蜀吴三方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实力相对均衡,谁发动战争谁失败,且往往都是以弱胜强,这可算是一条定律。

从早期袁绍发动的官渡之战开始,曹操就以弱胜强,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之后曹操发动的赤壁之战,孙刘联军以弱胜强,奠定了三国鼎立的态势;曹操发动的关中之战,刘备虽立足益州未稳,但苦战两年仍然拿下了关中;孙权发动的合肥之战,张辽威震逍遥津,打的领军十万的孙权差点被擒;关羽发动的襄樊之战,虽威震华夏,但是到底兵败身死丢了荆州;刘备发动的夷陵之战,陆逊以逸待劳,火烧连营直接导致了蜀汉的元气大伤。

很多时候,我们其实不明白一点,那就是军事只是政治的延续或手段,如果背离了天下大势和政治平衡,单靠军事或某某大将,很显然最终的失败是一定的。

而襄樊之战,恰是最好的范例。从战术上讲,关羽北袭樊城围攻襄阳,也许是配合了刘备的关中之战,似乎也符合了诸葛亮当年隆中对里定下的“待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呼?”

这一战略决策。

但是,前提是,一,待天下有变;二,蜀汉自足自立。那么我们看看,当时的政治格局和三方势力是怎样的呢?赤壁之战后,曹操退回北方,着手内部治理和解决西北问题。足可见赤壁之败,曹操元气并未大伤,并仍然掌握着政治上的主动。而刘备自入川到夺取汉中则连年在打仗,并没有得到相对充足的休整。而关羽在镇守荆州这数年里,几乎没有战争,与各方可以说相安无事。可以说关羽有点憋得慌,但是除了马良没有几个得力的文臣武将了,自保有余出战则危险。而孙吴在西击合肥失败后也在养精蓄锐,静待时机,尤其是在吕蒙接掌帅位之后已是蠢蠢欲动。

最关键的还是刘备,诸葛亮说的“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这个将军应该是刘备,出于秦川,应该是指攻向长安?还是夺取汉中?关羽北攻襄樊,可能以为刘备夺得汉中之后,乘势北进长安,但是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夺得汉中后刘备没有接着打,而是回成都进位汉中王去了。这就造成了关羽独当一面的态势,并且一打就不可收拾,在政治和军事上孤立了自己也使荆州成为危城。但即使如此,刘备那时可以派谨慎持重的赵云,勇猛异常的张飞,亦或是诸葛亮本人去支援荆州,但遗憾的是没有。当然,可能性有两种,一是刘备深信关羽能胜,因为关羽先期打的确实捷报频传;二是关羽的自傲可能没有料想到吕蒙的偷袭,后期败的也很快,刘备即使想救援也来不及了。最终关羽兵败被吕蒙偷袭得手后被杀。

当然,在这中间,我们不能否认关羽的狂傲和大意确实也是军事上失利的原因之一,久攻襄阳不下可以撤军啊,但是关羽也同样一意孤行,在荆州后方已然危险的情势下孤注一掷,并且之前还大大的羞辱了孙权一番。但归根结底,还是刘备权欲日盛,能用诸葛之策,却在执行上大打了折扣,并且未能一直重用赵云为大将,接二连三的政治失策直至刚愎自用到自己发动夷陵之战也战败身死,所以可以这么说,关羽的忠勇成就了刘备人生的巅峰,但也从某种意义上断送了蜀汉的未来。但是可悲的是,刘备后来也同样藐视陆逊,这与关羽藐视吕蒙何其相像?所以,往小了说,轻敌,往大了说,这哥俩都是败在了自己的刚愎自用上了,为何这么自以为是?还是缺少对敌方政治实力的了解和对时局敏锐的洞察。

至于孙吴是否背盟,那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自古以来乱世称雄,都是各凭实力,“兵者,诡道也”,也许在军事上可以靠计策占有一城一地,但是,真正的诡道其实是政治的博弈,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孙权可谓一流的政治家,他在这方面玩的是最溜的,无论对内对外,只要能够保住东吴的利益和自家的权位,拿回本来就属于自己的荆州,也许也不算什么。杀了关羽,也算报了羞辱之仇。但是,对于政治态势他还是很清醒的,不仅将关羽的人头送到许昌,且在之后刘备夷陵战败后还将缴获的武器辎重等全部还给了诸葛亮,由此可见,孙权的想法是结盟没问题,但是我也不能让你做大,从这一点而言,识人善任长于权衡时势的孙权在政治气量和谋略上略胜刘备一筹。

赤壁之战荆州被“三分”是前奏,襄樊之战才是大戏,真正决定了三国后来数十年的发展和格局,而后来的夷陵之战则是尾声,三国至此开了孙权独霸一方,而诸葛亮与司马懿角逐中原的时代。

标签: 三国

更多文章

  • 刘备孙权称帝了,为何曹操独独不称帝?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曹操,三国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曹操的文章,欢迎阅读哦~看三国,都知道曹操,刘备,孙权才是主角,不管是文学作品还是历史记载中,少了他们就没有三国。仔细看大家会发现,三位志在天下一统,想当九五至尊的枭雄,最强大的曹操反而没有称帝,而是死后被追封为魏武帝,倒是刘备和孙权都称帝了,为何曹操独独不

  • 孙权杀关羽后,为何力劝曹操称帝?曹操为何又不上套?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三国

    孙权杀关羽后,为何力劝曹操称帝?曹操为何又不上套?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东汉末年,孙权在擒杀关羽、并夺取荆州之后,孙刘联盟从此不复存在。为了避免腹背受敌,孙权不得不向曹操示好,他遣使入贡,不仅向曹操称臣,并力劝曹操取代汉朝自称大魏皇帝。曹操看完东吴使者带来的劝进书后,又将

  • 诸葛亮为什么能说服孙权联合抵抗曹操呢 而不是孙权劝说诸葛亮呢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诸葛亮,孙权

    还不知道:诸葛亮为何能说服孙权联合抗曹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蜀汉的立过之道,不仅只是刘备的“以人为本”,诸葛亮当初的反抗暴力,匡扶正义的志向也是刘备最终能够立足西南的重要原因,在曹操重兵追击之下,诸葛亮又是怎样匡扶正义,反抗暴力的的正义来说服东吴孙权,联合

  • 揭秘孙权能够三分天下之谜 他到底凭的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孙权,三国

    还不知道:孙权凭什么能够三分天下呢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三国时期自古以来便被许多人所关注,所谓三国,指的便是魏国、蜀汉、吴国。在《三国演义》的影响下,人们大多对仁义之主刘备所建立的蜀汉颇有好感,它虽然在三国中最为弱小,但始终以兴复汉室为己任,不断攻伐魏国。

  • 夷陵之战,曹丕为什么不趁机帮助孙权进攻蜀国?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三国

    夷陵之战,曹丕为什么不趁机帮助孙权进攻蜀国?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蜀吴之间的夷陵之战,改变了三国后期的天下大势。实际上,得知刘备率兵攻打东吴后,曹丕并没有帮助孙权,攻打蜀汉,虽然孙权终于遣使归顺,但那只是名义上的,孙权并没有任何实际性的投降行动。因此,在夷陵之战后,由于孙

  • 张昭劳苦功高,孙权为什么拒绝他担任丞相?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张昭,三国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张昭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提起东吴的名臣张昭,可谓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孙策创业之初,张昭被任命为长史,在孙策平定将欧东的战事中立下汗马功劳,可以说是孙策乃至东吴的首席智囊。孙策在弥留之际,将孙权托付给他,张昭不辱使命,率“率群僚立而辅之”。因此

  • 陆逊一介书生,却甘愿做武将,陆逊到底有多优秀?陆逊一代英杰,晚年为何被孙权几乎迫害致死?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三国

    陆逊一介书生,却甘愿做武将,陆逊到底有多优秀?陆逊一代英杰,晚年为何被孙权几乎迫害致死?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陆逊是吴国继周瑜、鲁肃、吕蒙之后的一个著名将领,智勇双全,武能安邦,文能治国。一生出将入相,被赞为”社稷之臣“。孙权把他比做成汤时的伊尹和周初的姜尚,然而晚年的陆

  • 陆逊和孙权的关系为什么越来越僵了?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陆逊,三国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陆逊的文章,欢迎阅读哦~话说在三国时期的时候,有这么两个人有着单独列传,而这两个人分别是蜀汉的诸葛亮,另外一个他就是东吴的陆逊。陆逊他能够让孙权对自己的信任是非常的不容易,深受孙权的喜爱,但是在最后的时候,陆逊这个能人被孙权给活活的气死了。首先陆逊他这个人,

  • 孙权一共有七个儿子,最有能力的都英年早逝了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孙权,三国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孙权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孙权,字仲谋,孙坚的第二子,孙策遇刺身亡,孙权执掌东吴,与刘备建立孙刘联盟,并于赤壁之战中击败曹操。他称帝后,设置农官,实行屯田,设置郡县,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孙权共有七个儿子,但晚年在继承人问题上反复无常,引致群下党

  • 三国时期各国的军费都从哪儿来?孙权最富、刘备最狠,曹操的办法最高明!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三国

    三国时期各国的军费都从哪儿来?孙权最富、刘备最狠,曹操的办法最高明!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三国时期行人才济济,为统一大业而无所不用其极。但是,战斗就是说拼整体实力、资金,魏蜀吴这3个国家年年争霸,他们的军费银子究竟是从哪里而来的呢?,怎样确保兵士的耗费,该国老百姓的生活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