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曹操南征孙权,最后救了孙权的谷利到底是谁?

曹操南征孙权,最后救了孙权的谷利到底是谁?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2983 更新时间:2023/12/18 12:12:56

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的孙权保卫战。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曹操南征孙权以失败告终。在班师回朝的时候,命张辽、乐进李典统率七千多人驻守江淮之间的战略要地合肥。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孙权在刚刚夺定荆州三郡之后,又信心满满的亲率大军进行了征伐合肥的战役。这一次出征合肥对于孙权来说记忆深刻、终身难忘,因为这一战是他接掌江东以来,所经历的第一次惨败。

据《三国志?吴主传》中记载,东吴大军达到合肥之后进行了四面围城,城中守将则紧闭城门拒不出战。吴军进行了十多天的奋勇攻坚,付出了巨大伤亡仍不能攻克城池,“合肥未下”。恰逢此时又赶上瘟疫在军中流行,孙权不得已下达了全军撤退的命令,“撤军还”。

东吴大军接到命令陆续开拔按原路返回,“兵皆就路”。当孙权率领着吕蒙蒋钦凌统甘宁等几位主要将领及一千多名亲兵撤退至逍遥津时,魏将张辽瞅准时机,率领八百死士从城中突然杀出突袭了孙权,“在津北为魏将张辽所袭”。

魏将张辽占尽了先机,攻势猛烈而又突然,东吴诸将猝不及防,被杀了个人仰马翻。战斗从日出打到了日中,张辽在战场上几进几出,率领部下紧咬着孙权不放。东吴诸将奋力反抗,连孙权都不得不手持战戟上阵据敌,整个战事进行得异常激烈。

在这场短暂的交锋中,东吴诸将为了护卫孙权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江东十二虎臣中的陈武力战身亡,徐盛、宋谦、凌统等将领力战不敌皆受重伤,吕蒙、蒋钦、甘宁等将也或多或少的都挂了彩。激烈的战斗一直到潘璋贺齐等将率领援军赶到,张辽才退却回城,这场声势浩大的“孙权保卫战”也随之落下了帷幕。

这场激烈的战斗,虽然东吴诸将的表现差强人意,吴主孙权也是落荒而逃,但是在此战中仍有两大亮点不容忽视。这其中的第一个亮点:凌统和甘宁为了捍卫孙权的安危而摒弃前嫌联手拒敌,“凌统、甘宁等在津北以死扞权”。

孙权统领大军首次征讨江夏的时候,甘宁为了掩护黄祖撤退而射杀了前锋主将凌操,从此便和凌统结下了刻骨的仇恨。虽然甘宁投靠东吴之后,对射杀凌统这件事也抱有很大的歉意,所以事事处处都尽量不跟凌统照面。而孙权也爱才心切,曾几次出面晓之大义说服凌统不得复仇,可是这种刻骨的杀父之仇凌统却一直没有办法释怀。

曾经在吕蒙组织的一次庆功宴席上,两个人就差一点短兵相接,最后还是在吕蒙的化解之下才避免了事态的进一步失控。但是这一次在逍遥津护卫孙权的过程中,凌统与甘宁抛弃往日的仇恨合力抗拒魏将张辽,拼死掩护孙权撤退。这在《三国志?甘宁传》中也有所提及,甘宁临危不惧护在孙权身边,张弓搭箭射杀来袭的魏军,“宁引弓射敌”,与凌统等人死战不退,“与统等死战”。

这其中的第二个亮点就涉及到一个小人物:孙权身边的一个奴隶,名字叫谷利。据《三国志?吴主传》注引《江表传》中记载,谷利是孙权身边一个没有身份地位、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算是一个奴隶,“本左右给使也”,因为性格刚烈、忠厚,“性忠果亮烈”,并且对孙权十分恭敬,所以孙权非常喜欢用他,“权爱信之”。每遇战事的时候,孙权都要把他带在身边,主要就是负责孙权的马匹喂养以及牵马执鞭、搬运重物等工作。

张辽在偷袭孙权的时候也可谓是费劲了心机,将孙权撤退时必经的一座桥梁给破坏了。当凌统、甘宁等将掩护孙权撤退到这座桥上的时候,发现桥已经被损坏了,中间有一丈多远的距离没有桥板,“桥南已见彻,丈余无板”。此时后有追兵前无通路,众人心急如焚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在这危急时刻谷利急中生智,他让孙权死死地抓紧缰绳并用腿夹紧马鞍,“使权持鞍缓控”。谷利手持马鞭站在马的身后,“谷利在马后”,在马将要腾跃的时候用马鞭狠狠地抽打它,“利於后著鞭”,使马借势腾跃载着孙权跳了过去,“以助马势,遂得超度”。孙权顺利脱险之后,对谷利更是信任有加,“权既得免”。而谷利也因为此次救主有功,在孙权论功行赏的时候被册封为都亭侯,从此永远摆脱了奴隶的身份。

在这次护卫孙权的战斗中,东吴众多武将们英勇奋战,在其中立下了大功,但是食君俸禄、尊享殊荣、为君解危本就是他们的职责所在。而作为一个没有身份地位、备受歧视的奴隶来说,关键时刻挺身救主,这份功劳不亚于任何一位将领,这也是这场战斗中最大的亮点。

参考书籍:《三国志》

标签: 三国孙权谷利

更多文章

  • 曹操孙权互相算计,为何最后却是刘备痛失关羽?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三国,曹操,关羽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三国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关羽统兵进攻曹魏控制的襄阳和樊城,这正好给了东吴一次收复荆州的最佳机会。于是孙权就借机假意向曹操表示投诚,并愿意为其代劳解决荆州的困局。而曹操虽然对孙权的小伎俩心知肚明,但也乐得看到昔日的同盟发生内讧,所

  • 曹操看不起孙权的原因是?为何说生子当如孙仲谋?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孙权,曹操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曹操为什仫看不起孙权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年少万兜鍪,坐断江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这几句无限赞美三国东吴国主孙权的词句,出自南宋大词人辛弃疾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而其历史上的典故则来自《吴书》:建安十八年,即

  • “白衣渡江”导致关羽战死,对于这场战役孙权有什么考虑?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三国,孙权

    白衣渡江是三国时期,东吴吕蒙袭击荆州的一场战役。因为在渡江过程中,吕蒙让部下都扮作成商人的样子,所以这次战役被叫作“白衣渡江”。当时关羽正率军北伐,不在荆州。吕蒙成功渡江后,南郡守将傅士仁、糜芳先后投降。吕蒙进驻南郡,安抚关羽手下的士卒家属,并与陆逊配合,切断关羽归路,并将其擒获,最终斩杀了关羽这位

  • 为何徐州的防御比较空虚,孙权却放弃徐州打荆州呢?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三国,孙权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七月,关羽率军北伐,围攻魏国的襄阳、樊城。关羽擒获魏将于禁后,得到人马数万,借口粮食匮乏,擅自取走了储藏在湘关的米。孙权得知此事,觉时机成熟,便派兵袭击关羽。十一月,孙权西征关羽,任命吕蒙为前部,率军隐蔽前出,进至寻阳(今湖北广济东北),把精锐士卒埋伏在伪装的商船中,令将士身

  • 赤壁之战后,孙权为何不抢先攻取荆南四郡呢?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三国,孙权

    赤壁之战是指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的战役。赤壁之战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之一,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在这场战役中,孙刘联军最后以火攻大破曹

  • 湘水划界时,刘备从荆州分出两郡给孙权?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三国,刘备

    湘水划界,又称湘水之盟,是东汉末年建安二十年(215年),刘备、孙权双方为解决荆州疆域归属问题而达成的划分边界的协议。对于湘水划界来说,主要内容为:刘备和孙权平分荆州,即以湘水为界,分荆州的江夏郡、长沙郡、桂阳郡属于孙权,分荆州的南郡、零陵郡、武陵郡属于刘备。赤壁之战后,兵家必争的荆州七郡被刘备、曹

  • 揭秘:为何孙权的后宫10个皇妃没出现宫斗的现象?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孙权,三国

    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你追寻历史上真实的孙权,探索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历史故事。在中国古代史上,有一个现象,那就是后宫中的女人为了获得皇帝的恩宠互相争斗,相当惨烈,俨然没有硝烟的战场,其中各种手段用尽,心机算尽,总之是无所不用其极。最有名的比如吕雉,在刘邦去世后,为了打击报复,残害了许多刘邦的妃子,

  • 吴大帝孙仲谋渣权的称号是怎么来的 孙权这个称号是不是很冤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孙权,东吴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孙权渣权的文章,欢迎阅读哦~近些年随着电视剧的播出,三国的那位吴大帝孙仲谋被安上了一个称号——渣权。为什么呢?网友这么说主要是看他在电视剧三国里的表现。周公瑾在的时候猜忌周公瑾,周郎死了以后又不信任鲁子敬。吕蒙取了荆州转眼之间就被孙权毒死,陆逊那更是夹着尾巴

  • 同样被擒住,为何曹操待为上宾而孙权一定要杀他呢?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三国,关羽

    下面就让笔者为大家分析一下,笔者认为关羽看不起孙权有这样两点原因。第一点关羽认为孙权是一个反复无常之人,有时候和蜀国交好,有时候又和魏国交好,是一个十足的墙头草。然而即便如此也并不能说孙权没有什么能力,关羽瞧不起孙权,孙权也从来没有把关羽放在眼里。虽然关羽对孙权的偷袭战术非常鄙夷,但是不得不承认孙权

  • 孙权晚年到底发生了什么 孙权是如何从一个贤明的君主走向昏庸的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孙权,东吴

    你真的了解晚年孙权吗?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因为重创蜀国军队,陆逊的名气也开始响彻,但是得到声明与重用的他却不怎么开心,因为他的老板变了。晚年的孙权变得猜疑心中而且喜好杀戮,曾经那个贤明的君主已经彻底变了。当然他的变化不是没有原因的,主要还是为了维护皇室的利益,在他晚年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