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三国史上武圣关羽为何投降曹操而不投降孙权?

三国史上武圣关羽为何投降曹操而不投降孙权?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2522 更新时间:2024/2/2 18:34:11

喜欢关羽的人,我们总会为其忠义所叹服,“千里走单骑”更成为其忠义的伟大证据。然而,在三国中,关羽的忠义似乎很特别,让人琢磨不透,说其忠吧,他可是投降过曹操的人,说其不忠吧,他又不投降孙权,可以说关羽的忠义在历史上也算是一个谜。

那么,关羽为何宁愿投降曹操而不投降孙权呢?对此,作为文学作品《三国演义》,关于关羽投降曹操似乎给出了三个原因:1、关羽为了保护刘备的两位夫人,只能暂时投降;2、关羽与曹操说好只投降汉朝政府而不投降曹操;3、关羽还与曹操约定:一旦知道刘备的下落,就要离开曹操。

对于《三国演义》给出的关羽投降曹操的三个原因,应该是作者为了拔高关羽而写的,丁丁认为真实的情况绝对不是这样,根据《三国志》的记载,当时的刘备和关羽协助曹操生擒吕布之后,刘备当然想曹操把徐州还给他,因为徐州是刘备好不容易弄来的根据地,后来被吕布和袁术联合攻击下丧失的,刘备先是投降吕布,后投降曹操,就是为了获得这块根据地,可是,刘备协助曹操攻下徐州之后,曹操并未将徐州给刘备做根据地,而是让车胄做了徐州刺史。这下,刘备不干了,就率领关羽、张飞等杀死了徐州刺史车胄,刘备当然想取而代之,但发现有麻烦,于是,叫关羽代刺史职务,自己带着张飞、老婆孩子等躲到了河南豫州的小沛,刘备的沛公称呼就来自这里,其实是要关羽当冤大头,自己躲在一旁看事态发展。

网络配图

没有想到曹操不按刘备套路办事,率先击败了躲在豫州小沛的刘备,并且俘虏了刘备的老婆孩子,刘备带着张飞投奔袁绍去了。曹操再反过来打关羽,所以说关羽为了照顾刘备的老婆孩子那是戏说,是为了拔高关羽。而关羽投降曹操是投降汉也不真实,因为关羽的主人刘备就代表汉,而曹操在关羽的心中就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如果说投降曹操就是投降汉也说不通,只能证明自己包括刘备是乱臣贼子,而且后来他也没有理由再去寻找刘备。

真实的原因应该是关羽被曹操围困走投无路到被俘虏之后,因为曹操爱才,毕竟,关羽是难得的大将,“万人敌”的称号不是假的,所以,希望关羽投降于他,助其征服天下,曹操手下的许多谋臣武将都是这样过来的。当时的曹操对关羽也应该有许诺,如高官、美女等,特别是告诉关羽,刘备已死或不知下落,这种方式其实与曹操劝降其他有才之人是一样的,而且为了拥有关羽这样的人才,虚报军情在当时是很流行的。当然,当时的关羽如果不投降,和陈宫高顺沮授的结局绝对是一样的,曹操对于不投降他的人才绝对不会手软。

关羽眼看效忠无门,何况,关羽出身草根,想有一番事业,现在,作为有皇家身份的刘备或死或亡,依靠刘备已无希望,只得投降曹操。所以,关羽投降曹操,在当时的情况下其实是和其他英雄一样是顺应历史潮流。当然,关羽应该也有自己的打算,先投降再说,刘备是生是死以后会知道的,然后再作打算,但他绝对不敢与曹操讨价还价,只是自己心里的打算,以后伺机而动。所以,从这个方面来讲,关羽虽然在口头上不敢与曹操要条件,但内心给自己约定了条件。

后来,参加曹操指挥的官渡之战后,才知道刘备还活着,就在袁绍那里,曹操知道事情败露之后,害怕关羽投奔刘备,就派张辽来试探关羽,这个时候关羽的忠义就表现出来了,他对张辽说:“我知道曹公对我的厚爱,但我受刘备将军的厚恩,发誓共死,不可背弃。我终不会留下,在为曹公立下功劳后我便会离去。”张辽向曹操表明,曹操知道关羽会离去,当然还是想留关羽为自己所用,毕竟,关羽杀颜良解其白马之围他是见识了的,所以,加重赏赐。但关羽的忠义确实令我们叹服,他尽封曹操的赏赐,留书告辞,回到刘备身边。曹操左右欲追杀之,不过曹操认为各为其主而阻止。从而成全了关羽“千里走单骑”的一段人间佳话,也成全了关羽的忠义之名,关羽最终在历史的传说中成大神其实就从这里开始。

网络配图

后来,关羽追随刘备借荆州,取益州,刘备终于成为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割据一方霸主,关羽也因此成为刘备手下第一大将。公元219年,刘备率领诸葛亮、张飞、赵云、马超、黄忠、法正发动了汉中战役,大败曹操,成就汉中王。关羽一人镇守荆州,发动了震惊华夏的江陵战役,当然是想最终在中原会师刘备大军,瓦解曹操政权。然而,事与愿违,就在关羽即将成功之际,曹操联合孙权,共同发起了剿灭关羽的战争,关羽在前后夹击,又在内部出现叛乱的情况下,最终失败,和儿子关平吕蒙手下大将潘璋的部将马忠所擒。最终被杀。

许多人看到这里就会发出疑问,既然关羽能够投降曹操,实现曲线忠义,那为何关羽被孙权所俘虏之后为何不再投降孙权,然后再图投奔刘备呢?其实,关羽两次战败都没有血战到底,这也是关羽两次都被擒的根本原因,说明了关羽其实并不想死,但他为何在被吕蒙俘虏之后不投降呢?其实,丁丁翻遍《三国志》的《关羽传》、《孙权传》、《吕蒙传》、《潘璋传》,对于关羽被俘之后的细节都没有描写,也就是说没有任何细节,都只是简单的一笔带过,是俘虏之后就被杀了。但是,在《关羽传》中的注解一栏中的《蜀记》中却有这样的记载:“权欲活羽以敌刘、曹,左右曰:‘狼子不可养也,后必为害。曹公不即除之,自取大患,乃议徙都。

网络配图

今岂可生。’乃斩之。”所以,我们不得不推断有三个可能:一是关羽遭遇埋伏,被俘虏之后其实已受重伤,根本就没有活过来的可能,所以被杀;二是关羽被俘之后,孙权方根本就没有问关羽是否愿意投降,不问青红皂白马上将关羽杀害了,然后孙权方砍下其头颅向曹操请功去了;三是即使根据《蜀记》,当时孙权还是不想杀关羽,但其手下认为必杀,否则,后患无穷,并且以曹操当年不杀关羽带来的后果为现实事例,所以,孙权下令将关羽杀了。最终的结局是曹操给其头颅厚葬,孙权给其身子厚葬,刘备给其衣冠厚葬。

所以,如果单纯凭《三国志》的史料,关羽为何投降曹操而不投降孙权,根本原因是关羽投降曹操,是想达到曲线忠义的目的,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有柴烧,而且关羽最终也达到了这个目的。但是,关羽后来被孙权俘虏后,关羽可能还是想故伎重演,但孙权没有给关羽投降的机会。

标签: 关羽

更多文章

  • 苏轼轶事:苏轼聊发少年狂 曾自比孙权杀敌报国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这首诗的作者是北宋大文豪苏轼。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他在诗、词、文、书法和绘画等方面都有杰出的成就,是一位有多方面

  • 揭秘:诸葛亮怎样成功促进孙权和刘备的合作的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诸葛亮

    联吴是诸葛亮一生不变的外交主张,因此,刘备到了夏口以后,诸葛亮对刘备说:“事情已经非常危险了,我请求您让我去向孙将军求救。”得到刘备的允许,诸葛亮来到了东吴。这时候的孙权,率领大军在柴桑观望形势,孙权的内心是犹豫的,一方面,如果曹操打败刘备,完全占有荆州,则曹操马上就会加兵东吴;另一方面,现在联合刘

  • 孙权晚年的三大昏招 错过了一统天下的机会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孙权

    东吴孙权,让曹操、刘备二位一世枭雄都无可奈何,曹操更有“生子当如孙仲谋”这样的千古佳句!然而其晚年,围绕太子之位做错的三件事,把东吴折腾的乌烟瘴气,等到尘埃落定,时间定格在280年,青盖入洛阳,一切皆晚矣。网络配图二宫之争,又称南鲁党争,指孙和虽为太子,但却和鲁王孙霸在朝廷享受同样的礼遇,最终引发起

  • 孙权身后不为人知的7位夫人:竟然也娶寡妇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孙权

    就是有绝美姿色。然而红颜薄命,在阴冷的后宫之中,女人的明争暗斗和战场上男人的厮杀一样残酷无情。最后的胜利者,唯一被立为皇后的还被宫女缢死,没有人笑到最后。第二个夫人是寡妇第一个夫人姓谢,是会稽郡山阴县世家,天姿国色闻名江东,和孙家算得上是门当户对。主持这个婚事的,是孙权的妈妈吴太夫人。谢夫人死得早,

  • 孙权拼了血本抢下半个南郡,为何要转借给刘备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孙权

    公元208年,赤壁之战爆发,孙权、刘备联军在赤壁大破曹军,曹操仓皇北撤。孙权趁势进攻,和曹操在南郡展开了激烈的争夺。为了抢夺南郡,东吴倾巢出动,打了一年终于从曹操手中抢下半个南郡。但孙权废了九牛二虎之力夺下半个南郡后,却拱手让给了刘备。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刘备借荆州”事件。那么孙权为何要将辛辛苦苦打

  • 刘备未能一统三国,根本原因不是曹操孙权强大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刘备

    公元223年6月10日,刘备病逝白帝城,终年62岁。刘备的生平一向以规复汉室为己任,生平险些都在流落在渡过,可以说刘备是带着很多的遗憾离世的。众所周知以前刘备三顾茅庐时,诸葛亮曾给刘备拟定了金瓯完好的最高纲目,“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统辖好汉,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

  • 孙权为什么不杀刘备,还把荆州借给他?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孙权

    三国演义中写道,赤壁大战后,诸葛亮巧用计谋智取荆州,大气周瑜。后在东吴的责问下,又以刘琦的名义说先借着荆州,等刘琦死了就还。结果刘琦死后,依然耍无赖不还。网络配图其实,真实的历史不是这样。赤壁大战后,东吴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虽然是联合抗曹,刘备只有几千人,将领三四个,大部分都是东吴的功劳,荆州地区当

  • 三国吴帝孙权晚年很昏聩?任用小人与魏国间谍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孙权

    东吴定都建业的时候,孙权已经48岁。随着时光的流逝,他和众多上了年纪的人一样,喜欢疑神疑鬼。曾经雄视天下的气魄、海纳百川的胸怀都被浪花淘尽,渐渐走向昏聩。先从一桩不起眼的间谍案说起。一名间谍被任为高官230年的某天,孙权看到一封奏章,上面说:我放弃了魏国的荣华富贵来投奔陛下,到东吴也有些日子了,您却

  • 为什么孙权不顾别人劝阻把妹妹嫁给了刘备?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孙权

    在《三国演义》中,是周瑜以孙尚香为诱饵,伏击刘备,以成就大业。其实,历史上恰恰相反。周瑜是极力反对把孙尚香嫁给刘备的,而孙权才是执意招赘刘备的主谋。当时,孙权年纪不过是三十左右,而妹妹孙尚香更只有十八九岁。而刘备却已经年过五十。可以说,刘备和孙尚香完全不般配。那么,孙权为何要把自己的妹妹推向火坑,完

  • 孙权为什么将美貌如花的妹妹嫁给刘备呢?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孙权

    孙权的妹妹是青春年少如花似玉,刘备是入土半截漂泊半生,两人怎样相遇都是一段错误。那为什么孙权会把美貌如花的妹妹嫁给刘备呢?历史上是这样记载的:网络配图那么,孙权为何要把自己妹妹嫁给刘备,正史上可不是周瑜的计谋,而是孙权甘心情愿所为。据陈寿《三国志》刘备本传记载,“权稍畏之,进妹固好”。是孙权见到刘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