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三国野史:孙权向关羽提亲背后隐藏的秘密

三国野史:孙权向关羽提亲背后隐藏的秘密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4707 更新时间:2024/2/9 11:17:21

关羽失荆州这事,很大的一个缘由应该怪孙权。正是这哥们在背后捅了一刀,才使汉寿亭侯壮志未酬,望北长叹。可是,孙权为何要对盟友痛下杀手,很大的一个诱因大概是关羽不解风情,回绝了一门儿女亲事。而这门亲事的首倡者,正是雄踞江东的孙权。至此,梁子就落下了。这个事件,《三国志》如下记载:“权遣使为子索羽女,羽骂辱其使,不许婚,权大怒”。

那么,有两个疑问出来了:一、孙权为何要向关羽提亲?二、关羽为何要一口回绝?当然,这就是我们接下来要谈的。关于孙权提亲的动机,其实也很好理解,当时刘备取下益州,自立汉中王,拜关羽为前将军,假节钺。这“假节钺”是很有文章的,大概就是持节的大臣,可在辖区行使君主的部分权力,规格是相当高的。也就是说,刘备授予关羽对荆州高度的自治权,大小事情不必汇报(后来关羽自作主张北伐,应该也跟“假节钺”有关)。

网络配图

可以看出,此时关羽有点一方诸侯的味道。而荆州这个地方又颇为敏感,不仅曹、孙阵营的缓冲带,同时又是刘、孙双方的争议地带。因此,牵扯着三方利益。孙权向关羽提亲,初衷自然有拉拢的味道,释放的信号大概是“搁置争议,共同抗曹”(这孙权,还是很擅于拿女人做文章,当年拉拢刘备用的也是这招)。不过,孙权目的也不全于此。

当然,我们还得搬出《三国志》一段记载:“瑜上疏曰,刘备以枭雄之姿,而关羽熊虎之将,以娱其耳目,分此二人,各置一方”。这是周瑜对孙权说过的话,意思大概是要保江东万全,必要时需瓦解刘、关的关系。不过,周瑜这人命比较短,这个建议提出不久就“翘辫子”了。而孙权先前倒是一心抗曹,也就没有把这个思路“贯彻”下来。但如今刘备得势了,情况就微妙起来,这个方针也重新摆上了台面。

至于突破口,自然是诸侯一方的关羽。而此时关、刘之间,也绝非铁板一块。《三国志》有记载,刘备称汉中王后,遣费诗会见关羽,捎了这样一句:“王与君侯,譬犹一体,同休等戚,祸福共之。”这话讲得其实蛮微妙,有点安抚的意味。其实,这个也很好理解。按现代话讲,大概就是创业时大家一穷二白,都是掏心窝的兄弟,如今“创业板”公司上市了,分蛋糕了,大家多少都有点想法,矛盾当然就出来了。一些意见,也不太统一了,比如,关羽就对刘备没经过自己同意封黄忠为后将军颇为不满。诸如此类,还有很多。

网络配图

因此,孙权在这个时机提亲,用意颇为深长:拉拢关羽在次,拔高关羽为先!而关羽此时心态,也颇为自满,有点飘飘然的意思。此时放低姿态,求个“娃娃亲”,似乎是水到渠成的事,而且,这事说是好事,但刘备还不一定高兴。当然,这就是孙权想要的。这又是如何解读呢?大家都应该知道,孙权有个妹妹叫孙尚香(正史上并未记载全名),嫁给刘备。也就是说,刘备是孙权法理上的妹夫(而且当年刘备娶亲这事,实质上还是挺狼狈的,“当斯之时,进退狼跋”,刘备也一直作为被“欺负”的一方)。孙权虽然年纪比刘备小一轮,但辈分上还是占了不少便宜。但此桩亲事若成,则又添了儿女亲家,关羽的辈分,比起刘备这个上门女婿,台面上要好看许多。

如此拔高关羽地位,刘备难道不会有想法吗?也许,有人要提出驳意了。刘备、关羽不是都结拜了吗?刘备不也常常把“兄弟如手足”挂在嘴边吗?这台面上的事,也大可不必计较。其实,结拜这事,还有待商榷。《三国志》是这样记载的:“寝则同床,恩若兄弟”。意思大概是:这几个哥们感情好,也常睡在一起,但不一定真结拜。而且后面还有一句:“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什么意思。也就是咱们哥几个,背地里怎么称呼怎么睡都行,但在人前,该给的面子还是要给的。这就是我们常讲的规矩。

可见,刘、关二人还是讲究君臣之礼的。而孙权送上的亲事,恰恰乱了这份礼数。关羽拒绝也就自然了。可拒绝就拒绝嘛,何必侮辱来使呢?当然,这和关羽性格应该是有关系的(“刚而自矜”)。但也不全是,我们重新再来看刚才《三国志》的记载:“权遣使为子索羽女,羽骂辱其使,不许婚”。

“为子索羽女”、“羽骂辱其使”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关羽为何会做出如此过激反应?史料上并没有记载,也给了遐想空间。很大的一个可能是:吴使捎来孙权的意思,借着儿女亲家,结秦晋之好,以此达成孙、关二人私下的利益小联盟。

网络配图

但关羽意思,大概是同盟这事,起初不是已经达成共识了,而且要谈,也应该和刘备谈,没有必要私下和自己谈。使者接着话讲,关将军雄踞一方,威震天下,有些事情,也大可不必都向刘备请示,而且,将在外,为自己谋些利益做点打算也是合乎情理的,当然,关将军有何需要,皇叔能给的,吴候想必也都能给。

关羽这人虽然傲慢,也有“假节钺”在身,但在大方向上,还是很有规矩的(刚才已经谈过),大概也知道孙权意图:这家伙两头讨好,其实就是两头不讨好。说白了,就是制造矛盾,离间刘备、关羽关系。因此,对于孙权的为人,也给定了性:不可与谋!于是就有了“骂辱其使”。如此,孙权想不翻脸都难了,当然,他倒也擅长隐忍不发,但后来终于等到机会,这就是我们熟识的“关羽大意失荆州”了。

一件小小的婚姻,隐藏着一件惊天阴谋,孙权可谓是老谋深算。

标签: 孙权

更多文章

  • 刘备借荆州的真相:孙权为保实力让荆州给刘备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刘备,孙权

    中国民间有句歇后语: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而事实上,刘备借荆州是子虚乌有的事情。东汉时期的荆州包括今天湖北、湖南全境和河南、广东、广西、贵州的部分,据《后汉书·郡国志》记载,当时的荆州分为七个郡,以长江为界,南阳郡在江北,南郡、江夏郡大部在江北,两郡的其余部分和长沙郡、零陵郡、武陵郡、桂阳郡四郡在

  • 他是辅国大臣 而孙权却曾经放火烧过他的家!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孙权

    东吴偏居江南,而此地人才却是星斗一般,数也数不完。孙坚扬起威名,孙策开辟疆土,而孙权则撑起霸业!世人皆知,孙策临死之前将孙权托付给周瑜和张昭,让二人共辅弟弟,坐镇江东,守三世基业,然而实际孙权对此二人的态度却不如想象那般和谐,尤其是对待张昭。网络配图孙权领江东之时,张昭已经45岁,算得上是父亲辈的。

  • 他是名将屡败关羽 孙权亲率五万大军包围他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文聘

    在三国时代,他是曹魏名将,也是属于后来投降曹操的“”投降派“”,他虽然不是“”万人敌“”,但是,曾两次打败有“”万人敌“”之称的关羽,孙权亲自率领五万大军包围了他,想吃掉他,但是,围困了二十多天,不能取胜,根本“”无处下牙“”,孙权对他无可奈何,只好退回,他乘胜追击,打败了孙权。他是谁呢?网络配图我

  • 三国史上武圣关羽为何投降曹操而不投降孙权?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关羽

    喜欢关羽的人,我们总会为其忠义所叹服,“千里走单骑”更成为其忠义的伟大证据。然而,在三国中,关羽的忠义似乎很特别,让人琢磨不透,说其忠吧,他可是投降过曹操的人,说其不忠吧,他又不投降孙权,可以说关羽的忠义在历史上也算是一个谜。那么,关羽为何宁愿投降曹操而不投降孙权呢?对此,作为文学作品《三国演义》,

  • 苏轼轶事:苏轼聊发少年狂 曾自比孙权杀敌报国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这首诗的作者是北宋大文豪苏轼。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他在诗、词、文、书法和绘画等方面都有杰出的成就,是一位有多方面

  • 揭秘:诸葛亮怎样成功促进孙权和刘备的合作的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诸葛亮

    联吴是诸葛亮一生不变的外交主张,因此,刘备到了夏口以后,诸葛亮对刘备说:“事情已经非常危险了,我请求您让我去向孙将军求救。”得到刘备的允许,诸葛亮来到了东吴。这时候的孙权,率领大军在柴桑观望形势,孙权的内心是犹豫的,一方面,如果曹操打败刘备,完全占有荆州,则曹操马上就会加兵东吴;另一方面,现在联合刘

  • 孙权晚年的三大昏招 错过了一统天下的机会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孙权

    东吴孙权,让曹操、刘备二位一世枭雄都无可奈何,曹操更有“生子当如孙仲谋”这样的千古佳句!然而其晚年,围绕太子之位做错的三件事,把东吴折腾的乌烟瘴气,等到尘埃落定,时间定格在280年,青盖入洛阳,一切皆晚矣。网络配图二宫之争,又称南鲁党争,指孙和虽为太子,但却和鲁王孙霸在朝廷享受同样的礼遇,最终引发起

  • 孙权身后不为人知的7位夫人:竟然也娶寡妇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孙权

    就是有绝美姿色。然而红颜薄命,在阴冷的后宫之中,女人的明争暗斗和战场上男人的厮杀一样残酷无情。最后的胜利者,唯一被立为皇后的还被宫女缢死,没有人笑到最后。第二个夫人是寡妇第一个夫人姓谢,是会稽郡山阴县世家,天姿国色闻名江东,和孙家算得上是门当户对。主持这个婚事的,是孙权的妈妈吴太夫人。谢夫人死得早,

  • 孙权拼了血本抢下半个南郡,为何要转借给刘备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孙权

    公元208年,赤壁之战爆发,孙权、刘备联军在赤壁大破曹军,曹操仓皇北撤。孙权趁势进攻,和曹操在南郡展开了激烈的争夺。为了抢夺南郡,东吴倾巢出动,打了一年终于从曹操手中抢下半个南郡。但孙权废了九牛二虎之力夺下半个南郡后,却拱手让给了刘备。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刘备借荆州”事件。那么孙权为何要将辛辛苦苦打

  • 刘备未能一统三国,根本原因不是曹操孙权强大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刘备

    公元223年6月10日,刘备病逝白帝城,终年62岁。刘备的生平一向以规复汉室为己任,生平险些都在流落在渡过,可以说刘备是带着很多的遗憾离世的。众所周知以前刘备三顾茅庐时,诸葛亮曾给刘备拟定了金瓯完好的最高纲目,“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统辖好汉,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